第二百章 雨覆5

周淮安所提出聖庫之法的施行,在潮循義軍當中的反響其實並沒有預期的那麼大;因爲事實上在之前的義軍內部,就已經在周淮安的建議下部分實行着類似的東西。只是這一次籍着這個財貨歸公所引人矚目和博取人望的機會,將其變成更加順理成章的具體條陳和細節措施而已。

但是這歸公分配的一步,也是一直帶有鮮明流民武裝烙印的軍隊,向着一支建章立制而長效化經營和自我維持的制式軍隊/地方勢力,逐步轉變過程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和階段。

至於廣州留守司和後翼軍馬方面的反應就更加平淡;因爲,這就像是許多義軍行伍將領們在轉戰生涯當中,突發奇想而冠以某種名義所引起的一個內部小插曲而已。反而令某些人更加在意的是,虛和尚又從中可以藉此得到了多少的好處和利益呢。

倒是尚在前方義軍當中的楊師古,偶然得到這個消息之後,卻是嘆然有聲的說了一句,“卻是個別有想法和抱負的人物,只惜錯過之後就不免漸行漸遠了。。”,然後就親自將這條消息壓下了。

因爲他眼下也看得明白,至少目前對義軍所秉持的大勢而言,嶺外的廣府各州還不失爲一個個重要的後路和供給來源,還需虛某人的治理手段才能維持的下來;卻是斷然沒有必要再讓聚附在大將軍府旗下,那些妒賢嫉能之輩生出什麼是非了。

更何況由於義軍勢如破竹之勢下,也不免受降和收納了一些朝廷舊屬官僚,其中以被俘的前越州觀察使崔璆、建州長史蘇宋爲首的一些人等,開始以協助黃王開府稱制和建章爲由,與“黃門八子”中人互爲援應,在大將軍府內形成了一股隱隱抱團的勢力。

他們也是最爲厭棄和痛惡虛和尚,在地方推行那些挖根掘底的酷烈做法;而主張黃王當優撫士紳而多多借助地方賢望之力,纔是快速恩結和收攏收攏地方士子人心的正途云云;並且因爲善於營治享受和作樂手段,在義軍上層當中亦有所呼應者。

與主張發動下層的士卒和藉助貧苦百姓之力的虛某人,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甚至隱隱針鋒相對的路數。

而正常歷史上的軌跡,也在這裡再次發生了一個小校的偏差和分支;眼見得前方形勢一片大好,而當初北出桂州的數萬精壯義軍,也經過一路上的破州沒縣的補充,已經壯大和擴充到號稱二十萬大軍存在了。因此在潭州大肆休整和補充之後,就開始分兵做東西中三路了。

西路以新設立的水師爲輔助,以左翼率將蓋洪爲水陸統軍使,發兵五萬沿沅水而上往攻辰州(今湖北沅陵),溪州、思州,最終攻略黔中觀察使所在的黔州(今四川黔江流域),而以全取黔中道爲爲大致目標。如若有所可能的話,還將往攻上游的渝州(今重慶市),以打開入蜀的門戶。

而中路則以義軍副總管尚讓爲統軍,率水陸六萬人馬,繼續北上攻略峽州、歸州、房州、郢州,而進取山南東道節度使的理所襄州(今襄陽市),就此打開通往關中的門戶商州(商洛市)的爲首要。

最後,纔是東路黃巢親帥的本部人馬十萬,沿江而下攻打沿途的嶽州(岳陽市)、鈣州、復州(天門市)等地,而直取鄂嶽觀察使所在的鄂州(今湖北武漢)所在;並以此俯視和威脅長江沿岸的江(南)東、江(南)西、淮南各道州縣。

不過,相對於孟揩、林言他們的一片樂觀的情緒;當週淮安得到這個消息之後,第一反應是義軍的勢頭要開始減弱,乃至在近期內有所受挫了,

畢竟,在主持南方防線的宰相王鐸北竄襄陽之後,周淮安覺得唐廷上下再怎麼遲鈍和人浮於事,也該有所反應和發動起來了;這也意味着義軍前期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突然性效果,已經逐步的過去了。而江南地區相對孱弱的地方部隊被一掃而空之後,大受震動的朝廷下一次派來的,就會是久經戰陣而經驗豐富的北地健兒和老練將帥過來了。

而與此同時,義軍的主力也擴張到了一個極致。當初在廣府休養生息好的十多個軍,約六、七萬精壯士卒,經過了這一連串的戰鬥消耗和損傷,又在沿途擴充和吸收大量流民、降兵、窮漢後,所稀釋和削弱掉的戰鬥力,卻是在短時間內沒法靠裝備士氣之類因素給恢復起來的;

而且還是在主動分散了力量,而失去了數量優勢和規模上的威懾力之後;(當然也有消息說義軍規模擴張的太厲害,攤子鋪得過大已經開始出現局部的短糧和物資供應緊張了,所以這才分兵令其各自就食與地方)

如果再加上如今勢頭大好之下,義軍內部開始瀰漫的盲目樂觀,輕敵驕勝的情緒;因此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黃巢率領的主力也將迎來一個戰略發展上的瓶頸期,甚至是短暫受挫之後衰退和收縮期。畢竟,在這支起義大軍的骨子裡,還是傳統農民起義那種靠到處流動就食,難以承受複數失敗的一次性武裝。

不過這種公開唱衰和與主流唱反調的吃力不討好事情,周淮安自然是不會去迎難而上的;但是通過自己的渠道對那幾只關係親善的義軍部隊,隱晦的提醒和暗示一下將要面臨的困難和危機;乃至讓他們能保全下有生實力,避開不必要的風險;乃至繼續扮演一下未卜先知的神棍角色,或是神機妙算的預言者,還是能夠做一做的。

只是等周淮安剛剛想好這幾封信該如何寫,纔算是有所針對性的有的放矢又不落人把柄和口實;還要考慮到具體對象的境況和所處的立場,進行不同的調整才能讓人更容易接受,事後也不覺得突兀。

比如曹師雄和王崇隱那便就不用說了,比較輕鬆的得了這麼大一個好處;正在想辦法鞏固、消化和站穩腳更下來,在將來一段時間內對自己的建議都可做到言聽計從了。

而像是在已經轉任下率第四軍右廂郎將的朱存那裡,就比較現實和具有明擺的功利性了,因此只要能夠曉之以利害關係,或是說明白趨利避害的道理就行了。比如建議他儘量討得留守後方的職分,最好是駐留在水運相對發達的城邑內,一方面方便互通有無,另一方面也是爲了退路方便計。

至於在地位更高一些實力更強一些的右翼韜奮軍軍主葛存叔哪兒,則要通過柴平這個淵源和故舊進行勸說了,動之以情和曉之以理都必須用上,纔有可能打動對方。

因爲他本身就是個頗有主見的義軍老將了,也是從王仙芝麾下轉投過來的老兄弟,對義軍內部一直有着較高的認同和羈絆;直接說不看好義軍的前景,只怕會被反噴是別有用心而就此友盡的。

所以只能以替義軍防微杜漸或是拾遺補漏的立場,擔憂軍中的輕敵驕勝情緒爲名,而建議他無傷大局的情況下,在後方進行一些未雨綢繆式的準備工作。

當這些書信都經過再次出發的水路船隊送走之後,新的意外又再次發生了,這一次卻是來自海路上的消息。

安南都護府理所交州(今越南河內)發生軍亂,自稱是朝廷派來靜海節度使留後的曾袞,與客居在地的桂管經略使李瓚,還有刺史高鄩爲內應,聯手起來襲奪了交州州治宋平縣的大羅城;然後與附近那些已經歸附了義軍名下的土軍、團練兵的將領們相峙與城下。

雖然目前還沒有更多的消息送回來,但是來自安南海路的船隻和各種貿易需求,卻是在短時間內一下子暴增起來了。

而在隨後周淮安提議發起的,留守司緊急召開的“三駕馬車”臨時會議上;留守正使孟揩毫不猶豫的表達了麾下人馬,一切以北方戰事爲重,而暫且無暇他顧的態度;而看起來有些臉色蒼白而發胖了一圈的副使林言,則懶洋洋的表明了情況尚且不明,大可以靜觀其變的意思。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是周淮安再有什麼想法,也是沒法在繼續堅持自己的意見了;只是當他抱着滿肚子的心思回到家裡,想要找人過來繼續打探消息的時候;卻得到了通報:

常駐在廣府的安南大族代表曲榮,引見着當家的族兄曲承裕上門來了;這個未來乘勢而起割據安南一隅的靜海軍節度使,看起來是個四旬過半粗手大腳身上帶有海水腥味,而有些潦倒和憔悴的中年漢子,只見他當場“撲通”一聲就摧身跪地哀聲求道。

“還請虛大師看在舊日淵源分上,不吝稍加援手,救我曲氏一救。。”

“先起來說話吧,我正要讓人探詢有關的情形呢。。”

周淮安對他擺擺手道。

“你倒是正好來了。。”

“鄙夫定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這曲承裕說起話來,倒是一口正宗官話的腔子。

好吧,周淮安隨後從對方口中知道的消息,發現歷史又再一次在細微的局部被改變了;比如除了這場本該不應該存在歷史當中的安南軍變,還有連帶着這安南土豪大戶的曲氏家族的命運。

發動變亂佔據了靜海節度使留後的曾袞,居然是主持絞殺王仙芝起義軍主力的當朝宰相兼節度使曾元裕的侄孫。而這一次他利用曾元裕在蜀中任上的餘澤,而就地募得數百勁卒甲兵,借道西川、黔中跋山涉水半月才得以潛越入安南境內。

先於寓居當地的前桂管經略使李瓚,就地取得聯繫和爲之遮掩,然後招親族而盡起部曲、家丁爲羽翼,又取得了被降順派給變相架空起來的刺史高鄩配合,以關防騙入靜海軍節度使兼安南都護都護,所在的宋平縣大羅城。

然後,以高鄩的名義誘殺了城中那些降順派的高層官員和將佐,進而封閉五門而在城中對其黨羽和親族大開殺戒,結果包括正當其時的曲氏一族在內的許多望族幾乎大都儸難;只有這位當任州司馬而正在城上巡事曲承裕,見勢不妙而在刀兵臨身之前跳下護城河,而僥倖逃出一命來。

雖然他們這些當地大族的倖存者,很快就各自召集了大量的部曲、家兵,乃至發動地方駐守的土軍和團練來包圍了大羅城;但是面對高駢時代所建築起來的大羅城,以及城中相對充足的貯備,這些失去了各自當主、族長,而聲勢要報仇的各路將領們,也是並不怎麼齊心攻打而在城下與之對峙起來。

然後很快有因爲來自城中的勸誘和拉攏,而開始產生了分歧和嫌隙;而這位曲承裕就是見勢不妙,而暫時離開士氣低落而人心惶惶家族軍隊,跑到外港來乘船渡海病急亂投醫的求援於廣府方面了。

好吧,周淮安不有的感嘆起歷史軌跡的變化無常了,哪怕是隨便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亦有機會居然也能攪擾出如此的風波和變局來。

“那我也可明白的告訴你們。。”

周淮經過一番的安思前想後道。

“廣府的留守司乃是爲黃王的征伐大業而置。。短時之內是無暇他顧安南一隅了。。”

然後他看着表情頓然變得如喪考妣的曲榮,和整個人一下灰暗下來的曲承裕,又一字一句的的道。

“不過曲氏於我義軍協力甚多,與我個人言也無法完全坐視不管的,。。”

“。。。。。。”

曲榮還有些沒有反應過來,而曲承裕卻是聞聲一震頓然擡起頭來。

“或許我私下可言提供一些助力,雖然想要改變安南的局面尚有不足;但是保全曲氏一族,令其有所退路還是不成問題的。。”

周淮安繼續慢條斯理的道來。

“只是這些付出乃是出於私誼,但是同樣要對各方面都有所交代的。。”

“還請虛大師明示就是了。。”

曲承裕卻是搶先出口道。

“我要在交州大港的經營權,。。”

說到這裡周淮安別有意味看了他眼的頓聲道。

“以及曲(承裕)三郎在我麾下聽效十載之期。。”

“這。。。”

曲榮的表情一下子變得猶豫起來;然後曲承裕卻再次打斷他搶聲道。

“就如虛大師所言好了。。”

“既蒙大師看重與麾下,鄙夫又怎當做小兒女態呢。。”

然後又轉頭對着曲榮幾乎是斬釘截鐵的道

“爲族中存亡計,某早就不惜此身了。。。”

好吧,他顯然是誤會了什麼而把自己當作了某種變相的人質了;不過周淮安也沒有可以去糾正他的意思。

這樣話的又一個小有名氣的歷史人物入手了;雖然哪怕只是偏據一隅的小軍閥格局,但也多少帶有時代氣運之子的資質了。就不知道日後吧他們收集全了,會不會召喚出神龍還是魔法少女來。

第六百零四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續第二百九十四章 城池未覺喧(中第一百五十五章新氣5第二百八十八章 行路雨紛紛(中第1038章 使者遙相望(中第一百九十五章 雲翻5第四百零四章 候烽河外暗(續第695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續二第774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續二第636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續二第996章 羽檄起邊亭(續二)第833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續)第五百二十九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四第二百五十三章 發端3第842章 梟騎戰鬥死(下)第四百九十四章 建牙新睹靖巖疆(下)前兩章順序漏了一章,這裡調回來第一百二十章 貢船(下第四百五十九章 鳴鼓興士卒(下)第二百八十章 過嶺(下)第762章 單于濺血染朱輪(下第二百一十一章 間變(我又恢復了第四百七十八章 千里卷戎旌(續第二百二十九章 亂動第一百六十三章 興起4第三百八十一章 政亂人思變(中第三百七十二章 人心苦未平(續第五百七十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中)第四百六十一章 鳴鼓興士卒(續二第六百一十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續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下)第985章 單于一平蕩(續第五百二十六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第三百四十章 生民何計樂樵蘇第787章 築怨興徭九千里(下第814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續二第988章 種落自奔亡(中)第四百五十四章 誰肯相爲言(中第844章 梟騎戰鬥死(續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雨覆3第六百零八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下第822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下第945章 列卒赤山下(下)第五百五十二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七第三百二十六章 遙寄雁南書(下第四百七十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續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三邊近日往來通第818章 請君莫奏前朝曲(續第950章 開營紫塞傍(下第929章 推轂出猛將(續第四百四十五章 書中竟何如第896章 羽書速驚電(中第五百五十七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中第814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續二第一百章 弊情第1016章 徵師屯廣武(續二第757章 天實亡秦非北胡(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碰撞第970章 征衣卷天霜(續第一章 活着第一百四十七章 漸變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宋平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定5第995章 羽檄起邊亭(續)第二百零五章 南天5第三百七十五章 輕生奉國不爲難(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中第906章 虎竹救邊急(中第三百四十二章 生民何計樂樵蘇(下第八十八章 新生第638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中第五百四十一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續二第696章 胡沙獵獵吹人面第1000章 烽火入洛陽(續)第729章 遙聞鼙鼓動地來(續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禪林(爆一次大章第五百三十八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中第646章 自愛此身居樂土(續二)第五百零六章 將軍仗節鎮巴邱(下)第六十五章 城下(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路上(下第965章 畫角悲海月(續第714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續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第二百三十四章 再定第六十二章 陰雲4第五百一十五章 荊蜀相接氣原通第六十四章 城下(中)第六百零二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中第933章 兵威衝絕幕第一百八十九章 潮動7第三百八十七章 血灑陣雲飛(續第三十九章 優待(中)第848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續)第四百四十九章 他鄉各異縣(中第727章 遙聞鼙鼓動地來(下第940章 殺氣凌穹蒼(下第934章 兵威衝絕幕(中第948章 開營紫塞傍第四百五十七章 鳴鼓興士卒
第六百零四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續第二百九十四章 城池未覺喧(中第一百五十五章新氣5第二百八十八章 行路雨紛紛(中第1038章 使者遙相望(中第一百九十五章 雲翻5第四百零四章 候烽河外暗(續第695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續二第774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續二第636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續二第996章 羽檄起邊亭(續二)第833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續)第五百二十九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四第二百五十三章 發端3第842章 梟騎戰鬥死(下)第四百九十四章 建牙新睹靖巖疆(下)前兩章順序漏了一章,這裡調回來第一百二十章 貢船(下第四百五十九章 鳴鼓興士卒(下)第二百八十章 過嶺(下)第762章 單于濺血染朱輪(下第二百一十一章 間變(我又恢復了第四百七十八章 千里卷戎旌(續第二百二十九章 亂動第一百六十三章 興起4第三百八十一章 政亂人思變(中第三百七十二章 人心苦未平(續第五百七十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中)第四百六十一章 鳴鼓興士卒(續二第六百一十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續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下)第985章 單于一平蕩(續第五百二十六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第三百四十章 生民何計樂樵蘇第787章 築怨興徭九千里(下第814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續二第988章 種落自奔亡(中)第四百五十四章 誰肯相爲言(中第844章 梟騎戰鬥死(續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雨覆3第六百零八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下第822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下第945章 列卒赤山下(下)第五百五十二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七第三百二十六章 遙寄雁南書(下第四百七十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續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三邊近日往來通第818章 請君莫奏前朝曲(續第950章 開營紫塞傍(下第929章 推轂出猛將(續第四百四十五章 書中竟何如第896章 羽書速驚電(中第五百五十七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中第814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續二第一百章 弊情第1016章 徵師屯廣武(續二第757章 天實亡秦非北胡(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碰撞第970章 征衣卷天霜(續第一章 活着第一百四十七章 漸變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宋平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定5第995章 羽檄起邊亭(續)第二百零五章 南天5第三百七十五章 輕生奉國不爲難(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中第906章 虎竹救邊急(中第三百四十二章 生民何計樂樵蘇(下第八十八章 新生第638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中第五百四十一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續二第696章 胡沙獵獵吹人面第1000章 烽火入洛陽(續)第729章 遙聞鼙鼓動地來(續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禪林(爆一次大章第五百三十八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中第646章 自愛此身居樂土(續二)第五百零六章 將軍仗節鎮巴邱(下)第六十五章 城下(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路上(下第965章 畫角悲海月(續第714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續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第二百三十四章 再定第六十二章 陰雲4第五百一十五章 荊蜀相接氣原通第六十四章 城下(中)第六百零二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中第933章 兵威衝絕幕第一百八十九章 潮動7第三百八十七章 血灑陣雲飛(續第三十九章 優待(中)第848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續)第四百四十九章 他鄉各異縣(中第727章 遙聞鼙鼓動地來(下第940章 殺氣凌穹蒼(下第934章 兵威衝絕幕(中第948章 開營紫塞傍第四百五十七章 鳴鼓興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