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食肉動物

和一千五百年後不同,北地麥子此刻不是主食,就算是爲了多收一樣糧食,麥子脫粒之後,研磨細緻的也不多,更多時候就是直接蒸煮一碗。麥飯那口感……簡直了。

因此麥子終究不是士大夫吃,老夫子們要是吃了一碗麥飯咯牙,那是能吐槽一輩子的事情。

不過小麥經過精磨,成爲麪粉,那就大不相同,能製作成各種食物。只是畝產感人,遠不如糜子穀子。甚至河南道水利發達之地,上田多數還會中水稻。稻米的口感自然是要上乘的多,雖說交州以南,千里海疆萬里石塘以西有國占城,其稻米能產三季,可惜口感糟糕無比,江南人多不喜。

此時在河南道賣的最好的米,一是產自太湖的珍珠米,分支極多,其中就有江陰的一種鳳凰稻,口感軟糯,虞世南在京中,多是拿此米招待賓客,口碑極好。另外一種,產自彭蠡湖的饒州、餘干等地的稻米,口感瓷實,蒸煮用水不多,又是高產,加上顆粒略長,太極宮多有采買。

吃什麼,沒那麼容易改變,但好吃的,誰都會伸嘴試一試。

石城鋼鐵廠按照一千五百年後的國家慣例,瞞報了產量,當然瞞報產量不算什麼大事情,不會被槍斃。再說了,這是民營企業,雖然國家有照顧有采購,但瞞報產量是爲了發展具有大唐特色的帝國主義,所以很科學很合理。

只是隨時奴工數量增加,也不可能一直靠劣質陳化糧來對付。貞觀年的糧食庫存,基本來自武德年的十年累積,陳化糧因爲打仗和賑災,消耗殆盡,然而又碰上了河北道一通亂搞,河北道諸州虧空,也是來自於此。

和一千五百年後不同,虧空可以靠做賬來修補,這年頭,虧空就是查州府庫存。數目對不上,胥吏先死一遍,然後就輪到主薄之流的佐官,接着就是縣令,然後就是州刺史……

官不聊生啊,貪點小污罷了,冒這麼大風險。

要不是有良心的社會青年張操之大力支持,恐怕很多精明強幹的公僕,就要因小失大,實在是大唐帝國的一大損失。

“這小麥一畝收成,不過是兩百來斤,沒甚意思。再者蠻子們又不喜耕作,不如讓他們挖礦。”

有人這樣對張德勸說。

然而老張在薊州平州開了一場華潤號諸縣經理人大會,作爲幕後黑手,他再三強調:農業是社會的基石,是工業的天然保姆,大家不要死盯着錢嘛。

然後老張又語重心長說道:“遼西地廣人稀,麥田較之糜子穀子,所費勞力甚少,且畝產雖低,然則廣種之下,萬頃之地,亦是可觀。”

一百萬畝地中麥子,怎麼也能搞個兩億斤收益。按照唐軍口糧日消耗兩到五斤計算,能養活不少戰兵,要是再精兵一點,更是可觀。

而且又不是隻種地,套種棉花也是張德想要做的事情,加上苜蓿草頭等等,一畝地一年的產出,在地力徹底被消耗之前,足夠玩個三五年。至於輪種休耕,這年頭,輪種休耕個卵,人少地多,不榨乾每一寸土地的肥力,那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麥子沒人吃啊操之公。”

“奴隸還挑挑揀揀?這工坊之中,又不是餵食糠皮麥麩,麥子研磨之後,還一人配了一兩肉食,不錯了!”

有人吐槽有人反駁,這讓老張很滿意,至少華潤號這些臭不要臉的經理人都在努力地爲企業思考,形成了很好的唐朝版企業文化,這個企業文化的宗旨就是:不要覺得企業在剝削你,是企業賞了你一口飯吃,不跪謝還想反抗?

“京中城西磨坊,研磨麪粉頗爲精細,可效仿之。再者,蒸餅能隔夜存放,能省去不少靡費。”

張德然後又道,“朝廷要不要徵遼,依吾之見,就不需要再想了。徵遼是必然的,漢之四郡之地,焉能棄之?彼時遼東何止萬頃田地?”

衆人頓時眼熱起來,這些經理人,當然也可以說是主事管事檔頭掌櫃賬房,他們有的是江陰本家出身,有的是程家李家的人,有的是尉遲老魔頭硬塞過來的,還有地方上的小世家小豪族,還有東宮幕僚們的親戚朋友,還有老張做圖書管理員那會兒認識的一些官場同道……

總之,很複雜很龐大很蛋疼。

但不得不說,這些人就算屁也不幹,就這點人脈關係,也夠讓老張混吃等死一輩子的。

不過混吃等死不是張德的目標,他的目標是玩着小霸王學習機混吃等死。

“遼東如今麻料種植甚多,高句麗西部將軍又圈了地放羊,有些南室韋人,如今就是在爲扶余人放牧。”

“扶余人城池百餘,田畝不少。這兩年行商腳力往來兩國,各地土產風貌,皆有記錄在案。較之前年,遼東糧田減少最少一成。”

“何止一成?西部將軍和玄菟城太大使者驅趕農民往南,如今多有流亡烏骨江和鴨淥水者。長孫公子赴任之時,我等在建安收買高麗婢,其數約三千,然則建安大使者瞞報上峰,對高句麗巡守只言二百餘逃民。”

一戶五口計算,算三個女婢來自一戶人家,那起碼也是千戶人家被毀。這種情況,足夠讓高句麗地方動盪,但偏偏屁事兒沒有,可見其中的蹊蹺。

“遼東修建長城之人,乃是高麗豪強,名曰蓋蘇文。莫看其年少,卻是個狠人,高麗建安城死於他手之輩,已有數百人。”

經常開一開會,也是有好處的,至少這些消息彙總之後,讓張德有了個大致的概念。高句麗如今發生了什麼,遼西遼東又有什麼變化,那些個官方耳目探子,遠不如這些死要錢的王八蛋厲害。

這些從來不吃素的肉食動物一陣吵鬧之後,張德就問道:“那蓋蘇文,督造長城已有年餘了吧?”

“突厥覆滅之時,便來修建長城,卑沙城建安城一直到扶余城,都在建,有三年之久了。”

聽到回報,張德一愣:這個蓋蘇文有點兒意思啊,很有戰略眼光嘛。

唐朝要乾死高句麗,這是既定國策,********這事兒說白了就是:老子的周圍一圈,那必須得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當然這是大國,對小國來說,命運如何,全看手氣。手氣好,說不定能混個幾百年;手氣不好,那就慘了,就得從大國的歷史進程中找找車轍碾壓過後的痕跡。

不過對老張這條工科狗來說,一切防禦工事在他面前都是紙。目前唐軍一定會很蛋疼,但如果徵遼主帥是張叔叔或者李叔叔或者是程叔叔甚至是尉遲叔叔……那麼蛋疼的一定是高句麗人。

“這樣,八月開始,麻料價錢擡高兩文。”

張德突然道。

“兩文?!操之公,這……這太多了吧。”

“是啊操之公,現在北地麻料都滿倉了,擡高價錢的話,也收不上來多少。”

老張嘴角一抽:“就是收不來多少才擡高,不擡高的話,明年高句麗人還種麻?得讓他們多種麻。”

食肉經理人們都是一愣:“操之公,他們種麻的話,糧食欠收,當如何?”

“問我們買嘛。”

老張有些無語,還是缺少溝通啊,領導的意圖這些做屬下的不能精確領會,實在是太讓人失望了。

“呃……操之公,這商號販賣糧食,也出不了關啊?再者,糧食得利太低,不值得浪費腳力啊。”

樑豐縣男當然知道自己要是從大唐走私糧食到高句麗會發生什麼,但他會這麼幹嘛?

“船隊難道閒着不幹事情嗎?上個月筑紫島北國舊主渴盼復國,到時候,筑紫島上種的糧食,船隊拉到遼東發賣就是。又不是河北河南的糧食,怕什麼?再者,筑紫島上糧食不夠,倭國京西之地亦是肥美,有倭國豪強,願收買糧食轉賣於我,何樂而不爲?”

看到一羣食肉經理人懵逼的表情,作爲華潤號的幕後黑手,老張語氣鼓勵他們道:“眼光,要長遠一些。眼界,要開闊一些。”

“操之公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啊。”

“吾輩鼠目寸光,實在是汗顏,汗顏……”

“操之公之語,如醍醐灌頂,讓人茅塞頓開,實在是歎爲觀止……”

太刻意了!

這樣的馬屁,完全不合格!

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這次開會,算是統一了思想,整合了內部意見,關於東印度公司唐朝版的進一步升級強化,也算是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

第七章 總督第六十七章 太谷縣令(一更)第四十二章 百萬貫(求推薦票)第五十九章 孔聖頭像(第二更)第八十一章 張德贈書第六十五章 認真做事第六十幾章 泡湯第八十一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六十三章 人生大起大落的張叔叔第八章 孺子可教第八十二章 不產皮貨的皮貨地第四十章 巨響第七十五章 浴血奮戰第三十章 真有肥缺第十二章 養豬縣令第九十六章 胃口有多大第五章 大丈夫第九章 鬥智鬥勇第九十五章 紅燒肉在燃燒第一章 都很精明第九章 集體趕工第八十八章 明察(求票)第五十五章 家有一老第三十七章 莫名其妙的差事第六十一章 複雜的事情第九十八章 貝州第五十八章 服第三十一章 道友(第二更)第六十八章 尿地圖第四十三章 和平保證第九十七章 風平浪靜第二十二章 拉投資第十四章 有條不紊第四十二章 準備還價第十章 提督第九十七章 我管他第四十章 故人故事第二十七章 孔曰成仁(第三更)第二十七章 同行即仇人第十一章 自己搬起來的石頭第六十二章 提督第四十六章 別樣幼學第九十二章 事業第二十二章 赤裸裸第十一章 太子又至第八十三章 另闢蹊徑第九十三章 懷德碑第八十二章 令行第三十二章 同一件事第七十一章 有才無德第三十三章 賞功第三十九章 需求第十章 撒手鐗第九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八十二章 斛薛少年曆險記(求票)第三十章 約談第二十章 小白師兄有進步第四章 遛彎第九十七章 風平浪靜第二十三章 麻煩第九章 皇后讓利第二章 名動第六十六章 熟爛第三十七章 人事變動第八十七章 手藝好第十二章 糊里糊塗第四十九章 跑路的原因第九十七章 不得不發第七十九章 不歸兵部管第五十二章 好手藝第四十五章 老漢第十五章 成交第九十七章 地方變化第八十九章 給人撐腰第六十七章 貨幣變化第五十九章 沒有想過第六十幾章 泡湯第四章 癲狂第十三章 孃舅親第二十五章 又來?第九十八章 意思第十一章 絕不裝逼第五十一章 下水第三章 灑脫第五十三章 你來追我呀(第一更)第五十七章 需求導向第五十三章 多一個不多(第一更)第三十一章 關係學第九十章 填人第十一章 不合理第六十四章 個人優勢第五十五章 長者賜第五十八章 狗官第二十五章 義商仁心第六十九章 進取第三章 羣策羣力第九十九章 誰的銀元第十七章 光第七十三章 楊六郎的差事第二十五章 放下屠刀不成佛
第七章 總督第六十七章 太谷縣令(一更)第四十二章 百萬貫(求推薦票)第五十九章 孔聖頭像(第二更)第八十一章 張德贈書第六十五章 認真做事第六十幾章 泡湯第八十一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六十三章 人生大起大落的張叔叔第八章 孺子可教第八十二章 不產皮貨的皮貨地第四十章 巨響第七十五章 浴血奮戰第三十章 真有肥缺第十二章 養豬縣令第九十六章 胃口有多大第五章 大丈夫第九章 鬥智鬥勇第九十五章 紅燒肉在燃燒第一章 都很精明第九章 集體趕工第八十八章 明察(求票)第五十五章 家有一老第三十七章 莫名其妙的差事第六十一章 複雜的事情第九十八章 貝州第五十八章 服第三十一章 道友(第二更)第六十八章 尿地圖第四十三章 和平保證第九十七章 風平浪靜第二十二章 拉投資第十四章 有條不紊第四十二章 準備還價第十章 提督第九十七章 我管他第四十章 故人故事第二十七章 孔曰成仁(第三更)第二十七章 同行即仇人第十一章 自己搬起來的石頭第六十二章 提督第四十六章 別樣幼學第九十二章 事業第二十二章 赤裸裸第十一章 太子又至第八十三章 另闢蹊徑第九十三章 懷德碑第八十二章 令行第三十二章 同一件事第七十一章 有才無德第三十三章 賞功第三十九章 需求第十章 撒手鐗第九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八十二章 斛薛少年曆險記(求票)第三十章 約談第二十章 小白師兄有進步第四章 遛彎第九十七章 風平浪靜第二十三章 麻煩第九章 皇后讓利第二章 名動第六十六章 熟爛第三十七章 人事變動第八十七章 手藝好第十二章 糊里糊塗第四十九章 跑路的原因第九十七章 不得不發第七十九章 不歸兵部管第五十二章 好手藝第四十五章 老漢第十五章 成交第九十七章 地方變化第八十九章 給人撐腰第六十七章 貨幣變化第五十九章 沒有想過第六十幾章 泡湯第四章 癲狂第十三章 孃舅親第二十五章 又來?第九十八章 意思第十一章 絕不裝逼第五十一章 下水第三章 灑脫第五十三章 你來追我呀(第一更)第五十七章 需求導向第五十三章 多一個不多(第一更)第三十一章 關係學第九十章 填人第十一章 不合理第六十四章 個人優勢第五十五章 長者賜第五十八章 狗官第二十五章 義商仁心第六十九章 進取第三章 羣策羣力第九十九章 誰的銀元第十七章 光第七十三章 楊六郎的差事第二十五章 放下屠刀不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