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6章 擅權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出了內閣,張超騎馬來到皇宮。

貞觀時,李世民將皇帝號紫微宮,承乾繼位後改爲紫禁宮。

紫禁宮位於皇城之北,西有夾城,東有東城,北有圓壁、曜儀之重城,整個宮城在皇城北部,又分爲北宮長樂宮、東宮太子府以及紫禁皇宮。整個宮城呈凸狀,城垣高四丈八尺,寬在五丈餘,夯層厚三寸,內外皆包磚。

比起長安的太極宮,不論是氣魄上還是防衛上都是大大超過。

宮城四周的那些夾城、東城、圓壁、曜儀重城其實都是禁軍侍衛駐軍之處。

如今,駐守在宮城外的都是張超從南邊帶來的。

“安國趙王!”

侍衛們見到他來,上前行禮。

張超點了點頭,拿出自己的通行腰牌,侍衛例行的查看了下,然後放行。

他沒有下馬,直接騎馬入宮。

身爲當朝首相,太師,還是太子的老師、老丈人,張超得到了皇帝特賜的宮中騎馬的特旨。

皇帝甚至賜給了張超帶劍上朝,贊拜不名的特旨。

只不過,張超並不會真的就帶劍上朝。不過宮中很大,走路確實浪費時間,他又不太喜歡坐輦,便騎馬入宮。

御書房。

張超把內閣關於功臣領地封賜的名單和封地方案呈給承乾。

御書房裡,殿中一側,是馬周等諸位學士。翰林院有兩位承旨學士,七位學士,與內閣設置相當。這些人以馬周爲首,是皇帝的工作秘書,負責備皇帝諮詢和代筆批紅。

職責和過去的散騎常侍類似,但權責更高。

授封名單很長,前面是張超爲首的二十位封王,後面還有一百多個國公,和一千多公侯伯子男等。

大唐到現在,實封爵已經授了將近五千,可以說有點濫。但封地嚴格控制在中原之外,許多甚至直接封在了別人家的地盤上,比如大長公主這次受封的黃金半島,張超加封的呂宋、渤泥,那地並非無主之地,那也是有主的。

慨別人之慷,承乾是不心痛的。這也是從他爹手裡開啓的先河,最先是拿高句麗人的遼東來分封功臣,到現在,朝廷到處分封,管他有沒有主。

“太子太保這次只是在原封地上擴封了一點,朕覺得不太合適。”承乾指着遼西郡王張鐵槍的擴封條說道,“太子太保勞苦功高,理應重賞。”

承乾讓張超替父親張鐵槍選一塊封地。

“多謝陛下厚恩,臣就選訶陵島吧。”

訶陵是一個國名,在爪哇島上。東漢至隋時,中原稱爪哇爲呵羅單,也有稱爲耶婆提的,到了唐時稱爲訶陵。早幾年,曾經遣使來朝,送了幾隻鸚鵡還派了幾個和尚來。

因送的禮太少,李世民都沒瞧的起他們。事實上,這個訶陵也只是個小國,佔據的只是爪哇的一小部分,他們自己都說不太清楚爪哇有多大。

承乾雖也是去過嶺南的,但他也只是按張超畫的圖,才知道這個訶陵在渤泥的南面,在黃金半島的東南。反正距離大唐是非常遙遠,雖然這島上也有許多土著邦國,但反正是拿人家的地來封賞功臣,尤其這還是張超自己選的,承乾當然沒意見。

李績的封地也換了,換到了張超在交州西北的趙國領的南面,位於馬江之南,那裡現在還是真臘人的地盤。封地倒是劃的很大,直接給了六百里。

但那塊地方,高山,比張超的那塊趙國領還差的多。起碼張超那裡還有好幾條大河,李績的這塊新封地,全是大山。

承乾對這個換封很高興,他對李績可沒什麼好印象。

張超提出讓李績回來後擔任兵部尚書,他本來很不滿的。把李績的封地從漠南換到真臘,很好。

長孫無忌和房玄齡的封地很好,一個換到了李泰的伊麗河谷,一個換到了李治的碎葉河谷,土地肥沃,水草豐美,尤其是位於絲綢之路上,好地方,封地也大。

馬周的封地,則緊靠着張超家的大宛谷地,在康谷的那密河谷地。

“有功則賞,這是我大唐立國之根本,很好,朕準了。”

張超這次搞的封賞,有皆大歡喜之意。上千人授爵或加封,其它貴族們也或多或少增加了一點封地面積。

對朝廷來說,反正封的都是中原四邊,甚至直接封在別人家地盤上。不管是封國公還是封縣侯,朝廷又不需要給這些貴族們俸祿。相反,每增加一塊封地,諸侯們以後經營領地,產生的稅賦,朝廷是要拿一半的。

諸侯越多,封地越多,封地越多,朝廷疆土擴張越多,稅收增收越多,怎麼看都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承乾也是一直支持張超鼓吹的殖民擴張論的。

爲漢家爭奪更多生存空間,他很贊成這個說法,反正對大唐帝國來說,有害無利不是。

“陛下,如今帝國實封世襲貴族和虛封終身貴族數量相當龐大,多達八千餘。臣以爲,現如今的議會上院議員資格評定製度不太適合,臣請求增設地方道一級貴族院。朝廷上院議員,則由每道中推選一些代表,這樣朝廷上院議員數量控制在千人以內,比較合適。否則八千多上院議員,人太多,反而無法真正的議事了。”

大唐如今封爵確實有濫封之嫌,完全是因爲現在的爵位,朝廷不一用給俸祿,二來也不能蔭封子孫入仕,所以朝廷完全無後顧之憂啊。功臣很輕鬆能獲得實封爵,甚至功高還可以轉封兒子。

而多數高級官員,也能憑資歷封一個虛封終身爵位,比如朝廷的宰相,若元爵都會直接虛封一個國公,朝廷的尚書,起碼虛封個縣侯,道一級的宣撫使、諸衛大將軍,肯定虛封個縣伯。

貴族現在確實不算稀罕,特別是在京城,那真是遍地都是。

張超家一個親王一個郡王兩個國公,一堆的郡公縣公縣侯。

這也是張超有意在引導,讓朝廷覺得好像爵位惠而不費。

這是張超的一步伏棋,短時間是不會有太大影響,但後面卻會影響很大。

“這個可以。”

承乾轉頭對馬周道,“馬院長,你和學士們幫朕擬一個道議會的章程出來。”

翰林院是備皇帝諮詢,算是軍師智囊。真正的施政是內閣,但馬周他們給皇帝建議諮詢。

兩級議會到底怎麼搞,肯定是由內閣這邊提議,但最後採不採納,或者承乾覺得是不是合適,這肯定也要先通過馬周他們的建議,有更進一步的瞭解,纔好做出最終決斷,這也是翰林院的作用體現。

“元輔。”

承乾笑着對張超道,“內閣也已經開始運轉,朕聽說內閣現在諸相還沒有一個明確分工?”

內閣諸相不兼他職,這是早當初就定下來的基本制度,但內閣做爲宰相,要體現出職能權力,肯定是要通過分管諸部寺來體現的。

長孫無忌現在向皇帝上奏,說張超在內閣搞一言堂,專權獨斷,大權獨攬。

承乾當然也不希望這種局面發生,他倚重張超,可也不想被張超架空。

“陛下,其實臣這幾天一直在考慮這個內閣分工的事情,現在基本上已經定下來了。臣是主持內閣,總管中樞,此外人事、財政、監查、審計也由臣親自提綱。次相房玄齡,則負責內閣常務工作,以及民生經濟、稅收財賦這塊,此外也協助臣分管財稅、監管審計這塊。”

聽到張超這樣說,承乾心裡鬆口氣。

看來長孫無忌冤枉張超了,他並沒有打算一直獨攬內閣大權。

肯分工就是好事,這樣內閣纔是真正的內閣。

“其餘七位羣輔,臣的想法是一位羣輔對應六部的一部,還有一位羣輔則負責對口聯絡議會、翰林院、御史臺、大理寺諸衙。”

“聯絡諸衙這個工作十分重要,臣打算交給上黨郡王長孫無忌。褚遂良負責吏部、岑文本負責兵部、于志寧負責戶部、楊師道負責刑部。杜淹負責禮部、戴胄負責工部。”

朝廷六部,事無不總。行政這塊,基本上可以劃歸六部之內。因此說,一個輔相分管一部,也算是比較合理。

到是長孫無忌這裡,不管六部,而是去聯絡議會、翰林等這些不歸內閣的部門,這就不是分管而是聯絡。很明顯,張超說長孫無忌如何功高,威望重,能力強,其實說到底,就是不給他實權。

而且六部中,權力最重的是吏、兵、戶,一般稱爲上三部,張超安排的也是自己的鐵桿褚遂良、岑文本、于志寧,連刑部這個負責司法的也都是安排了自己人楊師道。

原來漢京這邊的杜淹和戴胄,也只管禮部和工部。

按正常的內閣分管制度,六部負責行政這塊,每位尚書自然就是一部之首,主持六部內的日常事務工作。地方事務,上呈中央後,分交給六部。六部負責相對應的事務處置,處置後還要上報內閣複議。

而那位分管的輔相,首先處置,每個宰相都也有自己的一套屬吏班子。初步處置之後,重要事務,還要拿到內閣會議上商議,要最終由張超這個首輔做出決定,然後貼黃,再上奏皇帝。

皇帝在翰林院的協助下,做出審閱結果。然後發到議院六科,由六科做出審議,通過,則發回六部,最終執行。

可以說,這其實也是一套很複雜的辦事程序。

內閣的宰相們不僅是分管,他們也在內閣會議上集中商議決策,是負責決策與執行這兩塊。

皇帝和六科都有封駁審議之權。

宰相們都有決策之權,但因爲內閣實行的是首輔貼黃制度,因此其實是個民主集中制。

張超跟他們玩了個文字遊戲,宰相們最大的權力還是分管,長孫無忌如果負責外聯,沒有實際分管的六部衙門,那他的權力就大大減少了。

承乾本想把吏部交給長孫無忌分管,可見張超把外聯說的這麼重要,倒一時不好反駁,最後還是沒能堅持己見。

“好,內閣分工,就按元輔的安排吧。”

第六十章 送禮佳品第1146章 氏族志第105章 徵召第878章 窮追不捨第761章 鐵板第464章 看看這是什麼第600章 蝗災來了第530章 趙國公府的臉面第847章 復國第784章 入吾彀中第528章 文遠,你來當講武堂校長第827章 非你莫屬第137章 記大功一件第1125章 勢利的蠻子第302章 插秧忙第1430章 憑他也配第1034章 誰是下一個?第439章 半月談的威力第二十一章 五陵少年金市東第677章 我沒瘋,是李閻王在發瘋第546章 新聞發佈會第1125章 勢利的蠻子第429章 求高擡貴手第896章 荒淫無道的昏君第572章 我李超失職了第1050章 柴紹第1045章 弒君奪城第1114章 叛逆的太子第1540章 一人滅一國第1550章 又一個李世民第361章 節度使第1466章 征服稅第747章 李氏受降城第1014章 單刀赴會第1482章 墜入地獄第978章 搞事情第1024章 秦王破陣樂第900章 黑太子第471章 衝動第1513章 第五縱隊第六十八章 日升糧行第323章 惺惺作態第401章 要搞就搞個大的第938章第658章 朕的太子越來越像李超了第1322章 二十年後第1577章 二皇子第1340章 我不是楊廣第234章 有恃無恐第827章 非你莫屬第1124章 新殺招第1499章 李治第八章 老相好和燒尾宴第732章 貞觀元年第565章 收回旨意第146章 招降使第642章 法不責衆第1512章 紅旗飄飄,劍已出鞘第505章 武舉第300章 北伐大元帥第676章 牀頭吵架牀尾和第1578章 老朋友第105章 徵召第1444章 錦衣衛第808章 趙國公領左右護軍營第403章 新門神秦瓊、尉遲恭第1442章 劊子手第1131章 飛醋第518章 幽州李績第987章 奸臣李超也第1559章 拉媒第1439章 不乾淨第1535章 世風日下第512章 中了五百萬第648章 我嗯不下這口氣第284章 奪妻第1090章 兩個南越王第1122章 白龍魚服第1287章 安國趙王、天策上將第1411章 國相第856章 身份第470章 兩稅第1330章 等額本息第800章 領班第1582章 響亮的耳光第833章 太上皇要跟李超決鬥第1384章 趁虛而入第719章 三李第1313章 元寶第129章 去見最後一面第867章 志願軍第471章 衝動第五十八章 情場失意、商場得意第542章 搶救太子第1245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571章 事關李超,就是大事第882章 太子殺招第1151章 殖民地第607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1235章 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第六十章 送禮佳品第1146章 氏族志第105章 徵召第878章 窮追不捨第761章 鐵板第464章 看看這是什麼第600章 蝗災來了第530章 趙國公府的臉面第847章 復國第784章 入吾彀中第528章 文遠,你來當講武堂校長第827章 非你莫屬第137章 記大功一件第1125章 勢利的蠻子第302章 插秧忙第1430章 憑他也配第1034章 誰是下一個?第439章 半月談的威力第二十一章 五陵少年金市東第677章 我沒瘋,是李閻王在發瘋第546章 新聞發佈會第1125章 勢利的蠻子第429章 求高擡貴手第896章 荒淫無道的昏君第572章 我李超失職了第1050章 柴紹第1045章 弒君奪城第1114章 叛逆的太子第1540章 一人滅一國第1550章 又一個李世民第361章 節度使第1466章 征服稅第747章 李氏受降城第1014章 單刀赴會第1482章 墜入地獄第978章 搞事情第1024章 秦王破陣樂第900章 黑太子第471章 衝動第1513章 第五縱隊第六十八章 日升糧行第323章 惺惺作態第401章 要搞就搞個大的第938章第658章 朕的太子越來越像李超了第1322章 二十年後第1577章 二皇子第1340章 我不是楊廣第234章 有恃無恐第827章 非你莫屬第1124章 新殺招第1499章 李治第八章 老相好和燒尾宴第732章 貞觀元年第565章 收回旨意第146章 招降使第642章 法不責衆第1512章 紅旗飄飄,劍已出鞘第505章 武舉第300章 北伐大元帥第676章 牀頭吵架牀尾和第1578章 老朋友第105章 徵召第1444章 錦衣衛第808章 趙國公領左右護軍營第403章 新門神秦瓊、尉遲恭第1442章 劊子手第1131章 飛醋第518章 幽州李績第987章 奸臣李超也第1559章 拉媒第1439章 不乾淨第1535章 世風日下第512章 中了五百萬第648章 我嗯不下這口氣第284章 奪妻第1090章 兩個南越王第1122章 白龍魚服第1287章 安國趙王、天策上將第1411章 國相第856章 身份第470章 兩稅第1330章 等額本息第800章 領班第1582章 響亮的耳光第833章 太上皇要跟李超決鬥第1384章 趁虛而入第719章 三李第1313章 元寶第129章 去見最後一面第867章 志願軍第471章 衝動第五十八章 情場失意、商場得意第542章 搶救太子第1245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571章 事關李超,就是大事第882章 太子殺招第1151章 殖民地第607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1235章 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