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4章 錦衣衛

不管哪朝哪代,其實皇帝都會有自己的情報機構。只不過有的規模較小,名氣不大。而有些則在歷史上相當有名,比如最爲人所熟知的是明朝的錦衣衛和東廠,合稱廠衛。

當然傳奇故事裡還有雍正皇帝的粘杆處、血滴子。

宋朝也有皇城司,而六扇門,確實始建於唐朝,是李世民一手建立起來的。

真正把情報機構發揮到極致,極致到能夠影響朝政的,確實還非明朝的廠衛莫屬。

廠,有東廠、西廠、內行廠,衛,則指錦衣衛,下面還有南北鎮撫司。基本上都是隸屬於內廷的偵察機構,終明一朝,廠衛的勢力都是極其龐大。

明朝的廠衛若是跟後世的機構相比,其職能大概相當於反貪局、安全局和情報局。這是明朝皇帝,用來壓制文官朝廷的重用機構。

廠衛建立之初,其實更側重於收集軍事情報以保衛國家安全,後來慢慢的又多了監視百官和輿論,進行反貪等任務。

對維護明朝朱家的統治,廠衛是立下汗馬功勞的。不過明朝時文官當政,而且明代的士大夫集團是最腐敗的,而廠衛一直與明朝的士大夫官僚鬥爭,因此他們也一直被抨擊,名聲很差。

當然,廠衛也不完全是無辜的,他們也一樣會利用職務製造事端,打擊異己,爭權奪利。

但如果僅從這些機構的職能來說,其實還是有必要的。

張超現在手裡有好幾個情報系統。

最大的情報系統是他一手建立起來的暗影,這是集情報收集、刺殺等任務爲一體的龐大情報組織。

現在暗影中已經有一部份劃分出來,隸屬樞密院,成立了軍情局。負責的是軍事情報工作,另外兵部下面的職方司,也基本上是由原暗影的人加入,這也是一個軍事情報收集部門。

只不過一個隸屬於樞密院,一個隸屬於兵部。

另外,三衙、五軍府等也基本上各有各的情報機構,不過規模都比較小。

而第二大情報機構就當屬於六扇門,這個情報機構是由李世民一手創立的,創立之初的目的,是用來監視隋末各地覆滅的反王舊勢力,隸屬於刑部,但有很大獨立性,後來這個部門的職能也越來越大。

進而有了監視百官,監視輿論等功能。

但在貞觀後期,張超派暗影全面滲透這個組織,使得這個組織對暗影已經沒有什麼隱秘可言。

後來皇帝便又秘密設立了一支新的情報組織,飛騎。

飛騎的人數不多,但組織更加嚴密,在防止暗影的滲透方面做的還是很不錯的。

不過張超代唐,飛騎最終也還是落到張超的手裡。

六扇門和飛騎過去都是由王承恩這個宦官掌握,但張超並不信任這個牆頭草。

把六扇門重新交給刑部,把飛騎變成御史臺的半下屬,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張超現在也在考慮一個問題,就是這三大情報機構,如果這樣下去,估計以後有可能成爲大華朝的廠衛,早晚會成爲一個隱患。

畢竟特務機構其實能量很大的,特別是若落入到那些能力不強,卻野心不小的皇帝手裡,估計更容易出問題。

可就此解散,他又覺得不合適。

不能因噎廢食。

張超計劃將暗影改名錦衣衛,從暗影中走到前臺,成爲一個公開的朝廷職能部門。

六扇門本身就是一個公開的衙門,因此名稱不變。

飛騎原本是個半公開的衙門,這次他計劃也使之成爲公開的衙門。

三大情報部門,並不合併。

爲的是防止一家獨大,尾大不掉,雖然說合並後也有合併的好處,比如好統籌,可做皇帝的,有一項帝王術的核心就是平衡。

爲此,保留三家很有必要。

但有了三家之後,要如何分工,這也成爲一個大問題。

要是分工不清,那以後就會職責不明。

對這三個情報機構,張超的想法是從三個點來區分他們。

誰授權,權限,目的。

弄清楚了這三點,那三家的職責也就清楚了。

暗影,改組爲錦衣衛,錦衣衛將隸屬於樞密院下,但又將是一個半獨立的機構,專門負責軍事情報這一塊。向境外派出間諜,以及對內反間諜,收集他國軍事情報,甚至對敵國實行刺殺、斬首計劃,顛覆敵國政權等等。

錦衣衛將由樞密院授權,而樞密院爲內閣下屬衙門,因此錦衣衛行動是由內閣、樞密院授權。

他們的權限,就是軍事情報收集以及反間諜等,目的是軍事情報。

而六扇門。

將隸屬於刑部之下,是由刑部授權行動。

他們的權限,則是反貪,以及打擊有組織犯罪活動,利用宗教犯罪謀亂等,並負責監視錦衣衛。

至於飛騎。

飛騎將直接隸屬於皇帝指揮,由皇帝授權,職能就是監視,監視官吏、封侯、議員們,監視輿論。

訪謀逆妖言大奸惡等,與錦衣衛、六扇門均權勢。

這麼一劃分,職能權限就比較清晰明瞭了。

三大情報機構。

錦衣衛隸屬於樞密院,專責軍事情報方面。

而六扇門隸屬於刑部,專責反貪,並打擊一些大型的組織犯罪等。

而飛騎,隸屬皇帝掌握,專責監視。

三個情報機又相互平衡,相互監察。

飛騎隸屬於皇帝,但爲了防止皇帝濫用其權,因此也將飛騎受御史臺約束,他們有偵揖刺探大權,但要拿人,得由御史臺簽字授權。然後他們負責抓到人,但不能自己審訊,得交給大理寺審訊,審理後他們的犯人關押在御史臺的詔獄。

這些重重限制,雖然比較麻煩。

但張超認爲很有必要給它們的權力套上一個籠頭,否則明朝的廠衛可就是前車之鑑了。

說來三個機構也有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都是情報機構。

刑部當然也有專門調查犯罪的,可六扇門的組織模式不一般。樞密院當然也有情報偵的,可他們的人也基本上是過去暗影的人。原來兵部的職司方,這方面的間諜等不論數量還是質量都不足。

三大機構辦事的主要方式還是偵察。

可以說,由於其職能的特殊性質,錦衣衛主要對外情報偵察,而六扇門和飛騎主要對內監視和反貪。

雖然六扇門和飛騎也要受限於刑部和御史臺,但他們又是半獨立的,他們並不完全聽令於朝廷機構,這是很大程度上受皇帝掌握的組織。

對於穩固皇權是有幫助的。

張超雖然也制訂了憲法,削弱了一些皇權,但同時,他又在設立這些機構保護皇權,看似衝突,其實又不衝突。

對張超來說,限制皇權有必要,過大的皇權其實容易讓朝政失衡,但如果只是一味限制皇權,則帝國也會不穩。

限制皇帝某些權力的同時,也要對皇權進行必要的保護,這樣才能達到一個平衡。

這正如諸侯們既宣誓效忠皇帝,可同時也一樣要求擁有武裝,這是自保。

當諸侯有了兵權在握時,皇帝纔可能會對諸侯的權益重視,不敢輕易的削奪廢立。

而另一方面,把暗影、飛騎、六扇門這些情報機構正規化,也有益於以後不會尾大不掉,出現失控的可能。

作爲開國皇帝。

張超不但需要考慮當下,更需要考慮未來。

一個衙門,一項制度,很可能就會一直傳續下去,做爲國家的長遠制度。因此若是不能在制訂之初,就查漏補缺,那麼今後填補的困難就更大。

御花園中的梅園開了。

各種各樣的品種的梅花,梅香四溢。

張超召內閣宰相和翰林院學士還有御史大夫、大理寺卿、議會院長等入宮賞梅品酒。

昨夜一場大雪。

天地一片白茫茫。

梅樹枝上落着積雪,更添韻味。

君臣坐於梅園的亭中,四面架起玻璃的屏風,既擋風,又不影響觀雪賞梅。

亭中石桌上,紅泥小爐溫着紹興的黃酒,旁邊放着些剛炒的板粟、花生、核桃等。

喝一杯溫酒,剝兩顆花生。

再看看這飄飄灑灑的雪景,還有那風雪中傲然綻放的寒梅,此情此景,都讓人忍不住要吟詩一首。

“諸愛卿以爲朕的打算如何?”

君臣們各自吟了一首以雪和梅爲題的詩後,張超終於拋出了自己的計劃。

三個情報機構。

而且是相對有獨立性,一半受朝廷內閣、樞密院、刑部、御史臺等官僚機構的管理,卻又還同時接受皇帝的直接管轄。

尤其是這個飛騎,更幾乎是直接聽令於皇帝。

連馬周都馬上感覺到了這三個機構的不同尋常,尤其是六扇門和飛騎,特別是飛騎。

皇帝這是要新設這些機構,來制衡朝廷諸衙?

內廷機構平衡外朝機構?

大家面面相覷,一時不知道如何回答。

同意,那是給算快找不自在,以後外朝三法司外,還有內廷監視機構,而且明擺着主要就是衝着外朝,衝着百官諸侯和議員們來的。

可不同意,大家拿什麼理由反對?

想了許久,還是房玄齡先開了口。

“老臣以爲,挺不錯的。”

於是乎,馬周等一衆人都呵呵。

既然房公都說不錯,那就是不錯了。

另一方面,大家也相信,皇帝不會亂來的。

第1163章 皇上有請第1058章 異姓王第1046章 功成身退第645章 不許吐,吃下去第971章 引狼入室第175章 休妻第1404章 殺帥第638章 殺人有賞第403章 新門神秦瓊、尉遲恭第707章 李相不出,奈蒼生何!第772章 可汗爲何發笑第1347章 拿朕的劍來第1170章 李超憑什麼第473章 衙內第1419章 皇太孫第1093章 登臨澎湖第1038章 領地騎士第1038章 領地騎士第229章 找場子去第287章 張三開的,朝廷爲何開不得?第1586章 僱傭軍第240章 吃飯、睡覺、打王永安第1379章 摘桃子第1269章 難不成讓朕投降第887章 雞飛蛋打第743章 六道兵馬元帥第511章 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第789章 坑殺第1218章 陌刀將第1442章 劊子手第1410章 百年禁令第234章 有恃無恐第1577章 二皇子第1340章 我不是楊廣第489章 叔父第477章 二把手第946章 朕虧了第934章第165章 酒後第1397章 勸君更上一層樓第379章 唐租界第1587章 拿下張琿第1435章 捅破天第953章 感謝木屋古鐘萬賞!第240章 吃飯、睡覺、打王永安第1134章 晉王李治第1146章 氏族志第217章 開天闢地第1195章 廢太子,除李黨第209章 張超著第976章 內相第844章 天賜良緣第1587章 拿下張琿第1178章 防火防盜防皇帝第1554章 弄個天竺王噹噹第281章 張超的三把尖刀第八百一十五章 李世民驚呆了第1188章 十五年後第1305章 反噬第785章 十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第1088章 大唐高速公路第1376章 萬不得已第249章 一年之計在於春第1433章 十王第1000章 三天第79章 紙和書第1530章 中華幸甚第579章 教太子殺人第1275章 勸進登基第1454章 東西皇帝第215章 東宮四大天王第1121章 暴風雨第283章 座師第990章 再次起兵第1043章 嫁禍第1140章 奪黃金數萬斤第1257章 無情第928章 感謝書友1611的萬賞!第502章 地主的清晨第1425章 試練第1153章 二十年之後第1284章 迎太子第528章 文遠,你來當講武堂校長第468章 李超這是欺君罔上第312章 左右爲難第318章 嗚呼、賭命第842章 第二個瘋子第1028章 越國王第1441章 除名第1520章 二世第1512章 紅旗飄飄,劍已出鞘第1346章 王不見王第1164章 過堂第707章 李相不出,奈蒼生何!第409 一羣流放犯第994章 誰是敵,誰是友!第1327章 同姓王第1195章 廢太子,除李黨第四十五章 五虎第221章 武德九年
第1163章 皇上有請第1058章 異姓王第1046章 功成身退第645章 不許吐,吃下去第971章 引狼入室第175章 休妻第1404章 殺帥第638章 殺人有賞第403章 新門神秦瓊、尉遲恭第707章 李相不出,奈蒼生何!第772章 可汗爲何發笑第1347章 拿朕的劍來第1170章 李超憑什麼第473章 衙內第1419章 皇太孫第1093章 登臨澎湖第1038章 領地騎士第1038章 領地騎士第229章 找場子去第287章 張三開的,朝廷爲何開不得?第1586章 僱傭軍第240章 吃飯、睡覺、打王永安第1379章 摘桃子第1269章 難不成讓朕投降第887章 雞飛蛋打第743章 六道兵馬元帥第511章 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第789章 坑殺第1218章 陌刀將第1442章 劊子手第1410章 百年禁令第234章 有恃無恐第1577章 二皇子第1340章 我不是楊廣第489章 叔父第477章 二把手第946章 朕虧了第934章第165章 酒後第1397章 勸君更上一層樓第379章 唐租界第1587章 拿下張琿第1435章 捅破天第953章 感謝木屋古鐘萬賞!第240章 吃飯、睡覺、打王永安第1134章 晉王李治第1146章 氏族志第217章 開天闢地第1195章 廢太子,除李黨第209章 張超著第976章 內相第844章 天賜良緣第1587章 拿下張琿第1178章 防火防盜防皇帝第1554章 弄個天竺王噹噹第281章 張超的三把尖刀第八百一十五章 李世民驚呆了第1188章 十五年後第1305章 反噬第785章 十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第1088章 大唐高速公路第1376章 萬不得已第249章 一年之計在於春第1433章 十王第1000章 三天第79章 紙和書第1530章 中華幸甚第579章 教太子殺人第1275章 勸進登基第1454章 東西皇帝第215章 東宮四大天王第1121章 暴風雨第283章 座師第990章 再次起兵第1043章 嫁禍第1140章 奪黃金數萬斤第1257章 無情第928章 感謝書友1611的萬賞!第502章 地主的清晨第1425章 試練第1153章 二十年之後第1284章 迎太子第528章 文遠,你來當講武堂校長第468章 李超這是欺君罔上第312章 左右爲難第318章 嗚呼、賭命第842章 第二個瘋子第1028章 越國王第1441章 除名第1520章 二世第1512章 紅旗飄飄,劍已出鞘第1346章 王不見王第1164章 過堂第707章 李相不出,奈蒼生何!第409 一羣流放犯第994章 誰是敵,誰是友!第1327章 同姓王第1195章 廢太子,除李黨第四十五章 五虎第221章 武德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