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 志願軍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船到揚州。

老爹頂盔貫甲的帶着幾名家丁等在碼頭,花白頭髮,一隻眼睛還蒙着一隻黑色的眼罩,手裡握着那杆標誌性的纏鐵槍。

老兵老矣,但卻再次披上了戰甲。

“老爹,你這是?”

“你要去河北跟高句麗人打仗,我一定要去。”

老爹神情很堅定,“打突厥打吐蕃打吐谷渾我都可以不去,可以不管,但打高句麗人,我一定要去。”

“爹,你這麼大年紀了,而且都已經致仕了。”李超顧不得旅途疲憊,拉着老爹的手勸道。

老鐵槍此時卻無比的固執。

“我曾三徵遼東,在遼東留下了大小傷疤十餘處,我的無數袍澤弟兄,都死在了遼東,甚至我的幾個親兄弟都死在了那裡。”

雖然已經致仕,但老爹卻願意以志願兵的形式前往。

隋朝時的徵遼,讓無數中原百姓留下怨念,既怨楊廣,也更恨高句麗人,當年有無數的徵遼士兵和民夫死在遼東,加起來數十萬人。

老爹要去,李超攔也攔不住。

猶豫許久之後,李超點頭。

上岸休整補給,當地官員一起來拜見李超。對於這些地方官員,李超也只是見了一面,簡單的談了幾句,便隨老爹回了家中。

老爹以前是揚州人,但那時家境一般。後來更是背井離鄉,家破人亡。臨到老了,卻又得以衣錦還鄉。

老爹回鄉之前,李超就派人在老家起了大宅,修了墳。

爺倆回到家,老爹先領着李超去了祖墳。

那裡埋着張家的祖輩,李超挨個磕頭,燒了許多紙錢。

回到莊園,又去了宗祠。

因爲老爹如今發達了,於是便也幫襯起原來家族的人。過去張氏一族的人,現在都在莊園便修了房子,還起了學校,請了先生。張氏族人的子弟都可以免費讀書。

雖然老爹這一支已經被賜姓,錄入皇族譜序,算是脫離了張家。但和張家,卻也依然是宗親。

到了家,張家的這些族人,自然都過來拜見,雖然來的人中,許多都是張家長輩,李超只能算是晚輩,可李超畢竟是當朝宰相。

對於這些沒有什麼感情的族人,李超還是很客氣的,李超跟他們是沒感情,可老爹跟他們卻有感情。

“相國,外面來了不少人,求見相國,說是要志願隨相國去打高句麗。”

李超有些驚訝,老爹要志願去打高句麗,沒想到現在又有一羣人說要去打高句麗。

“我過去看看他們。”

李氏莊園大門口,聚焦了上百號的人。

有老有少。

那些老的自稱是當年徵過遼的人。

其實這些人也不能說老,許多人跟老爹差不多年紀,甚至不少比老爹年輕,只是因爲生活艱辛有些顯老。

算下來,他們也確實不老。

畢竟三徵遼東是從大業八年到大業十年,相距到如今也不過是十五年不到。當年二三十歲的府兵,如今也才三四十歲。年紀大點的,也才五十來歲。

“你們要去打仗?”李超問。

“我們要去打高句麗,要報仇!”

這些府兵,都是當年參加過徵遼的老兵,當年的徵遼,每次都是規模龐大,不少士兵上戰場,是跟着父親兄弟子侄一起去的,多少親人死在那裡沒回來。

李超又問那些年輕人,“你們也要去打高句麗人?”

“我們要爲父兄報仇!”這些年輕人喊道。這些人都是當年戰死遼東的隋軍的子弟們。

聽說李超授任燕雲節度使,要去北方指揮與高句麗人和突厥人的戰爭,要經過揚州,便都趕來了。

這些人的熱情,那股子參戰的渴望,讓李超都有些迷惑。

與他們聊了許久,李超纔算是差不多明白了這些人的想法。

這些人確實想去打高句麗人,報當年的仇。

當然,這只是其一。

一般人躲避戰爭都來不及呢,哪怕這些當年的老兵和當年老兵的子弟們。

這些人想去打仗,最主要的還是因爲帶兵的是李超。

李超,在大唐可是戰無不勝的常勝將軍,是軍神。哪一次李超出兵,沒贏?不管帶兵多少,最終都能贏。

跟着李超的兵將,總能立功。

尤其是李超打仗,向來傷亡極少。

這樣一來,跟着李超打仗,便危險小,卻立功的機會多,這樣的好事,誰不心動呢。

如今雖然天下一統,可大唐依然極重軍功。軍功,依然是得爵或者升官的最佳途徑,得不了爵當不了官,起碼掙起賞賜來也容易啊。

無利不起早,這些人也都是精明的。況且,他們也確實對高句麗人心懷怨念。

志願兵。

李超想起來歷史上李世民晚年親征高句麗,當時長安子弟踊躍報名,志願隨軍征戰,李世民稱這些人爲志願兵,帶着他們親征遼東。

想不到,如今自己也碰上了這些志願兵。

“帶上他們吧。”老爹在一邊說道。

以李超如今的官職地位,帶一羣志願兵,倒也沒人能說什麼,傳出去,還會讓人稱頌這些老兵和少年們忠義熱血。

“好吧。”

李超考慮了會後,最終答應了下來。

“這些人就單獨編爲志願軍,由老爹你來統領。”

不過因爲這些人基本上都不是府兵,若他們是府兵也不用以這種形式來求得上戰場立功名的機會了。

不是府兵,便有一個麻煩,他們沒有裝備。

他們除了沒有裝備外,還有一個麻煩,就是這些人裡,除了部分曾經在隋朝當過兵參加過徵遼,其餘多數都是些農家子弟,說白了,就是些選不了府兵的人。

這年頭選府兵也得講條件,不是官僚子弟就是地主子弟,起碼也得是個富裕的自耕農,一般人是選不上的。

不是府兵,便缺少訓練,不說軍陣號令這些熟悉,連起碼的武藝這些,他們也肯定是不怎麼樣的。

正規的府兵,基本上人手都裝備一把弓,平時訓練的多。可普通農夫子弟,除了一些獵戶子弟,一般人哪會用弓。而弓弩這些東西,又不是三天兩日就能操練會的。

其餘刀牌等功夫,也不是一天兩天能學會的。

帶上他們是行,甚至給他們弄裝備也不是問題,但關鍵是給了他們弓箭弩機他們也用不來,就算是一般的刀牌,沒經過訓練也難以參加實戰。

李超可以帶這些人去參戰,去立功,但不能帶着他們去送死。

“不會弓弩刀牌也不打緊,給他們一人一支長矛,打仗的時候結成長槍陣,也挺厲害的。”老爹道。

長槍兵。

這可以說是軍中最低階的兵種了,因爲長槍本身裝備便宜,再次哪怕再是新兵,可如果人手一杆長槍,結一個槍陣,士兵們抱起團來,也還是能有些作用的。

一般軍中,特別是在亂世之時,各方梟雄暴兵,其中最多的就是長槍兵。

長槍兵也是最不值錢的兵種,炮灰,補充兵。

不過老爹這麼一說,李超倒想起來,長槍兵確實挺垃圾的,但是自己不是有火藥筒嘛,可以把這些長槍兵升級爲火槍兵啊,若是再配給他們點手雷,那還是擲彈兵呢。

火槍兵有個好處,不像弓箭手那樣對兵員素質要求高,也不需要長時間的訓練週期,簡單培訓下,基本上就能拉上戰場,和訓練長槍兵並不麻煩多少。

長槍志願兵升級爲火槍志願兵,戰鬥力還是能提升不少的。

想到此,李超定下主意,這些志願兵就都弄成火槍兵吧。

老爹聽了李超的打算之後,還有點好奇什麼叫火槍兵。然後李超把祝振東叫來,現在祝振東成了火槍隊正,非常努力,受召而來,很嫺熟的給老爹演練了一遍什麼叫做火槍兵。

長槍上加上竹筒,結果就成了火槍兵?

這個變化,讓老爹驚歎,不過以他多年戰鬥經驗,也表示若是沒有見過火槍的,交戰之時,來這麼一下焰火噴射,確實會起到意料不到的效果。就算見過了,可交戰之時來這一下,也依然還是能讓人慌亂的。

對李超來說,火槍志願兵裝備起來也簡單,一人一杆長槍,加上火藥筒再加手雷,一根火繩,然後就足夠了。

頂多再給他們配一頂頭盔。

不需要配鎧甲,也不需要配上弓弩和橫刀,也不要刺刀、盾牌,有這火槍就足夠了。

裝備起來簡單,成本也低。

當天,要超收了一百三十多個志願兵。

然後,第二天來了更多的人要求當志願兵,等第三天李超離開揚州的時候,老爹的志願軍人數已經達到了八百多個。

不過還沒結束,從運河北上,每到一站停靠補給時,必然會有許多人前來要求當志願兵。

這個時候,老爹也不得不提高條件,只要那些年輕壯實的小夥,甚至要求會些功夫的優先。

如此一路北上,路過秦瓊老家的時候,志願軍已經達到了五千。

李超也不得不在路上就給李世民上了奏章,把這志願兵的事情詳細奏報。

李世民對於有這麼多踊躍報名參軍的志願兵很高興,朝廷之前確定了要擴軍到八十萬,但這只是個計劃,要選兵要訓練,等朝廷完成擴軍還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

這個時候,有這麼多志願兵,朝廷除了供他們吃喝外,又不需要額外付糧餉等,比從中原各地抽調府兵過去,要快速且划算多了,李世民硃筆一揮,同意李超接納那些義勇志士。

於是乎,得了御旨的李超也放下了心。

從齊州一直到幽州,沿途招兵買馬,等到達幽州的時候,李超除了從襄陽帶來的五千神機營外,還有整整兩萬個志願兵。

兩萬志願兵,一路行來一路訓練,人手一杆長槍,加上一揹包火藥筒一包背手雷。

爲了讓這些志願兵看起來威武一些,李超還特意給他們每人發了一套白袍。

發白袍一來是爲了與府兵紅色戰袍區分,二來也是因爲白色的布匹不經染過,十分便宜。

但最後的結果,卻是出了一支白袍義軍。

幽州城裡的尉遲恭早知道李超要到了,帶着部將趕到運河碼頭迎接,結果還沒等到李超的影子,卻看到一騎探馬飛馳而到,面色驚惶的稱南邊出現一支大軍,足有兩三萬人。

“不必驚慌,那是李相帶着神機營和志願軍到了。”尉遲恭還算沉的住氣,不過心裡也很驚訝,李超難道招募了兩三萬的志願兵?

天啊,招募這麼多老百姓來幹嘛,這些人沒經訓練,人再多又有什麼用?

他一時都有些搞不明白李超的用意了。

第1292章 太上皇李世民第1445章 天網第608章 看起居注第817章 承乾第105章 徵召第816章第1059章 帝王術第1181章 初長成第1225章 臣服第571章 事關李超,就是大事第738章 劍履上殿第123章 釜底抽薪第1353章 選皇帝第1428章 中原亂不亂,張超說了算第860章 最壞的時代,也將是最好的時代第1103章 李家三年義務教育和掃盲班第1514章 保守第1010章 忠義無雙武士彠第1122章 魚龍白服第1377章 發難第十七章 日進數千第1430章 憑他也配第1552章 文成公主第637章 襄陽城與郭靖楊過第394章 臥榻之側豈空他人酣睡第1299章 削藩第762章 做個交易第1082章 君臣第551章 太子太保第118章 嫁妝第937章第618章 千金市骨第717章 喜事連連第四十三章 風雲聚會第1001章 李超的勤王軍第540章 還能再翻一倍第964章 女海賊紅毒蛇第1401章 聯邦帝國第1262章 長生不老藥第818章 太子取經第618章 千金市骨第824章 馭龍而歸第845章 搞事情第1301章 私奔第1252章 張超北上第八十七章 大舅子,咱們講道理第139章 隨軍第301章 志願兵第526章 給太子一耳光第187章 金坷垃第914章第868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兩萬白袍滅棒子第1450章 監視第1099章 虎視琉求,橫制千里第1046章 功成身退第1591章 越獄第一百一十二章 黑科技第1271章 北唐、南唐第106章 行軍糧第726章 女婿上門第780章 不能輸個一個娘們第197章 洗馬的官第四十八章 減租第355章 朕欲立世民爲太子第795章 霸道皇帝第566章 親家母第1481章 紅利第1188章 十五年後第397章 平陽姑姑第578章 叫上狼崽子們第1316章 一手刀劍,一手儒經第871章 李超不過如此也第799章 裂土分茅第488章 風帆炮艦第890章 七進七出第822章 內遷趙國第1046章 功成身退第427章 指腹爲婚第1426章 選秀第1504章 雙頭鷹第548章 三千第982章 領主纔是出路第1188章 十五年後第513章 蕭皇后第1380章 偷雞不着蝕把米第149章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第1544章 拔劍第444章 長安有個李青天第656章 對敵人仁慈,對是對自己殘忍第673章 陛下多慮了第1549章 皇太孫張大鵬第833章 大索貌閱第1178章 防火防盜防皇帝第792章 借刀殺人第1548章 最後一次機會第1387章 瘟疫第915章第120章 翻臉第1043章 嫁禍第872章 還是太年輕
第1292章 太上皇李世民第1445章 天網第608章 看起居注第817章 承乾第105章 徵召第816章第1059章 帝王術第1181章 初長成第1225章 臣服第571章 事關李超,就是大事第738章 劍履上殿第123章 釜底抽薪第1353章 選皇帝第1428章 中原亂不亂,張超說了算第860章 最壞的時代,也將是最好的時代第1103章 李家三年義務教育和掃盲班第1514章 保守第1010章 忠義無雙武士彠第1122章 魚龍白服第1377章 發難第十七章 日進數千第1430章 憑他也配第1552章 文成公主第637章 襄陽城與郭靖楊過第394章 臥榻之側豈空他人酣睡第1299章 削藩第762章 做個交易第1082章 君臣第551章 太子太保第118章 嫁妝第937章第618章 千金市骨第717章 喜事連連第四十三章 風雲聚會第1001章 李超的勤王軍第540章 還能再翻一倍第964章 女海賊紅毒蛇第1401章 聯邦帝國第1262章 長生不老藥第818章 太子取經第618章 千金市骨第824章 馭龍而歸第845章 搞事情第1301章 私奔第1252章 張超北上第八十七章 大舅子,咱們講道理第139章 隨軍第301章 志願兵第526章 給太子一耳光第187章 金坷垃第914章第868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兩萬白袍滅棒子第1450章 監視第1099章 虎視琉求,橫制千里第1046章 功成身退第1591章 越獄第一百一十二章 黑科技第1271章 北唐、南唐第106章 行軍糧第726章 女婿上門第780章 不能輸個一個娘們第197章 洗馬的官第四十八章 減租第355章 朕欲立世民爲太子第795章 霸道皇帝第566章 親家母第1481章 紅利第1188章 十五年後第397章 平陽姑姑第578章 叫上狼崽子們第1316章 一手刀劍,一手儒經第871章 李超不過如此也第799章 裂土分茅第488章 風帆炮艦第890章 七進七出第822章 內遷趙國第1046章 功成身退第427章 指腹爲婚第1426章 選秀第1504章 雙頭鷹第548章 三千第982章 領主纔是出路第1188章 十五年後第513章 蕭皇后第1380章 偷雞不着蝕把米第149章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第1544章 拔劍第444章 長安有個李青天第656章 對敵人仁慈,對是對自己殘忍第673章 陛下多慮了第1549章 皇太孫張大鵬第833章 大索貌閱第1178章 防火防盜防皇帝第792章 借刀殺人第1548章 最後一次機會第1387章 瘟疫第915章第120章 翻臉第1043章 嫁禍第872章 還是太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