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7章 登基前夕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長樂宮。???w?ww?·?k?anshu·com

張超和房玄齡過來看望皇帝。

北宮冷清了許多,之前長孫無忌等一堆人在這裡熱熱鬧鬧的,承乾這個皇帝也還是有幾分皇帝氣派。

而現在,連長孫無忌都出宮去變賣自己的家族產業去了。

偌大的北宮,十分冷清。

“陛下又瘦了許多。”房玄齡見過禮後,望着承乾有些心疼的道。二十出頭的皇帝,還是個孩子呢。

承乾坐在長樂殿前廓下,背靠着紅色的廊柱,直接坐在地上,一身便袍,一條腿垂到了廊下。

他對張超二人的見禮絲毫不以爲意。

“這長樂宮,居住過兩位太上皇,朕本以爲,朕會是第三任入住的太上皇呢。”

張超站在一邊。

“是陛下不想再當這皇帝的,不當皇帝去當唐王,到了唐國,到時想怎麼折騰都隨陛下。”

承乾不滿的哼了一聲,他現在對張超是無半點好感的。

十幾年的師徒情義,早已經化爲昨日。

“攝政,朕與皇后和貴妃離婚一事,爲何還沒有辦好?”

“這個事情,我問過夏花姐妹倆了,她們兩個現在還都有孕在身,陛下如何說的出離婚這樣的話呢?她們都不想離,也願意隨陛下去非洲。不管去天涯還是海角,她們都願意跟隨陛下一起。”

“她們願意,可朕不願意。”

房玄齡在一邊勸說,“陛下何必說如此氣話,兩位娘娘如此情堅意定,陛下應當高興纔是。”

張超也坐了下來,他不理會承乾,只是看着顯得有些冷清的北宮。

“你若真不願意離開中原,也可以留在這裡,這長樂宮可以一直住着。”

“那我寧願去非洲。”

留在這裡,那就是張超的眼中釘肉中刺,雖然能當張超的眼中釘也不錯,可他不想連累皇族的其它宗室。

過了會。

承乾主動問,“我要去的那個地方如何?”

“還不錯,比太上皇的美國和澳國公的澳國,土地可能不那麼肥沃、氣候不那麼好,但交通要方便的多。朝廷在非洲東北有殖民領,那裡還有繁華的貿易航線,陛下的領地在非洲的南面,但沿着沿岸航行到北邊來比較方便,雖然與中原依然遙遠,但起碼不是獨處遙遠異域。”

承乾點點頭。

他問張超一個一直想要問的問題。???ww?w?·kanshu·com

“聽說你與諸侯、官員們約法,還在擬大憲章?你真的能做到嗎?”承乾認爲,皇帝怎麼可能做出那些?

卻不料張超道,“約法是我主動提出的,大憲章也是我主動提出的,而且大憲章的頭一條,就是憲法高於一切,高於皇權。陛下,其實憲章限制一點皇權,這並非壞事。”

“不是壞事嗎?”承乾茫然。

“當然不是壞事。”

“過些天,憲章草案就要擬出來了,到時我會讓陛下也參考一下。等到正式成法,還要所有的諸侯、議員、高官們簽名蓋章,到時也請陛下也籤個章。”

憲法不僅僅是約束皇權,也是對帝國體制,對諸侯對官員地主商人百姓們的一個約束,頒佈後所有人都要共同遵守。

憲法既約束皇權,也保護皇權。憲法也約束諸侯,並保護諸侯。

“陛下,內閣已經擬定了禪讓大典的時間,定在八月初八。”房玄齡終於提起此事。

承乾面色僵住,很艱難的點了點頭。

“朕知道了!”

此時已經進入七月,酷暑難耐。

張超跟承乾打了聲招呼,就去見兩個女兒。

夏花和妹妹兩個都挺着個大肚子,都是六七個月的身孕。

張超來了,兩人招呼着他坐。

“要不你們回家裡住段時間,在這裡怕是也照顧不周。”

夏花搖頭,“出嫁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嫁雞從雞,嫁狗隨狗,不管他過去是皇帝還是將來是庶民,我們都會跟着不離不棄的。”

“你們是不是怪我?”

“是的。”

夏花很直接的回答,在她看來,父親是太師是首相,還是國丈,他應當幫着丈夫維護他的皇位,可父親卻篡位了皇位。

她想不明白,爲何要這樣。

“其實事到如今,也不是我的本意。如果承乾肯聽我的一些勸告,也不會有今天的。他登基不過兩年餘,可卻一直得不到朝臣的支持,你道爲何?”

“不是父親不肯支持嗎?父親是百官之首,諸侯之首,若父親肯支持,誰能反對?”

張超苦笑。

事情哪有這麼的簡單。

“我們都是在浪潮尖上,只能順勢而行,不能逆勢而行。這次回京時,我根本沒想過要做什麼,可是許多人跟我說,讓我代唐,他們說承乾不行。你知道這些話越來越多的人說出來,尤其是許多實權文武說出來時,有多危險嗎?”

“夏花,就算是我,也不能逆這浪頭。”

看着夏花繃着的臉,張超不想再解釋什麼。

“等到明年五月,到時你們乘季風南下。乘季風南下再西行,一路上會快捷許多,我會先安排一批人去那邊,爲你們建好城堡,開闢一些耕地,放牧一些牛羊,到時你們過去之後,也不會那麼艱辛。”

“爹,如果你真疼愛女兒,那就別把陛下流放到那非洲去!”若華道。

“如果他願意,當然可以留下,但他並不想留,我也不會勉強。”

八月八禪讓大典。

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朝堂上,這段時間,張超也一直在進行着各種人事、組織的調整。

現在的調整,基本上就是爲新朝做準備了,上來的人,就會是以後新朝的人,甚至現在調整的衙門架構,也會是新朝以後的架構。

長孫無忌等人已經辭去內閣職務,現在馬周是次相,褚遂良、岑文本、于志寧、楊師道等依然是羣輔,加入了王、唐儉、鄭善果三人爲輔相。

而翰林院削去批紅之權,改爲擁有封駁之權,議會貴族院罷去六科。

翰林院以房玄齡爲翰林學士承旨,孔潁達、陸德明、李守素、虞士南、崔幹、孫伏珈等八人爲學士。

御史臺則負責監察事務,有風聞奏事,監督彈劾之權,同時也設置臺獄,負有特殊案件的審理,與刑部、大理司並稱爲三法司。

而議會兩院則擁有立法權,財政預算審覈通過權,監督行政權。

一閣一院一臺一會,就形成了如今全新的帝國權力格局。

內閣決策執政、翰林院審議封駁、御史臺糾察彈劾、議會立法監督。

御史臺的權職也是在不斷的加強之中,現在與內閣、翰林院、議會並列,充分的顯示了在新朝之中,這個衙門的重要性。

可以不客氣點說,張超當了皇帝以後,只要能夠控制御史臺,那麼有這麼一個監察機構,就能緊盯着閣院,到時哪個宰相、學士要是不合張超的意,就能用御史臺把他弄下去。

皇帝都不需要出面,驅使御史們緊盯就行。

其實承乾就是缺了這種手段,只知道用皇帝的權威去硬壓,這算是落了下乘。

皇帝聰明的做法,永遠都是馭使着手下的臣子們互相制衡,哪裡需要皇帝親自出馬。

先上後下,這段時間以來,中樞在整頓調整,人事已經差不多理順了,該拿的都拿下了,該換的也都換了,現在則在開始地方上的人事調整。從道一級的宣撫使到左右布政使到按察使到都指揮使,然後是邊疆領的總督、提督,接着是中原各州的刺史、長史、司馬、六曹等等,等調整的差不多了,也就是張超全面控制天下,正式受禪登基的時候了。

一切都有條不紊,連長孫無忌都妥協了,沒有哪個再不識眼的。

受禪日子一天天臨近。

國號、年號等都在確定。

國號有兩個,中華帝國,或者華夏帝國。全稱則是中華聯邦帝國,或者華夏聯邦帝國。

張超個人還是比較喜歡中華帝國這個國號,中華中華,也可以簡直中央之國,中央的華夏帝國。

在這個時代,華夷還是要分的比較清的。

分封諸侯,也就是要尊王攘夷。

至於年號,自漢武帝起,採用登基後年號紀年法,這種紀年法其實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換算起來比較麻煩。

而西方現在採用的還是羅馬共和國時的獨裁官儒略凱撒時執行的取代舊羅馬曆法的儒略曆。這種曆法在幾百年後,被羅馬教會改良後變成了後世的公元歷。

張超有個想法,打算推行一種新的歷法,不是傳統中國歷史上的這種皇帝年號歷,而是能把整個中國歷史串起來的紀年。

擺在他面前的有兩個選擇。

一是以西周時的共和執政的那年做爲共和元年,從那往後這樣推算疊加,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正式年代記載的開始。

另一種則是以孔子的誕生之年爲紀年開始。

一種是共和曆,一種是孔子歷。

共和元年是公元前841年,而如今是開元三年,對應歷史上應當是貞觀十三年,算來應當是公元639年,這麼一計算,如果按共和曆來算,現在應當就是共和曆1400年。

如果用孔子紀年,那麼今年就是孔歷1190年。

還有一種紀年,後世也用過,不過如果按黃帝紀元來算,就應當是黃帝紀元5017年。這個紀年,遠不如共和紀年和孔子紀年來的精確,缺少足夠的史書資料支撐。

所以張超個人還是比較傾向於共和紀年或者孔子紀年,也可心選擇一種紀年然後再加上帝國年號紀年一起兼行。

比如今年八月八,張超登基御極,那麼今年就可以改元,則今年是共和紀年1400年,中華聯邦復興元年。

拿着筆,張超在紙上寫下共和曆1400年,孔子歷1190年,中華聯邦帝國復興元年幾行字。

第1327章 同姓王第1220章 三皇同盟第1052章 五殺神第1141章 迷妹第1522章 義結金蘭第188章 盡享齊人之福第895章第1478章 處置第387章 張三狗賊,受死!第1210章 玉米第1583章 懦夫第229章 找場子去第843章 堂後官第211章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第1519章 加冕稱帝第792章 借刀殺人第373章 等的就是今天第897章第1170章 李超憑什麼第1468章 殺功臣第九十二章 唐僧肉第1585章 威鎮鹹海第1115章 綿裡藏針第760章 將軍令第450章 龍武--位列宰相第1156章 另立太子第141章 搶食第1136章 征服第891章 千里救夫第499章 皇后惱怒第737章 太子監國,李超輔政第1411章 國相第1295章 大換封第1215章 狼煙起第649章 觀音婢第1286章 元老第990章 再次起兵第294章 皇帝扶犁、張三牽牛第1181章 初長成第1153章 二十年之後第994章 誰是敵,誰是友!第1400章 夜宿宮中第一百一十二章 黑科技第439章 半月談的威力第519章 跟着我有肉吃第1272章 山頭第831章 和太子的約定第1103章 李家三年義務教育和掃盲班第1397章 勸君更上一層樓第528章 文遠,你來當講武堂校長第167章 走馬上任第888章 泣血明誓第407章 反攻倒算第1328章 蠻子進城第921章 家徽 感謝墨翠黨盟主萬賞第1575章 西巡第180章 五姓七宗齊送嫁第530章 趙國公府的臉面第902章第982章 領主纔是出路第838章 八十萬唐軍第1131章 飛醋第561章 選婿第512章 中了五百萬第650章 反了第1124章 新殺招第614章 賣爵第918章 藩王第824章 馭龍而歸第286章 栽桑種茶第922章 求月票!第533章 教導主任第1266章 逼宮第1476章 皇子犯法第507章 三百個牀位不鏽鋼第1262章 長生不老藥第658章 朕的太子越來越像李超了第943章 第六更送上,求票!第273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797章 逼上梁山第1465章 黑工第469章 不管你們信不信,朕是信的第363章 刺字第909章 感謝墨翠黨萬賞!第593章 四猛八大錘第1569章 李世民叛亂第479章 推心置腹第526章 給太子一耳光第1541章 三十六道、八十一省第578章 叫上狼崽子們第521章 太子妃第707章 李相不出,奈蒼生何!第三百四十章 訛詐第256章 張體第214章 開山立派第912章第343章 回長安第897章第1349章 一石二鳥第671章 拆東牆補西牆
第1327章 同姓王第1220章 三皇同盟第1052章 五殺神第1141章 迷妹第1522章 義結金蘭第188章 盡享齊人之福第895章第1478章 處置第387章 張三狗賊,受死!第1210章 玉米第1583章 懦夫第229章 找場子去第843章 堂後官第211章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第1519章 加冕稱帝第792章 借刀殺人第373章 等的就是今天第897章第1170章 李超憑什麼第1468章 殺功臣第九十二章 唐僧肉第1585章 威鎮鹹海第1115章 綿裡藏針第760章 將軍令第450章 龍武--位列宰相第1156章 另立太子第141章 搶食第1136章 征服第891章 千里救夫第499章 皇后惱怒第737章 太子監國,李超輔政第1411章 國相第1295章 大換封第1215章 狼煙起第649章 觀音婢第1286章 元老第990章 再次起兵第294章 皇帝扶犁、張三牽牛第1181章 初長成第1153章 二十年之後第994章 誰是敵,誰是友!第1400章 夜宿宮中第一百一十二章 黑科技第439章 半月談的威力第519章 跟着我有肉吃第1272章 山頭第831章 和太子的約定第1103章 李家三年義務教育和掃盲班第1397章 勸君更上一層樓第528章 文遠,你來當講武堂校長第167章 走馬上任第888章 泣血明誓第407章 反攻倒算第1328章 蠻子進城第921章 家徽 感謝墨翠黨盟主萬賞第1575章 西巡第180章 五姓七宗齊送嫁第530章 趙國公府的臉面第902章第982章 領主纔是出路第838章 八十萬唐軍第1131章 飛醋第561章 選婿第512章 中了五百萬第650章 反了第1124章 新殺招第614章 賣爵第918章 藩王第824章 馭龍而歸第286章 栽桑種茶第922章 求月票!第533章 教導主任第1266章 逼宮第1476章 皇子犯法第507章 三百個牀位不鏽鋼第1262章 長生不老藥第658章 朕的太子越來越像李超了第943章 第六更送上,求票!第273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797章 逼上梁山第1465章 黑工第469章 不管你們信不信,朕是信的第363章 刺字第909章 感謝墨翠黨萬賞!第593章 四猛八大錘第1569章 李世民叛亂第479章 推心置腹第526章 給太子一耳光第1541章 三十六道、八十一省第578章 叫上狼崽子們第521章 太子妃第707章 李相不出,奈蒼生何!第三百四十章 訛詐第256章 張體第214章 開山立派第912章第343章 回長安第897章第1349章 一石二鳥第671章 拆東牆補西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