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三百個牀位不鏽鋼

感謝大星痕、十里飄飛52o、清風暴雪月三位的萬賞,加上三章。

李自己曾經想過辦個軍官培訓班或者是講武堂什麼的,但後來想了想,還是算了。

跟兵馬、武力這些東西沾上邊的,都比較敏感,這不是辦個書院什麼的。就算辦書院,在唐朝都其實也不容易,當初他辦白鹿書院,要不是因爲他也算是特權階層的一份子,有不少過硬的靠山。

兼之,他當時辦的其實是個家塾性質的小私塾,因此纔算沒遇太大的阻力。後來再辦臨潭書院,那已經屬於官學了。

推行文教,那是地方官員的一項基本任務。

但辦講武堂就不一樣了。

你辦個書院當個山長,還能說是桃李滿天下、教化百姓。你辦個講武堂,教一羣軍官,當這些軍官們的老師,你想幹嘛,你想過皇帝的感受了嗎?

李沒想到,自己早打消的那個念頭,皇帝倒是有心了。

寧遠長安相距近兩千里路,若是大軍行進,起碼也得半個多月。但如果只是傳遞消息,卻用不了幾天。

尤其得利益於如今商貿的達,水6交通投入了不少錢,李在朔方推行的主幹線驛站系統,如今也全面鋪設,有了完整的驛站線路,信使們休息、換馬都得到保證,消息傳遞更快。

消息到了寧遠,照例是王內侍前來傳旨的。

“三百名武官?”

李還是被這個數字嚇了一跳。

王內侍笑呵呵的道,“嗯,三百人已經在路上了,都是左右羽林衛的軍官們。”

“這似乎不妥吧?”

羽林軍就算擴編了,那也不過兩萬人。這軍官能有多少?一下子送了五百個人過來,這也太那什麼了。

而且這羽林軍可是天子親軍,五百軍官是自己的門生,這很犯忌的吧。

李想着要推。

這時,王內侍又道,“陛下一共選了九百武官,三百個送來你這裡,李靖和李績將軍那裡各選了二百個,另外秦瓊將軍和尉遲恭將軍那裡各一百個。”

五個教官?

九百個受訓武官?

這個規模有點略牛啊。

不過,這九百個武官,這到底是什麼級別的啊,整那麼多?

“全都是從九品武官,隊副。”

隊副,從九品。

武官中的最低一級,但也確實是武官了,畢竟人家有品有級。雖然隊副之下還有夥長伍長,但那些沒品級,不算真正的武官。

羽林軍兩萬人編制,按五十人一隊來算,那就有四百個隊。隊正就有四百個,隊副也有四百個。

當然,九品的武官肯定不止八百個的。

羽林軍一個隊,有隊正隊副,還有旗頭一名和傔旗兩名,旗頭就是旗手,傔旗就是護旗手,這種都是一個隊裡的老兵,類似於士官了,有些也會是有品級的。

另外在百人的旅一級,除了旅帥外,一般還會有別將、押官,這些也都是低級武官。再往上,各級部隊裡,也都還會有一些低級的武官。

因此雖說羽林軍有四百個隊,正副隊官才八百,但九品的武官卻絕對是過千的。

一下子選九百九品武官,到五位大將名下學習兵法,這也依然還是相當大的手筆。李猜測着李世民的用意,估摸李世民是想要搞一箇中央軍官團,把羽林軍這個天子親軍,當成是個搖籃。

裡面的軍官畢竟都是天子親軍,從裡面選出來的人肯定是忠心可靠的。這些忠誠衛士送到五個大將那裡培訓,回來後肯定大大增強羽林的戰鬥力。甚至這些人以後還可以外放到其它的南衙諸衛去,那對皇帝掌控軍隊也是大有好處的。

至於李世民爲什麼不親自教,或者說直接在長安搞個講武堂,李估計一來可能李世民也沒那個精力時間,二來搞講武堂,關鍵也還是要有好老師。

而好的軍官老師,如今誰還比的過這軍中的五神呢。而李他們五個又都要出鎮地方,沒空呆京師,於是李世民便把人送到各地上門學習了。

另外,李不無惡意的猜想着,也許李世民在派了王內侍這樣的眼線來監督自己外,這三百學徒也是來加強對朔方鎮的監督控制的。萬一李哪天有失控跡像,說不定王內侍就要帶着這三百學徒來個強行控制了。

三百個武官學生,估計也不全是隊正隊副,也許還有一些表現優秀的夥長什麼的也被送來了,算是晉級前的培訓了。

既然情況如此。

那麼李也沒有反對的理由了啊。

他要是反對,那豈不是反對皇帝對他的監督,反對皇帝對他的信任了嗎?

有過白鹿書院山長、臨潭書院山長、崇文館館主等經驗,李倒不認爲自己教三百個低階武官有什麼難的。

蘇定方跟着自己學習兵法,不就很有成績嘛。

雖然尉遲寶琳、程處默、崔琰他們幾個也是李的兵法門生,或者還要加上一個平陽長公主,這些人李就不說了,蘇定方還是學的很好的,這證明自己教學還是有一套的。

一個是教,三百個也是教啊。

這麼一來,寧遠城倒是可以成立一個軍官教導營了。

“陛下聽說相國寫了一本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很想一睹爲快啊。”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這本兵書,其實就與五經正義一樣,算的上是一本對孫子兵法的註解書了。但也不是單純的註解,而是增加了許多內容的。

三十六計這個詞南北朝時就有了,李的這本書裡把三十六計加以總結。特別是引證唐代以前的實戰戰例,並用孫武的兵法精闢語句,另外也還引用了吳起、尉繚子等大家的見解。

這套兵書能讓將領們對於孫子兵法更容易理解,對於軍事計謀、軍事謀略學有更好的總結。當然,裡面也有不少李的私貨,比如參謀制度等。

這本兵書分爲好幾篇,不僅僅只是前人兵法的總結,也不僅僅是寫軍事謀略學,還寫到軍隊的組織、紀律,甚至是後勤準備,乃至於軍隊與政治等多方面。

不打無準備的仗,不打無謂的仗。

這本兵書不但低級的軍官看了用益處,能學到軍隊組織等,中高級軍官也有益處,他們能從中學到軍隊的指揮、用兵的謀略。甚至連皇帝都能從中得到益處,這書裡會有軍隊和政治的辨證等。

總之,這是一篇很詳細,很有實用性,處處都有實例,從組織、訓練、後勤到指揮、謀略等各個層次都有寫到的書,不完全只是一本兵法書。

書很長,分成多卷,如果只是教導九品武官,那隻需要拿出其中的幾捲來就行了,太過高階的他們暫時也接觸不到。

但如果李世民想看,李當然不能藏着掖着。

好在如今的印刷技術高,要精美可以直接上雕版,要成本低就上活字,若是少量那就直接請人抄。

書早已經編好,全書一共分爲九卷,一共三百多萬字。絕對是本大部頭,不過主要還是因爲裡面引用了大量的實例,有大量的分析計算等,這也是這本書的一個特色了,真實戰例的講解,不但講解計謀,也講解交戰方的戰法、戰陣,還有雙方的後勤準備,甚至是當時雙方的後方朝野的政治情況等。

空談是不行的,但拿真實的戰例來講解分析,並圍繞當時雙方的詳細局勢,方方面面的來講一場戰爭,而不僅僅只是戰場上的那點事情。

以往的兵家,他們的兵書基本上都不會脫離打仗、軍隊,講的更多的還是謀略,少數會講指揮,講組織,極少人會把後勤這些講的太多。至於朝堂上的格局,外交等對戰爭的影響,卻講的更少了。

而且他們講戰法,也很少會拿出這些實戰例子,深入淺出的講解,各種數據分析,公式計算等等。

但李不同,他來自後世。

兵法也好,商業企劃案也罷,都得拿出詳盡的數字來說話。

數字是最公正,最不會說謊的。

一場戰爭,或者一場戰役,如果能把各種數據都採集到了,那麼就能把整個戰役剖析的清清楚楚。

爲什麼能勝,爲什麼會敗,也就一清二楚了。

這也是李帶兵的核心思想,準備、計算。打仗不能只靠某個將軍的智謀,更不會完全期望靠他的指揮藝術。

一個再厲害的將軍,如果沒有紮實的後勤,沒有訓練有素的士兵,那都打不贏戰鬥。因爲再好的決策,沒有執行力,都是扯蛋。

決策、執行,缺一不可。

決策,就涉及到將領的指揮能力、軍事謀略。在這方面,李是推崇建立參謀制度,羣策羣力,而不只是依靠某個將領一人之力的。畢竟,一個人總無法面面俱到的。而一個參謀團,卻是能夠大大幫助提升這個指揮官的決策力。

執行,就涉及到軍隊需要有嚴明的軍紀、有素的訓練,而要做到有素的訓練,嚴明的軍紀,又涉及到需要充足的後勤保障,還得能夠兌現賞賜等等。

大唐的府兵爲什麼能戰?

先是兵源素質好,府兵點選,那都是選的自耕農、地主家的兒子們,得是身強體壯的,甚至還得是家富且多丁的,這樣沒後顧之憂。

同時,朝廷對府兵們的待遇好,當府兵,能均田,免賦。且有機會獲勳受賞,甚至是入仕當官,這纔是最有力的激勵,有激勵纔有士氣。

有好的兵源,有好的激勵,這纔有好兵,有高士氣。

配上經驗豐富的將領們,大唐府兵自然也就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唐軍現在這麼能戰,最重要的不是那些將領有多厲害,而是唐軍的素質夠好,士氣夠高。帶着這樣的兵,將領又都是有經驗的內行,自然戰鬥的勝率就極高。

“王內侍稍等,我讓人把書搬來。”

一套書,整整三百多本,裝了三口大箱。

“這就是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沒錯。”

王內侍擦汗。

ps:今天快四百個打賞了,小夥伴們很踊躍啊,還有三個小夥伴萬賞了。我要說,萬賞就不必了,大家來一塊錢的就行,一人只需要一塊。看看能不能幫我圓這個夢,外站看書的小夥伴們,也來起點支持一塊錢吧。(未完待續。)

第1530章 中華幸甚第1416章 朕的大唐亡了第441章 劃時代的偉大發明第四十九章 我不去河北第1075章 好漢不提當年勇第841章 世家第856章 身份第449章 龍武——遷都、分封第七十五章 赦免第六十四章 陪門財第407章 反攻倒算第1172章 征服第482章 尚書左僕射、和順郡王第288章 致富經第666章 皇村第798章 論功分封第526章 給太子一耳光第119章 太子妃第1233章 北伐第1020章 神仙打架第231章 私了第380章 帶兵入京第1509章 李陵後人第462章 有生擒李超者,封開國侯第1343章 終於到了這一天第991章 復辟第1310章 膨脹了第1557章 此生不悔入華夏第三十八章 崑崙奴、新羅婢第1362章 懶王第1548章 最後一次機會第703章 李超的種子第1097章 唐刀第148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1308章 美國公第1059章 異姓王第178章 超豪華迎親車隊第279章 皇帝夜訪第234章 有恃無恐第189章 不務正業第1222章 清君側第1255章 亡天下第1058章 唯有江山不可共享第348章 不過又是一個李密第984章 自信過頭第1551章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第568章 太平公主第842章 第二個瘋子第134章 小將軍第1253章 株連九族第1253章 株連九族第697章 李超的一畝三分地第482章 尚書左僕射、和順郡王第614章 賣爵第829章 太子啊,咱們比不過李家啊第1512章 紅旗飄飄,劍已出鞘第226章 開盤口第1419章 皇太孫第三十五章 部曲第1225章 臣服第九章 一羣吃貨第1185章 崩逝第五十章 爛泥扶不上牆第1577章 二皇子第211章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第392章 臣李超,謝主隆恩!第1131章 飛醋第1088章 大唐高速公路第824章 馭龍而歸第120章 翻臉第1094章 大本營第1594章 金鳳凰第1407章 登基前夕第一百二十五章 不約而同第979章 當槍使第1110章 捨命陪君子第189章 不務正業第150章 膽大包天第376章 唐吐青海條約第227章 過河卒第二十七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第184章 夫妻賭約第1245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1174章 大唐、羅馬邊界協議第700章 李家的殖民地第522章 雙生第321章 太子不敗而敗,突厥不勝而勝!第1322章 二十年後第850章 廢奴第468章 李超這是欺君罔上第1069章 天花第390章 把天捅個窟窿第二十五章 聞腥而來第770章 那全都是軍功第862章 釜底抽薪第713章 無糧一身輕第十七章 日進數千第784章 入吾彀中第1202章 君臣坦誠第1598章 老哥哥
第1530章 中華幸甚第1416章 朕的大唐亡了第441章 劃時代的偉大發明第四十九章 我不去河北第1075章 好漢不提當年勇第841章 世家第856章 身份第449章 龍武——遷都、分封第七十五章 赦免第六十四章 陪門財第407章 反攻倒算第1172章 征服第482章 尚書左僕射、和順郡王第288章 致富經第666章 皇村第798章 論功分封第526章 給太子一耳光第119章 太子妃第1233章 北伐第1020章 神仙打架第231章 私了第380章 帶兵入京第1509章 李陵後人第462章 有生擒李超者,封開國侯第1343章 終於到了這一天第991章 復辟第1310章 膨脹了第1557章 此生不悔入華夏第三十八章 崑崙奴、新羅婢第1362章 懶王第1548章 最後一次機會第703章 李超的種子第1097章 唐刀第148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1308章 美國公第1059章 異姓王第178章 超豪華迎親車隊第279章 皇帝夜訪第234章 有恃無恐第189章 不務正業第1222章 清君側第1255章 亡天下第1058章 唯有江山不可共享第348章 不過又是一個李密第984章 自信過頭第1551章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第568章 太平公主第842章 第二個瘋子第134章 小將軍第1253章 株連九族第1253章 株連九族第697章 李超的一畝三分地第482章 尚書左僕射、和順郡王第614章 賣爵第829章 太子啊,咱們比不過李家啊第1512章 紅旗飄飄,劍已出鞘第226章 開盤口第1419章 皇太孫第三十五章 部曲第1225章 臣服第九章 一羣吃貨第1185章 崩逝第五十章 爛泥扶不上牆第1577章 二皇子第211章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第392章 臣李超,謝主隆恩!第1131章 飛醋第1088章 大唐高速公路第824章 馭龍而歸第120章 翻臉第1094章 大本營第1594章 金鳳凰第1407章 登基前夕第一百二十五章 不約而同第979章 當槍使第1110章 捨命陪君子第189章 不務正業第150章 膽大包天第376章 唐吐青海條約第227章 過河卒第二十七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第184章 夫妻賭約第1245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1174章 大唐、羅馬邊界協議第700章 李家的殖民地第522章 雙生第321章 太子不敗而敗,突厥不勝而勝!第1322章 二十年後第850章 廢奴第468章 李超這是欺君罔上第1069章 天花第390章 把天捅個窟窿第二十五章 聞腥而來第770章 那全都是軍功第862章 釜底抽薪第713章 無糧一身輕第十七章 日進數千第784章 入吾彀中第1202章 君臣坦誠第1598章 老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