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2章 懶王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開元二年,似乎一切順利。

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去歲南方水災的影響,也幾乎盡去。雖然去年大水,但並沒有爆發饑荒,朝廷免了田賦,又救援放糧及時,百姓雖然受了損失,但起碼不用賣兒賣女也不用借高利貸。

田地還是自己的,房屋沖垮了不少,但朝廷根據受災情況,發了一筆災後危房補助,不算多,但災後朝廷還給百姓錢,這卻是少有的。另外幾大銀行都向百姓提供專項災後貸款,利息極低。

大家都稱讚朝廷。

以灞上張家夫人爲理事長的救濟會,也一直多方籌款,發行了許多賑災彩票,又舉行了不少慈善拍賣等活動,籌集了不少錢,用以專門求助在洪災中受災的那些孤寡殘疾,那些在洪災中失去家人的孩童,也被接到救濟會建立的孤兒院中照顧。

宮裡。

承乾翻看着一項項奏報,一切似乎都很好。

中原安定,對外也是好消息頻傳。

今年開始的對戒日反擊,連戰連捷,目前攻入戒日境內千里。朝廷在扶南、林邑發起了對真臘的反擊,止住了真臘吞併扶南,更好的消息是,在大唐的努力下。

真臘內訌,如今分爲南北兩朝,南方稱水真臘,北方稱陸真臘。北方的陸真臘,新王和大臣們有與大唐和談的意思,想要借大唐之力滅水真臘。

這真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

另一個好消息,朝鮮戰場,新羅和百濟也先打起來了。

爲了爭奪土地,本來還聯盟要對抗大唐的兩國,如今正式開戰。從一開始的摩擦,到雙方大打出手,戰爭全面升級。

百濟已經與東瀛聯手,兩家打新羅一家。

新羅派出使者,向駐紮平壤的北海艦隊安瀾大將軍劉仁軌求援。

漠南。

蘇定方率領的近衛軍,也已經在與薛延陀開戰。

朝堂上。

張超不在朝,內閣有房玄齡主持,一切倒是非常順利。並沒有出現什麼黨同伐異,爲了反對而反對這樣的事情並沒有。

內閣每天對奏章做出處置建議呈入御書房,基本上都非常公正與合適,多數情況下,他都不需要另做批示,直接由翰林學士們代爲批紅同意即可。

如此龐大的帝國,就算沒有他,也一樣運轉的非常好。

這種發現,讓承乾十分的茫然。

他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

有他沒他,都一樣。

承乾開始倦政了。

內閣的票擬意見,都非常的優秀,就算有些遺漏之處,翰林院的學士們也會提出極佳的替代方案,他呆在御書房,其實也不過是聽馬周他們的奏報而已。

多數情況下,馬周站在階下,把一份份奏章,按照輕重緩急,向他一一奏報,會附帶上內閣票擬意見,然後也會附加上一兩句自己的意見。

他所需要做的,往往也就是說一句可。

到了後來,他已經厭倦了。

但他就算把內閣送來的奏章自己一份份的批閱,也不會現在這個模式更快捷更有效率。

他沒有內閣的房玄齡、長孫無忌等宰相們經驗豐富,也沒有翰林院的馬周等人見識廣。

他乾脆每天早上起來上早朝,然後先到御書房,聽取翰林學士們對前一天奏章處理的意見。他不再去每份奏章批閱翻看,而是直接坐在那裡聽馬周的彙報。

內閣的意見,翰林院的意見,然後表示可或不可。基本上他們處理都很沒,沒有地方可以挑毛病,於是每天早上,御書房裡,馬週一樁樁彙報,承乾不時的說聲可。

等事情說完,他就走了。馬周按皇帝最終意見,執硃筆做出批紅。然後,翰林學士們,又開始將內閣呈上來的新一批奏章商議研究。

承乾的時間變的多了許多。

不用一天到晚的盯着奏章,眼睛都輕鬆了許多。

多出來的這些時間,他會騎馬練劍,打打馬球,陪陪宮裡的嬪妃們。

這些天,他又多了個去處。

八百個宮廷侍衛,已經選出來了。

全是他認爲比較忠心可靠的貴族家子弟,比如長孫家、比如宇文家、比如高家、蕭家、陳家、楊家等家族子弟。

房玄齡家、魏徵家、馬周家、秦瓊家、程咬金家等這些與張超關係極近的重臣家子弟,他一個都沒選,事實上,這些家族也沒來幾個人報名。

清一色十八到二十一歲的年輕貴族子弟,身材高大健壯,騎射本領出衆。這些侍衛獲得瞭如原來三衛五府一樣的信任。

承乾甚至讓他們在宮裡演武場射箭騎馬,比武摔跤。

這引得一些言官諫臣們上書勸諫。

但都被承乾留中不發,內閣和翰林院則出奇的一致沉默,似乎是默認了皇帝最近這有些不太合適的行爲。

也許是他們心裡有愧,承乾這樣想。

承乾也只是個二十歲的皇帝,心中苦悶,工作不順,便在這八百侍衛上很下精力。

他從自己的內庫中出錢,爲自己的八百侍衛訂製了最好的裝備,人手一套騎士板甲,精鋼打製的寶劍,優良的馬槊、騎弓等。

他甚至經常和侍衛們同吃同住,一起訓練。

在訓練場上揮灑汗水,有時練的受傷,也毫不在意。

對此重臣們看在眼裡,也有人表示擔憂。

“馬相,陛下這每天不理朝政,整天在宮中訓練場上騎馬射箭,比武打球,讓人擔憂啊?”褚遂良對馬周道。

馬周身爲皇帝的丈人,又是翰林院長,每天都能見皇帝好幾次,他會不知道皇帝最近的變化嗎?

但他覺得這並不是什麼壞事。

心裡憋着,憋久了才容易出事。

這八百侍衛,就當是給皇帝的一個玩具,宮裡的訓練場就當是一個發泄的地方,讓他能夠去發泄發泄。

至於說,這樣會不會有危險,馬周覺得不會。

“八百侍衛而已,能有什麼好擔憂的?八萬侍衛親軍都掌握在朝廷手裡,皇帝握着八百侍衛我們就要擔憂了嗎?如果皇帝握着八百侍衛,能讓他心裡安穩點,那我們應當高興。”

前段時間,大臣們跟皇帝的關係可是鬧的很僵。尤其是這個分封法一出,他們跟皇帝關係甚至無比的僵硬。

皇帝不對朝政胡亂干涉,只是每天折騰自己,訓練自己的八百侍衛,這是好事啊。

沒有皇帝干涉,現在朝堂上處於一個極好的平衡狀態。

內閣票擬,翰林院批紅。

而樞密院和兵部,三衙和五軍府,掌握的是軍事兵馬。

在內閣領導下,朝廷諸部寺監,以及地方的道州縣,相當順暢。

御史臺、大理寺和議會兩院,做爲司法和監督機構,也發揮着很好的作用。

大家各司其職,政令通暢,簡直可以說是最理想的狀態了。

馬周心裡甚至想着,承乾就一直這樣,平時也不用再幹涉朝廷運轉。重大事務上,才由皇帝出面協調內閣、翰林院、御史臺、議會等諸部。

“我看陛下不是那種輕易妥協的人。”

“朝臣們都是依照着大唐典章制度,各司其職,陛下沒有理由對此不滿。”馬周道。

“可陛下是天子。”

“現在陛下也是天子啊,天下大事,奏報朝廷,內閣總攬。但內閣也是先做出處置意見然後也還上奏御前,最終是否採納內閣意見,也是由陛下做出最終決定的。”

“如今陛下對內閣的事務處置水平和效率,都是非常滿意的。”

皇帝的權力依然還在那裡,並沒有改變。內閣和翰林院都是皇帝的助手,協助他處置朝廷事務。

“我說的是其它方面,比如分封,比如諸侯國。陛下似乎對此一直都想不通,轉不過彎來。”

馬周笑着道,“多給陛下些時間,他慢慢的就能明白了。不管怎麼說,現如今的分封制下,諸侯國依然是大唐的疆土,朝廷也還能享受着諸侯國的部分稅收。如今朝廷對外作戰,諸侯也一樣會受召出兵。”

“相比起過去,不管是被征服內附的突厥也罷,還是契丹、奚人也罷,又或者是吐谷渾,他們內附,他們稱臣,他們接受朝廷的賜封爵位官職,朝廷也在他們的地盤設置都督府,羈糜州,但實際上,那些地方依然是蕃人自己管自己,朝廷並不能插手,甚至連點稅都收不到,只能每年收到點貢物而已。如今,比過去強多了。”

以前朝廷費盡心力擊敗突厥,甚至還要把他們遷移南下,安置到如代北、河套這樣富饒的地方。

而現在呢,在北方,諸侯分封在陰山、燕山之外,不但河套、代北這些地方,成爲朝廷直轄的疆土,連陰山南的那大片地方,都是朝廷直轄了。

長城依然在,可大唐的疆界已經遠遠越過了長城。

諸侯,正是大唐新的長城。

“有識之士都能這麼想,比起過去,諸侯分封確實爲大唐帶來了許多好處。但皇帝卻不這麼想啊,把河套、代北給突厥人,把青海隴南給吐谷渾人,皇帝沒覺得哪不對。現在分封給諸侯,皇帝就覺得割了他的肉了。”褚遂良有些無奈的道。

李世民、李承乾父子倆都一個德性。

這方面,甚至不如李淵,李淵分封起來倒是大方,最是懂得團結拉攏。

李世民父子卻有點喜歡吃獨食的感覺。

“不過現在也出現了一些儒生髮表異見,說這分封之法,百年之後,可能大唐就要成爲戰國了。”

“戰國?”馬周搖頭,“這些人讀書都讀狗肚子裡去了嗎?戰國,有這麼容易就戰國?大唐擁有如此大的疆域,直轄的領地這麼大,每年諸侯還要向朝廷納稅,朝廷的實力碾壓所有諸侯。”

“再說了,諸侯國之中,除了灞上張家特殊一點,幾千家諸侯裡,也就那些王公的地盤大點。但王公們的封地,想要發展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的。又不是所有諸侯,都有琉求這樣的寶地,也不是所有諸侯,都有張家這樣的財力支撐着。”

“百年後,只要朝廷自己不亂,朝廷只會越強,與諸侯之間的差距會越大。況且,文遠早說過,真要有一兩個野心勃勃者,可朝廷不也還有其它忠心諸侯嗎?”

他笑了笑。

“說句有些大逆不道的話,若真的有一天,朝廷無道,弄的中原水深火熱,諸侯來個清君側這還是好事呢。就算有強大的諸侯,真到了那天要取而代之,這也未必就是壞事啊?”

褚遂良也點頭。

治亂循環,二三百年一次,一直以來都是如此。若大唐有一天也如此,那大家也寧願取代大唐的是漢家諸侯,而不是什麼周邊異族。

相比起漢家自己的興替,異族入侵那纔是慘烈。五胡亂華,北方可是殺的只剩下三百萬漢人而已。

“我還是佩服文遠,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陛下眼裡,看的是李家天下,我們眼裡,卻應當關懷江山社稷。”

:。:

第六十四章 陪門財第884章 夜襲第1374章 國務卿第三百四十章 訛詐第1548章 最後一次機會第300章 北伐大元帥第1215章 狼煙起第918章 藩王第1509章 李陵後人第1334章 吸血鬼第490章 放妻書第1035章 大清洗第930章 第五更送上,求月票!第885章 回馬槍第1541章 三十六道、八十一省第990章 再次起兵第666章 皇村第623章 懲罰第371章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第1468章 殺功臣第1125章 三十如狼第1104章 朕已經迫不及待了!第563章 還反了他李超第263章 長孫氏的成見第248章 三個女人都失眠第594章 猜忌的種子第1112章 收取關山五十州第一百二十六章 救急不救窮第931章 求月票!第401章 要搞就搞個大的第1195章 廢太子,除李黨第826章 尚書令第1162章 刺殺皇帝第465章 能用錢解決的,都不叫事第1076章 播種第720章 降唐第1458章 流鬼第605章 殺富第850章 廢奴第八章 老相好和燒尾宴第464章 看看這是什麼第97章 現在反悔還來的及第1516章 奉天承運皇帝第622章 洞若觀火第1284章 迎太子第226章 開盤口第516章 憋出內傷的柴紹第1407章 登基前夕第1148章 御口欽定第696章 你永遠是太子第677章 我沒瘋,是李閻王在發瘋第465章 能用錢解決的,都不叫事第257章 一炮打響第757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1004章 何不自立第934章第392章 臣李超,謝主隆恩!第229章 找場子去第1557章 此生不悔入華夏第519章 跟着我有肉吃第962章第1341章 十年舊夢第426章 有功必賞第1471章 剪羊毛第489章 叔父第1553章 冰山上的來客第1056章 黨錮第三十四章 再賺崔家一筆第524章 太平郎、承平郎、夏花娘第854章 兩隻狐狸的合作第610章 童子軍第461章 青銅峽第964章 女海賊紅毒蛇第429章 求高擡貴手第1294章 開元第1346章 王不見王第214章 開山立派第583章 和太子的約定第237章 雍州府拿人第1596章 我來,我見,我征服第1305章 反噬第797章 逼上梁山第1337章 殺無赦第1407章 登基前夕第425章 功列第一第1116章 釜底抽薪第1108章 追隨者張仲堅第1073章 放虎歸山第865章 能當錘子用第1565章 李世民西征第971章 引狼入室第1581章 飲血劍第1441章 除名第341章 小別勝新婚第864章 排槍第1304章 擦槍走火第485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833章 大索貌閱第1093章 登臨澎湖第548章 三千
第六十四章 陪門財第884章 夜襲第1374章 國務卿第三百四十章 訛詐第1548章 最後一次機會第300章 北伐大元帥第1215章 狼煙起第918章 藩王第1509章 李陵後人第1334章 吸血鬼第490章 放妻書第1035章 大清洗第930章 第五更送上,求月票!第885章 回馬槍第1541章 三十六道、八十一省第990章 再次起兵第666章 皇村第623章 懲罰第371章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第1468章 殺功臣第1125章 三十如狼第1104章 朕已經迫不及待了!第563章 還反了他李超第263章 長孫氏的成見第248章 三個女人都失眠第594章 猜忌的種子第1112章 收取關山五十州第一百二十六章 救急不救窮第931章 求月票!第401章 要搞就搞個大的第1195章 廢太子,除李黨第826章 尚書令第1162章 刺殺皇帝第465章 能用錢解決的,都不叫事第1076章 播種第720章 降唐第1458章 流鬼第605章 殺富第850章 廢奴第八章 老相好和燒尾宴第464章 看看這是什麼第97章 現在反悔還來的及第1516章 奉天承運皇帝第622章 洞若觀火第1284章 迎太子第226章 開盤口第516章 憋出內傷的柴紹第1407章 登基前夕第1148章 御口欽定第696章 你永遠是太子第677章 我沒瘋,是李閻王在發瘋第465章 能用錢解決的,都不叫事第257章 一炮打響第757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1004章 何不自立第934章第392章 臣李超,謝主隆恩!第229章 找場子去第1557章 此生不悔入華夏第519章 跟着我有肉吃第962章第1341章 十年舊夢第426章 有功必賞第1471章 剪羊毛第489章 叔父第1553章 冰山上的來客第1056章 黨錮第三十四章 再賺崔家一筆第524章 太平郎、承平郎、夏花娘第854章 兩隻狐狸的合作第610章 童子軍第461章 青銅峽第964章 女海賊紅毒蛇第429章 求高擡貴手第1294章 開元第1346章 王不見王第214章 開山立派第583章 和太子的約定第237章 雍州府拿人第1596章 我來,我見,我征服第1305章 反噬第797章 逼上梁山第1337章 殺無赦第1407章 登基前夕第425章 功列第一第1116章 釜底抽薪第1108章 追隨者張仲堅第1073章 放虎歸山第865章 能當錘子用第1565章 李世民西征第971章 引狼入室第1581章 飲血劍第1441章 除名第341章 小別勝新婚第864章 排槍第1304章 擦槍走火第485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833章 大索貌閱第1093章 登臨澎湖第548章 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