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李太尉

鬱射設再次見識到了李的不凡。

百餘士卒,不過半天功夫,結果就從冰下捕上了好幾網魚,每網,都收穫極豐,加一起,起碼有過萬斤魚。

這才半天功夫,就已經把豐州城裡這八千餘兵馬的三天糧食解決了。

上萬斤魚,配上城裡存的那些宰殺的死亡和受傷戰馬的馬肉,吃三天沒問題了。而看看今天的日頭,再看看那些士卒們的士氣,今天估計還能來上幾網,漁獲再增加一兩萬斤都沒問題。

他心裡暗暗感嘆,要是當初他們也會這一手,那又豈會騎虎難下,進退兩難?當初他們可就是因爲唐軍的堅壁清野策略,找不到補給,最後纔不得不撤退的。

可看李,輕輕鬆鬆,就把八千餘人的糧食解決了。

就地解決,不用運糧不用搶劫,輕輕鬆鬆解決。

這天氣,捕上來的魚就算不處理,都沒事,直接帶着就好。有時間就殺一下,去除內臟什麼的,沒時間殺都不用殺。反正魚捕上來,沒一會就凍的**了。

程處默他們興奮的捕魚,李這邊悠閒的殺魚燉魚。

又是煎又是燉再加紅燒,生魚片,一會功夫,那條三十多斤的大狗魚,已經被弄成了七八道菜。

不論是膾魚片,還是酸菜燉魚,味道都極好,尤其是酸菜燉魚,燉魚的功夫,還能在鍋裡貼點大餅,冰天雪地裡,吃口魚夾筷子酸菜,再咬口熱乎的餅子,別提多爽。

鬱射設更是根本停不下來。

他沒拿筷子,直接拿刀叉吃,刀子扎魚肉,叉子挑酸菜,再來兩口餅,一頓狼吞虎嚥啊。這段時間,他一路南下,風餐露宿的,天天吃的都是肉乾,胃都沒感覺了。這麼熱乎好吃的飯菜,真是停不下來。

有人說過,李是大唐第一等的武將,號稱大唐軍神。

以前鬱射設一直對這話不太認可,他又不是沒見過李,一個斯斯文文的小白臉,長的挺高大的,但明顯不是什麼萬人敵的勇將。尤其是他那年輕的過份的年紀,更讓崇尚武力的鬱射設無法認可李就是大唐第一名將。

他也聽過不少李的戰績,但總認爲這些戰績是摻了水份的。

哪怕是樓煩關一戰,李以五萬人設計滅了突利十萬大軍,他也覺得這不過是詭計而已。但豐州一戰,鬱射設是徹底服了。

這個李,釣魚本事高啊。

有勇有謀,一切總是在他的掌握之中。

人家不但會打仗,而且似乎樣樣精通。

在這無人區裡,冰天雪地,人家可以輕鬆的弄到數萬斤的魚,給這支八千人的部隊弄到新鮮熱乎的美味。

相比起來,他鬱射設打仗,只會搶。如果沒的搶,就傻眼了。

輸在這樣的一個人手裡,不冤。

襄陽。

李世民和宰相們已經弄清楚了豐州城生的事情,雖然有些過於讓人驚奇,但這就是事實。一如繼往,李總能搞出些事情來。

上次用他之計,朝廷把頡利給弄的南下投降。又是李,樓煩關下把突利可汗殺了,還是李,迫的統葉護雖有數十萬控弦之士,但最後也不得不灰頭土臉的議和北返。

如今,又是一個出人意料。

李知道鬱射設要來截殺他,可卻反而佈局,在豐州把鬱射設大敗,甚而俘虜勸降了他。

這樣的事情,事先誰能想到,誰敢相信。 щшш¤тTk án¤C〇

可李就是做到了。

事情就是這麼回事情。

不過現在君臣坐在這裡,要商議的卻是這個事情之後,朝廷該如何善後收尾。

大唐剛與突厥和議,達成三年休戰協議。可眼下卻把突厥的一位重要的設給俘虜並勸降了,這可是大事啊。

統葉護會如何反應?

這份剛出爐的和約,又能不能再繼續下去?

“諸卿,對於鬱射設及其部,你們認爲應當如何安置?”李世民心裡很痛快,非常痛快,一直以來,突厥人都是壓在大唐的頭上。好不容易把頡利搞殘搞投降,結果統葉護又來了。大唐弄了半天,倒給統葉護做了嫁衣裳。

好在有李力挽狂瀾,爲大唐斬殺了突利,迫退了統葉護。

現在李暗裡策反莫賀咄,在西域埋了一個殺招,這邊又成功俘虜勸降鬱射設,李世民感覺給三伏天喝了杯冰鎮酸梅湯還舒坦。

“陛下,可將鬱射設及其部落人馬,內遷至河套。”

說話的是尚書省尚書左丞魏徵。

李世民皺了皺眉頭,若是以前,可能李世民也覺得這個提議不錯。因爲向來,中原對於內附的胡族,大抵就是這樣安置的。安置到邊疆,劃地盤給他們做牧場,讓他們在那裡放牧,也算是爲中原做屏障。

但如今。

李世民不這樣想了。

也許是和李談論這些問題太多,以致於他現在的許多想法,都沾上了李的觀念。李就不止一次的對他說過,絕不能把胡人內遷安置,尤其是不能把他們整體安置。這樣做,就是養虎爲患。

如果突厥人願意內附,最後的辦法,就是內遷,但不能簡單的安置。要把這些胡族打散,分開安置,最好是分的越散越好,尤其是不能再讓他們原來的領頭人們來統領他們,也不能讓這些人成爲國中之國的法外之民。

要內遷,就得拆分安置,就得完全控制掌控他們。要不然,就乾脆不要內遷,直接就把他們留在塞外,隨便給他們在塞外指一塊地,讓他們在那放牧就好。

這樣做,遠不如內遷,但省心省力,也還有些好處的。起碼,在這些內附部族實力還不強的時候,他們還是能聽從大唐的驅使,能夠成爲大唐的一條忠心的看門狗的。也許哪天,這狗強壯了,就成了狼了,但畢竟是在門外,也不會有多大危險。

總比弄到家裡養,養到最後成了養不熟的白眼狼,反咬主人一口的好。

兩個辦法,各有各的好。

長遠來看,當然是內遷這種好,但這種操作起來困難一點,那些胡人也不太願意真正的內遷,不過若是朝廷堅持,相信也會有部份突厥人最終願意接受的。

只要給那些貴族頭人們在京城好吃好喝的養着,給個散官閒職,他們多數也會同意的。至於那些牧民,可以給他們安排到各個朝廷的牧馬場去,讓他們去爲朝廷養馬。這樣一來,既打散分開了他們,也還人盡其才。

至於不願意的人,那就可以給他們在草原上劃塊地,讓他們做大唐的看門犬好了。反正草原上的地,也不是大唐的,大唐隨便劃,能不能守的住,也還得這些突厥人自己的本事。

李世民對魏徵有些失望。

他覺得對魏徵使用上有些不當。

魏徵經常給宰相們挑刺,甚至挑他李世民的刺,李世民倒能聽進去,覺得有時候朝廷就需要這樣一個唱反調的人。

可現在把魏徵放到了尚書省左丞的位置上,這是一個處理庶政的重要位置,在尚書左右僕射空缺之後,雖然尚書省地位大降,但尚書省依然是統領六部的一個重要中樞。

魏徵似乎在處理政務這方面,經驗有些不足啊。

哪怕是長孫無忌,在關於鬱射設他部落的安置問題上,也是和李保持一致的。應當儘量把鬱射設的人,從漠南內遷,想辦法把這些人化整爲零,這樣朝廷就能徹底的吸收這些人。

李世民把李的奏章拿了出來,裡面是關於豐州之戰的奏報,還有他對鬱射設所部的安置方案。

“臣贊同李相之策!應當將他們內遷,分散安置,不能留給統葉護。”

房玄齡道。

“臣附議。”杜如晦也贊同。

長孫無忌、宇文士及、楊恭仁、高士廉幾位宰相紛紛表態贊同,連同崔幹、馬周等,也全都附議。

殿中,魏徵有點尷尬。

好在李世民並沒有說他的意思。

李世民坐在御席上,面對着一衆宰相重臣們。

“朕執掌大唐也已經兩年,如今年齡也即將到而立之年。十六歲太原起義兵,馬上征戰十餘年,如今馬上治天下也有幾年,朕有很多感悟。”

“馬上打天下難,馬下治天下更難。幸虧朕有諸多功臣元佐,一直爲朕的左膀右臂,支持着朕一路前行。朕的太子聰明睿智,可還年幼。檢校中書令、太子太師李對朕來說,更是功不可沒。”

“朕非常信任他,就好像信任朕的太子一樣。但朕最近時常接到密摺,說朕太過信任李,說李權力過高,一人身兼數個朝廷要職,與制不合。說朕對李寵信太過!”

“還有人上奏,說李心懷不軌,懷有二心!”

李世民聲音提高了幾度。

“在朕看來,這是外人在離間我們君臣的親近,是前朝離間新朝,這,不是順應新朝,這是有人在故意使壞。朕,絕不認同這些密摺上所說的話。”

殿中一陣沉默。

事先,誰也料不到,皇帝會在今天,在這個場合,當衆說出這麼一番話來。

關於李,確實有許多流言蜚語。

主要還是李的權柄過大,功勞過高,尤其是李文武雙全,名望極高,兼之李家這幾年展極快,財富增加的非常快。

於是,有的人確實是爲朝廷爲皇帝考慮,而有的人則只是單純的出於妒忌。

各種各樣的奏摺,許許多多說李的壞話,在李世民的御書房裡,都堆滿了好幾口大箱子。

李世民對於這些奏摺一直沒有迴應,於是更多的奏摺呈進來。

還有許多人都在等着看風向。

李世民知道,自己必須要表一個態了。

李的權柄確實很大,他對李也確實一直倚重,雖然他也開始有所顧忌這方面,但現在,他依然離不開李,他也不相信李已經對他有什麼二心。

君臣幾年前相識相知,一起走過來,李助他成就帝業,也曾拼死救駕,他不會無緣無故的去猜忌他。

他還年輕,李也還年輕,他們君臣可以一起開創佳話,成就一代豐功偉業。

如果他不爲李說話,就會有更多的明槍暗箭射向李。

就連太上皇都說要防着李,可李世民覺得現在說這些還言之過早。雖然,他也曾有過想讓李去趙國公領的打算,但思來想去,他不是那種短視而小器的君王。

如果他連一個李都容不下,又談何越秦皇漢武,成就一代偉業呢?

議事結束。

李世民留下了長孫無忌。

“你最近似乎對李有意見?”

長孫無忌搖頭,“我對李本人沒有意見,只是我看到了一些隱患,就不得不說。不說,就是對陛下不忠。李確實能力強本事高,但越是這樣,越需要小心謹慎使用。李現在肯定對陛下是忠心耿耿的,但如果給予的權柄過大,這容易讓人滋生野心。”

“臣也是不希望李走到那一步,許多權臣奸臣逆臣,並不是一開始就想着走到那一步的,只是有了機會,有了權力,慢慢的滋生了野心,然後走到了那一步。”

李世民嘆了一聲生。

“朕能坐上皇位,全靠無忌你和文遠,還有玄齡如晦等一起的幫助。現在貞觀伊始,內外都還不安寧,這時朕更需要你們的輔佐相助。朕也知道現在對李的使用,有些不合規矩,但非常之時,也只能行非常之事。等將來朝政局勢穩定下來,朕肯定也會慢慢收回李的一些官職權力,避免出現你說的那種情況。”

長孫無忌點頭,“陛下有如此清醒的認識,臣也就放心多了。其實,臣也非常佩服李,但有些話當說還是要說,李這樣的人,太有本事,因此才更加得小心。刀越鋒利,越好用,但也越容易傷到手,不可不防。”

“李這次回來後,朕打賞加封他爲太尉,你看如何?”

長孫無忌驚訝。

太尉,是大唐三公之,還在司徒和司空之上。

三公和三師並列,但開國至今,大唐也只給大臣授過三公之位,卻沒給臣子授過三師之銜。

武德朝時,李世民一人兼了三公中的兩個,齊王元吉任了一個三公職。

及至貞觀朝,李世民給裴寂司徒,給封倫司空,讓這兩人成了三公,實際上把武德朝的兩位宰相,踢出了政事堂。

現在皇帝要給李三公中的太尉銜,長孫無忌也有些摸不清皇帝的用意,李本來就有太子太師銜,現在晉太尉,榮升三公,這是什麼意思呢?

“朕覺得現在對李有些功高難賞,李如今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檢校中書令,朕也不能撤了玄齡或者如晦,給他授中書令或侍中職,思來想去,唯有給他一個太尉,以勉勵酬賞!”

第1536章 巍巍帝都前,長跪不肯起第1072章 頓開金鎖走蛟龍第864章 排槍第281章 張超的三把尖刀第203章 納妾第286章 栽桑種茶第二十四章 張總管第509章 萬言書第1583章 懦夫第265章 黜陟大使第1160章 帶太子去青樓第386章 渭橋攔截第901章第350章 脫劍膝前橫第934章第1078章 大前門第1090章 兩個南越王第1355章 天賜第六十八章 日升糧行第1166章 白送的領地第402章 立你爲太子第457章 龍武--父皇,我要和柴紹和離第1077章 太子第951章 海賊第1512章 紅旗飄飄,劍已出鞘第1348章 不許美人遲暮 只留英雄白頭第889章 亮劍第333章 失算第1304章 擦槍走火第433章 封建諸候第八章 老相好和燒尾宴第1353章 選皇帝第735章 新太子第957章第1203章 武媚娘、稱心第1455章 寵幸第163章 一百響爆竹第1029章 李世民的監軍第1063章 李治第380章 帶兵入京第1050章 柴紹第356章 被辜負第1046章 功成身退第1259章 弒君之意第七十二章 女工第1282章 闖宮第1427章 閒皇帝第548章 三千第625章 殺雞!第1088章 大唐高速公路第1333章 廢君者第1086章 太子的野心第1393章 傀儡皇帝麼第七十八章 組團第357章 戰利品第1484章 聖天子第516章 憋出內傷的柴紹第554章 做武媚孃的公公第1260章 瘋王第851章 你沒開玩笑?第1419章 皇太孫第166章 下馬威第697章 南海領主第1509章 李陵後人第158章 喜遷新窯第413 李家女兒不可能嫁給太子第1030章 廢帝第380章 帶兵入京第1305章 反噬第1170章 李超憑什麼第1494章 魏徵第406章 改封建成爲蜀王第1203章 武媚娘、稱心第一百零九章 佔便宜第1574章 孝莊第一百零二章 還良第二十二章 擴產第401章 要搞就搞個大的第518章 幽州李績第1403章 大憲章第431章 趙國公第三十一章 臉被打腫第692章 太子墜馬第1462章 蠢萌第1559章 拉媒第1000章 三天第1244章 自裁謝罪第1090章 兩個南越王第319章 橫刀立馬,唯我張大將軍!第508章 大麻煩第1038章 領地騎士第1019章 李超來襲第1561章 賀太平第1229章 護新法、清君側第1027章 火力全開第309章 後勤大總管第766章 無從下嘴第七章 子憑父貴第855章 自由誠可貴第六章 升職授勳
第1536章 巍巍帝都前,長跪不肯起第1072章 頓開金鎖走蛟龍第864章 排槍第281章 張超的三把尖刀第203章 納妾第286章 栽桑種茶第二十四章 張總管第509章 萬言書第1583章 懦夫第265章 黜陟大使第1160章 帶太子去青樓第386章 渭橋攔截第901章第350章 脫劍膝前橫第934章第1078章 大前門第1090章 兩個南越王第1355章 天賜第六十八章 日升糧行第1166章 白送的領地第402章 立你爲太子第457章 龍武--父皇,我要和柴紹和離第1077章 太子第951章 海賊第1512章 紅旗飄飄,劍已出鞘第1348章 不許美人遲暮 只留英雄白頭第889章 亮劍第333章 失算第1304章 擦槍走火第433章 封建諸候第八章 老相好和燒尾宴第1353章 選皇帝第735章 新太子第957章第1203章 武媚娘、稱心第1455章 寵幸第163章 一百響爆竹第1029章 李世民的監軍第1063章 李治第380章 帶兵入京第1050章 柴紹第356章 被辜負第1046章 功成身退第1259章 弒君之意第七十二章 女工第1282章 闖宮第1427章 閒皇帝第548章 三千第625章 殺雞!第1088章 大唐高速公路第1333章 廢君者第1086章 太子的野心第1393章 傀儡皇帝麼第七十八章 組團第357章 戰利品第1484章 聖天子第516章 憋出內傷的柴紹第554章 做武媚孃的公公第1260章 瘋王第851章 你沒開玩笑?第1419章 皇太孫第166章 下馬威第697章 南海領主第1509章 李陵後人第158章 喜遷新窯第413 李家女兒不可能嫁給太子第1030章 廢帝第380章 帶兵入京第1305章 反噬第1170章 李超憑什麼第1494章 魏徵第406章 改封建成爲蜀王第1203章 武媚娘、稱心第一百零九章 佔便宜第1574章 孝莊第一百零二章 還良第二十二章 擴產第401章 要搞就搞個大的第518章 幽州李績第1403章 大憲章第431章 趙國公第三十一章 臉被打腫第692章 太子墜馬第1462章 蠢萌第1559章 拉媒第1000章 三天第1244章 自裁謝罪第1090章 兩個南越王第319章 橫刀立馬,唯我張大將軍!第508章 大麻煩第1038章 領地騎士第1019章 李超來襲第1561章 賀太平第1229章 護新法、清君側第1027章 火力全開第309章 後勤大總管第766章 無從下嘴第七章 子憑父貴第855章 自由誠可貴第六章 升職授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