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2章 詔令立斬

宣陽坊。

太尉府,

裴行儉登門拜訪,就提了兩瓶高昌葡萄酒。

“我知道咱長安現在葡萄酒大多是老師家產的,不過我這兩瓶酒是我當年在高昌做長史時自釀的,已珍藏十年了。”

武懷玉笑着把裴行儉迎進客廳,

兩人關係不是一般的熟,都拜秦瓊爲義父,說來是義兄弟。但後來裴行儉又拜武懷玉爲師,跟着他讀了好幾年書。再後來,又成了兒女親家。

不過在武懷玉面前,裴行儉始終都是以學生自居。

“那就嚐嚐你這十年自釀葡萄酒,”懷玉笑着提議開一瓶,邊喝邊下棋。

以前,高昌葡萄酒還是個稀罕貨,隨着粟特商人從絲綢之路販到長安,十分稀少又昂貴,

但後來武懷玉在京畿地區開始種植高昌馬奶葡萄,自釀葡萄酒。開始嘛,還打着高昌葡萄酒的名頭,但到現在,武家的葡萄酒已經直接叫紅酒,或是武公葡萄紅酒,品牌和口碑都遠超高昌葡萄酒,

市場份額就更不用說了。

因爲釀造工藝的改進,品質口感也更好。

就跟高昌曾經的白迭布一樣,賣的比絲綢還貴,但如今隨着武家大規模種植棉花,以及棉紡加工技術的全面革新,使的棉花、棉紗、棉布的價格都是直接跳水,高昌白迭布,也完全被武氏棉布給幹趴下了,現在西域那邊大量種的棉花,也基本上最後都被武家紡織場收購了。

武家在高昌那邊反過來又搞了幾個場子,打出高昌白迭布、高昌葡萄酒幾個老牌子,做小精品,反倒是搞的又很紅火。

裴行儉離開西域都快十年了,

不過那邊也還有不少舊部,對這些情況也是很瞭解的,他是打心底佩服武家的經營。

武家富可敵國,但他們不是靠搶靠關係,

他們經營的白糖、茶葉、棉布、白酒紅酒,甚至香料、造船等,都是在技術上革新,經營的模式上也更先進,適當的合夥、分銷等模式,使的武家經營的這些產業,實力迅猛無比一騎絕塵。

就比如高昌棉花,原來叫白迭花,加工工藝落後,產能有限,織出的白迭布賣的比絲綢還貴,棉花更只是在中原宮廷和貴族的花園裡當觀賞花。

但武懷玉推廣棉花種植,改進棉紡加工工藝近二十年來,卻使得棉花如今走入千家萬戶,尤其是在塞北、遼東地區,給那邊疆寒冷的冬季,帶來了足夠的溫暖,讓那邊駐守的將士,移民的屯田百姓,都增加了許多保障。

甚至中原內地百姓,冬天裡都能有件暖的棉襖防風禦寒。

這棉花帶給國家和百姓的好處太多了,不亞於武懷玉帶來的玉米土豆這些祥瑞莊稼。

紅酒醒好,

兩人舉杯共飲。

味道不錯,

但裴行儉自釀的手藝一般中上,這方面他沒魏徵那樣的手藝,這酒其實都還比不過武家大量釀造的紅酒,

工藝上差遠了。

不過這畢竟是自釀,比起買的那是特別的心意。

許多人喜歡自釀酒,但其實要是沒那天賦、技術,不但釀不出好酒,甚至還容易釀出毒酒,輕則頭暈頭痛,重則還會嘔吐中毒。

這可是個技術活。

棋盤擺好,

各執黑白。

裴行儉跟當今皇帝同歲,今年也是三十三,兩人以前都在武懷玉門下讀書,還是同門師兄弟,關係也還是不錯的。

不過裴行儉下棋,風格卻跟皇帝完全不同。

皇帝下棋,比較穩,或者說是進攻的意願不強。

裴行儉則是做減法,儘量簡化棋局,什麼棄子攻殺,瘋狂兌子相當的殺伐果斷。

相反,

武懷玉的棋卻下的跟老頭子似的,明明他其實也就比裴行儉才大十歲,今年也不過四十三,

明明他的棋局已是絕對優勢大兵壓境,他卻還穩如老狗,每一步都要思考許久,仍是步步爲營。

裴行儉的主動兌子,武懷玉也不做交換,順風不浪,逆風不慌。

裴行儉雖說如今在朝中爲中書舍人,五花判事,這是被人敬稱爲儲相的權勢正五品。

但他這個進士出身的文官,一入仕就是在十二衛裡做參軍,然後又拜在蘇定方門下學兵法,跟着蘇定方在南中姚州都督府歷練多年,再去了西域高昌,

這是位曾橫刀躍馬,在雲南對桀驁不馴叛亂蠻夷大開殺戒的儒將。

他的棋,可不是簡單的亂殺亂砍,但卻依然還是攻不破武懷玉的步步爲營。

“褚遂良和張睿冊都已經馳驛赴任了。”

褚遂良去高昌,張睿冊去循州,一個在西域,一個在嶺南。

本來褚遂良是想把裴行儉踢去西域高昌的,不料最後卻是他被罷相貶去高昌了。

裴行儉看着棋局,苦笑的棄子認輸了。

“老師越來越厲害了。”

褚遂良的被貶,可以說是引發朝堂地震的,整個長安都有些被震驚,誰能想到,太宗皇帝都還沒安葬,這被稱爲顧命元老的褚遂良居然就被罷相貶外。

外人看熱鬧,

還在熱議褚遂良強買屬下田地之事,好多人還在爭論薛九郎抑價買地,到底是真的自己貪扣了,還只是給褚相背黑鍋。

坊間百姓卻少有人提及武懷玉,

一般人也想不到剛回京還在休息中的武太尉,會跟這案子有何關係。

可裴行儉是局中人,他可是清楚的知曉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知曉在他即將要被貶外的關鍵時候,老師是如何力挽狂瀾,不僅保下他,還把褚遂良給踢出局。

就跟剛纔這局棋似的,

老師並沒有兌子,

“聽說長孫國舅放了話,說不出三月,就要幫褚遂良回朝。”

武懷玉聽了只是呵呵一笑。

長孫無忌有資格說這個話,但不該說,他就算貴爲司徒、侍中,又是國舅,但他又不是皇帝,

當今天子三十三歲,做了二十五年太子,又不是才十三歲。

他的這豪言壯語,傳到皇帝耳中,只會越發讓皇帝對他不滿。

“大理寺經此事,要大換血。原來的大理卿也差不多到年紀,這次直接致仕回家,

你這中書舍人也做了四年了,要不借這機會挪下位置,大理寺少卿如何?”

裴行儉愣了下。

他從西域回來快十年了,做了五年長安令,又做了四年多的中書舍人,他自然也想再進一步。

正五品職事官是一個重要的門檻,

五品以上宰相任用,五品以下吏部任用,

中書舍人還屬於五品清官,一般要先任六品清官,六品清官除東宮官,一般也就那幾種,諸司員外郎、侍御史、起居郎、太學博士、國子助教、秘書郎和著作郎。

當初裴行儉走的是另外一條路,他先是在地方府州任職,最後升爲西州長史,然後遷長安縣令。

正五品的長安令這關鍵一步,也是武懷玉幫忙安排的。

但他任職五年,表現出衆,得到一致好評,這才讓他得以遷爲中書舍人這個號稱儲相的要職。

“我資歷淺薄,”裴行儉嘆了一聲。

“陛下很看重你,不必妄自菲薄。”武懷玉收拾殘局,重開一局。

朝廷官員遷轉都是有一套很嚴格的規矩的,

比如說要遷入五品清官,就先得任六品清官。

再比如,從六品上的員外郎,只有極少數能直接升遷爲五品的郎中,大部份是後行員外郎轉前行員外郎,有少部份遷出爲中書舍人或給事中、諫議大夫等。

從五品的郎中,大多也是先後行郎中遷前行郎中,或是遷出同爲五品的中書舍人、給事中等,

少部份能夠升爲寺監的四品官。

而中書舍人這樣的要職,能直接升中書侍郎的那是極少,大多要在五品裡熬資歷,

能夠直接升一階,在寺監裡做個四品的少卿,那都是極難得的。

沒點真正的本事,或是很硬的靠山,可能十幾年都得在同一個品級的各個職位上打轉,

裴行儉還年輕,有能力也有幹勁,還有背景關係,

“你去做大理少卿,跟唐臨搭檔,幹好一任,到時就有機會做個刑部侍郎或是吏部侍郎,說不定還能直接做中書侍郎或黃門侍郎。”

“要是想外放一任刺史歷練歷練也行。”

“十年後,你就有資格入政事堂了。”

這話若是別人說的,那可能只會被人嘲諷,但武懷玉對裴行儉說的,裴行儉完全相信。

“唐臨爲新大理寺卿嗎?”

“嗯,”

唐臨很有本事,但他伯父就名聲不好了,他伯父唐令則,是隋朝有名的文士、音樂家,仕隋爲太子左庶子,以其才藝得寵於太子楊勇,

但後來太子楊勇被廢,唐令則也因諂媚、迎合太子而獲罪被誅。

唐臨武德初,在太子建成東征時,獻平王世充策,被建成選入東宮任職。貞觀後,外放萬泉縣丞,當時他做了一件驚動天子的事。

萬泉縣關着十幾個輕罪囚犯,恰逢乾旱的春末下了及時雨,唐臨就稟告縣令放這些囚犯回家補耕,縣令當然不可能同意這種不合理的請示,結果唐臨說出了事全由他負責,

縣令乾脆就稱病,讓唐臨來代替他,唐臨也當仁不讓,把囚犯全放回家補耕莊稼,跟他們約定地種完了就回來繼續服刑。

事後,這些囚犯還真一個不少的都回來了,這事傳到朝廷,李世民都爲之驚歎,於是提拔爲御史,唐臨名傳天下。

他做御史,奉使嶺外,彈劾宗室、交州刺史李道彥等申叩冤系三千餘人。

現在唐臨是檢校吏部侍郎,也是要職。

因他以前在司法界的那些表現,武懷玉讓張行成、許敬宗推薦唐臨爲大理寺卿,也是深符皇帝心意,而武懷玉這個安排也有深意,三法司肯定得安插自己的人。

藉此機會,把唐臨、裴行儉安排爲大理寺卿、少卿,下一步,唐臨就可以運作爲御史大夫。

武懷玉不黨爭,並不代表他會怕黨爭。

長孫無忌囂張跋扈,想要開戰,那也沒有畏懼躲避的必要。

“其實要想在朝堂立足,先做好兩件事,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把敵人搞的少少的,”

這其實就是黨爭,先要結黨,儘量拉攏盟友,然後打擊對手,還得想辦法分化敵人。

所以歷朝歷代,朝堂中樞,其實都是拉幫結派,各種派系山頭,根本不是啥稀奇事,不這樣做,你都站不穩。

而只要臣子的朋黨勢力不是太大,不一家獨大,能夠達成多方平衡,皇帝一般也是默許的。

而一個優秀的黨首,他除了拉攏更多朋友,把敵人搞的少少的外,他還一定得手握實權,能夠做事,否則也不過是個營營苟苟的政客罷了。

“結盟、鬥爭,這兩件事要做好,更要分清誰是敵人,誰是朋友,哪些敵人又是可以拉攏爲朋友的。”

結盟這塊,不僅僅是拉攏志同道合的人,也是可以把一些敵人,用共同的利益聯合起來,或是暫時的聯合,

甚至是欺騙。

那些政客,就很喜歡玩欺騙這招,畫大餅也好,還是謊言欺騙,本質上目的都是一樣的。

以前武懷玉跟長孫無忌結盟,合作的還不錯,兩個中樞半邊緣人,抱團取暖嘛,也風雨同舟二十多年了,

現在長孫無忌一朝得勢,就想要獨攬大權,要把武懷玉踢出局了,主動翻臉爲敵,武懷玉當然也不懼。

現在看似長孫無忌的關隴系一家獨大,但實則他也犯了一個大忌,

任何皇帝都不願意看到臣子獨攬大權的,更不願意看到這朋黨如此一家獨大。

褚遂良這次被這麼快踢出朝堂,不僅僅是因爲他在皇帝那本來印象就不好,更重要的還是衝着長孫國舅的關隴集團去的。

武懷玉坐在家裡,讓兒子們去送了幾封口信,捎了幾張小紙條,不僅保下了裴行儉,還成功的廢了長孫的一條胳膊,捎帶了一個大理寺卿和一個少卿,

這就是順勢而爲,不能逆勢強上。

武懷玉挺想勸勸長孫無忌的,別跳這麼高,跳越高跌越重。倒不是他有多好心,而是長孫無忌跟他的關隴派若真徹底的跨臺,那武懷玉的新貴派可就要露頭了,

這可不是啥好事,還是得有人在前面頂着好些,當然,前提是不能有太大威脅,所以該乾的時候還是得幹長孫無忌幾下,要不然他還真不知道東南西北。

第二局棋,

裴行儉立馬改變棋風,不再是原先那套急衝猛打的路子,開始學習武懷玉,雖然最終還是慘敗,但他卻感覺收穫良多。

收拾棋子,武懷玉笑着對他道,“中書侍郎崔仁師,此人出身博陵崔氏,曾得武德宰相陳叔達大力提攜,但他跟褚遂良關係不睦,被褚遂良妒忌,兩人私下斗的挺厲害,褚遂良收集了不少崔仁師的材料,”

如今這份材料,武懷玉手上就有一份。

武懷玉把這份秘密材料取來交給裴行儉,“你知道該怎麼做吧?”

他迅速的看了一遍材料,發現不少真材實料,若是呈給皇帝,崔仁師大概是保不住相位的,

他收好材料,對武懷玉點頭,“我知道該怎麼做,”

等他上任大理寺少卿,到時就可以拜見崔仁師,透露褚遂良的這份材料,崔仁師要麼合作,要是不合作那就跟褚遂良一個下場,

不管崔合不合作,武懷玉他們都不虧,崔仁師要合作,那就能拉攏過來一個宰相,削弱關隴派實力,甚至讓崔仁師繼續臥底。崔仁師不合作,那用這材料直接把他搞跨,流放蠻荒。

裴行儉拿着材料,並沒有什麼心理負擔,一路血雨腥風的走來,他不怕鬥爭,也不會軟弱。

“老師有沒有辦法把御史大夫崔義玄那狗奴扳倒,”一想到之前他把老師蘇定方的親家崔義玄當成自己人,結果崔義玄轉頭就把他賣了,他心裡那股氣就難平。

他也知曉朝堂上就是這般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但任誰被算計都不會好受。

崔義玄出身清河崔氏南祖房,隋末主動投靠李密,卻不得重用,後來投唐,他跟魏徵一樣,雖然曾經也加入瓦崗,但既不是李密心腹,也不是李績黃君漢郭孝恪那個山頭的,也不是秦瓊程咬金牛進達吳黑闥李君羨他們這山頭的,

不過據武懷玉所掌握的秘密情報,崔義玄現在跟李績暗裡關係不錯,明顯這兩人是結盟了。

裴行儉只下了兩盤棋便回去了,

來的時候帶了兩瓶自釀葡萄酒,走的時候武懷玉還送了他兩盒呂宋茶葉,還配了一套呂宋生產的瓷器茶具,比不得中原幾大窯生產的精美,但做爲外貿瓷器,勝在便宜。

次日,

皇帝有旨意傳到政事堂,原大理卿年邁致仕,少卿獲罪貶官,大理寺不可無人主持,皇帝親選檢校吏部侍郎唐臨爲大理卿、遷中書舍人裴行儉爲大理少卿。

秘書少監上官儀拜中書侍郎,太子舍人許圉師爲中書舍人。

長孫無忌面對皇帝的旨意,卻拒絕通過。

“我要面聖,當面進諫。”

侍中長孫無忌駁回皇帝旨意,還要當面進諫,

皇帝看着被駁回的旨意,面無表情,沉默了許久。

他從御案上又拿出了一份奏疏,“把這個送去給國舅,”

皇帝拒絕長孫無忌的求見,只是讓人給他送了一份奏疏。

拿到奏疏的長孫無忌滿面脹紅,他沒想到皇帝居然拒絕見他,

低頭瞧着手上奏疏,他翻開看了起來,結果臉色劇變。

洛陽人李弘泰告長孫無忌謀反。

長孫無忌曾在洛陽任都督數年,這個李弘泰就曾是他都督府的幕僚,他沒想到李弘泰居然告他謀反,而且居然直接告到御前去了。

這份奏疏後面,

附着皇帝的批覆,有司查明,純屬誣告,詔令立斬。

長孫無忌的手不由的顫抖起來,

許久,長孫無忌回到政事堂,有些疲憊的靠在那,對堂下吏道,“先前陛下的那道旨意,通過。”

“司徒說的是哪道旨意?”

“授唐臨大理卿、裴行儉大理少卿、上官儀中書侍郎、許圉師中書舍人那道旨意。”長孫無忌長嘆一聲,有些喪氣的擺了擺手,讓堂下吏出去。

一種深深的挫敗感襲來,

長孫無忌垂頭喪氣,他低估皇帝外甥了,李弘泰誣告他這事,絕沒那麼簡單。

皇帝批覆的那句詔令立斬,更是讓他感受到了一股殺氣。

第188章 初露鋒芒第1000章 呂宋金幣寶船第273章 邀約第1075章 勝天半子第945章 龍王廟裡的財神第39章 東市現寶藏第407章 半個聖人第759章 拿下第808章 濺一身血第939章 金山第717章 邕州都督第690章 暴君第1075章 勝天半子第576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276章 呂梁山第317章 恕不奉陪第567章 嘴上說不要身體很誠實第415章 橫空出世的英雄第814章 舉家南遷第379章 心生猜忌五娘子第504章 范陽盧第853章 海中夷洲換江州第936章 吐蕃使者之死第949章 太上皇的警告第754章 廣州第825章 吃了閉門羹第877章 瓦崗山上再舉旗第685章 翅膀硬了第211章 殺人誅心更搶婚第1059章 放蕩不羈浪公主第833章 賜世襲刺史第918章 “史詩戰役”第364章 高陽許氏河東裴第514章 單騎入寨第810章 老公主的厚愛第144章 一夜未眠第484章 武少保第113章 封爵拜將第1271章 這是在玩火第436章 空手套白狼第375章 皇家贅婿平康坊第161章 各顯神通第377章 太白晝現女主昌第1308章 長風破浪會有時第928章 奢侈一回第646章 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說了第88章 高歌猛進第1133章 不慌第313章 夜宴第1159章 焉耆龍王第252章 貴族的體面第222章 威猛老丈人第98章 功成名就美人歸第1196章 再殺一可汗第677章 托塔天王三太子第1040章 女皇妹妹第888章 浮海遼東第197章 胳膊肘朝外拐的樊仙姬第1313章 臨終顧命第131章 妻妾成羣第1221章 君心難測猜疑間第218章 太子殺手第391章 公主的天價彩禮第148章 記名弟子第996章 武氏十三義子第259章 男人兩大愛好第1303章 澤國江山入戰圖第750章 石龍第328章 武懷玉的殺招第499章 武懷玉的兵行險招第356章 垂垂老矣太上皇第1135章 忍一時越想越氣第187章 百騎統領第352章 山海爲盟第42章 連升四級第1060章 李靖的無奈第1185章 熱海道第766章 有點欺負人第917章 邀戰第245章 魏徵偷菜第110章 捷足先登第913章 大消息第919章 捷報第427章 金榜題名爭捉婿第662章 干將第54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89章 半路遭遇第63章 衣錦還鄉第424章 我會出手的第977章 朕來做個媒第104章 共赴黃泉第281章 奉旨收禮第1304章 揮刃斬樓蘭彎弓射賢王第594章 激進的太子第484章 武少保第195章 魏徵相求第342章 榆林第207章 武氏塢堡第788章 掌摑太子第654章 百媼
第188章 初露鋒芒第1000章 呂宋金幣寶船第273章 邀約第1075章 勝天半子第945章 龍王廟裡的財神第39章 東市現寶藏第407章 半個聖人第759章 拿下第808章 濺一身血第939章 金山第717章 邕州都督第690章 暴君第1075章 勝天半子第576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276章 呂梁山第317章 恕不奉陪第567章 嘴上說不要身體很誠實第415章 橫空出世的英雄第814章 舉家南遷第379章 心生猜忌五娘子第504章 范陽盧第853章 海中夷洲換江州第936章 吐蕃使者之死第949章 太上皇的警告第754章 廣州第825章 吃了閉門羹第877章 瓦崗山上再舉旗第685章 翅膀硬了第211章 殺人誅心更搶婚第1059章 放蕩不羈浪公主第833章 賜世襲刺史第918章 “史詩戰役”第364章 高陽許氏河東裴第514章 單騎入寨第810章 老公主的厚愛第144章 一夜未眠第484章 武少保第113章 封爵拜將第1271章 這是在玩火第436章 空手套白狼第375章 皇家贅婿平康坊第161章 各顯神通第377章 太白晝現女主昌第1308章 長風破浪會有時第928章 奢侈一回第646章 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說了第88章 高歌猛進第1133章 不慌第313章 夜宴第1159章 焉耆龍王第252章 貴族的體面第222章 威猛老丈人第98章 功成名就美人歸第1196章 再殺一可汗第677章 托塔天王三太子第1040章 女皇妹妹第888章 浮海遼東第197章 胳膊肘朝外拐的樊仙姬第1313章 臨終顧命第131章 妻妾成羣第1221章 君心難測猜疑間第218章 太子殺手第391章 公主的天價彩禮第148章 記名弟子第996章 武氏十三義子第259章 男人兩大愛好第1303章 澤國江山入戰圖第750章 石龍第328章 武懷玉的殺招第499章 武懷玉的兵行險招第356章 垂垂老矣太上皇第1135章 忍一時越想越氣第187章 百騎統領第352章 山海爲盟第42章 連升四級第1060章 李靖的無奈第1185章 熱海道第766章 有點欺負人第917章 邀戰第245章 魏徵偷菜第110章 捷足先登第913章 大消息第919章 捷報第427章 金榜題名爭捉婿第662章 干將第54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89章 半路遭遇第63章 衣錦還鄉第424章 我會出手的第977章 朕來做個媒第104章 共赴黃泉第281章 奉旨收禮第1304章 揮刃斬樓蘭彎弓射賢王第594章 激進的太子第484章 武少保第195章 魏徵相求第342章 榆林第207章 武氏塢堡第788章 掌摑太子第654章 百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