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3章 臨終顧命

“蕭相闖行宮進諫。”

“蕭相貶商州刺史了。”

“楊相被陛下召見,”

“楊相貶工部尚書了。”

······

這一天,是貞觀十七年十月初十,幽州行在變的暗流涌動。

一日內,皇帝殺兩宰相,然後又貶了兩宰相。

武懷玉都感覺有點莫名其妙的感覺,好像皇帝突然發瘋了。

皇帝沒有召見武懷玉,他在等。

蕭瑀強闖行宮諫君,結果把自己貶商州去了。楊師道是被皇帝召去的,結果出來就罷相貶工部尚書了。

沒有人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怎麼突然就風雲變色了。

到底誰惹到了皇帝?

但肯定是出了什麼外人還不知道的大事。

這事連太子承幹都不知曉。

整個幽州行在,衆大臣們都在不安中等待着,

武懷玉也沒再去找李靖或是秦瓊他們,現在這個時候,情況不明,越小心謹慎越好。

難道皇帝突染了什麼重病,皇帝這是在提前安排後事?

到了下午。

宰相李績被召入行宮,

然後在大家暗中關注下,很快得知了行宮傳出的最新旨意。

同中書門下三品、兵部尚書李績,轉任太常卿,仍任同中書門下三品。

這個消息一出,又驚住無數人。

李績被召見,果然出來就被貶,雖還掛宰相銜,可剛剛徵遼時任平壤道行軍大總管,立下大功的兵部尚書,現在卻成了太常卿,

這誰都知曉這是被貶了。

有功反被貶?

天子是何意?

武懷玉都搞不清皇帝的操作了,但卻隱隱感覺李世民好像真有幾分在安排後世的感覺。

當天晚上,

皇帝召皇太子覲見。

武懷玉有些爲太子擔憂。

他心中疑惑,就算曆史上,李世民也是還有六年壽。

何況,如今的李世民比歷史上身體要好不少,不僅風疾早調理的不錯,就是那愛亂服丹藥的毛病也早改了。

雖說落下病根,不能生孩子了,但皇帝還能親征高句麗,身體還是不錯的。這回來路上,也沒見到有哪裡不適。

行宮。

太子帶着不安的情緒前來,

寢宮,

皇帝趴在病榻上,一羣御醫在忙碌着。

“大郎,來。”

太子上前,這才發現皇帝裸着背,背上生了一個大瘡,紅腫高大,肉眼可見裡面大膿包。

“父皇,這是?”

承幹看到父親趴在那有氣無力的樣子,驚嚇不已,連忙上前詢問。

李世民渾身高熱,十分口渴,勉強笑笑,對着兒子招手,“大郎,朕回來途中,因行軍勞累,恰逢天氣突變寒冷,感染風寒,這兩天頭痛不止,風疾發作。

然後也不知怎的,這背上又突生癰疽,一開始只是有點紅腫熱痛,可很快就起大膿包了,”

“蜂蜜水,”

皇帝道,他現在只感覺渾身熱痛,還口渴的很。

承幹趕緊給父親調了杯蜜水遞上。

“御醫,陛下的癰疽要如何治?”

幾名隨駕的御醫說皇帝的這癰疽跟一般的不同,發起突然,惡化迅猛,現在也只能是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爲主,不敢輕易動那個大膿包,

“瘡而深而惡者爲疽,是氣血爲毒邪所阻滯,發於肌肉筋骨間的瘡腫,分有頭疽和無頭疽兩類,陛下的是有頭疽······”

尚藥奉御老頭向太子解釋,並且告訴一個不好的消息,

皇帝背上不止一個疽,那個高腫化膿的疽以外,又出現了好幾個疽,現在看着不明顯,但也跟那個大的一樣,正在迅速的惡化。

現在皇帝連起身站立、走路都不行,只能趴在牀榻上。

而且皇帝風疾還發作了。

整個人高熱、頭痛、渾身痛。

“父皇,何不速召太尉前來診治。”

李世民握住承乾的手,“這幾位御前的御奉,也都是大醫國手,經驗豐富,醫術也不比武懷玉差,”

“陛下,”承幹打斷父親的話,“請速召太尉前來。”

承幹不是不信任那些大醫,他們中甚至還有孫思邈的弟子,可這個時候了,多個人看總不會有壞處。

死馬還要當活馬醫呢。

“承幹,你先聽朕說。”

李世民拍了拍兒子的手背,然後對一衆御醫們道,“你們先出去。”

等寢宮中只剩下父子二人後,

李世民要過蜂蜜水又喝了幾口,然後才緩緩的道,“你應當也疑惑朕爲何殺了劉洎和張亮吧,也疑惑朕爲何要罷蕭瑀、楊師道的相,更疑惑爲何要貶李績吧?”

承幹看着父親的樣子,“是跟父皇龍體有關?”

“朕這次所患癰疽非一般,有可能······”

“總之,朕得做好最壞的打算。”

最壞的打算,就是萬一病情迅速惡化,他隨時可能就要撒手西去,他走之前得爲太子繼位掃清障礙。

“朕召劉洎來,是想詢問他輔佐你留守定州這半年來的情況,朕原本考慮過萬一,讓劉洎成爲顧命大臣之一。”

“可劉洎回答讓朕失望。”

當時李世民對劉洎說自己病重,使卿輔翼太子,社稷安危之機,所寄尤重,卿宜深識朕意,這有幾分託孤之意。

劉洎卻回覆說,願陛下無憂,大臣有愆失者,臣謹即行誅。

李世民覺得劉洎這番話過於狂妄,不是老成謀國之言,還告誡他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要謹慎行事。

劉洎出宮不久,宰相褚遂良就求見,他向皇帝密告,說劉洎回去後就說皇帝要不行了,又說國家之事不足憂,正當傅少主行伊尹、霍光故事,大臣有異志者誅之,自然定矣。

褚遂良還跟皇帝說,劉洎說皇帝若駕崩,就請武太尉主持行在大局,大臣裡誰敢不效忠新皇,立即誅殺。

這番話讓病痛中的李世民氣的差點暈過去。

他召來劉洎跟褚遂良對質,劉洎說自己只是跟褚遂良說聖體患有癰疽,讓人憂懼,當早做準備,褚遂良完全就是誣害。

而褚遂良堅持自己的說法,說那些話就是劉洎親口對他說的。

由於兩人的對話,並無第三人在場,一時各說各有理。

可皇帝氣極之下,卻是直接勒令劉洎自盡,他選擇相信褚遂良而不是劉洎。

劉洎就這樣被迫自盡。

承幹聽着父親的話,心中大爲震驚。

想不到劉洎因此而死,他也不知道褚遂良和劉洎誰真誰假,但肯定有一人說了假話。

可劉洎因此就被殺,肯定是因爲褚遂良所密告的話起了作用。

承幹心中迅速思量,他覺得劉洎在皇帝面前也說過大臣有罪,就立即誅罰的話,皇帝雖當面告誡,但也只是告誡。可褚遂良告發他後,卻立即迫令自盡,

明顯是因爲褚遂良說的那番話裡,有讓皇帝更不能接受的東西。

也許是褚遂良說劉洎說要請武懷玉主持大局,大臣有異志者,立即誅殺這句觸了皇帝逆鱗?

“劉洎太過狂妄,朕此前看錯他了,絕不能讓此人輔翼你。”

承幹想了想,小聲道,“劉洎不肯承認褚遂良所奏之事,會不會是褚遂良誣他?”

皇帝擺手,“褚遂良跟着朕二十餘年,朕瞭解他,也相信他。”

承幹沉默了許久。

“張亮謀反一事?”太子開口問。

李世民也沉默了好一陣才道,“張亮跟隨朕多年了,對朕倒也是忠心,朕也對他信任有加,多年來一直讓他執掌機密······”

李世民對太子實話實說,雖然這些年也屢有人告張亮謀反,但都沒有什麼確切的證據,養假子迷信術士等這些其實也算不得什麼。

真正讓李世民殺張亮的原因,是張亮這些年替李世民執掌秘密情報機構,李世民擔心的是他駕崩後,承幹控制不住張亮。

所以打算乾脆直接帶走張亮,

張亮本身也不是什麼老實人,野心很大,爲人又搖擺不定,這種人李世民是掌握的住的,可太子未必可以。

所以乾脆直接以謀反罪殺了張亮,也算是給太子掃清一點障礙,同時把許多李世民曾經讓張亮乾的一些見不得光的事,一起帶到地下去,永遠埋藏。

“那蕭相、楊相?”

“蕭瑀太老了,楊師道又沒什麼能力,這樣的人留給你也沒什麼用,朕乾脆替你把他們罷了,”

“那英國公?”

李世民對兒子直言,“李績有才智,但你對他沒有什麼恩惠,他未必忠心於你,朕現在準備將他貶爲外官,他接到旨意後若能立即出行,等我死後,你就召他回朝復相,倚爲心腹。”

“這也算是朕對李績的再一次考驗,李績若有遲疑,朕就把他殺了,不給你留隱患。”

說完,

皇帝拿出一道詔書。

這是貶李績爲迭州都督即刻赴任的旨意。

“父皇,李績貴爲宰相,又從徵遼東,剛立下大功,此時突然貶外,必致天下非議。”承乾道。

“這個你不必擔憂,朕就對外說有人檢舉李績謀反,”

承幹驚住。

“大郎啊,大唐的江山社稷要交給你來繼承,你要挑起這重擔。”

承幹忍不住抱着父親哭泣,他是真感受到了父親那種安排臨終後事的感覺。

想到父親可能要死了,他忍不住跪地請求,“讓太尉來爲陛下再診治一番,太尉肯定能醫好陛下,只是幾個癰疽而已。”

“這不是一般的癰疽!”李世民搖頭道。

皇帝頓了頓,再次拉起太子的手,“朕知道你跟懷玉,亦師亦友,但朕希望你繼承江山社稷後,能夠把公私分明,”

“朕打算讓懷玉回呂宋養老,”

說着,皇帝又拿出一道旨意,免去武懷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尚書右僕射之職。

授楚國公武懷玉爲呂宋觀風使,巡視呂宋,觀風察俗。

承幹張嘴,想要留下武懷玉輔佐自己。

可皇帝卻搖頭。

“朕知道你信任武懷玉,但朕死後,武懷玉不能留在朝中,”

“還有你舅父無忌,朕也會將他安排到江南爲觀風使。”

“朕會給你留下輔佐大臣,房玄齡、高士廉、馬周、褚遂良、張行成,還有李績,此六人足以輔佐你了。”

第517章 月色爲媒第199章 有本事告御狀第370章 約會波斯國千金第866章 開拓者第767章 再給一次機會第794章 心病難醫第545章 大唐軍節節敗退第728章 南巡第1027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142章 去天五尺第525章 長城殘破起武城第169章 圍獵青狼第1100章 震驚四座第127章 上殿覲見第1087章 陛下駕到第399章 進出三宰相第257章 征服的慾望第1167章 天威浩蕩第142章 去天五尺第443章 穿着袈裟的門閥第940章 龍涎第602章 總管第10章 捉錢令史第458章 天下氏族重排名第331章 孤軍留守第353章 程家的菩薩蠻第428章 聯盟第322章 山鹿第856章 武琉兒第388章 王中之王弒君者第337章 拒絕第757章 殺侯君集第140章 後院起火第614章 雪夜破定襄第221章 逼債第298章 段閻王和武大人第1206章 血灑邊關大將死第396章 彈章如雪又如何第366章 崇賢殿中救太子第520章 武都督地圖開疆第821章 賢婿啊第938章 皇家贅婿第1108章 栽了第114章 殿上交鋒第1040章 女皇妹妹第245章 魏徵偷菜第784章 李靖的警告第78章 千里覓封侯第875章 響亮的耳光第1245章 靜待一樹花開第569章 征服者第934章 代司空第739章 叫武叔叔第1232章 五百里加急洛陽第101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266章 武氏又滅一國第1324章 割地 賠款 納貢第110章 捷足先登第1065章 天譴第728章 南巡第1154章 庭州第156章 擁立登極第845章 千倍之利第830章 此一去蛟龍出海第604章 李績出手第367章 貞觀天子欲分封第452章 大司農小試牛刀第734章 朝滄梧而夕北海第1065章 天譴第1048章 底牌第316章 烹殺第885章 我願爲嚮導第812章 預謀退路第754章 廣州第1042章 無力迴天第859章 十三行第504章 范陽盧第715章 嶺南王第863章 樊樓宋江第891章 十年之約第868章 大艑高帆一百尺第314章 投降輸一半第299章 安祿山第219章 清水衙門第7章 至寶丹藥第24章 九五至尊第1263章 紫河日落奏凱歌第3章 渭北三原第922章 納貢第848章 欲拔貧詣徐聞第472章 慶餘年第196章 自墮火坑第1305章 一劍橫行萬里餘第1143章 搶功第1301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1099章 紙上談兵第878章 停封第566章 富平公主的邀約第235章 使持節第632章 你有五罪
第517章 月色爲媒第199章 有本事告御狀第370章 約會波斯國千金第866章 開拓者第767章 再給一次機會第794章 心病難醫第545章 大唐軍節節敗退第728章 南巡第1027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142章 去天五尺第525章 長城殘破起武城第169章 圍獵青狼第1100章 震驚四座第127章 上殿覲見第1087章 陛下駕到第399章 進出三宰相第257章 征服的慾望第1167章 天威浩蕩第142章 去天五尺第443章 穿着袈裟的門閥第940章 龍涎第602章 總管第10章 捉錢令史第458章 天下氏族重排名第331章 孤軍留守第353章 程家的菩薩蠻第428章 聯盟第322章 山鹿第856章 武琉兒第388章 王中之王弒君者第337章 拒絕第757章 殺侯君集第140章 後院起火第614章 雪夜破定襄第221章 逼債第298章 段閻王和武大人第1206章 血灑邊關大將死第396章 彈章如雪又如何第366章 崇賢殿中救太子第520章 武都督地圖開疆第821章 賢婿啊第938章 皇家贅婿第1108章 栽了第114章 殿上交鋒第1040章 女皇妹妹第245章 魏徵偷菜第784章 李靖的警告第78章 千里覓封侯第875章 響亮的耳光第1245章 靜待一樹花開第569章 征服者第934章 代司空第739章 叫武叔叔第1232章 五百里加急洛陽第101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266章 武氏又滅一國第1324章 割地 賠款 納貢第110章 捷足先登第1065章 天譴第728章 南巡第1154章 庭州第156章 擁立登極第845章 千倍之利第830章 此一去蛟龍出海第604章 李績出手第367章 貞觀天子欲分封第452章 大司農小試牛刀第734章 朝滄梧而夕北海第1065章 天譴第1048章 底牌第316章 烹殺第885章 我願爲嚮導第812章 預謀退路第754章 廣州第1042章 無力迴天第859章 十三行第504章 范陽盧第715章 嶺南王第863章 樊樓宋江第891章 十年之約第868章 大艑高帆一百尺第314章 投降輸一半第299章 安祿山第219章 清水衙門第7章 至寶丹藥第24章 九五至尊第1263章 紫河日落奏凱歌第3章 渭北三原第922章 納貢第848章 欲拔貧詣徐聞第472章 慶餘年第196章 自墮火坑第1305章 一劍橫行萬里餘第1143章 搶功第1301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1099章 紙上談兵第878章 停封第566章 富平公主的邀約第235章 使持節第632章 你有五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