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二章 低成本的柔性製造

有人會覺得18.2噸的航空燃油輸出量並不多,充其量不過是能給6架殲八Ⅱ或是3架蘇—27補充燃料。

但這一數值卻已經讓空軍相當一部分人非常滿意。

要知道轟油六的航空燃油攜帶量達到37噸之多,但能輸出的數量也不過是18.5噸,且航程只有5500公里左右,作戰半徑只比蘇—27的1500公里稍微多一點兒,爲1800公里。

這個指標對於一款旨在爲作戰飛機進行空中支援和後勤保障的特種飛機來說已經不是腿短了,差一點兒就要成爲累贅。

反觀由運—15MAX基礎上發展而來運//油—15,滿載的最大航程達到7200公里,作戰半徑達到3000公里,完全可以滿足空軍未來十年內的發展需要。

畢竟空軍正在積極擴大蘇—27系列重型戰鬥機的規模,再加上即將完成研製,準備進入密集試飛階段的殲10戰鬥機,未來國內三代戰鬥機的數量將會迎來爆發式增長。

在這樣的情況下作戰半徑只比戰鬥機多那麼一丟丟的加油機顯然很難滿足未來空軍攻防一體的實際需求。

更何況運//油—15在綜合成本也比轟油6更具優勢。

是的,別看轟油6用的是成熟的轟6爲基礎改進而來的,但細細算下來,整體的綜合運營成本竟然比全新的運//油—15還要高出不少。

按理說不應該出現這種狀況,畢竟轟6從六十年代仿製圖—16轟炸機開始已經在西北航空廠摸索了將近30年,不說能把鐵杵能磨成針吧,但也應該把東西給耗細嘍,最起碼方方面面應該爛熟於心纔是。

事實上西北航空廠在這方面是真的沒得說,對轟6每一個零件兒都熟的不能在熟,甚至不少老師傅閉着眼睛去摸部件的都能準確說出相差的公差是多少,無他,幹了大半輩子,練的就是這一手絕活。

若非如此,空軍也不可能最開始屬意轟油六,爲的不就是能夠讓這款堪稱能把拳頭打得更遠的力量倍增器完全獨立自主,免得在關鍵的時候受制於人。

結果轟油6跟運//油—15一比較,空軍從上到下可謂是大吃一驚,性能好壞尚且不論,但就製造成本而言,全新的運//油—15竟然比成熟的轟油6低了將近20%。

要知道轟油6使用很多轟6的製造技術的加工工藝,上面幾乎60%的零部件可以互換;而運//油—15除了底子是運15plus外,剩下從裡到外幾乎是全新的,上上下下全部加寬加大不說,連發動機也從兩個增加到四個。

可以說從裡到外全都換了個遍,妥妥的新機型。

按理說沿用成熟技術的轟油6應該比全新的運//油—15的採購成本要低纔對,結果兩者正好相反。

空軍的領導很是納悶兒,於是便實地走訪了騰飛集團和西北航空廠,不看不知道,這一看着實嚇了一跳。

本以爲兩個航空企業規模差不多,實力應該難分伯仲,結果實地一看才發現,兩者的理念,使用的技術,應用的工藝,採取的配置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西北航空廠的轟油6採用60%多的轟6成熟技術和生產工藝,的確是降低了成本,但這種降低成本關鍵看跟誰比,跟傳統的航空廠比的確如此,但跟騰飛集團比就不夠看了。

因爲騰飛集團生產運//油—15的技術95%沿用的運15的生產工藝。

這說明什麼?

騰飛集團在生產製造過程中可以節省95%的夾具、模具、公差測量等方面的成本,只需在另外5%上面投入一定的資金就可解決全部的生產問題。

而西北航空廠只能沿用60%的轟6生產線上已有的夾具、模具、公差測量工具,剩下的40%完全需要重新制作,介於空中加油機的特殊性以及在空軍方面並不龐大的保有量,不少特定模具、夾具估計用完這個機型就要被淘汰報廢。

恰恰是這些東西在轟油6生產上佔據大量的生產成本。

反觀騰飛集團,根本不用考慮這些,雖然有所差異,但騰飛集團會盡可能將這些特定的夾具、模具、公差測量工具應用到其他機型的生產加工上去,另其繼續發光發熱。

而這便是騰飛集團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研究並逐步應用到航空生產上的航空器柔性製造技術。

剛開始的時候騰飛集團應用這種製造技術的時候雖然引起業內的轟動,但並沒有得到大範圍的效仿,原因無他,實在是這種製造技術的一次性投入太大。

就拿騰飛集團飛機生產線普遍配備的柔性夾具來說吧,這種利用真空吸附工件並且能夠根據部件形狀自動調節的夾具,僅僅是鞋盒子大小的小部件兒夾具就要20萬人民幣。

而做一個傳統的工裝夾具可能連3萬塊人民幣都不到。

如此一比較,其他航空廠除了誇一聲騰飛集團的確是國內追趕技術潮流的先鋒,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各航空廠又不傻,能用3萬塊解決的問題,腦袋抽抽了才花20萬去幹呢。

所以八十年代中期的時候其他航空廠的產品在成本上還是非常有競爭力的,畢竟騰飛集團在那個時期生產線的技術成本特別大,根本降不下來,所以那時候的騰飛集團也不跟這些航空廠正面碰,而是尋找各大航空廠覆蓋不到的空襲,做差異化經營。

比如說無人機,運6小型運輸機,運15系列輕型運輸機,運16特種改裝機,TM—9小型公務機等。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其他航空廠的3萬塊人民幣模具是做了一批又一批,幾年下來,隨着材料的上漲和貨幣匯率的浮動,生產升本非但沒降,反而比較幾年前還要漲了不少。

騰飛集團當年一錘子砸下的20萬,經過多年的成本攤薄早已經比當初其他航空廠花3萬塊錢製造的模具成本還要低。

此消彼長之下,騰飛集團的成本優勢立刻顯現出來,再加上多年持續在柔性加工和脈動式生產線上的不斷研究,以及貫徹始終的成本控制,騰飛集團早已不是吳下阿蒙,可當年的關羽還是那個關羽。

莊建業這一看,眼珠子一轉,這還不殺過荊州搶地盤兒幹什麼?

第一千四十一章 看穿一切的“狙擊手”第七十四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五十七章:餿主意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所謂“人道主義危機”第一千六十三章 因爲我們做的是高端第九百八十一章 全是純利第一百六十一章 被套路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飛控軟件第四百零七章 賣標準第六百四十章 航空材料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紅遍全世界第五百四十四章 航空聯合突襲第六百二十三章 悲催的萊比錫公司第四百八十四章 安—26特種平臺第六百五十九章 生就往死裡折騰第七百五十二章 打家劫舍去了第九百六十八章 直—12pro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新式武器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試試就等於逝世第四百七十八章 囂張的騰飛航空第三百二十八章 彎道超車第一百六十一章 被套路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明人不說暗話第四十八章 精鑄工藝第五百零二章 就是做APU起家的第九百六十二章 隨心所欲第一千九十九章 長城工程第六百一十七章 彎道超車第九百三十五章 Low爆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每個型號一千架第一千四十七章 錢,不是問題第兩百七十二章 兩頭通吃第兩百二十四章 輿論風暴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籌碼?底牌?第七百七十六章 贏面有多大?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材料第九百六十八章 直—12pro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不應該打出如此不堪的戰果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缺點就是貴第六百五十四章 空中運輸力量第九十五章 小人雪糕第兩百八十一章 還有子彈頭B第八百二十四章 886萬人民幣,一架第九十二章 打底子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 演習(五)第六百六十九章 有一個條件第兩百八十二章 像導彈第兩百四十一章 品,你自己細品第六十五章 美國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飛機翼面伺服控制器第六百二十五章 恨死莊建業第五百四十七章 直6生產線第六百六十四章 複合材料成本夠低呢第八百五十二章 低成本的柔性製造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誰說我們沒有武直?第六百零九章 低壓渦輪葉片修好了第四百六十三章 D—50燃氣渦輪動力裝置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三天總裝一架飛機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對俄國的反超第八百一十三章 TY—6大型無人機第三百六十章 新車間第一百五十六章 TY—1無人機第六百五十章 佈局軍用作戰飛機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阿聯酋的卵蛋第四百九十二章 爭取部隊支持第一千六十三章 因爲我們做的是高端第九百七十六章 “隱身”我們是認真的第八百四十八章 視覺增視系統第五十八章:不速之客第七百二十三章 空客要來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七百九十一章 衛星的生產製造能力第四百六十一章 海軍專家組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活人怎麼可能讓尿給憋死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練機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信莊建業者得長生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三天總裝一架飛機第一千零三章 莊懂直接負責第九百六十三章 登陸演習第四百五十四章 創新飛機銷售模式第四百八十三章 反潛,我是認真的第五百七十章 空中突擊羣的架子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殺一殺行業裡的歪風邪氣第六百一十六章 重磅的顛覆性消息第兩百六十四章 這纔是新產品第八十二章 臭名聲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你有我懂航空工業嗎?第七百四十四章 這還是飛機嗎?第六百三十二章 科幻星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給歐洲生動的上了一堂課第兩百七十八章 見證奇蹟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電子束毛化處理第八百二十三章 沒有GPS照樣飛的精確第二十二章 卡脖子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這性能……第七百零八章 飄逸的中國紅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中國騰飛這幾百億花的絕對值第七十三章 職業鹹魚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真的要成立中國騰飛?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海軍的萬丈雄心
第一千四十一章 看穿一切的“狙擊手”第七十四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五十七章:餿主意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所謂“人道主義危機”第一千六十三章 因爲我們做的是高端第九百八十一章 全是純利第一百六十一章 被套路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飛控軟件第四百零七章 賣標準第六百四十章 航空材料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紅遍全世界第五百四十四章 航空聯合突襲第六百二十三章 悲催的萊比錫公司第四百八十四章 安—26特種平臺第六百五十九章 生就往死裡折騰第七百五十二章 打家劫舍去了第九百六十八章 直—12pro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新式武器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試試就等於逝世第四百七十八章 囂張的騰飛航空第三百二十八章 彎道超車第一百六十一章 被套路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明人不說暗話第四十八章 精鑄工藝第五百零二章 就是做APU起家的第九百六十二章 隨心所欲第一千九十九章 長城工程第六百一十七章 彎道超車第九百三十五章 Low爆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每個型號一千架第一千四十七章 錢,不是問題第兩百七十二章 兩頭通吃第兩百二十四章 輿論風暴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籌碼?底牌?第七百七十六章 贏面有多大?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材料第九百六十八章 直—12pro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不應該打出如此不堪的戰果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缺點就是貴第六百五十四章 空中運輸力量第九十五章 小人雪糕第兩百八十一章 還有子彈頭B第八百二十四章 886萬人民幣,一架第九十二章 打底子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 演習(五)第六百六十九章 有一個條件第兩百八十二章 像導彈第兩百四十一章 品,你自己細品第六十五章 美國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飛機翼面伺服控制器第六百二十五章 恨死莊建業第五百四十七章 直6生產線第六百六十四章 複合材料成本夠低呢第八百五十二章 低成本的柔性製造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誰說我們沒有武直?第六百零九章 低壓渦輪葉片修好了第四百六十三章 D—50燃氣渦輪動力裝置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三天總裝一架飛機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對俄國的反超第八百一十三章 TY—6大型無人機第三百六十章 新車間第一百五十六章 TY—1無人機第六百五十章 佈局軍用作戰飛機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阿聯酋的卵蛋第四百九十二章 爭取部隊支持第一千六十三章 因爲我們做的是高端第九百七十六章 “隱身”我們是認真的第八百四十八章 視覺增視系統第五十八章:不速之客第七百二十三章 空客要來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七百九十一章 衛星的生產製造能力第四百六十一章 海軍專家組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活人怎麼可能讓尿給憋死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練機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信莊建業者得長生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三天總裝一架飛機第一千零三章 莊懂直接負責第九百六十三章 登陸演習第四百五十四章 創新飛機銷售模式第四百八十三章 反潛,我是認真的第五百七十章 空中突擊羣的架子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殺一殺行業裡的歪風邪氣第六百一十六章 重磅的顛覆性消息第兩百六十四章 這纔是新產品第八十二章 臭名聲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你有我懂航空工業嗎?第七百四十四章 這還是飛機嗎?第六百三十二章 科幻星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給歐洲生動的上了一堂課第兩百七十八章 見證奇蹟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電子束毛化處理第八百二十三章 沒有GPS照樣飛的精確第二十二章 卡脖子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這性能……第七百零八章 飄逸的中國紅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中國騰飛這幾百億花的絕對值第七十三章 職業鹹魚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真的要成立中國騰飛?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海軍的萬丈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