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電子束毛化處理

聽了顧景友的話,瓦希德和蘇哈托嘴上什麼都沒說,但身體卻很誠實,直接就往新廠的裡面走。

沒辦法,實在是顧景友說的太過驚人了。

蘇系列重型戰鬥機從各方面來講都很不錯,堪稱是三代機中的典範,但這類機型卻亦如蘇聯所有生產的機型一樣,使用壽命方面存在着明顯的短板。

通常的情況下機體結構方面的壽命只有同級別的美製F—15系列的一半不到,至於最新款的F—15E就更不用說了,連人家的三分之一的水平都達不到。

前蘇聯\俄國給出的解釋是,這是基於他們戰爭實踐經驗做出的總結後,在軍工方面的體現,因爲在他們看來,大規模戰爭就是一場超級的消耗,把昂貴的飛機做得結實耐用半點兒用都沒有,因爲再好的飛機面對大規模戰爭那也是消耗品,報廢的相當快速,所以維持那麼多使用壽命根本就沒得啥卵用,只要能維持住性能,有個幾千小時就夠了,而且這麼幹研發的難度還更低,生產成本也不會太高。

可實際上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兒,俄國人標榜的生產成本低固然沒錯,但他們卻對高價值裝備高昂的後期維護成本閉口不談就有些耍流~~~氓了。

要知道作戰飛機尤其是性能優異的重型作戰飛機,後期的維護成本通常是採購成本的3到4倍,這還是通常,稍微拉胯一點兒,5倍以上都不罕見。

而前蘇聯\俄國因爲自身的壽命問題,在裝備的後期維護上,投入非常大,達到採購成倍6倍以上那都是常態。

換句話說,前蘇聯\俄國航空裝備採購成本低是沒錯,可卻在日後的維護保養中一個個的把低成本的採購原封不動的找補回來不說,甚至比一些西方高售價的航空裝備全壽命週期的總成本還要高。

前蘇聯\俄國不清楚自家航空裝備的情況?

當然比誰都清楚,不僅如此,前蘇聯\俄國更知道當今世界大規模戰爭發生的機率已經很低了,所以前蘇聯\俄國那種老舊的學說已經過時了。

而隨着技術的發展,非對稱作戰方式到是成爲主流,這就要求裝備的技術水平越來越高,而搞技術裝備無論是生產成本還是後期維護都十分高昂,根本就不是說消耗就能消耗的起的。

正因爲如此,前蘇聯\俄國也想學習西方那樣,做一些生產成本雖然高,但後期壽命更長,維護更方便的新式裝備,從而改變自身愈發高昂的裝備維護開支。

然而前蘇聯\俄國想法是好的,可在材料、工藝以及製造設備等方面前蘇聯\俄國已經全面落後於西方,根本沒辦法在航空器的使用壽命上更進一步。

但又要指着這些所謂的蘇聯遺產賣錢續命怎麼辦?自然是把前蘇聯\俄國老一套的軍事學說搬出來,以便忽悠那些購買國,我們的航空裝備使用壽命問題可不是如西方人說得那樣是技術問題,而是理念問題,實際上我們的水平不比西方的差,不信你買回去跟西方的產品碰一碰,看看能不能弄死他就完了。

還別說俄國人這套忽悠術還真把一些國家弄得暈乎乎的,就比如說新德里,腦袋一熱就把還在圖紙上的蘇—30MKI買了一百多架,毫不猶豫的做了俄國人刷經驗的小白鼠。

但也有不少國家保持基本的清醒,就比如說印尼。

若非如此,印尼也不會想方設法從新德里斯坦航空公司搞那麼蘇—30的俄國原產零部件了,爲的就是日後維護上能夠壓縮成本。

說白了,完全是無奈之舉。

就如同他們選擇蘇—30MK戰鬥機一樣,如果美國能夠出售F—15的話,印尼說什麼也不會購買蘇—30MK,因爲臨近的澳洲所裝備的F—18已經在地區形成航空優勢,想要抵消的話只能是重型戰機才行。

奈何美國人出於對澳洲的看顧,根本就不買印尼F—15,無奈之下印尼只能選擇俄國,再不濟蘇—30MK也是重型機,壓制F—18還是沒問題的。

至於蘇—30MK使用壽命短的問題……只能放在以後在慢慢說吧。

反正俄國人不是一直在改進他們的蘇系列重型戰鬥機嘛,並且宣稱在不久的將來會推出最完美的蘇系列重型戰鬥機,從而讓這款機型真正登上頂峰。

若真如此的話,印尼多等幾年也無妨。

只是沒想到,俄國的所謂最完美的蘇系列重型戰鬥機沒等到,卻遇到了中國騰飛集團的蘇系重型戰鬥機關鍵的超長壽命部件。

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這就讓瓦希德和蘇哈托先不進去看看都不行,要知道蘇系重型戰鬥機上一大頑疾便是靠近發動機的第64到第82之間的一系列結構框架和桁樑的使用壽命,連機體表面的蒙皮都不如。

而這一區間又是蘇系重型戰鬥機的主承力結構,該處一旦出現問題,請則拆解大修,重則直接報廢。

對此,原產地俄國也非常的頭疼,想了好些辦法都解決不了,以至於給整個系列的作戰飛機壽命受到影響。

正因爲如此瓦希德和蘇哈托想看看,俄國原產廠家都辦不到的事情,騰飛集團是怎麼辦到的。

於是兩人跟着顧景友以及其他幾名騰飛集團的陪同人員很快來到一個空曠的產品展示車間,旋即顧景友指着其中一個近兩米高的,四米長,中間有兩個圓形空洞的大型結構件:“幾位,這就是我們根據蘇系列重型戰鬥機第75結構承重框複製而來的大型結構件,不知道幾位能不能看出這個結構件與原產品有什麼不同?”

聽了這話,瓦希德和蘇哈托等人心裡差點兒沒罵娘,他們的眼睛又不是顯微鏡,哪裡能看出什麼不同。

好在顧景友也沒在賣關子,指着結構框的表面說道:“我們在這個結構框上鋪設了一層碳化硅陶瓷塗層,從而令框架的整體熱脹冷縮水平保持在一個極小的恆定值的同時,令整體的結構強度提升了3倍。”

“碳化硅陶瓷塗層?”聽了顧景友的話,瓦希德倒沒說什麼,蘇哈托卻皺眉提出了質疑:“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種塗層的附着力很低吧?特別是在金屬材質上,一旦戰機震顫應該很容易脫落吧?”

“蘇哈托先生說的沒錯,所以我們在結構框上應用了一項新工藝,從而確保碳化硅陶瓷塗層的附着力。”

“什麼工藝?”蘇哈托問

顧景友自信滿滿的回答:“電子束毛化處理!”

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臭不要臉算個屁呀第三百八十章 轉讓設備第一百七十五章 TY—2型無人機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DPZ—06霍爾推進器第九十七章 賺大了第一千九十一章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第四百三十五章 中國的標準代表未來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A—135空天反導系統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這……是我們自己設計的飛機嘛?第四百六十四章 技術飛越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崛起的號角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山寨之王第八百八十八章 價格戰第三百六十六章 蛙跳躍進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標準制定者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歌唱祖國(四千字大章)第七百一十二章 最勁爆的大料第一千六十二章 機械外骨骼第五百二十五章 高原鷹Pro第三百九十六章 定位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後顧之憂的最優解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缺點就是貴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殺敵於萬里之外第四百一十四章 首長讓我們改飛機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航空巨無霸第八百二十三章 沒有GPS照樣飛的精確第五百二十六章 新加坡航展第八百八十五章 江湖黑話第九百四十五章 AMX教練_攻擊機第一百四十章 有P—38模型嗎?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騰飛集團就能行嗎?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運—18NB運輸機真牛逼第一百二十七章 我們想做飛機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一切爲了隱身第四百七十五章 賺點零花錢第兩百九十六章 蛇吞象第九百三十六章 巴西人的剛需第五十五章:十號工程(修改)第七百六十六章 第二代渦輪燃氣動力裝置第兩百二十六章 領導,您這次可出名了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大功率渦軸發動機第兩百七十五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千七十四章 NB—6600DL超精密激光制孔機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最懂中國騰飛的人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所謂“人道主義危機”第四百三十八章 很輕,很強,很顛覆第七百九十四章 真正懂衛星的企業是個什麼樣子第一千三十章 Small·F—22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難啃的骨頭第兩百三十五章 燒錢第七百五十四章 降維打擊第一千七十章 微精密第一百六十二章 雙贏第一千二十六章 顛覆既有的空戰思想第九百三十六章 巴西人的剛需第七百零七章 剛正面第兩百九十七章 飛機解體第一百九十七章 什麼都沒要第七百四十七章 夜空中最亮的眼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病毒式營銷第一千三十九章 莊建業,夠王八蛋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趁他病,要他命第五百七十二章 應該沒那麼弱雞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哥白楊導彈,大姐圖—160第一千一十七章 領先兩代第九百二十六章 FCNB—2000項目第兩百七十九章 無人機的新紀元第一千七百章 三觀崩塌第兩百九十六章 蛇吞象第三百二十五章 名不見經傳第九百六十六章 阿拉伯兄弟喜歡啥?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5年首飛,8年量產第九百五十五章 賺就完事兒了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軌道稅第九百五十七章 是美國人的第一千零五章 中國·長城第四百一十六章 型號:運6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缺點就是貴第五百九十六章 迷你“聯合星”第七百七十三章 再戰東南亞第六百三十四章 試驗驗證機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第三代數字預安裝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世界最大、最先進振動試驗檯第四百三十三章 運6出口型——高原鷹系列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集合競價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負重前行第三百七十三章 聚焦—2型無人機第九百七十五章 看不見的“沉默者”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颱風”戰鬥機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被鑽了空子第四百三十三章 運6出口型——高原鷹系列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奸商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顛覆你們對空戰的認知第一百九十二章 拒絕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炮兵航空化第兩百七十八章 見證奇蹟第一百五十六章 TY—1無人機
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臭不要臉算個屁呀第三百八十章 轉讓設備第一百七十五章 TY—2型無人機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DPZ—06霍爾推進器第九十七章 賺大了第一千九十一章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第四百三十五章 中國的標準代表未來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A—135空天反導系統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這……是我們自己設計的飛機嘛?第四百六十四章 技術飛越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崛起的號角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山寨之王第八百八十八章 價格戰第三百六十六章 蛙跳躍進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標準制定者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歌唱祖國(四千字大章)第七百一十二章 最勁爆的大料第一千六十二章 機械外骨骼第五百二十五章 高原鷹Pro第三百九十六章 定位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後顧之憂的最優解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缺點就是貴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殺敵於萬里之外第四百一十四章 首長讓我們改飛機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航空巨無霸第八百二十三章 沒有GPS照樣飛的精確第五百二十六章 新加坡航展第八百八十五章 江湖黑話第九百四十五章 AMX教練_攻擊機第一百四十章 有P—38模型嗎?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騰飛集團就能行嗎?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運—18NB運輸機真牛逼第一百二十七章 我們想做飛機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一切爲了隱身第四百七十五章 賺點零花錢第兩百九十六章 蛇吞象第九百三十六章 巴西人的剛需第五十五章:十號工程(修改)第七百六十六章 第二代渦輪燃氣動力裝置第兩百二十六章 領導,您這次可出名了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大功率渦軸發動機第兩百七十五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千七十四章 NB—6600DL超精密激光制孔機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最懂中國騰飛的人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所謂“人道主義危機”第四百三十八章 很輕,很強,很顛覆第七百九十四章 真正懂衛星的企業是個什麼樣子第一千三十章 Small·F—22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難啃的骨頭第兩百三十五章 燒錢第七百五十四章 降維打擊第一千七十章 微精密第一百六十二章 雙贏第一千二十六章 顛覆既有的空戰思想第九百三十六章 巴西人的剛需第七百零七章 剛正面第兩百九十七章 飛機解體第一百九十七章 什麼都沒要第七百四十七章 夜空中最亮的眼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病毒式營銷第一千三十九章 莊建業,夠王八蛋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趁他病,要他命第五百七十二章 應該沒那麼弱雞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哥白楊導彈,大姐圖—160第一千一十七章 領先兩代第九百二十六章 FCNB—2000項目第兩百七十九章 無人機的新紀元第一千七百章 三觀崩塌第兩百九十六章 蛇吞象第三百二十五章 名不見經傳第九百六十六章 阿拉伯兄弟喜歡啥?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5年首飛,8年量產第九百五十五章 賺就完事兒了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軌道稅第九百五十七章 是美國人的第一千零五章 中國·長城第四百一十六章 型號:運6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缺點就是貴第五百九十六章 迷你“聯合星”第七百七十三章 再戰東南亞第六百三十四章 試驗驗證機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第三代數字預安裝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世界最大、最先進振動試驗檯第四百三十三章 運6出口型——高原鷹系列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集合競價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負重前行第三百七十三章 聚焦—2型無人機第九百七十五章 看不見的“沉默者”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颱風”戰鬥機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被鑽了空子第四百三十三章 運6出口型——高原鷹系列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奸商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顛覆你們對空戰的認知第一百九十二章 拒絕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炮兵航空化第兩百七十八章 見證奇蹟第一百五十六章 TY—1無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