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十八章 靜不穩定技術

當然,整個“真龍Ⅱ”也僅限於數據方面好看,實際上自身存在諸多問題。

就比如說邊條翼與雙三角翼的匹配問題。

還有靜不穩定機身的協調問題。

再加上其他諸多先進技術的堆砌,讓總部在可行性論證時,認爲騰飛集團的“真龍Ⅱ”方案實現的可性能較低,整體的升級空間太小,無法承擔21世紀後的高強度海空作戰任務。

於是在方案競標的第一階段,就和同樣拿輕型機做競標方案的宏通廠一起被刷下來。

最後還是在成功集團和東北航空工業公司這兩家戰鬥機生產大廠之間一決雌雄。

不過兩家大廠也沒有把這份計劃持續多久,轉過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國內國際局勢再次發生鉅變,國內的經濟改革進一步深化,上級在重新評估局勢後認爲當下依舊處在國內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基於此,上級便把總部提交的航母建造計劃再次擱置,沒了航母這個平臺,艦載機也就無從談起,於是成功集團和東北航空工業公司之間的一決雌雄也就不了了之了。

隨着航母計劃的潮起潮落,包括成功集團在內的所謂艦載機方案几乎都被各自打入冷宮,反正都是些配合總部運作的應急之作,成功集團等企業也沒放在心上。

但騰飛集團卻沒有把“真龍Ⅱ”而丟掉,而是將其作爲殲教—7MAX這隻真正的“真龍”的系統驗證機給保留下來。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真龍Ⅱ”上應用了“靜不穩定”飛機設計概念,這對騰飛集團來說是極具開創性的。

即便是放在整個國內航空工業界,同樣有着不同尋常的意義。

儘管這是第二款國產“靜不穩定”飛機,但不同於十號工程採用的鴨翼佈局來實現“靜不穩定”,“真龍Ⅱ”採用的是常規氣動佈局下的“靜不穩定”飛機。

也就是說,同爲“靜不穩定”飛機,“真龍Ⅱ”走的是和十號工程截然不同的技術路線,更接近於美國的正在試飛的F—22隱身戰鬥機的靜不穩定技術。

凡是扯到了F—22,絕對是高大上,“真龍Ⅱ”同樣如此,哪怕從外觀到內核與F—22相差十萬八千里,但一項採用與F—22隱身戰鬥機相同水平的靜不穩定技術,“真龍Ⅱ”驗證機便在諸多艦載機方案紛紛下馬的情況下,被總部給保留下來。

原因很簡單,三代機是有了眉目,但在四代機的技術細節上上到總部首長,下到一線技術人員都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總體框架,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是多試,多驗,以便摸索出符合國內實情的穩健紀錄路線。

騰飛集團作爲先進的材料,部分大型部件以及專業設備的供應商,在十號工程以及已經開始籌備的下一代作戰飛機的研製過程中都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分擔一部分下一代戰機分系統的研製和驗證,無論是總部還是承擔下一代作戰飛機的研製工作組都是樂見其成的。

再不濟也能幫着分擔一些高昂的研發費用不是ꓹ 畢竟騰飛集團在國內航空工業圈兒是鼎鼎大名的土豪企業,在技術上砸錢從來不皺眉頭ꓹ 這樣的企業要搞有利於下一代戰機的技術驗證,試問誰會不支持?

於是總部直接劃撥專門預算,將一半的研發費用給擔下來ꓹ 剩下的一半兒當然是騰飛集團自掏腰包。

這要是放在其他企業身上,估計直接就能哭ꓹ 真刀真槍的實機驗證項目,可不是吹吹風洞ꓹ 算算數學模型那麼簡單。

而是需要生產真正的試驗驗證機ꓹ 整個流程與研製新型號沒啥區別,這也就罷了,關鍵是這些飛機註定無法投入使用,因爲他們天生爲試驗驗證而生,是爲航空技術進步獻身。

因此,這類項目又是隻花錢無回報的義務勞動。

錢大把的花不說,還得不到好處ꓹ 本身乾的人就少,結果上級還只負擔一半的經費ꓹ 剩下的企業承擔ꓹ 那可是造飛機呀ꓹ 哪怕只承擔一半也不是個小數ꓹ 隨隨便便幾個億都是等閒。

1997年的幾個億絕對是天文數字,真的沒幾家能承受的起。

結果莊建業不但接下來了ꓹ 而且還跟得了什麼寶似的ꓹ 高興的不得了。

是莊建業不懂這種技術驗證機費力不討好的套路嘛?

插上毛就能成精的莊建業比誰都明白ꓹ 但也正因爲如此,莊建業纔會不遺餘力的向裡面砸錢。

原因很簡單ꓹ 技術驗證機是吃力不討好,但通過技術驗證機沉澱下來的技術卻能成爲騰飛集團在航空產業領域攻城略地的王牌,甚至是關鍵。

因爲莊建業早就對靜不穩定技術覬覦良久了。

沒辦法,這種相對於靜穩定技術的新式航空力矩全新設計概念,不但可以增加航空器的機動性,最關鍵的還是能夠最大限度的利用空氣升力從而降低航空器自身的結構總量,增加自身的載荷和航程。

前者適用於戰鬥機和高機動戰術導彈;而後者則對運輸機、民航客機以及巡航導彈有着極爲重要的革新意義。

當然,除了這些常規的航空器外,莊建業更在意的是靜不穩定技術在高超音速飛行器上的應用。

畢竟在殺手鐗計劃中,高超音速滑翔彈頭不禁能夠在臨近空間打出QXS彈道,更要在末端實施可控的戰術機動,除此之外,內部的裝藥威力同樣不能太小,否則達不到重創航母這類大型水面艦艇。

想要實現高機動性,降低自身結構總量,提升有效裝藥載荷,靜不穩定技術得應用是個很不錯的可行路徑。

如果能夠通過一款驗證機,把上述的靜不穩定技術應用場景統統掌握,別說是幾個億,就是再花幾個億都值到姥姥家去了。

其他不說,如果TRJ—500型支線客機上應用了靜不穩定技術,現如今45人的標準座位即刻就能提升到58人,同時航程也相應的增加15%,運營的經濟性將進一步提高,從而正式與之前的馬甲型號ERJ—140系列形成技術代差,實現真正的王者歸來。

這還是支線客機一個方向,若是殺手鐗計劃同樣得到應用,那價值可就不是幾個遭錢能夠衡量的了。

當然了,就算回到驗證機本身,誰說就只能吃力不討好的白乾活了,眼下,莊建業不就把“真龍Ⅱ”的簡配版弄到了巴基斯坦嘛!

第四百二十九章 除了瞎嗶嗶其他啥也不是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預警機第一千零六章 開着坦克衝進來的第八百八十八章 價格戰第一千四十九章 極高的戰術價值第三百零九章 大禮第八百六十六章 沒人比我更懂支線客機第四百九十五章 229號方案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真正的戰場透明第四百七十三章 改裝安—26第九十九章 華麗轉身第七百八十四章 “美國技術”第一百五十章 不遺餘力的支持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怎麼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第六百一十八章 配套十號工程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三天總裝一架飛機第七百五十一章 不賺錢個七、八十億哪好意思回國第兩百六十七章 悲情牌第三百一十三章 封殺第四百六十三章 D—50燃氣渦輪動力裝置第一百四十三章 渦輪風扇葉片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吸波材料第九百四十一章 NB—233B版本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戰略投送艦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主要矛盾第四十二章 大飛機往事第九十五章 小人雪糕第兩百三十四章 賣給你都行!第一百二十七章 我們想做飛機第九百八十八章 怎麼可能掌握這項技術?第五百三十章 人民內部矛盾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預警機第九百四十五章 AMX教練_攻擊機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文丘裡效應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重點:隱身氣動外形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世界領先第九百二十九章 多向模鍛水壓機第一百零五章 丟人第三百八十八章 病重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中間差了一整套CD第三百二十四章 折騰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莊總,把我們廠收了吧!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長海固體火箭研究所第四百九十五章 229號方案第六百三十七章 誰說鹹魚就不能航空報國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轟炸機的種子第九十七章 賺大了第一千七十二章 下一代作戰飛機並不是噱頭第八百一十三章 TY—6大型無人機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動能攔截器第三百八十六章 虧了第五百七十三章 886千瓦第八百零九章 受災嚴重第六百三十三章 這飛機,厲害呀!第五百三十章 人民內部矛盾第兩百七十章 較量第一千九十六章 新型中等推力航空發動機第一百七十四章 合作第一百三十五章 削減原材料第八百三十八章 真·軍民兩用技術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全員全裝的坐飛機第一千三十七章 十噸的大獎章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奸商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產業鏈第七百一十九章 不識時務第七百零九章 比翼英倫第一百四十六章 想造真飛機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男人不能說不行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艦用燃氣輪機第八百五十七章 R—27中距空空導彈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用事實說話第九十六章 記者採訪第四百四十七章 無偵—8A第五十五章:十號工程(修改)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第三代數字預安裝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WS發育”系列星座第五百五十四章 騰飛集團還能堅持多久第兩百三十二章 技術研發中心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被氣到的英國人第十八章 死馬當活馬醫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大新聞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去中國騰飛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艦載機先行:十五號工程第三百五十一章 宙斯—3無人機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忠誠僚機第一百八十八章 技術評估會第五百零五章 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第四百二十五章 中國空軍第四百一十二章 沒有鉚釘的飛機第三百章 TY—3無人機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一整套艦載航空兵航空器解決方案第五百三十七章 成了渣渣第八百五十一章 新中運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實戰是檢驗概念的唯一標準第四百五十章 好運的雨第七百三十章 傳出去這得多丟臉啊第一百二十六章 飛機生產線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第三百九十二章 航拍權威第四百五十四章 創新飛機銷售模式
第四百二十九章 除了瞎嗶嗶其他啥也不是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預警機第一千零六章 開着坦克衝進來的第八百八十八章 價格戰第一千四十九章 極高的戰術價值第三百零九章 大禮第八百六十六章 沒人比我更懂支線客機第四百九十五章 229號方案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真正的戰場透明第四百七十三章 改裝安—26第九十九章 華麗轉身第七百八十四章 “美國技術”第一百五十章 不遺餘力的支持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怎麼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第六百一十八章 配套十號工程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三天總裝一架飛機第七百五十一章 不賺錢個七、八十億哪好意思回國第兩百六十七章 悲情牌第三百一十三章 封殺第四百六十三章 D—50燃氣渦輪動力裝置第一百四十三章 渦輪風扇葉片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吸波材料第九百四十一章 NB—233B版本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戰略投送艦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主要矛盾第四十二章 大飛機往事第九十五章 小人雪糕第兩百三十四章 賣給你都行!第一百二十七章 我們想做飛機第九百八十八章 怎麼可能掌握這項技術?第五百三十章 人民內部矛盾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預警機第九百四十五章 AMX教練_攻擊機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文丘裡效應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重點:隱身氣動外形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世界領先第九百二十九章 多向模鍛水壓機第一百零五章 丟人第三百八十八章 病重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中間差了一整套CD第三百二十四章 折騰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莊總,把我們廠收了吧!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長海固體火箭研究所第四百九十五章 229號方案第六百三十七章 誰說鹹魚就不能航空報國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轟炸機的種子第九十七章 賺大了第一千七十二章 下一代作戰飛機並不是噱頭第八百一十三章 TY—6大型無人機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動能攔截器第三百八十六章 虧了第五百七十三章 886千瓦第八百零九章 受災嚴重第六百三十三章 這飛機,厲害呀!第五百三十章 人民內部矛盾第兩百七十章 較量第一千九十六章 新型中等推力航空發動機第一百七十四章 合作第一百三十五章 削減原材料第八百三十八章 真·軍民兩用技術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全員全裝的坐飛機第一千三十七章 十噸的大獎章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奸商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產業鏈第七百一十九章 不識時務第七百零九章 比翼英倫第一百四十六章 想造真飛機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男人不能說不行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艦用燃氣輪機第八百五十七章 R—27中距空空導彈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用事實說話第九十六章 記者採訪第四百四十七章 無偵—8A第五十五章:十號工程(修改)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第三代數字預安裝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WS發育”系列星座第五百五十四章 騰飛集團還能堅持多久第兩百三十二章 技術研發中心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被氣到的英國人第十八章 死馬當活馬醫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大新聞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去中國騰飛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艦載機先行:十五號工程第三百五十一章 宙斯—3無人機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忠誠僚機第一百八十八章 技術評估會第五百零五章 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第四百二十五章 中國空軍第四百一十二章 沒有鉚釘的飛機第三百章 TY—3無人機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一整套艦載航空兵航空器解決方案第五百三十七章 成了渣渣第八百五十一章 新中運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實戰是檢驗概念的唯一標準第四百五十章 好運的雨第七百三十章 傳出去這得多丟臉啊第一百二十六章 飛機生產線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第三百九十二章 航拍權威第四百五十四章 創新飛機銷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