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第三代數字預安裝

聽了那位海軍首長的話,別說是車內其他人了,就是莊建業這個始作俑者都有些驚訝。

自己不過是例行的訴訴苦,裝裝可憐,努力扮演好想要奶奶吃的那個會哭的孩子,結果……海軍的這位首長居然真的上頭了?

以至於莊建業都有些恍惚,海軍的領導層都這麼莽~~的嗎?

可轉念一想,卻又否定了自己這個不切實際的結論,都是首長級別的人物,怎麼可能跟愣頭青一樣莽過來?估計軍旅生涯還不到一半兒就黯然退場了。

那爲什麼海軍的這位首長怎麼跟個熱血青年一樣,敢當着莊建業的面兒打包票?

原因很簡單,海軍是想借着這個機會提升自己在部隊中的地位,從而爭取更多的經費。

正如海軍的這位首長所說,這麼多年海軍的確很憋屈,由於國力、技術、戰略等諸多因素,海軍長期以來就只能靠着幾艘老式驅逐艦和護衛艦撐門面,以至於在軍事行動中只能給陸軍打打下手,根本無力遂行單獨作戰任務。

這對一支獨立性很強的軍種來說的確是很憋屈。

等到跨進新世紀,隨着對外貿易的持續攀升,對海上貿易線的保護促使上級開始重新審視海軍的定位,開始有計劃的將建設重點向海軍傾斜。

瓦良格號航母便是最有力的證明。

不過海軍方面還是覺得上級的支持力度還是不夠,之所以有如此感受主要是因爲過去這些年,海軍的欠賬太多,而想要短時間內建設一支高水平、高質量的現代化海軍同樣是不可能。

畢竟海軍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需要方方面面的持續投入方能實現這個目標。

正因爲如此,海軍方面希望的不是一時的支持,而是想把現有的支持常態化、制度化的同時,打造一套獨屬於海軍的軍事裝備研發體系,以此才能更有針對性的適應海軍未來的作戰需求。

艦船、導彈、魚雷甚至是海軍陸戰隊的裝甲戰鬥車輛都還好說,這麼多年的發展,海軍多少積累些家底兒。

可在專業的海軍航空兵裝備方面卻還是空白,這也是沒辦法,長久以來海軍航空兵基本上就是空軍部隊的一支補充力量,爲了節省開支,所使用的機型也都是空軍現役的主戰裝備。

沒有航母的年代裡,靠着陸基機場起飛的海軍航空兵倒也能湊合,畢竟自身情況與空軍沒多大區別,哪怕是戰術戰法,操作規劃都是照搬空軍的操作手冊和訓練大綱。

可擁有航母之後的海軍航空兵所需要的裝備可就跟空軍的陸基飛機有着相當大的區別,在沿用空軍的那一套標準將會極大影響未來海軍艦載航空兵的作戰能力。

問題是現階段國內沒有一家航空生產(研發)實體是專門以海軍航空兵爲主要方向的,之所以如此,原因也不復雜,海軍撐破天能裝備多少艦載機?

要知道總部出臺的最新海軍發展綱要中只說爭取在21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擁有兩艘航空母艦。

就算兩艘航空母艦都是瓦良格號那種級別的,固定翼加直升機滿打滿算也不到一百架。

這也就罷了,關鍵這不到一百架的盤子還得幾家分;反觀空軍,光固定翼戰機動輒幾百架、幾百架的要,那纔是土豪中的土豪。

這也是爲什麼海軍先前看好東北航空工業集團,想讓這家老牌航空企業跟着海軍混,卻被東北航空工業集團婉拒的原因所在。

空軍纔是恰飯的證道,海軍這邊不過是競爭空軍主力戰機受挫,無奈找補的填頭兒,東北航空工業集團未來還是要在空軍哪裡證道成神的,怎麼可能爲了幾顆樹木,放棄一片大好森林?

這種傷害性不高,侮辱性卻極強的婉拒對海軍的打擊可想而知。

當然,海軍不是沒想過中國騰飛,畢竟其前身永宏廠以前就是艦載機研製的專業戶,中國騰飛這麼多年也一直標榜着自己是艦載機項目的繼承者。

問題是中國騰飛艦載機的研發主體一直是以艦載機項目小組示人,且永宏廠總部和老廠區自從兼併改制後也甚少接待外人,以至於不少人都以爲中國騰飛是藉着永宏廠位於星洲市中心的有利條件待價而沽,準備合適的時機出售大片地皮狂賺一筆呢。

如此情況下,海軍方面覺得中國騰飛很難撐起海軍那顆燎原的雄心,也就沒上杆子過去。

結果這次來到中國騰飛艦載機項目小組後卻發現,偌大的永宏廠已經成爲中國騰飛艦載機的艦載機研發中心,規模之大完全可以接得住海軍下一階段航空裝備發展特殊需求,既然如此,哪還等什麼,趕緊收編了再說,不然哪天被空軍等其他軍兵種瞧上了那可就真真後悔都來不及。

正因爲如此,這位海軍領導乾脆莽這麼一下,先把地盤兒劃了再說,畢竟車內的幾位中評專家組的專家很大一部分都是空軍那邊的人,不先下手爲強還等什麼!

莊建業那是何等伶俐的人,很快就想通了其中的關竅,連忙附和道:“這件事兒我們中國騰飛不是沒想過,也願意爲海軍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只可惜我們人微言輕……所以……”

“這事兒你小莊就把心放到肚子裡,政策上的事兒交給我們海軍,你們就只管安心把艦載機搞好就行!”沒等莊建業把話說完,海軍的那位首長大手一揮,豪氣干雲的表態:“要是沒有這麼一份豁出去的決心,如何發展好海軍!”

……

兩人這麼一唱一和,就差把艦載機項目小組貼上海軍艦載機研究所的名頭了,看得車裡的一衆專家是咋舌不已。

但心裡卻並沒有覺得如何,很明顯海軍這是飢不擇食了嗎,只看到規模和人員就開始搶地盤,殊不知航空研究所關鍵在於設備、經驗、技術和積累,當然還有更關鍵的總師,畢竟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沒有帶頭人一切都枉然。

中國騰飛或許在艦載機上有些建樹,可這個項目小組組建時間還是太短,就算按照中國騰飛的說法已經有20年的歷史,相比西南所、東北所這些個老牌研究所還是顯得底蘊不足。

既然如此,有什麼好爭的?

平白無故得罪人不說,也沒那個必要讓自家背個包袱。

抱着這個心態,專家們更多的是以看戲的心思欣賞兩人的問答,即便吃驚也是吃驚這兩人真能演而已。

就這樣,一行人會很快就來到一處建築前,衆人下車後便在莊建業的引領下進入其中,順着然後穿過幾個門廊,來到一個類似生產車間的試驗室內,旋即指着不遠處的一臺1.8米高,3米寬的設備說道:“那就是我們最新的ZBDL—567型35噸振動試驗檯,它是有采用電機驅動……”

“小莊,你等一下!”就在莊建業準備介紹ZBDL—567型35噸振動試驗檯時,那位醫生文職軍裝的專家組領導忽然指着不遠處的一塊屏幕開口問道:“那是什麼?”

莊建業尋聲看去,剛想解釋,就見那位專家組領導忽然雙眼忽的一睜,看着一位技術人員雙手隨意的擺弄着畫面上顏色各異的電線管路,驟然失聲道:“是第三代數字預安裝……沒錯,就是第三代數字預安裝……天啊,我究竟是不是在做夢,居然是第三代數字預安裝……”

第三百一十五章 那東西好?第四百六十三章 D—50燃氣渦輪動力裝置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TRJ—900支線\幹線客機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航空巨無霸第一千九十七章 DZB—1500空射巡航導彈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備份方案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中國騰飛造的這是個什麼怪物第三百八十二章 超越歐美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WZ—12NB武裝直升機第七百二十五章 取消訂單?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巨頭的三板斧第八十九章 後悔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FCBN—220-300高級政務機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隱身是真的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渦軸至尊第兩百九十二章 隱身材料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面對現實第八百五十六章 拋韭菜根兒第一千一百章 新三打三防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 我們堅持使用國產第二十七章 翻篇了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爆款第八百九十三章 又有的忙了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大功率渦軸發動機第三百六十八章 遊隼—1旋翼機第八百章:劃時代的航天技術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垂直起降第一百二十一章 騰飛牌第五百三十章 人民內部矛盾第八百六十八章 T—NB系列高端航材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暴露的問題第三百八十章 轉讓設備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產值超千億第五百七十一章 青睞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演習(六)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艦載機先行:十五號工程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我們不會賺一分錢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恐怖的存在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火箭發動機第九百六十九章 陸軍航空兵特種兵大隊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標準制定者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這也許就是人生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海外困境第兩百六十六章 兩個品牌第兩百七十六章 子彈頭無人機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全員全裝的坐飛機第一千三十九章 莊建業,夠王八蛋第一千零一章 韓國友人的一片心意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經費預算的大頭兒第八百二十章 超高音速風洞第一百九十一章 拆解第七百六十三章 改變能源格局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殺一殺行業裡的歪風邪氣第四百五十六章 取之有道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只有傻憨憨的堅持第四百一十七章 上單翼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新騰飛系四大板塊第九百六十一章 低空多面手第七百二十六章 要見莊建業第四百八十九章 有需求的空軍第五百六十章 施壓第七百六十四章 制定標準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最多20個億第兩百三十章 孤家寡人第八百三十一章 一個大坑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沒人比我更懂奧斯曼第一百九十三章 扶持騰飛廠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天才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他的成功早已不可複製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最大的缺點——太貴!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世界第三大航空製造商第四百一十二章 沒有鉚釘的飛機第三百零三章 回去慢慢交代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三分天下第四百章 遍地開花第八百零七章 行政級別第一百四十章 有P—38模型嗎?第三百六十章 新車間第三百三十章 脈動式生產線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騰飛集團行,你們怎麼不行?第七百二十六章 要見莊建業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試試就等於逝世第一百八十一章 你這東西哪兒來的?第七百五十二章 打家劫舍去了第九百九十九章 核心團隊第五百一十五章 以市場爲驅動力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意味深長的小眼神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GE的誘惑第八百五十四章 粉末高溫合金技術第兩百六十六章 兩個品牌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現金儲備第五百三十四章 旱地拔蔥第三百三十七章 分散業務第一千二十八章 靜不穩定技術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演習(一)第一千八十六章 心夠黑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太空機械臂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世界第三大航空製造商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保證90%以上的生存率
第三百一十五章 那東西好?第四百六十三章 D—50燃氣渦輪動力裝置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TRJ—900支線\幹線客機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航空巨無霸第一千九十七章 DZB—1500空射巡航導彈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備份方案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中國騰飛造的這是個什麼怪物第三百八十二章 超越歐美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WZ—12NB武裝直升機第七百二十五章 取消訂單?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巨頭的三板斧第八十九章 後悔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FCBN—220-300高級政務機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隱身是真的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渦軸至尊第兩百九十二章 隱身材料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面對現實第八百五十六章 拋韭菜根兒第一千一百章 新三打三防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 我們堅持使用國產第二十七章 翻篇了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爆款第八百九十三章 又有的忙了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大功率渦軸發動機第三百六十八章 遊隼—1旋翼機第八百章:劃時代的航天技術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垂直起降第一百二十一章 騰飛牌第五百三十章 人民內部矛盾第八百六十八章 T—NB系列高端航材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暴露的問題第三百八十章 轉讓設備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產值超千億第五百七十一章 青睞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演習(六)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艦載機先行:十五號工程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我們不會賺一分錢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恐怖的存在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火箭發動機第九百六十九章 陸軍航空兵特種兵大隊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標準制定者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這也許就是人生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海外困境第兩百六十六章 兩個品牌第兩百七十六章 子彈頭無人機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全員全裝的坐飛機第一千三十九章 莊建業,夠王八蛋第一千零一章 韓國友人的一片心意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經費預算的大頭兒第八百二十章 超高音速風洞第一百九十一章 拆解第七百六十三章 改變能源格局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殺一殺行業裡的歪風邪氣第四百五十六章 取之有道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只有傻憨憨的堅持第四百一十七章 上單翼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新騰飛系四大板塊第九百六十一章 低空多面手第七百二十六章 要見莊建業第四百八十九章 有需求的空軍第五百六十章 施壓第七百六十四章 制定標準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最多20個億第兩百三十章 孤家寡人第八百三十一章 一個大坑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沒人比我更懂奧斯曼第一百九十三章 扶持騰飛廠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天才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他的成功早已不可複製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最大的缺點——太貴!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世界第三大航空製造商第四百一十二章 沒有鉚釘的飛機第三百零三章 回去慢慢交代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三分天下第四百章 遍地開花第八百零七章 行政級別第一百四十章 有P—38模型嗎?第三百六十章 新車間第三百三十章 脈動式生產線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騰飛集團行,你們怎麼不行?第七百二十六章 要見莊建業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試試就等於逝世第一百八十一章 你這東西哪兒來的?第七百五十二章 打家劫舍去了第九百九十九章 核心團隊第五百一十五章 以市場爲驅動力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意味深長的小眼神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GE的誘惑第八百五十四章 粉末高溫合金技術第兩百六十六章 兩個品牌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現金儲備第五百三十四章 旱地拔蔥第三百三十七章 分散業務第一千二十八章 靜不穩定技術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演習(一)第一千八十六章 心夠黑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太空機械臂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世界第三大航空製造商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保證90%以上的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