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密人蔘(1)

“密人蔘”就是藏人蔘。參幫擡參向來都是挖大留下,三品葉以下的小秧子都還沒成型,把頭便會把這些小秧子交給幫中的某個人去把它換個好地方重新栽上。而這個去“密人蔘”的人選,都是此次放山中功勞最大的,或是貢獻最多的人。因爲誰去密人蔘,可以說,以後這些密人蔘就歸其後人所有了,傳至數代以後,也算是筆不小的財富。

當年關把頭他家老太爺密人蔘的準確位置也只有老爺子自己知道,臨終前才告訴了關把頭他爹。只是沒想到他爹竟然突然遭遇不測,橫死在了山裡。當時關把頭還小,好在是關把頭他娘多少也聽說過這件事,大至知道當年的參都密在“龍骨溝”附近,只是準確位置在哪裡,就不知道了。

關把頭從二十多歲找到了四十多歲,打聽了很多當年參幫裡的老人,最後總算是找到了這個地方。可是這龍骨溝方圓幾十裡地,想要找到當年密人蔘的地方,又談何容易。直到今年秋初,關把頭終於在這裡開了眼,找到了當年參幫砍的兆頭,同時也發現了幾棵二甲子參,這才把當年密人蔘的大至位置確定了下來。

二甲子參也叫“轉胎參”,都是近些年來才生出來的,年頭很短。成參的參籽成熟後,會有一小部分落在地上,就地生根發芽,而大多則都是被耗子給吃了進去,然後又拉了出來,拉到哪裡,哪裡就接着長出人蔘。因爲耗子活動的範圍並不大,所以從發現二甲子參的位置算起,方圓三百米之內,肯定就會找到大參,放山人也把這種參叫做“開山鑰匙”,只要找到這種參,說明附近肯定會有大參。

大白天也不是捉蛐蛐的時機,徐青山便和白朮找了棵大樹坐下來休息。畢竟他們不是參幫之人,人家採參,他們也不便多看,何況本來這裡就是人家自己的福地,能把他們帶到這裡就已經很不容易了,真要是再跟着屁股後看熱鬧,倒是顯得有些不明事理了。

雖說知道附近就會有參,但是這裡地形複雜,草深樹密,就連陽光都透不進來,找起參來也並不容易。關把頭頭棍在左,趙山河邊棍在右,劉二炮作爲腰棍站在當中,三個人排成一字橫排,相互之間保持一丈左右距離,撥着草,緩慢前行。

找人蔘講究“寧落一座山,不落一塊磚”,山林廣闊,不可能有時間重新再找一遍,所以走過的路一定要看仔細,真要是錯過了,恐怕這輩子也就和這福份擦肩而過了。而且在壓山時誰都不能亂說話,看見什麼東西如果喊出來就得拿着,不管是活物還是死物。

比如,突然鑽出條蛇來,你要是不小心喊了出來,沒辦法,就得把蛇抓住,放在揹包裡揹着;如果發現塊石碑,一驚一乍地喊了出來,同樣,也得捧着石碑走,如果走不動,沒辦法,只能下山了。所以巡山時務必要管住自己的嘴,千萬不能一驚一乍亂喊話。同時爲了防止走重複路或是迷路,壓山時頭棍和邊棍邊走邊“打拐子”,將細樹枝折斷成90度,做記號,避免重複搜尋。同時,別的參幫如果看見了,也知道這裡有參幫在壓山,就不會再過來湊熱鬧了。

眼見着關把頭這幾個人越走越遠了,白朮這才轉回頭來。無意間發現背後這棵大樹的樹幹竟然被扒掉了一大塊樹皮,上面依稀可見用利器刻出的道道劃痕,左面七道,右面六道,看着有些奇怪,也不知道是何用意,趕緊叫徐青山也看看。

徐青山直起身看了看,笑着告訴白朮,那是放山人留下的兆頭,也是一種暗語。上面刻的圖案意思是說先前有七個人來過這裡,在這裡找到過六品葉的大棒槌。這種兆頭只有放山人和懂得放山習俗的人才能看懂,外行人看着無異於“天書”一般,懂得看兆頭的人發現後,就會知道在這裡附近曾經發現過大貨。

說話的工夫,關把頭三個人已經消失在了叢林中,看不到身影了。

徐青山認識白朮的時間算起來也不短了,只是從來沒有單獨這麼正式的坐下來聊過天。徐青山屬於那種人來瘋的性格,人多時還好說,就剩下他們兩個人了,反倒有些拘謹。本來想貧幾句嘴,逗逗樂子,可是不知道爲什麼,以前那些四六疙瘩話,一時間竟然一句也想不起來了。面紅耳赤的吭哧了半天,也沒說出幾句話來。

白朮看着徐青山窘迫的樣子,有些忍不住好笑,主動地談些徐青山在感興趣的話題,氣氛總算是不那麼尷尬了。

徐青山心裡暗罵自己沒出息,平時也沒見得這樣,和村裡的老孃們侃大山也能噴個吐沫橫飛,怎麼今天對着一個大姑娘反倒有些遲鈍了,竟然憋得臉紅脖子粗,實在是丟人丟到家了。搜腸刮肚地正犯愁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的時候,突然聽到趙山河大喊了一聲:“棒槌!”

山谷空曠,迴音環繞,這一嗓子把徐青山和白朮都嚇了一跳,趕緊扭頭往遠處看了過去。

關把頭粗聲大氣地回了一句:“什麼貨?”

“雙料貨!”

“快當!快當!”

徐青山愣了愣,隨即趕緊站了起來,看來是趙山河先開眼了,找到了人蔘。雙料貨不是四品葉就是五品葉,也算是大貨,看來這次上山收穫不小。白朮被徐青山拉着,在叢林中東鑽西鑽,跑出去二百多米,遠遠地看到了關把頭幾個人的身影。

關把頭蹲在正中,趙山河和劉二炮一左一右,聽到身後有動靜,都回頭看了看,見是徐青山和白朮過來了,笑着對他們點了點頭。

徐青山雙手抱拳:“把頭髮大財了。”

關把頭笑了笑:“託老把頭的福。”

徐青山問道:“是片還是堆?”

關把頭答道:“五匹葉打頭。”

徐青山爽快地笑道:“快當!快當!”

白朮在旁邊聽徐青山和關把頭一唱一合,不知道他們在說些什麼,走近後才發現在人蔘四周有道“籬笆牆”,都是用一尺來長的木棍整齊地插在地上,圍了一個圈子,不知道是做什麼用的。

第19章 水怪(1)第15章 星舌鼠(2)第47章 酬勞(1)第11章 圈羊第33章 密人蔘(2)第21章 分水刺38章 人皮第35章 鬼鼬第45章 漲水第50章 熊瞎子嶺第46章 千歲夜明砂第19章 水怪(2)第30章 輅蟲第47章 酬勞(1)第34章 絆腳第20章 陰沉木第28章 降龍第43章 肉參第49章 山貨莊第17章 烏駮(2)第37章 棺材獸第13章 入夥最新作品大清風水師開始連載第23章 雪地龍第11章 圈羊第16章 太行山第52章 林麝(1)第21章 分水刺第45章 漲水第13章 小媳婦第34章 絆腳第48章 羊印第48章 星星凍(2)第3章 鬼手戟第53章 蝕蟻第21章 眼睛第19章 水怪(2)第48章 羊印第43章 葡萄石第39章 妖面蝙蝠第45章 盲眼石龍第43章 肉參第13章 小媳婦三十一鴉青1第6章 天靈地寶第12章 鼠騎牛第28章 索撥棍(1)第10章 乾坤湯第28章 索撥棍(1)第4章 黑骨蛙第56章 蟾影(1)第15章 脫衣筢第33章 青蠍子38章 人皮第6章 天靈地寶第51章 牽羊第25章 龍骨溝(2)第55章 香囊(2)第4章 黑骨蛙第23章 雪地龍第47章 隕石第1章 赤血寶蟾第10章 乾坤湯第24章 紙團第33章 密人蔘(2)第31章 憋八爺第44章 凍屍第4章 黑骨蛙第43章 肉參第15章 脫衣筢第8章 放山第27章 燕子竄雲第1章 赤血寶蟾第18章 迷陣第29章 叫棍(2)第5章 銅錢戲蟾第37章 舍羅蟲第25章 龍骨溝(2)第15章 星舌鼠(2)第48章 星星凍(1)第43章 葡萄石第56章 蟾影(1)第48章 羊印第48章 羊印第26章 炸山(2)第2章 失手第41章 蜚牛第9章 山釘子第25章 撂天荒三十一鴉青1第19章 水怪(1)第22章 蝨蠱(1)第11章 圈羊二十七乾飯盆1第17章 千歲蝙蝠第17章 烏駮(2)第19章 水怪(2)第33章 青蠍子第24章 蛐蛐(1)第52章 林麝(1)
第19章 水怪(1)第15章 星舌鼠(2)第47章 酬勞(1)第11章 圈羊第33章 密人蔘(2)第21章 分水刺38章 人皮第35章 鬼鼬第45章 漲水第50章 熊瞎子嶺第46章 千歲夜明砂第19章 水怪(2)第30章 輅蟲第47章 酬勞(1)第34章 絆腳第20章 陰沉木第28章 降龍第43章 肉參第49章 山貨莊第17章 烏駮(2)第37章 棺材獸第13章 入夥最新作品大清風水師開始連載第23章 雪地龍第11章 圈羊第16章 太行山第52章 林麝(1)第21章 分水刺第45章 漲水第13章 小媳婦第34章 絆腳第48章 羊印第48章 星星凍(2)第3章 鬼手戟第53章 蝕蟻第21章 眼睛第19章 水怪(2)第48章 羊印第43章 葡萄石第39章 妖面蝙蝠第45章 盲眼石龍第43章 肉參第13章 小媳婦三十一鴉青1第6章 天靈地寶第12章 鼠騎牛第28章 索撥棍(1)第10章 乾坤湯第28章 索撥棍(1)第4章 黑骨蛙第56章 蟾影(1)第15章 脫衣筢第33章 青蠍子38章 人皮第6章 天靈地寶第51章 牽羊第25章 龍骨溝(2)第55章 香囊(2)第4章 黑骨蛙第23章 雪地龍第47章 隕石第1章 赤血寶蟾第10章 乾坤湯第24章 紙團第33章 密人蔘(2)第31章 憋八爺第44章 凍屍第4章 黑骨蛙第43章 肉參第15章 脫衣筢第8章 放山第27章 燕子竄雲第1章 赤血寶蟾第18章 迷陣第29章 叫棍(2)第5章 銅錢戲蟾第37章 舍羅蟲第25章 龍骨溝(2)第15章 星舌鼠(2)第48章 星星凍(1)第43章 葡萄石第56章 蟾影(1)第48章 羊印第48章 羊印第26章 炸山(2)第2章 失手第41章 蜚牛第9章 山釘子第25章 撂天荒三十一鴉青1第19章 水怪(1)第22章 蝨蠱(1)第11章 圈羊二十七乾飯盆1第17章 千歲蝙蝠第17章 烏駮(2)第19章 水怪(2)第33章 青蠍子第24章 蛐蛐(1)第52章 林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