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冥王

這件事要說起來還得從1998年講起,在1998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成立了一個98計劃,這個計劃的主要部分就是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用來研究火星的大氣層、火星氣候及火星地表,並幫助後續的火星極地着陸者號與地球進行通訊。

整個98計劃是建立在從1952前蘇聯執行的火星一號探測器開始的人類對火星的探測、研究工作基礎上。自冷戰時期,美蘇兩國向火星連續發射了數十枚探測器,其中有些獲得成功,有些由於各種原因導致墜毀或者解體消失。

冷戰結束之後,蘇聯解體,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並沒有中斷對火星的探測研究,整個90年代,僅僅美國就先後發射了六枚火星探測器,這還不包括俄羅斯、日本等國的相同發射計劃。

在1998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決定再一次向火星發射一枚總成本高達3億2760萬美元的火星氣候探測器,這枚探測器被命名爲火星氣候探測者號,在1998年12月11日UTC18點45分51秒於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17號航天發射複合體發射,運載火箭爲三角洲II7425。燃料在燃燒42分鐘後,火星氣候探測者號順利進入霍曼轉移軌道。火箭最後的相對速度爲每秒5.5公里,並將探測器送往6億6900萬公里外的目標,朝向火星前進。

發射的成功令整個國家航空航天局欣喜非常,可在經過歷盡10個月太空飛行,火星氣候探測者號於1999年9月23日UTC9點00分46秒開始準備插入火星軌道,火星氣候探測者號的無線電卻在UTC9時04分52秒(比預期還要早49秒)突然終止聯絡,從而失去蹤跡。

根據當初的驗算和判斷,火星氣候探測者號由於人爲操作錯誤,導致探測器在低於預期的高度接近火星,最終因爲大氣層的壓力解體。爲此,在1999年11月10日,火星氣候軌道器事故調查委員會發布了第一階段報告,詳細介紹可能導致探測器發生事故的問題。

這件事已經過去十多年了,當所有人都認爲當年的火星氣候探測者號早就解體消失,而且這個結果也被委員會所認可。可誰都沒有想到,就在半年之前,國家航空航天局突然接到了一個從太空傳回地球的無線電信息,經過解碼後愕然地發現這個信息居然是來自於已經消失15年之久的火星氣候探測者號。

當破解信息人員立即把這事件向上彙報後,上面第一個反應是愚人節的笑話,而第二個反應就是信息有誤,可能是出自於2013年11月18日所發射的火星大氣與揮發演化號所傳回的信息混淆,從而被誤報的結果。

可經過反覆驗證,事實證明了這不是玩笑,更不是什麼誤報,的的確確就是失蹤15年的火星氣候探測者號所傳回的信息,而且根據信息定位顯示,火星氣候探測者號非但沒有在火星表面墜毀或者解體,而是掠過了火星軌道,在太空中繼續飛行,直到異常巧合地由於慣性原因被冥王星的引力捕捉,從而進入了冥王星軌道。

誰也沒預料到,火星氣候探測者號居然陰差陽錯差一點兒飛出太陽系,抵達了冥王星軌道,這可是當初主持發射的人員也想不到的結果。

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當美國航空航天局專家開始對火星氣候探測者號所傳回來的信息進行詳細分析的時候,他們居然在幾張模糊不清的冥王星探測照片中發現了一處明顯人造物體的痕跡。而且這個人造物體不像是火星上的“人臉”和火星背後軌道的類似宇航飛船的雪茄狀天體那麼模棱兩可,雖然照片分辨率很差,信息傳送也有極大的失真,可反覆對比發現後,這的確是人造物體的痕跡,因爲從各種不同角度觀察比較,如果是自然天體絕對不可能是這個樣子。

這個結果頓時在航空航天局內部引起轟動,冥王星上居然發現人造物體這意味着什麼,這對於專家們是一清二楚。這樣的情況無非只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冥王星曾經或者至今存在着生命,第二個原因就是冥王星上擁有外星文明所遺留的基地或設施。

無論是哪個原因,這都是專家們所欣喜若狂的結果,可就在專家們準備對於冥王星上所發現的這些進行進一步研究的時候,美國航空航天局接到了政府的命令,所以關聯到冥王星事件的資料全部移交出來,轉給其它部門調查,而對於冥王星事件也同時下了封口令,一切信息列爲最高機密,一律都不得外泄。

最終,這件事被封鎖起來,而對於冥王星的異像研究轉交到了天堂牧場,也就是外界所謂的51區。同時由NRO情報機構對此負責,繼續展開研究分析。

雷蒙.安東尼就是這時候知道這個事件的,當得知事件經過,再動用關係拿到了已經覈實的冥王星上存在着外星文明設施的結果後,雷蒙.安東尼立即就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即將差不多快結束的生命。

依靠地球科技,雷蒙.安東尼雖然擁有富可敵國的財力和至高的權勢,但他依舊無法使自己永遠活下去,或者說希望恢復到年輕時的狀態。但冥王星外星文明的發現,使得雷蒙.安東尼在面臨生命最後一段時間中看到了僅存的希望,如果能夠在冥王星上獲得先進的外星文明科技,那麼自己的生命就有了延續的可能,甚至還可以一直永生,這是雷蒙.安東尼所夢寐以求的結果。

爲了達到這個目的,雷蒙.安東尼使出混身解數,說動了政府內部成立了一個所謂的“宙斯計劃”,這個宙斯計劃從表面上來看是針對美國航天技術對於冥王星外星文明科技的探索研究,但實際上雷蒙.安東尼是要藉此獲得自己永生的機會。

而要想完成這個計劃,首要問題就是建造一艘能夠抵達冥王星的宇宙飛船,但從目前技術來看,飛船的推進動力和能源持續性是限制人類在太空進行長時間航行的一大難題,如果無法解決這個困難,雷蒙.安東尼的宙斯計劃就是一個空中樓閣,登上冥王星也絕無這個可能。

就在這時候,凱文.亞當斯教授那篇關於可控熱核聚變的文章引起了雷蒙.安東尼的注意……。

第211章 聯盟總部第187章 改變第222章 日新月異第284章 打擊性武器第52章 信件第633章 我入地獄第108章 衷腸第346章 取捨第45章 湯偉的忠告第301章 歸隊第71章 準備就緒第414章 遠航第254章 癱瘓第317章 老本行第545章 光復基地第379章 追蹤第614章 又一次搜索第521章 打動第379章 追蹤第602章 重複的發現第56章 突如其來的意外第574章 接觸的實驗第592章 癱瘓第591章 莫名交戰第387章 我們回來了第32章 失控的身體第383章 馴服第26章 搜尋第286章 出場第532章 瘋狂第309章 驚歎第318章 條件第215章 大勢第607章 蒲巴曼第268章 直刺第419章 生死關頭第58章 疑團第119章 誕生第443章 利劍第344章 如此相像第474章 安菲婭第401章 一場遊戲?第85章 好人第102章 阿爾法第88章 撒旦第447章 蠢賊第306章 回程的傷感第232章 電話會議第353章 神秘的警告第542章 小宇宙第65章 新設備第268章 直刺第313章 回到地球第580章 後院第507章 尊神第241章 卡巴卡斯第500章 幫助第172章 倒數的數字第429章 鋼牙第72章 奇蹟的誕生第590章 評估第50章 大事件第168章 三聲嘆息第282章 奇怪的舉動第5章 千鈞一髮第8章 沙漠中的黑點第94章 身份的轉換第443章 利劍第336章 高建的作用第203章 毀滅第51章 還等什麼第166章 安東尼的歉意第95章 報道第297章 果實第220章 火星第61章 新的高度第258章 小人物第617章 失蹤的原因第522章 繼續交流第546章 危險區域第164章 冥王哈迪斯第128章 診斷第457章 新的成員第633章 我入地獄第554章 艦隊指揮官第487章 界限第249章 將軍決斷第2章 夜營第510章 倒黴的後人第291章 可怕的盪漾第109章 第二次第556章 調整策略第354章 左右爲難第302章 師恩如山第404章 成員第602章 重複的發現第103章 禮物第187章 改變第493章 特殊殲擊艦第632章 瓶子裡的魔鬼
第211章 聯盟總部第187章 改變第222章 日新月異第284章 打擊性武器第52章 信件第633章 我入地獄第108章 衷腸第346章 取捨第45章 湯偉的忠告第301章 歸隊第71章 準備就緒第414章 遠航第254章 癱瘓第317章 老本行第545章 光復基地第379章 追蹤第614章 又一次搜索第521章 打動第379章 追蹤第602章 重複的發現第56章 突如其來的意外第574章 接觸的實驗第592章 癱瘓第591章 莫名交戰第387章 我們回來了第32章 失控的身體第383章 馴服第26章 搜尋第286章 出場第532章 瘋狂第309章 驚歎第318章 條件第215章 大勢第607章 蒲巴曼第268章 直刺第419章 生死關頭第58章 疑團第119章 誕生第443章 利劍第344章 如此相像第474章 安菲婭第401章 一場遊戲?第85章 好人第102章 阿爾法第88章 撒旦第447章 蠢賊第306章 回程的傷感第232章 電話會議第353章 神秘的警告第542章 小宇宙第65章 新設備第268章 直刺第313章 回到地球第580章 後院第507章 尊神第241章 卡巴卡斯第500章 幫助第172章 倒數的數字第429章 鋼牙第72章 奇蹟的誕生第590章 評估第50章 大事件第168章 三聲嘆息第282章 奇怪的舉動第5章 千鈞一髮第8章 沙漠中的黑點第94章 身份的轉換第443章 利劍第336章 高建的作用第203章 毀滅第51章 還等什麼第166章 安東尼的歉意第95章 報道第297章 果實第220章 火星第61章 新的高度第258章 小人物第617章 失蹤的原因第522章 繼續交流第546章 危險區域第164章 冥王哈迪斯第128章 診斷第457章 新的成員第633章 我入地獄第554章 艦隊指揮官第487章 界限第249章 將軍決斷第2章 夜營第510章 倒黴的後人第291章 可怕的盪漾第109章 第二次第556章 調整策略第354章 左右爲難第302章 師恩如山第404章 成員第602章 重複的發現第103章 禮物第187章 改變第493章 特殊殲擊艦第632章 瓶子裡的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