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工匠

不過這小道一般,惟功等人下來的官道也差不多一樣,官道原本最少是三層,底層,沙石,夯土,時間久了年久失修,有的地方凸起來,有的凹下去,雨後積水,更加泥濘難行。

田地裡都是短短的麥茬,看來收過麥子後,通帶局也沒有精力再僱傭人種雜糧了,而且這麼多地還要規劃好,也不是全種糧食。

“大人,臨河地方有三百畝地,我們打算做爲養殖區。”

土地規劃是張用誠在做,當然孫承宗也出力不少,雖然孫大鬍子這時候其實不是農學專家,但專注此事後精力用在農事上多,學習加上不恥下問,孫承宗已經飛速往專家上發展了。

張用誠指着不遠處天水蒼蒼的地方,繼續道:“有一半地方打算挖成池塘,引水入塘,然後放養塘魚。”

“臨塘不遠往西南角,那邊預備爲豬圈,初養百頭左右。”

“西北角養雞,按兩千只規模先養着。”

“坑房就建在雞舍的邊上。”

“那邊挖出石灰池,按大人的規劃,石灰是最爲要緊之物。”

“那邊是穀倉,存糧和餵養牧畜的雜糧全在其中,最下一層不靠地,防潮,防火。”

隨着衆人腳步不停向前,張用誠的介紹也是越來越詳細起來。

“那邊的地準備規劃出幾百畝來,種植苜蓿,這東西餵羊,馬,牛,都挺好的。”

苜蓿不僅是餵養大牧畜極好,產量也高,而且還有恢復地力,驅趕雜草的功效,惟功對這一種植物倒是知道,早早就叫下頭準備了。

“那邊就是放養區,羊,牛,馬,驢,都在那邊放着,只是每屯堡有相應的數目,不宜放牧太多。”

“剩下的大塊地段,就是主產糧食了。”張用誠指着幾處地方,比比劃劃的道:“我和愷陽兄商量過了,這裡距河直線距離最近,引水渠就修在這幾處地方,方便均勻灌溉。”

如果是實在不臨河的屯堡,解決用水的辦法就是打造大型的引水井,好在這第一堡的自然條件最好,距離河邊最近,這樣倒是省了不少的事情。

“堡前這一塊地預備修成廣場,放置器械,用於操練屯兵,叫堡民鍛鍊身體。”

“這也算是一個廣場,正中有一個宣講臺,大人的政策規定,會由專人前來宣揚……預計由教育處的人負責。”

“軍事訓練的話是由軍訓局負責。”

“由大門進去,屯堡內部有規劃好的民居,在正中是屯務公廳,由屯長和其副手們在裡頭辦公。”

“一共二百戶,每戶住房是由一間門廳,三間正堂,三間東廂,三間西廂組成,穿過東邊的夾道是後院,有洗澡間,廁所,雜物間等。”

屯堡挑的戶不是亂選的,每戶最少四個成年男子,平均年紀不能超過四十,這樣算來,可能每戶都是由一對老夫妻帶着個老兒子和兩對小夫妻帶着孩童組成,在後世是兩個半家庭,最

少要兩套商品房,在這裡也就一套院子就能叫這些人住的美顛顛的。這種家庭在當時也並不難找,除非必要,當時的家族不會早早分家另過,有這麼九間主屋配門廳廚房廁所的院子,對當時的貧苦人家來說已經是天堂般的樂土。

和後世人想象不同,最少在大明這會子,雖然不顧公共衛生已經成爲一種惡習,私人的衛生還是被保持着,一套院子,一定要有廚房和洗澡加排泄的地方,這纔算是完整,若是文人書生還得加上書房什麼的,這個屯堡肯定就不必有如此的講就了。

不過私人家裡沒有,不代表全部沒有。

軍訓增長屯民的自衛能力和體質,同時是一種完備的預備兵制度,而識字般就是增加人的常識和明辯事非的能力。

“這裡就是大圖書館,有講習識字班和閱讀室,當然還有一些娛樂的東西,有板球,還有下棋的地方,唱戲聽曲的地方。”

“這裡是公共澡堂,能泡澡。”張用誠指着一幢未完工的建築介紹着。

“這裡則是榮譽展覽,預備給堡中的軍人和整個軍鎮的榮譽展覽用,邊上是預留的地方,預備建忠烈祠。”

中國人對自己家的祖宗牌位看的十分重要,逢年過節都不會忘了祭奠祖先,對百姓是如此,對皇家更是如此。

“國之大事,在戎在祀。”

“政則丞相,祭則寡人。”

哪怕在春秋先秦,國君拜相,一切政務託付給丞相去管去做,但祭祀的事情,仍然是由國君去親自完成,這是託不了別人的。

不過對自己的祖宗這麼上心,對別人的事情就不管了,哪怕是一國之君也很少有祭奠因國事而陣亡的將士,死了便死了罷。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裡人。

集體意識,國家意識,民族意識,在後世是很正常的東西,比如某處地震,別處的人感同身受,因爲是同一國,同一族,自然是傷心之餘,捐錢捐物。

在這個時代,卻沒有這種意識感,更多的是鄉籍和宗族,同鄉不如同族,宗族纔是聯繫人的紐帶。

這種狹隘的小農經濟下才會有的產物,那是一定要剷除的。

以後遼陽鎮會立大忠烈祠,祭祀所有因征戰和公務而死去的人,不論是哪一族,哪一姓,公祭之下,一視同仁。

而每個屯堡和每個軍營也會有這些東西,這倒是和後世軍隊學的,伸手就拿來了。

這種創意,打死張用誠加孫承宗都想不起來,所以惟功的威望,就是在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裡慢慢豎立的越來越高,叫人覺得高山仰止了。

雖然張用誠介紹的熱鬧,其實這些建築多半隻是一個樣子,比如大圖書館,也就是剛打好地基,這館可是三層,這年頭又沒有混凝土,只能用米漿勾勒,將磚一層層固定好,所以有的時候想快也快不起來。

在惟功一行人蔘觀的時候,做活的匠人頭目都跑了過來,一個個

笑呵呵的向惟功請安問好。他們有不少是後續從京城過來的,在京裡時沒少和惟功見面,到遼陽後還是頭一回,問好的時候,自然而然有一種親切感。

這工匠裡頭有不少都是惟功從工部要來的,工部對匠人就是和軍戶一樣,世襲制度,不準改職業,不準擅自離崗,做的牛馬活,吃的是雞食,這樣的制度之下想叫匠人好好幹活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有嚴刑酷法也不行,想叫匠人搞技術革新,精中求精,更屬做夢。

倒是惟功視這些匠人,好衣好食,月餉充足,不僅是金錢上厚待,在人格上也是充分尊重,順字行的人,上上下下,都對這些工匠十分尊敬和照顧,趙士楨這個正經的朝廷文官,也是從來和他們商量着做事。

若不是這樣,順字行怎麼爆發式的做出了那麼多好東西?

“諸位辛苦了。”惟功笑容可掬,對這些匠人他向來如此,回首對張用誠就吩咐道:“回頭晚上給師傅們加菜,殺一頭豬。”

大匠們最多不到三十人,去掉豬身上的零碎,一人兩斤肉沒問題,當下都歡喜不禁,大聲致謝起來。

“酒只發一罈子,喝多了誤事。”

再看看四周不停舔嘴脣的小工們,惟功笑着揮揮手:“其餘人等,五十人一頭豬,加幾隻雞,一罈酒。”

這陣子天很熱,這些小工軍戶爲多,吃苦吃慣了,倒也不以爲苦,只是有酒有肉,這樣的東主卻是頭一回見到,而這樣的大官,更是夢裡也不曾遇到過,聽了這話,所有人都歡呼起來,聲響之大,連官道上的行人們也驚動了,不少人在道左站着,往這邊不停的張望。

“最近的村莊有幾個?”出堡的路上,惟功向張用誠問。

“這邊是定遼中衛和後衛的地方,遼陽城的安定門外到自在州一帶,是定遼左衛和右衛,這附近麼,最近是三裡外的一個千戶所,十個百戶所佔了十來裡地方,再過去就是海州衛的一個千戶所了。”

“嗯,遼東地界,還真是地廣人稀。”

明末時已經是人口大爆炸了,象山東河南那些地方,一個府就有大幾百萬人,濟南這樣的省城也有百萬人口,蘇州南京也有百萬左右,整個大明人口應該在一億五千萬到兩億之間,但東北這麼大的地界才幾百萬人,也就跟河南一個大府差不多,遼陽雖然是鎮城,遼南還有出海口,但人口仍然沒有發展起來。

這也是說明,軍戶制度爲主之下,生產力和相關的一切有多麼落後。

“也好。”惟功笑笑,對衆人說道:“一張白紙,纔好作畫。”

衆人都是一臉迷糊,孫承宗若有所悟,笑道:“大人的奇思妙想,真是層出不窮。不過遼鎮這裡到底不算一張白紙,已經有一些勾勒,還有幾點墨水拋灑了下來。”

“無妨。”惟功無所謂一笑,意態昂揚的道:“墨點就鏟了他,勾勒的地方我會重新畫,這一番天地,到底要在我手中,變個模樣。”

(本章完)

第八百二十二章 提審第五百六十三章 配合第一百五十一章 價格第一百八十二章 距離第八章 入府第三百三十三章 兇頑第八十四章 靈機第四百六十四章 海盜第二百四十五章 妖孽第八十八章 爆發第二百八十九章 強兵第二十四章 面聖第二百零九章 登聞第三百六十二章 挑鬥第二百八十章 委屈第五百二十章 私事第五百四十一章 制衡第六百七十九章 改土第六百一十一章 心願第二百五十章 建州第七百二十九章 請客第三百一十二章 十萬第五百三十三章 書籍第七百五十八章 針對第六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二十七章 入門第九十七章 公府第八百五十九章 預感第七百二十九章 請客第一百九十一章 開炮第三百一十四章 隱憂第五百四十七章 細柳第五百九十二章 臺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悶氣第五百八十二章 港口第八百四十七章 總部第七百六十六章 銀行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婚第四百零二章 頭緒第五十七章 展布第七百七十一章 迎帆第七十二章 論商第一百七十四章 孟浪第五章 薊州第五百六十章 改政第三百八十八章 三段第六百五十六章 官鬥第六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遊第一百七十二章 生員第六百五十三章 凌厲第八百一十二章 碰壁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六百五十七章 參謀第六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二百八十四章 發動第五百二十章 私事第七十章 異人第六十九章 心術第十三章 苦練第五百一十七章 鹽場第八百一十六章 立營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人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狼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婚第三百二十九章 應對第六百三十九章 諱敗第三百四十三章 要城第八百一十七章 請援第七百六十八章 大事第六百六十九章 碾壓第八十三章 威脅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一百二十一章 拒絕第七百零四章 隨意第三百五十七章 鎮城第五十八章 擊掌第四十八章 出宮第一百二十六章 士楨第三百零四章 吹風第六百二十九章 關城第三百五十四章 洞穿第六百六十二章 左右第四百四十六章 螺桿第八百零四章 暴起第五百零一章 鹽業第四百七十四章 伏子第三百三十一章 趕路第四百五十六章 野心第三百零四章 吹風第一百九十一章 開炮第七百七十七章 焦急第二百五十二章 啞然第七百七十五章 使團第七十二章 論商第六百七十三章 縫合第五百零六章 興狂第七十九章 訓皇第五百五十九章 毒蛇第一百零七章 天官
第八百二十二章 提審第五百六十三章 配合第一百五十一章 價格第一百八十二章 距離第八章 入府第三百三十三章 兇頑第八十四章 靈機第四百六十四章 海盜第二百四十五章 妖孽第八十八章 爆發第二百八十九章 強兵第二十四章 面聖第二百零九章 登聞第三百六十二章 挑鬥第二百八十章 委屈第五百二十章 私事第五百四十一章 制衡第六百七十九章 改土第六百一十一章 心願第二百五十章 建州第七百二十九章 請客第三百一十二章 十萬第五百三十三章 書籍第七百五十八章 針對第六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二十七章 入門第九十七章 公府第八百五十九章 預感第七百二十九章 請客第一百九十一章 開炮第三百一十四章 隱憂第五百四十七章 細柳第五百九十二章 臺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悶氣第五百八十二章 港口第八百四十七章 總部第七百六十六章 銀行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婚第四百零二章 頭緒第五十七章 展布第七百七十一章 迎帆第七十二章 論商第一百七十四章 孟浪第五章 薊州第五百六十章 改政第三百八十八章 三段第六百五十六章 官鬥第六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遊第一百七十二章 生員第六百五十三章 凌厲第八百一十二章 碰壁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六百五十七章 參謀第六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二百八十四章 發動第五百二十章 私事第七十章 異人第六十九章 心術第十三章 苦練第五百一十七章 鹽場第八百一十六章 立營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人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狼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婚第三百二十九章 應對第六百三十九章 諱敗第三百四十三章 要城第八百一十七章 請援第七百六十八章 大事第六百六十九章 碾壓第八十三章 威脅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一百二十一章 拒絕第七百零四章 隨意第三百五十七章 鎮城第五十八章 擊掌第四十八章 出宮第一百二十六章 士楨第三百零四章 吹風第六百二十九章 關城第三百五十四章 洞穿第六百六十二章 左右第四百四十六章 螺桿第八百零四章 暴起第五百零一章 鹽業第四百七十四章 伏子第三百三十一章 趕路第四百五十六章 野心第三百零四章 吹風第一百九十一章 開炮第七百七十七章 焦急第二百五十二章 啞然第七百七十五章 使團第七十二章 論商第六百七十三章 縫合第五百零六章 興狂第七十九章 訓皇第五百五十九章 毒蛇第一百零七章 天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