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閣中

“汝默何必這麼激動?”在一邊旁聽不語的李幼孜微笑道:“張文熙彈劾吳善言的話也是有理,擅作非爲,處事不當,激起兵變,雖被毆,實乃自招。”

“元樹說話未免太過失當。”申時行冷然道:“不論何因,朝廷大員被毆只問大勢,不能糾彈細節……”

“無細節,哪來的大勢?”

“以文馭武亦是細事。亂兵往巡按處去時,巡按就該將亂兵拿下,交給巡撫處斷,若如此,何能生亂?”

申時行一心要護住吳善言,又緊接着道:“近來挑選巡按頗多不合格者,遼東巡按梅國楨入遼已過半年,屢上彈章,卻只針對遼鎮諸將,遼陽之事,不涉一詞,這樣的巡按,自當撤回纔是。”

“汝默這話不對了。”

梅國楨的任用是許國的介入,同時遼陽也是他的武力盟友,張惟功是他對未來的京師勳貴和京營的佈局的重要棋子,不容有失。

而且許國在邊事和兵事上比申時行要了解的多,當下便反駁道:“梅國楨屢上彈章,有憑有據,李平胡在撫順關擅殺夷人,勒索女真諸申之事,證據充足,李平胡本人都很難反駁,現下被李成樑調回,免其職,責其將來待罪立功,怎麼能說巡按彈劾無功?遼鎮將帥不合並未影響遼事邊事,張惟功前月上奏,他沿長安各堡巡邊,增鞏維修堡臺,覈實士兵名額,諸多細務,如實上報,遼陽軍屯等事,亦是爲充實地方之力,並不算白費功夫,汝默,你成見太深了一些。”

申時行爲之一滯,一時不知道說什麼是好,這個話題,他們其實已經爭執過很多次,根本就沒有結果。

梅國楨當巡按當然是有偏向性的,衆人皆知,不過他彈劾陶成嚳,李平胡等李成樑麾下諸將,有憑有據,證據翔實充份,叫人也是奇怪,這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巡按是怎麼了解到兵營和邊關的諸多內情?

但有此成績,梅國楨將來轉分巡道,升按司,再爲巡撫,都不是十分困難的事,特別是身後還有許國這樣的背景靠山,申時行也不願得罪許國,雖然心中惡梅國楨與張惟功合作,卻也只能緘口不言了。

“吳善言免官,加恩准他冠帶閒住,給他一個面子。”張居正不願在這樣的小事上浪費太多的精力,吳善言亂他大局,該死!

但申時行的面子不宜不給,冠帶閒住,算是將來還有起復的機會。

“元輔……”申時行雖然色變,卻是果然沒有力爭。

“如此甚好。”許國表示滿意。

“就這樣辦吧。”張居正運筆如飛,很快將“貼黃”寫滿,然後將這奏疏放在一邊,繼續看下一本。

重要的大事,全擺在他的面前,許國和申時行只能處置自己分管的一塊,而遇到不能決的重要之事,還要張居正來決斷。

更重要的,便是張居正手握票擬大權。

票擬,就是內閣將

處理意見寫在黃紙上,貼在奏摺之上,送入大內之中。

天下大事,兵糧錢穀涉及甚廣,有一些專業極強的事情,不是積年浸淫其中的人,看都是看不明白,皇帝如果不是太過逆天如明太祖者,就需要專業人士的幫忙,所謂貼黃,便是將處理意見寫好,皇帝看了沒有異議,御筆或是司禮監代爲批覆,便是批紅。

票擬之權,代表的是內閣之權,張居正從頭到尾,一直抓在自己的手中。

他最爲人非議的,還是繞過六部和內閣,直接用私人關係來處理朝政大事。

大明的內閣其實依附在翰林院下,內閣大學士才五品官,要想從制度上來約束六部,除非大學士兼六部尚書,纔有法理依據。但兼職非實職,所以大學士要想有所展布,必然要用私人手段來進行。

用的多了,便成了把持,專權,其實這是一個難解的結。

申時行看到張居正用筆如飛,眼神深處自有極度的不滿,不過他善於隱忍,還是將自己的情緒給藏的很好。

他知道這封奏疏入內,很快就批覆,吏部王國光老尚書是張居正的私人,自然不會違抗張居正的意旨,迅速施行,五六天後,吳善言就會從巡撫變成冠帶閒住的一個普通的官紳了。

“把持之深,令人髮指!”

回到自己的朝房之中,申時行終是忍不住低低的說出口來。

“若是我爲元輔,當以華亭當年的還威福於主上一語時時自省,絕不專斷,擅權,張江陵今日之事,當引以爲戒!”

在申時行自省之時,一箇中書舍人親自進來,將身後一人引了進來。

“拜見閣老。”

來人落落大方,拱手施禮,一派坦然。

“人來。”申時行令道:“將院門關上,就說我要休息,任何人不得擅入。”

……

……

“元輔,申某人越來越強勢了。”待申時行和許國離開之後,李幼孜眼神閃爍,低聲道:“他今日就敢當面頂撞元輔,來日豈能依元輔的制度行事?”

他又道:“聽說他與張四維來往甚近,此人,其心難測啊。”

張居正搖頭道:“申某還算是能做事的人,公心大過私慾,至於他和張四維,他亦向我解釋過,晉商與順字行的爭鬥,他想了解一些內情。”

“他一直和張惟功過不去,不知爲何?”

“忌憚。”張居正淡淡道:“武將之中,勳貴之中,你見過第二個如惟功般的人物嗎?”

“倒是沒有。”

“所以他忌憚,惟功這樣的人物,申汝默知道自己制他不住,而又擔心惟功將來會如江彬一般攪亂朝堂……說到底,還是自己沒有底氣。”

“原來如此。”李幼孜面露冷笑,鄙夷道:“堂堂閣老,居然只有如此的膽色,叫人好生瞧他不起。”

又道:“不過,元輔恕我直言,張惟功確實是非常人能制之的人物。看他在遼陽所爲,所圖甚大。”

“他是想學衛青,霍去病的人。”張居正對惟功還是很瞭解的,知道惟功自少年時候起便是一心想封狼居胥的人,遼陽所爲一切,都是爲了穩固後方,提供更強的兵力。

張居正覺得,無非還是那一套,實兵,實餉,充實府庫。

只是這小子,很多事情獨闢蹊徑,看起來有些過於離經叛道。

但總體來說,張居正覺得他了解惟功,否則的話,也不會將簡修也放到遼陽去。

他知道,遼陽有自己的兒子,本身就是表明了一種態度,遼陽之變,惟功順利過關,張居正雖然沒有出手,但有這種表態就很足夠了。

有時候,不動手比動手的效果反而要好的多。

張惟功可能也是深明此點,張居正記得當時自己苦笑起來,若不是看在惟功也是一心爲國的份上,還真放不過他。

“想做衛青,霍去病,縱是身後無漢武,亦當有蕭何,公爲今世之蕭何,此子,除公之外,無人能制之。”李幼孜深知張居正爲人,立刻說出很合張居正心思的一番話出來。

張居正瞥他一眼,知道李幼孜也是一心謀求入閣。

如果自己力推,倒是頗有可能,但李幼孜是謀主類的人,不適合成爲一派的黨首,張黨中人,多半不喜歡他。

相較而言,在南京的幾個人倒是頗有人看好,但王國光等元老級的張黨有言在先,張居正在,他們則安心做事效力,張居正不在,則他們也就無心於朝堂。

想到這些,張居正也是頗覺煩悶,當下一陣氣血上逆,頓時就覺得頭暈起來,兩鼻之間,也是鼻血長流。

“來人……”

李幼孜有些慌亂,張居正這陣子身體不算好,他也是知道,但張居正前幾年還是在信中說自己“體氣素健”,這才隔幾年,也未及花甲之年,難道身體就不行了?

他總以爲,張居正最少還能當五年首輔,自己可以入閣,慢慢擠掉張四維等人,接張居正的班,所以說話的語氣,向來是好爲大言,如果張居正身體不行,那他就成了衆矢之的,十分危險了。

“無妨。”

張居正自己仰臉向後,將手捏住鼻端,止住流血,平心靜氣一陣之後,才感覺眩暈感稍去,他止住衆人,極爲疲憊的道:“這陣子這是常有的事,血氣上涌,不是什麼大事。”

“這樣就好,這樣就好。”李幼孜如釋重負,張居正是他和張黨的大靠山,哪怕是廢立時張居正態度曖昧,馮保也倒臺,但有李太后的強力支持,只要張居正不自請致仕,他在一天,便可執大明最高權柄一日。

“元輔你要珍重,今日不妨早回,不要太辛苦了。”

看着張居正案上堆積如山的公文奏摺,李幼孜苦苦相勸。

(本章完)

第一百五十章 跨越第六百三十九章 諱敗第七百零九章 君恩第二百二十九章 火器第八百四十章 糾纏第十四章 寶和第一百七十三章 爆發第六百一十一章 心願第四百章 意外第八百八十章 協力第四百零九章 官亭第四百六十一章 打行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六百六十二章 左右第三百三十章 示意第七百三十四章 難忘第七百八十章 會盟第六百五十六章 官鬥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遊第二百三十八章 勒索第七百七十五章 使團第三十四章 冷鋪第二十五章 論武第八章 入府第八十六章 馬帥第三百五十章 亂戰第八百五十章 受杖第五百二十章 私事第六百六十八章 恐慌第四百五十六章 野心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將第七百五十二章 踟躕第二百七十五章 拜訪第五百零一章 鹽業第七百九十四章 來犯第一百二十八章 先進第八百二十五章 用絞第三百四十章 破敗第二百章 廷仗第八百三十八 命數第九百零二章 信心第二百七十九章 上奏第八十七章 憤怒第八百一十四章 往東第四百零四章 寧遠第九百零八章 造反第八百六十四章 新堡第八百九十二章 城寨第四百六十五章 圖門第八百四十一章 記帳第七百零一章 笑談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爺第五百五十二章 重騎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遊第八百八十章 協力第七百四十三章 功利第八百六十四章 新堡第八百八十四章 計劃第二百七十四章 出題第七百七十三章 後來第五百四十八章 乞投第七百七十一章 迎帆第八百六十三章 劍犁第三百八十二章 態度第三百九十九章 海路第六百二十八章 浙黨第四百五十二章 詭秘第一百零三章 再殺第六百八十八章 雪夜第九百零一章 左右第二百零八章 禮佛第二百章 廷仗第七百九十三章 進堡第五百五十九章 毒蛇第十七章 感激第六百二十二章 說糧第二百八十三章 衆說第五百六十七章 信件第二百三十二章 中人第一百九十章 蒙古第四百八十八章 笑口第一百二十六章 士楨第六百一十七章 壯志第二百二十六章 逼迫第三百一十二章 十萬第七百零五章 詢問第三百零八章 練總第一百四十四章 設官第五百三十三章 書籍第八百九十三章 天平第八百五十五章 辭官第七百九十章 車隊第五百六十七章 信件第四百章 意外第八百零七章 商稅第八百五十五章 辭官第八百三十四章 夫妻第五百九十二章 臺下第九十二章 訓斥第四百七十二章 雅集
第一百五十章 跨越第六百三十九章 諱敗第七百零九章 君恩第二百二十九章 火器第八百四十章 糾纏第十四章 寶和第一百七十三章 爆發第六百一十一章 心願第四百章 意外第八百八十章 協力第四百零九章 官亭第四百六十一章 打行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六百六十二章 左右第三百三十章 示意第七百三十四章 難忘第七百八十章 會盟第六百五十六章 官鬥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遊第二百三十八章 勒索第七百七十五章 使團第三十四章 冷鋪第二十五章 論武第八章 入府第八十六章 馬帥第三百五十章 亂戰第八百五十章 受杖第五百二十章 私事第六百六十八章 恐慌第四百五十六章 野心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將第七百五十二章 踟躕第二百七十五章 拜訪第五百零一章 鹽業第七百九十四章 來犯第一百二十八章 先進第八百二十五章 用絞第三百四十章 破敗第二百章 廷仗第八百三十八 命數第九百零二章 信心第二百七十九章 上奏第八十七章 憤怒第八百一十四章 往東第四百零四章 寧遠第九百零八章 造反第八百六十四章 新堡第八百九十二章 城寨第四百六十五章 圖門第八百四十一章 記帳第七百零一章 笑談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爺第五百五十二章 重騎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遊第八百八十章 協力第七百四十三章 功利第八百六十四章 新堡第八百八十四章 計劃第二百七十四章 出題第七百七十三章 後來第五百四十八章 乞投第七百七十一章 迎帆第八百六十三章 劍犁第三百八十二章 態度第三百九十九章 海路第六百二十八章 浙黨第四百五十二章 詭秘第一百零三章 再殺第六百八十八章 雪夜第九百零一章 左右第二百零八章 禮佛第二百章 廷仗第七百九十三章 進堡第五百五十九章 毒蛇第十七章 感激第六百二十二章 說糧第二百八十三章 衆說第五百六十七章 信件第二百三十二章 中人第一百九十章 蒙古第四百八十八章 笑口第一百二十六章 士楨第六百一十七章 壯志第二百二十六章 逼迫第三百一十二章 十萬第七百零五章 詢問第三百零八章 練總第一百四十四章 設官第五百三十三章 書籍第八百九十三章 天平第八百五十五章 辭官第七百九十章 車隊第五百六十七章 信件第四百章 意外第八百零七章 商稅第八百五十五章 辭官第八百三十四章 夫妻第五百九十二章 臺下第九十二章 訓斥第四百七十二章 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