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勒索

此次隨行的禁軍就有千人之多,還有戚繼光派來的數百鳥銃手和箭手,全部是盛裝華服打扮,旌旗數百面,明軍尚紅,旗幟和鎧甲都是紅色或飾有紅色,放眼看去,就是一片赤紅色的海洋,而惟功注意的是那些火銃手,全部是個頭不高的南方將士,身形勻稱,步伐矯健,目光銳利,動作劃一,一看就知道是邊鎮的精銳邊軍,而他們手中的鳥銃,長短基本劃一,護木上有油光,不論是打造還是保養都是很精良,令人看了之後,感覺印象十分深刻。

不過惟功知道這也是最後的輝煌了。

戚繼光的鳥銃是得自於嘉靖年間的歐洲沉船,取得歐洲人的滑膛槍後加以仿製和改良,當時的中日兩國都有歐洲火器的輸入,兩國都分別對火器加以研究和改進,日本銃更加用心,所以威力更強一些,而戚繼光只是一已之力,用閩鐵打造了一批合格的火器,在他之後,不管是工部還是地方軍鎮,不論是火銃的形制還是質量,都是在不停的下滑,到明末時,遼東戰場上的火器營幾乎沒有任何的建樹,不管是野戰還是守城,都對清軍沒有實質性的威脅,倒是同樣改制的歐洲傳到中國的火炮發揮了一定的作用,最少在錦州和寧遠及山海關上,靠着這些火炮守住了寧遠到山海關防線,否則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

“好多夷人啊。”

上岸之後,臉色有點發白的李守拙打量了一小會兒,發出了一聲感慨之後,就又是閉上了眼睛。

經過在海上一個多月的航行之後,李守拙與劉臺兩人混雜在一大羣海商之中,從這艘八百料的大型商船上跳下來,感受到腳下的陸地之後,又有短暫的眩暈感,在呆立不動了一刻鐘之後,兩人都是適應了下來,終於可以打量四周的風景。

這裡是日本長崎,自隆慶四年正式開港之後,這裡已經成爲日本最重要的港口了,此時的日本還處於戰國後期,織田信長勢力已經開始一家獨大,萬曆六年時,毛利家位於備前的宇喜多直家投降了織田軍,這使得毛利家與織田家的優劣勢迅速分明,萬曆七年,織田信長攻克岡城,將荒木一族大半處死,萬曆八年,織田信長命信雄率軍六萬攻克伊賀國,將伊賀國納入治下,至此,織田軍之強已經佔有絕對的優勢,到萬曆九年時,織田信長在京都閱兵,將柴田勝家和丹羽長秀,山內一豐等織田兵團的馬步軍在天皇面前展閱,萬曆十一年,織田信長命德川家康等從屬大名與織田軍一併展開了對武田家的攻略,動員在十萬以上,到三月十一日在甲斐除去了武田勝賴和信勝父子,至此擁有赤備軍團的武田家徹底滅亡。

到萬曆十年本能寺之變後,織田信長死於明智光秀之後,但豐臣秀吉開始冒起,也就數年之後,到萬曆十五年前後,日本最少在表面上一統於豐臣家之手了

僅在劉臺和李守拙眼前,長崎港這裡千帆萬船,其繁華之處雖然還比不上泉州,城市的規模當然也遠不能南下時見到的蘇州和南京等中國大城相比,但總體看來,這是一座頗具活力,正欣欣向榮的貿易港口。

在這裡,李守拙情不自禁的感慨也是有道理的,四周全部都是夷人的三桅風帆帆船,比起中國形制老舊的福船來說,這些三桅帆船在形制上更加合理,更適合海上的濤天巨浪,也是能夠進行遠洋長途航行的好船。

中國的海船經過宋末蒙古入侵的慘重打擊之後經過最少二百年以上的停滯期,原本在航海技術上領先中國人已經被歐洲人拋在身後了,福船等海船不大適合遠洋,只適合往返呂宋和日本等這樣的相對平靜和穩定的航線了,在李守拙和劉臺的眼前,最少有超過百艘的夷人帆船,經過粗略的估算之後,這些夷船最少有八百料以上,甚至有不少艘一千料以上,也就是夷人所說的五百噸以上的大型商船。

這個時代,原本也是大航海時代的黃金時期,百年之前歐洲人就開始了這個進程,海外的財富刺激了整個歐洲,從葡萄牙到西班牙,再到荷蘭,英國,海上強國一個接一個的出現,軍事技術也突飛猛進。

在中國秦漢時,中國與西方互有短長,在歐洲中世紀時,中國不論是軍事還是文教都把歐洲遠遠甩在身後,到了明朝中期時,西方經過文藝復興開始了重新崛起的過程,不論是軍事能力還是文化,科學技術,工業產出,商業,農業,都已經開始將中國甩在身後。

只是現在兩邊相差還不太遠,中國仍然有奮起直追的機會。

最少,在李守拙的眼中,眼前這些有淺黃色頭髮或是棕色頭髮的夷人只是模樣稀奇,看着有些叫他好奇,但在他內心深處,有着天朝上國的驕傲,所以他稱這些人爲“夷人”,夷,就是不開化,是野蠻人,除了中國擁有文明之外,其餘天下人,皆爲夷!

這種傲氣,就是中國一直處於亞洲的支配地位所帶來的給普通百姓都有的強烈自信,這一點倒是和當時到處輸出宗教的白人一樣,他們也認爲,自己是上帝的選民,只有自己的文明才最優秀,其餘的世界種族都是野蠻人,是低劣的下等種族。

只有在亞洲時,這些高傲的白人才赫然發覺,原來在東亞這裡,中國比傳說中的印度更加的富裕,繁榮,不僅有豐富的物質產出,還有先進的政治制度,有整套的文明體系,當然,還有相當強大的軍隊。

哪怕是高傲與野蠻殺戮並存的西班牙人,也是承認中國人也是文明種族,他們在萬曆中期有徵服中國的計劃,就是打算用天主教和通婚來同化和改變中國人,並沒有屠殺的計劃。

劉臺沒有李守拙的感慨,他在錦衣衛是世家出身,也曾經到南方

廈門和泉州刺探過情報,所以對很多事情都十分熟悉,他帶着李守拙在港口中迅速穿梭着,對那些長相奇特的夷人見所未見,其實在泉州也有夷人,只是數量不及長崎這裡多而已。

穿過港口不久,看到的倭人就漸漸多起來,全部是一米六左右的矮個子,劉臺個頭在大明只是中等,李守拙只是個少年,但兩人在大量的倭人中間,就有鶴立雞羣之感,那些倭人也是不停的打量着劉臺和李守拙,眼神中充滿好奇和敬畏。

幾十年前,這裡曾經是大海盜兼海商王直的地盤,王直擁衆十萬,有海船過千,跟着他討生活的倭人也是成千上萬,日本的天皇也好,大名也罷,對王直都是十分尊敬,普通的日本人對當時的大明那邊過來的唐人也是一樣的尊敬,在他們眼裡,這些葡萄牙人也是夷人,只有唐人才是文明的代表者。

“你們是唐人?”

沒有出港口範圍,劉臺與李守拙就被一個倭人帶着十幾個兵馬圍住了。

爲首的倭人手按長長的倭刀,頭頂只留一撮頭髮,其餘地方都剃光了,身上倒是穿着錦衣,看起來是有身份的人。

在他身後的那十幾個倭兵則是每人手中持着長長的木杆,上頭安裝着鐵槍頭,這就算是長槍了,這些長槍兵中只有兩三個穿甲的,而且是竹子制的竹甲,連皮甲也沒有。

還有幾個倭兵,每人身上一柄耙刀或小刀,戴頭盔,身後揹着幾乎與他們身長等高的倭制弓箭。

說話的是爲首的倭將,他倒是會說漢話,雖然口音十分生硬,但也是十分難得了。

這應該是長崎地處港口,經常有明國商人出沒的原故。

劉臺並沒有慌亂,很沉穩的點頭應道:“回稟將軍,我們是從台州來的商人,前來販賣生絲。”

當時的台州商人和漁民水手有不少在日本的,所以劉臺的話,滴水不漏。

這個倭將雖然相信了劉臺的話,但他一心想勒索這兩個中國商人,畢竟這些唐人都是有錢人,除非是那些落難的漁民,否則的話,唐人比起日本人來還是富裕太多了。

在唐時,日本因爲白江口之戰被唐軍打的一敗塗地,支持百濟一統朝鮮半島的野心被徹底打沒有了,而日本人的天性就是敬畏強者,唐軍表現之強,大唐的文明之昌盛,民間之富裕,也是被一批接一批的遣唐使帶回了日本,百年之間,日本從建築,書法繪畫,宗教,政體,軍制,幾乎是學了一個七成以上,千年之後,日本的很多地方仍然是能找到大唐的影子,自唐中期之後,大唐陷入內亂,日本開始用審慎的眼光打量大唐,然後就是宋的富裕與孱弱,日本人便越來越驕狂,到蒙元兩徵日本失敗後,日本已經不再將唐人看的如天人一般,而是以平視甚至俯視的眼光來打量着大陸了。

(本章完)

第三百七十七章 花廳第七百零八章 女人第七十三章 驛站第四百一十六章 巡視第四百三十四章 彙報第八百五十九章 預感第八百零八章 收復第一百五十二章 根基第四百八十三章 判斷第六百七十九章 改土第二百一十五章 蹲守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外第二百零七章 供佛第七百六十五章 飲酒第十六章 殺人第六百七十八章 求地第五百二十八章 咸寧第八百七十四章 新任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九百一十一章 突騎第二百九十八章 撞木第四百九十一章 獵騎第一百八十八章 哨騎第五百一十章 等候第八百五十九章 預感第八百四十五章 束手第七百八十一章 籌戰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將第七百四十九章 齊集第四十五章 說古第三百六十六章 城中第四百二十章 萬世第六百三十二章 洞房第二百九十四章 郎舅第七百三十三章 動員第三百七十七章 花廳第三百三十章 示意第五百四十五章 殺了第四百零四章 寧遠第二百二十二章 向前第八百二十章 兄弟第七百八十八章 臨機第五百九十六章 非聖第四百一十二章 人禍第一百九十一章 開炮第四百八十章 瘋了第三百六十章 突襲第七百九十六章 連珠第五百四十二章 步伐第二百七十三章 妖孽第四百零五章 底定第十一章 衝突第五十二章 加官第八百八十章 協力第六百四十九章 獵騎第二十一章 居正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渭第三百二十六章 儀式第六百四十五章 出擊第一百五十一章 價格第一百八十六章 佈局第六百六十二章 左右第七百七十八章 分司第五百八十章 海上第六百七十三章 縫合第三百一十九章 基礎第六百一十六章 復仇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遊第二百四十九章 如鬆第三百六十二章 挑鬥第二百零八章 禮佛第七百八十章 會盟第三百三十六章 射柳第七百八十七章 規劃第五百五十五章 骨頭第四百一十七章 六堡第七百一十七章 批覆第五百九十一章 軍伍第六百一十二章 飛馳第一百一十三章 點卯第五百六十六章 棉花第四百七十一章 閣中第二十七章 入門第七百六十九章 銀幣第四百九十三章 海邊第一百二十二章 毒心第三百四十八章 渡口第六百六十八章 恐慌第八百二十四章 訓誡第五百七十章 進獻第五百三十七章 四海第五十四章 反轉第一百六十章 國史第七百一十八章 展現第一百八十一章 儒臣第三十三章 巧遇第六百三十九章 諱敗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化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
第三百七十七章 花廳第七百零八章 女人第七十三章 驛站第四百一十六章 巡視第四百三十四章 彙報第八百五十九章 預感第八百零八章 收復第一百五十二章 根基第四百八十三章 判斷第六百七十九章 改土第二百一十五章 蹲守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外第二百零七章 供佛第七百六十五章 飲酒第十六章 殺人第六百七十八章 求地第五百二十八章 咸寧第八百七十四章 新任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九百一十一章 突騎第二百九十八章 撞木第四百九十一章 獵騎第一百八十八章 哨騎第五百一十章 等候第八百五十九章 預感第八百四十五章 束手第七百八十一章 籌戰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將第七百四十九章 齊集第四十五章 說古第三百六十六章 城中第四百二十章 萬世第六百三十二章 洞房第二百九十四章 郎舅第七百三十三章 動員第三百七十七章 花廳第三百三十章 示意第五百四十五章 殺了第四百零四章 寧遠第二百二十二章 向前第八百二十章 兄弟第七百八十八章 臨機第五百九十六章 非聖第四百一十二章 人禍第一百九十一章 開炮第四百八十章 瘋了第三百六十章 突襲第七百九十六章 連珠第五百四十二章 步伐第二百七十三章 妖孽第四百零五章 底定第十一章 衝突第五十二章 加官第八百八十章 協力第六百四十九章 獵騎第二十一章 居正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渭第三百二十六章 儀式第六百四十五章 出擊第一百五十一章 價格第一百八十六章 佈局第六百六十二章 左右第七百七十八章 分司第五百八十章 海上第六百七十三章 縫合第三百一十九章 基礎第六百一十六章 復仇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遊第二百四十九章 如鬆第三百六十二章 挑鬥第二百零八章 禮佛第七百八十章 會盟第三百三十六章 射柳第七百八十七章 規劃第五百五十五章 骨頭第四百一十七章 六堡第七百一十七章 批覆第五百九十一章 軍伍第六百一十二章 飛馳第一百一十三章 點卯第五百六十六章 棉花第四百七十一章 閣中第二十七章 入門第七百六十九章 銀幣第四百九十三章 海邊第一百二十二章 毒心第三百四十八章 渡口第六百六十八章 恐慌第八百二十四章 訓誡第五百七十章 進獻第五百三十七章 四海第五十四章 反轉第一百六十章 國史第七百一十八章 展現第一百八十一章 儒臣第三十三章 巧遇第六百三十九章 諱敗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化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