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7 屠城

497 屠城

夜幕緩緩降臨,雖然還未完全黑下來,卻已是需要照明瞭。

從城頭箭樓上看去,城內不少地方還有餘火,大羣的兵丁正在努力撲火。火把映照的城內,除了各處走動巡查忙碌做事的兵丁之外,竟然再沒多少人氣。

藉助火把的亮光,可以看到街上或者被燒得殘垣斷壁中都橫七豎八地躺着不少屍體,能看見得地上,全都有着和普通地面不一樣的深色。

不用猜都能知道,那是鮮血染紅的地面,血水之多,用稍微誇張點的說法,那已經血漫這座殘破的城池了。

“本兵,還是回城外大營吧!”有一名穿高階武將服的人對站在箭樓上望着外面的那位老人說道。

本兵,在明代是兵部尚書的別稱。這位雖看似年邁,頭髮鬍鬚全白,但身體壯碩的老人,就是大明勤王軍統帥,有兵部尚書頭銜的孫承宗。

沒有反應,這位老人只是盯着殘破的城內,雙手緊緊地抓着箭樓窗戶,彷彿那邊是逃跑的建虜,他要用雙手掐死他們爲永平的這些百姓報仇。

另外一名穿大紅文官袍子的年輕人見孫承宗沒有反應,他也踏上一步,站到了孫承宗的另外一面,低聲勸道:“本兵,您以如此高齡征戰月餘,指揮勤王軍收復灤州、濼州、樂亭、遷安、遵化、永平等城池,建虜爲之聞風喪膽。您可一定要保重身體,大明不能沒有您啊!”

聽到這話,邊上的延綏總兵吳自勉心道自家中丞的馬屁拍得好,他也跟上一步,抱拳說道:“這永平城裡的都是剃髮易服的韃子,被建虜臨走屠城,是他們活該。本兵大人當保重……”

永平城投降的時候,以白養粹等人爲首,主動剃髮易服,恭迎建虜入場。因此吳自勉有此一說。

不過他的話沒說完,卻見孫承宗猛地轉過頭,怒視着吳自勉,冷聲喝道:“要不是爾等軍人無能。他們至於拋棄祖宗,剃髮易服又落得被屠城的下場麼?”

吳自勉嚇得不敢看他的眼睛,當即退後一步,低着頭抱拳不敢吭聲。但他心中卻在嘀咕:自己真是拍馬腳上了,替關寧軍和薊鎮那些人當了出氣筒!

洪承疇看了下自己這個心腹。心中微微有點不滿,不會說話就不要說,想吸引孫本兵關注,回去多讀個十年書再說。

但吳自勉畢竟是他的手下,被孫承宗當了靶子發泄怒火,對他也不好。因此,他在稍微緩了緩之後,纔出聲勸道:“馬總理已帶前軍去追奴酋阿敏,本兵早點休息,明天說不定還得勞累。千萬保重身體纔是!”

孫承宗微微點頭示意,表示自己知道了。對於洪承疇,他還是很欣賞的。這一次收復京畿之地的淪陷城池,洪承疇出力不少,表現可圈可點。這個面子,還是得給他的。

不過孫承宗見愛新覺羅阿敏竟然不死守永平這座堅城,反而把遷安的人口都押到永平,連同投降他們的那些官員全部都屠了逃走,心中就已經認定,建虜不會再停留在關內。肯定逃出關去了,明天最多是聽取捷報而已。

孫承宗雖如此想,但也真是覺得有點累了。勤王軍雖多,卻是屬於不同地方。且良莠不齊,協調作戰費了不少心思。不但如此,還要分一大部分精力應付朝廷那些豬同僚和崇禎皇帝的催促。

這大明江山每況愈下,不知道還能撐多少年啊!孫承宗心中邊想着,暗自嘆息地下了箭樓,往城外的中軍大帳而去。

第二天凌晨。天色才矇矇亮,朝陽還沒跳出東邊的天空,就有十萬火急地信使騎馬直闖大營。不一會,未着官服的孫承宗就在中軍大帳見到了這名信使。

“馬總理昨夜尾隨急追建虜,在清水明月關遭建虜伏擊,人馬損失過半,請本兵速派援軍。”信使一邊簡要的說了下後就動作很快地雙手遞上一封求援信。

孫承宗聽了大吃一驚,從建虜撤退的跡象判斷,他們是真得敗退出關,並沒有一絲詐敗的痕跡啊?

對於這一點,以他和建虜交手多年的經驗判斷,是很肯定的事情。再說了,建虜真還有再戰之心,也沒必要接連拋棄遷安、永平這些堅城,還屠光了投降他們的官員、百姓。

如果以這些爲代價,只是伏擊了大明勤王軍的前鋒,那這代價也太大了,無論如何都是不划算的。

孫承宗沒法理解建虜的行爲,他皺着眉頭一目十行地看起馬世龍的求援信。確認事情千真萬確之後,就不再猶豫,馬上開始召集各路將領,應對這詭異的事情。

而在清水明月關,城頭上飄揚着建虜的旗幟。城頭上的建虜嚴陣以待,沒有一絲只是想殺回馬槍後逃跑的意思。

關內的守備府內,有兩人坐在左右主位上喝着茶說着事。能看出來,他們應該是差不多的等級。

其中一個,就是被孫承宗以爲會逃出關去的阿敏。此時,他正被另外那人數落着。

“你啊,怎麼暈了頭做出如此之事來。”那人放下茶杯後,看着阿敏搖頭道,“要不是大汗剛好領軍經過撞到,等你自行逃回瀋陽的話,就算你能逃過不死,怕也是圈禁的下場了!”

在原本的歷史上,阿敏逃回了瀋陽,就如同他所說,落得被圈禁至死的下場。

阿敏的臉色不好看,轉頭看着他說道:“大哥,皇太極的威望真是如此之高了?”

能被他稱爲大哥的,除了愛新覺羅代善之外,別無他人。

代善臉色也不好看,點點頭道:“是啊,前所未有的戰績!我看以後還是算了吧,大汗確實比我們強,更適合當大金國的大汗。”

聽到代善在私下裡,連對皇太極的稱呼都改了,不由得有點黯然。

他沉默了一會,臉上有有點疑惑地問道:“他這次又領軍出戰,爲什麼不直接進關?要是打敗了勤王軍,明軍短時間在京畿之地就再無反抗之力了!他爲何反而要千里昭昭地趕去打什麼叫天軍?”

28 物盡其用571 誠意210 關鍵因素586 和談210 關鍵因素568 差距太大了614 廠衛活了45 縣城駐軍370 寧放過不殺錯535 雖遠必誅162 新措施336 俘虜政策的威力68 閃開365 到底是不是557 大將軍炮143 善後563 後顧之憂177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208 再動211 困難重重418 王登庫627 崇禎恥433 情報199 苜蓿溝麼48 援軍431 與全天下爲敵280 打仗就是打後勤554 饕餮278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87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465 殺韃子218 焦急地等待404 收穫340 府谷城下487 聞名470 驚聞203 心情很差650 深思熟慮233 告別277 爽442 皇太極的算計20 造反275 老學究306 商議11 柳暗花明646 搶19 王嘉胤433 情報90 李鴻基512 不要小看建虜456 拔了歸化城653 兄弟我幫你報仇267 可以有390 不要忘記叫天軍的宗旨598 新制度494 見招拆招258 叛徒的險惡用心177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152 老子就打你的臉2 被惦記439 京師來人370 寧放過不殺錯317 震驚631 香寒281 我是故意的576 沒錢311 歸化城127 傳信422 處置608 謀劃21 老孃和你們拼了194 銀槍蠟燭頭131 索命猛虎90 李鴻基575 強人所難148 府谷改編321 未打先分1 穿越389 蝴蝶效應麼278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226 我爲什麼不可以396 大明第一強軍14 二弟究竟是怎麼回事346 給我狠狠打654 傾巢而出的教訓599 新政199 苜蓿溝麼69 兵敗如山倒288 你還有問題麼370 寧放過不殺錯627 崇禎恥55 心急如焚396 大明第一強軍624 殺韃子去63 誰敢要我弟弟的命12 難以置信656 顛倒黑白169 無法逃避371 不走了吧439 京師來人
28 物盡其用571 誠意210 關鍵因素586 和談210 關鍵因素568 差距太大了614 廠衛活了45 縣城駐軍370 寧放過不殺錯535 雖遠必誅162 新措施336 俘虜政策的威力68 閃開365 到底是不是557 大將軍炮143 善後563 後顧之憂177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208 再動211 困難重重418 王登庫627 崇禎恥433 情報199 苜蓿溝麼48 援軍431 與全天下爲敵280 打仗就是打後勤554 饕餮278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87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465 殺韃子218 焦急地等待404 收穫340 府谷城下487 聞名470 驚聞203 心情很差650 深思熟慮233 告別277 爽442 皇太極的算計20 造反275 老學究306 商議11 柳暗花明646 搶19 王嘉胤433 情報90 李鴻基512 不要小看建虜456 拔了歸化城653 兄弟我幫你報仇267 可以有390 不要忘記叫天軍的宗旨598 新制度494 見招拆招258 叛徒的險惡用心177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152 老子就打你的臉2 被惦記439 京師來人370 寧放過不殺錯317 震驚631 香寒281 我是故意的576 沒錢311 歸化城127 傳信422 處置608 謀劃21 老孃和你們拼了194 銀槍蠟燭頭131 索命猛虎90 李鴻基575 強人所難148 府谷改編321 未打先分1 穿越389 蝴蝶效應麼278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226 我爲什麼不可以396 大明第一強軍14 二弟究竟是怎麼回事346 給我狠狠打654 傾巢而出的教訓599 新政199 苜蓿溝麼69 兵敗如山倒288 你還有問題麼370 寧放過不殺錯627 崇禎恥55 心急如焚396 大明第一強軍624 殺韃子去63 誰敢要我弟弟的命12 難以置信656 顛倒黑白169 無法逃避371 不走了吧439 京師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