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教授想從輪椅上站起來,推他來的是他的兩個學生,立即扶他起來,用一對雙柺架住他,畢竟他全身多處骨折,需要雙柺輔助承重,以減少全身承重部位內固定的應力。
他繞着手術機器人,這裡摸摸,那裡看看,問的很詳細,陳智一一回答他的問題,他時而皺眉,時而點頭,心裡琢磨着怎麼改進一些關鍵部位的材料,這樣可以提高手術機器人的精度和反應速度,同時還可能會降低成本。
“陳工程師,你要是方便,你將你的一些技術資料送過來給我看看,你放心,我不拍照,不復印,看完之後還給你,我剛看了一圈你這機器,好幾個地方,包括微型直線電機的材質可以改進,改進之後理論上可以提高精確度、反應速度和耐用性。”方教授熱情地說。
原來方教授是想幫助改進手術機器人的零部件材質,難怪他對手術機器人這麼有興趣。
“當然方便,稍後我就將資料送到您的病房,要是方教授您方便,我有幾個有關材料學的問題請教您老。”陳智抓住機會,他以前有很多材料學上的疑團,現在正好向院士請教。
楊平因爲病房有事要離開,宋子墨找他討論病例,他離開實驗室的時候,方教授和陳智還在討論手術機器人,熱愛技術的人惺惺相惜,碰到一起,有很多問題要討論。
醫生辦公室裡,專業的電子閱片屏上已經顯示着連體姐妹的術後複查圖像,約翰內森和莫里斯也坐在旁邊,大家都等着楊教授來。
宋子墨讓出C位,楊平坐下來,術後複查的影像圖片都很多,頭部的MRI顯示,腦幹及頸髓部位的水腫完全消退,整個脊柱的X片顯示脊柱矯形也是十分滿意,內固定沒有出現鬆動移位,彩超顯示胸腹腔的內臟位置、大小都沒有異常,尤其心血管系統的循環良好。
這麼大的手術,其實大家剛剛也看過所有的影像圖片,認爲沒有問題,但是最後的結論還是由楊教授來下,楊教授說沒問題,莫里斯才真的放心。
看完影像圖片,楊平說:“沒有問題,一切正常,現在可以正常下地行走,但是不能搞運動,康復的進度按康復醫生的醫囑。”
莫里斯心裡現在十分踏實,約翰內森覺得也是時候回國了,那邊已經堆積了很多手術。而且他要趕回去申請購買銳行的手術機器人,以方便以後與三博醫院進行連線遠程手術,至於法律問題,他已經想好了,按科研處理,這樣不會受到一些臨牀醫學法律的制約,因爲科研很多方面放得很寬,一般特殊對待。
走廊裡傳來嘻嘻哈哈的笑聲,莫里斯一聽就知道是自己那對女兒,在病房裡大聲說話可是不禮貌的行爲,莫里斯立即跑去辦公室外面,大概他對兩姐妹進行了一番教育,聲音戛然而止。
然後是柺杖觸地的聲音,兩姐妹來到醫生辦公室,姐姐很想看看醫生辦公室那一尊人體骨架,而妹妹對牆壁上那副人體解剖圖很有興趣。
兩姐妹一直沒說話,好像憋得很難受的樣子。
“爸爸,我們可以說話了嗎?”
“我們會很小聲的。”
莫里斯點點頭:“你們說話聲音儘量放輕,而且不能停留太久的時間。”
兩姐妹點點頭,然後拄着柺杖各自去幹各自的事情,姐姐繞着人體骨架,這裡摸一下,那裡摸一下。妹妹仰頭用很低的聲音自言自語說着什麼。
她們分開後沒有之前的爭吵,變得和睦相處。
分開的喜悅遠遠沒有到達減退的地步,她們現在對獨立做任何事情都興趣濃厚,比如,吃飯,即使各自獨立吃早餐,她們也會發自內心的微笑,覺得這是一件極其開心的事情。
術前的各種喧囂現在煙消雲散,一切就像從來沒有發生過,現在莫里斯終於明白,爲什麼楊教授當時對輿論不屑一顧,當做不存在,因爲他根本就沒有想過手術會失敗,在他這裡手術怎麼會失敗呢,根本不存在。
莫里斯好奇地偷偷觀察楊平的雙手,他刻意數了一下,左手是五個手指,右手也是五個手指,好像沒有什麼特殊的,只是那雙手的手指確實比較修長,比一般人顯得更加下修長。
聽約翰內森說,中國人的手比較靈活是因爲用筷子的原因,楊教授爲什麼雙手這麼靈活,因爲楊教授吃龍蝦都是用筷子撥殼,爲了達到楊教授的外科技能,約翰內森已經全面拋棄刀叉,而是使用筷子,比如吃牛排,他現在就是用筷子加刀,他現在隨身帶着一堆筷子,隨時可以將叉子換成自己的筷子。
莫里斯覺得自己也應該仿效,看來約翰內森是對的,學習高超的外科手術技能,從使用筷子開始。
這段時間,莫里斯喜歡觀察別人吃飯的時候怎麼使用筷子,最好的觀察場地是用餐室,那裡中午和傍晚都會有醫生護士在那吃飯,莫里斯偷偷在門口,遠遠地觀察,弄得有些醫生都不好意思吃飯,吃飯的時候被人盯着多不好,莫里斯也知道這是不禮貌的行爲,但是爲了學習,他已經顧不得這麼多。
當有人用驅逐的目光瞪過來的時候,莫里斯趕緊解釋:“你們繼續吃,不用在乎我,我只是想看看筷子是怎麼用的。”
臥槽!
醫生們繼續吃。
方教授住院的時間比較長,這段時間在醫院需要進行康復訓練,領導讓他一直住到能夠正常走路爲止。
他可是閒不住的人,他了解銳行手術機器人的詳細技術參數和各部件的材質,然後瞭解工程師對哪些參數還不滿意,他從材質的角度對一些部件進行改進,進一步提高手術機器人的精確性和反應速度。就算是給楊教授的工作做一點貢獻吧,以感激楊教授的救命之恩。
楊平查房的時候,方教授正在病房裡畫圖紙,旁邊他的幾個博士生在協助,牀上、飯桌上、椅子上、沙發上,到處都是圖紙,還有筆記本電腦,不知道的還以爲這裡是實驗室。
“楊教授!”
方教授擡頭,見到楊平進來查房,立即放下手裡的工作。
“最近的康復訓練強度還能接受吧?”楊平關切地問道。
方教授滿意地說:“完全可以適應,還可以上更高的強度,這樣恢復得更快。”
方教授不懂醫,他以爲康復訓練的強度越大,恢復就越快,他想盡快恢復,儘快參加工作,課題不能耽誤太多。
“康復訓練必須適度,過度不僅不能提早康復,而且會帶來一定的傷害,比如引起螺釘的鬆動,尚未完全癒合強化的肌肉韌帶撕裂,一切按照我們康復醫生的安排來,康復講究循序漸進,最怕冒進。”楊平勸解他,害怕他急躁求快,引發一些問題。
曾經有這樣的患者,昨晚手術後也不覺得疼痛,爲了儘快恢復,從早到晚拼命的鍛鍊,而且還是偷偷的加練,結果,突然一天咔嚓一聲,鋼板疲勞斷裂。“你看,楊教授,這是我們爲手術機器人幾個關鍵部位的材質、表面覆膜改進的方案,這是我和好幾個朋友的團隊一起研究的成果,一致認爲用這幾種材質更佳,不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提高精確性或靈活性。”方教授翻開一沓他寫寫畫畫的資料。
楊平當時還以爲他是講客套話,沒想到他是認真的,現在連具體方案都拿出來了。
“等我再斟酌斟酌,要是沒有問題,我就聯繫小陳,派人將這些資料送給它,它們產品正式上市的時候各種關鍵參數一定會提高,而且相對其它品牌不足的短板也補上去了。”
真是一個勤快的老頭,楊平也不會阻止他,只能勸解他不要過度勞累,控制工作強度。
臨牀醫學的組建有條不紊地推進,職工選院長已經形成一股趨勢,不可阻擋。
臨牀醫學院院長,夏院長獲得的票數最高,遙遙領先後面的競選人,毫不意外,夏院長當選爲臨牀醫學院院長,兼任三博醫院院長。
其它幾所附院也開始聲勢浩大的競選,各自都選了滿意的院長副院長。
附四等幾所醫院的院長自然易主,尤其附四院長連科主任都沒競選上,繼續留在附四很沒面子,只好辭職去了一家民營醫院,繼續擔任院長忽悠民營醫院背後的投資方。
這樣,浩浩蕩蕩的臨牀醫學院組建纔算正式落地,一切已成定局。
經過徹底改革的臨牀醫學院,醫學科學院,開始朝着目標前進。
研究所這邊工作依舊,只不過管理上更加完善,進修醫生也更多了。
宋子墨直到現在沒想明白,爲什麼楊平那麼久沒做手術,手術水平一點也沒下降,沒有任何生疏的感覺。
不過在他身上,任何奇蹟都可以出現,這樣想就不奇怪了。
實驗室,楊平正在研究k病毒治療腫瘤,新一代改進型的k病毒已經獲得穩定的種子,這些k病毒與之前不同的是它們已經注入基因封閉片段,在迭代一定的代數內不會變異,這種穩定性大大提高它的療效,降低了風險。
既然新產品已經改進,那麼接下來的二期臨牀試馬上要展開。
這次的臨牀實驗室將在中美歐三地同時進行。
三份臨牀試驗志願者名單擺在楊平的辦公桌上,楊平一份一份地看,中國志願者的名單沒有問題,完全按照實驗的要求。
可是美國和歐洲的志願者名單離了大譜。
“這是怎麼回事???“
楊平指着志願者名單問唐順,這兩份名單,除了少數幾個符合要求,其它全部不符合要求,年齡不符合,健康狀態不符合,可以說除了腫瘤的類型,沒有一樣符合。
年齡最大的已經八十多歲,年齡最小才幾歲,這是怎麼回事,反正楊平沒看懂這份志願者名單。
唐順略顯尷尬地接過名單,他知道楊教授會質問這是怎麼回事。
“教授,情況有點特殊,歐美那邊的志願者全是捐款者,不是按實驗要求來選的,而是按照捐款數額排名,從前往後順數,直到滿員爲止。“
楊平堅決不同意:“明顯這樣做不符合臨牀試驗的要求。“
“只有三期臨牀試驗才能這樣做。“
唐順說:“這些人給了大量的捐款,目的只是想做一名實驗者而已,既然這麼喜歡這麼做就滿足他們的願望。“
“要不將歐美那邊作爲三期臨牀試驗首批治療者,緊跟在我們的二期實驗之後?”唐順建議。
唐順其實想法很簡單,反正他們交錢買志願者身份,至於二期臨牀實驗,標準都是我們自己建立的,歐美那邊重新建立一套標準,只要符合他們的法規,完全沒問題。
這一批臨牀實驗志願者如果能夠獲得治療機會,在歐美那邊有一個標杆作用,以後那些富豪會搶着爲研究所的新療法買單,既賺錢,又獲得覆蓋全世界的患者樣本,這是多划算的事情,有些花錢去世界各地找志願者還不一定找到,這些發達國家動不動就以各種理由拒絕其它國家的藥物臨牀實驗。
''既然是這個原因,就按你的想法去做吧,只要符合各國的法規就沒問題,最重要的是合規,經得起考驗。”
“那你放心,教授,我做事你放心。”
那確實,唐順做事,楊平放心。
“這是這些志願者的捐款,這些都是已經到位的,他們很積極,總是想對醫學科學做出自己的貢獻,我們不能打壓他們的積極性。”
“嗯,你說的對,打壓別人的積極性是不道德的一行爲,我們不能這樣不道德。”
楊平心裡清楚,新的K病毒治療方法不管是效果還是安全性已經非常成熟,現在進行臨牀實驗只是完成程序而已,這麼多特殊志願者參與,對新療法的上市非常有利,尤其在各國的鋪開,到時候根本不需要任何努力,這些志願者就會幫助這種新療法在他們的國家完成審覈上市。
既然不是其它的事情,就讓唐順放手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