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0章 起事

王橫始沒有讓十一娘失望。

他先是與祖父當年舊將,從燕國公部悄悄調返的鐘百石、魯振等會合,潛入雲州,與魯護之子、展肚子、張大壯、徐進等人暗中會面,幾人商量定計分工配合,由這些年靠着重賄雷霆深獲其信任的展肚子出面,輕而易舉便將雷霆伯侄二人引入陷井,不廢吹灰之力捕獲,以他兩人作爲要脅,再鼓動雲州舊部以及聽令於張大壯等的募軍,將雷霆親信一網打盡,連着眼下的雲州刺史一併處死,宣告奪回雲州軍權,聽令於晉王殿下這支正義之師。

這場權變醞釀已久,即便沒有王橫始出面,勝算也達九成之多,不過有了這位出面,更使計劃有若雷動風行,而大功告成之後,王橫始並未坐鎮雲州,留鍾百石、魯振二人在此固守,他率展肚子、徐進等共五萬軍,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便懾服朔州都軍,接管其一萬部衛,至晉陽,已得消息的晉王妃與一直暫代太原府尹之權的陸離,已經設好鴻門宴,做陪者有太原四姓世望,主要客人卻是朝廷任命鎮守太原的都軍都衛。

因太后倉促潰逃,京中邸報一時未及抵達太原,晉王妃先是宣告長安危殆的噩耗,號稱晉王會同燕國公部收復營州指日可待,事遂後將即刻西進驅逐夷狄兵援長安!對晉王妃即將起事已經早有心理準備的太原四望紛紛表示支持,震驚僅僅在於一直被他們小看的晉王燁竟然忍辱負重,不過這也讓世望們更加具備信心,因爲他們心知肚明,晉王妃雖說才幹,然以女子身份號令天下匡復社稷實乃前所未有勝負難料之異,當然不如晉王賀燁鋌身而出的效力。

又說太原都軍,當燕趙未失之前,他並不愁蠻狄來犯,一味貪圖享樂,對於軍務疏怠不問,燕趙一失,晉朔一度危在旦夕,然而朝廷又令燕國公秦步雲將守,太原都軍在短暫的緊張後,又再鬆弛下來,此人也沒有多少仕進的野心,萬事只奉朝廷之令,從前是聽從毛維調遣,如今原本聽令於少尹薛絢之,當然,這並不包括奉令西進,甚至連雲州、朔州二部四萬軍衛,他也不敢放行經取晉陽城而過,理應將晉王謀反之事速速舉報朝廷。

不過太原都軍此時身處“鴻門宴”,堅持對韋太后忠誠只有一個下場,那就是人頭落地。

更何況聽說韋太后竟然已經棄長安東逃,有若喪家之犬,這樣的朝廷能有多少勝算?

於是都軍無比憤慨的砸了酒盞,卻是這樣一番擲地金聲的嚴辭——

蠻狄侵我國都,太后竟不戰而降,置大周國威何存?我等身爲將勇,理應追隨晉王殿下,征伐蠻狄,匡復河山!

二話不說奉上兵符,屈膝跪地聽從王橫始調遣。

晉王妃下令孟飛笛治政雲州,晉陽政事則交給尹紳、阮嶺主持,令秦八郎率部撤回晉陽,護北都安全,與王橫始、陸離等人,率雲州、朔州、晉陽衛軍近十萬部,浩浩蕩蕩西進。

太原轄內,乃至整個晉朔之地,雖長官多爲朝廷派遣,數載以來,卻早已滲透不少晉王系官員,雖然他們絕大部份是自從晉王妃在晉陽起事,才明白晉王意圖“謀逆”,但沒有一人猶豫,紛紛站定陣營——不說甄守律等人心知肚明家族的取向,還有一部分人乃賀湛、王寧致、尹紳、邵廣知交好友,就連王淮準不少門生故舊這時也得王績書告,他們名義上早已自動劃爲晉王系,人數遠遠勝過太后黨徒,而對於這一批氣節猶存、良知未泯的官員,太后黨盡都是些首鼠兩端、貪圖富貴之徒,遇變難免猶豫,這一猶豫,便就受控於人。

又說廣大民衆,乃至巡衛役勇,無不對共治議和、賀珝黨除、衡陽侯枉死大懷激憤,而晉朔近十載以來雖臨戰事,晉王妃卻從不曾苛收賦稅,反而隨着太原推行新政,繁華昌盛帶動晉朔整體農商發展,百姓得以安居樂業,無不感念晉王妃的仁德,沒有人心向韋太后的朝廷,他們聽聞太后黨的官員被拘禁,甚至喜出望外、額手稱慶。

燕趙、晉朔兩地,至此不再聽令於韋太后的政權,當然此時仍在狼狽逃命的韋太后,也不可能得到從此二地送出舉報晉王謀逆的密信。

晉王妃一行完全可以直取潼關,但那當然是不明智的。

潼關遠本就有重軍鎮守,更不說太后潰逃之前,還經謝饒平建議,“忍痛”留下十萬軍馬支援。

而晉王妃這一行,唯有云州三萬舊部屬精銳,若襲取潼關,先不說勝負,自相殘殺只能讓突厥坐收漁翁之利,這萬萬不是此時起事目的,所以十一娘決定王橫始等暫於虎牢關外,她喬裝爲陸離隨從,潛入洛陽先與河南尹李辰翁會面。

甚至連李辰翁,對晉王妃起事仍一無所知,得報太原少尹薛絢之來見,已是驚愕,待見其身後喬裝爲隨從的晉王妃,更是連眼珠子都險些瞪跌地上,他是知道晉王妃有所打算不至於被太后利用的,卻也只以爲是通過權術奪位,萬萬沒有料到在此危急時刻,晉王妃這個二十出頭的婦人,竟敢悍然發動兵變,要與韋太后的政權旗幟鮮明的一決雌雄,不,是一決勝負。

震驚歸震驚,李辰翁卻毫不猶豫表示願意追隨晉王。

“長安已然淪陷了!”

聽聞李辰翁無比沉痛之句宣告,晉王妃陷入了沉默,她料到長安危殆不能固守,但萬萬想不到竟會這麼快就被突厥攻陷。

“眼下城中情形如何?”陸離問道。

李辰翁搖頭:“阿史那奇桑入城之後,便下令封蔽九門,城中情形實難打問,然則據突厥人自入甘州,一路燒殺搶掠……”河南尹悲嘆不止:“這實在是華夏子民之浩劫!不瞞王妃,突厥攻破長安城,漸漸纔有秦州、雍州百姓逃難入潼關,盡爲老弱……據聞青壯男子多被處死抑或俘虜,女眷多被姦殺,長安城中百姓,只怕也難得饒幸。”

話至此處,大是憤慨:“衡陽侯若然不死,周軍怎會節節敗退,而就算甘州陷落,數十萬禁軍固守長安城,調雲州、燕國公二部解圍,尚有戰勝之機,韋太后卻乾脆棄城而去,那可是京師,是君國中樞,百萬子民生死竟被韋氏棄之不顧,憑她有何資格治令臣民,有何顏面決斷軍政?故,臣河南尹李辰翁,願意聽從德宗帝嫡子,晉王殿下之令,驅除夷狄,復我京師,聲討韋氏退政交權,奉克承天意祖命之晉王爲君,匡復社稷、振興國祚,若違此誓,存背叛之心,天地祖宗不容,神靈匹夫共譴!”

晉王雖不在場,晉王妃卻奉有其留下手令、金印,李辰翁既示投誠之意,當下以臣子之禮叩拜,王妃代受,將他扶起,問道:“殿下尚在營州攻伐潘博,我已知傳長安危殆,預料至遲三月便可回援,燕國公主力未至,雲州、太原等部十萬人馬暫時不用進駐洛陽,故我雖知諳大尹治下,縣令有一半爲太后黨徒,暫時也無需驚動他們,唯兩人至關重要。”

李辰翁頷首:“虎牢關,及潼關守將。”

虎牢關放行,大軍才能進入河南府,潼關放行,又才能直抵長安,賀燁將要力戰的是突厥軍,對於此二關隘,十一娘想在此之前便助其疏通,最好是和平拉攏,不廢一兵一卒。

“虎牢關守將,早已攀附竇輔安。”李辰翁這一句話便終結了晉王妃拉攏收服的念頭。

“竇輔安不比高玉祥,此人對韋太后甚爲愚忠,由他舉薦之人,如雷霆、楊懷義等,均非輕易能夠收服。”十一娘蹙眉:“雖說區區一座虎牢關,王郎將突擊甚有勝算,但最好是智取,儘量減低兵卒損耗。”

“正是,虎牢關守將雖忠於太后,然則兩位副將卻與他大有嫌隙,臣府中一名僚屬,乃其中一位副將遠親,常聽二人抱怨守將跋扈張狂,只知阿諛閹宦,卻對部屬頤指氣使,心中大是不服,臣可出面,說服此二副將,奪其權印,斬其首級。”李辰翁又提起潼關:“守將姜導,爲衡陽侯舊部!”

十一娘大感奇異:“衡陽侯舊部怎麼可能得太后信重?”

“關於細節,臣並不詳知,然姜統領卻遣親信暗會,懇請臣居中引見結識薛少尹,不瞞王妃,臣聽信之後,只覺一頭霧水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懷疑乃韋后黨陰謀,未與理會,直到今日王妃與少尹前來洛陽,臣方知姜統領此行何意,疑惑則是,姜統領從何得知殿下意圖?”

陸離聽到這裡,也是大惑不解:“是否澄臺居中促成?”

十一娘搖頭:“自從任氏事件,太后對我已生戒防,必定也會牽連十四郎受其疏遠,別看共治議和、根除蜀王兩件太后對我及十四郎似乎仍然信重,此兩件實有因果關聯,兼遷都之議,十四郎已然抽身而退,太后怎會信他舉薦之人鎮守要隘?並十四郎最後一封知會遷都之信,隻字未提姜導,這件事應當與他無干。”

陸離便道:“姜統領既點名要見我,我往潼關與其一見便是,也好探明他究竟是何打算。”

李辰翁道:“薛少尹無須涉險,由老夫先行出面即可,橫豎潼關糧草軍需,皆需河南府落實,老夫職責在身,前往潼關巡防合於情理,姜統領真有誠意,自會應允孤身來見。”

陸離卻堅持:“眼下無需如此謹慎,姜統領既然意會在先,我理當代表殿下示以誠意,便喬裝爲大尹隨從前往潼關即可,若能先得潼關臣服,虎牢關便不足爲慮,有姜統領配合,懾服虎牢關更加易如反掌。”

大事基本形成決議,李辰翁才忽然想到私事,告會晉王妃,瑩陽真人及京兆柳等女眷,眼下均在洛陽城中避難。

第834章 晉王很懊惱第299章 十一娘諫言第971章 辭窮第578章 預示第323章 薛郎計第716章 說錯話了第1174章 執手相看淚眼第11章 以大欺小,勝之不武第782章 還是美人計?第788章 難以啓齒的心結第249章 衆力推牆倒第251章 危急時刻第1章 七郎施救第826章 月下第528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825章 這是“醒”了?第1111章 這一把火第1032章 一句醉話第207章 上崗的上崗,落榜的落榜第486章 撲朔迷離第136章 瑤英的作用第823章 流水果然無情第1366章 開殺戒第521章 收買第292章 又現楊叩玉第1258章 想送就送第1051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581章 異像第914章 “兇手”只能有一個第1222章 禍難多因“不服輸”第960章 王郎將,真風流第1414章 病重第420章 獻計第1275章 好曲佳詞第211章 庶女又如何?第426章 晉王再遭嫌棄第752章 恍悟第721章 夜會第1404章 清醒第1189章 予爾稻草,戕可救命第1130章 佈局第1227章 機心顯第1122章 面具揭開第427章 緗兒的“政敵”第699章 出手第542章 上元夜第1362章 決戰在即第816章 任姬的機會第638章 赴藩第402章 挑撥離間第384章 盧銳就要倒黴第797章 朝晞苑裡好熱鬧第804章 噩耗到第351章 黃泉入口走一遭第825章 這是“醒”了?第812章 婁卓訓妻第943章 驚變第443章 再見姚姬第728章 認罪第84章 下手太晚第957章 夫人不靠譜第71章 車禍第1273章 和親第1289章 示弱第1023章 以死間定案第363章 措手不及第702章 人證第653章 共渡除夕第224章 生死無常,公允不存第1288章 捉刺蝟第565章 將亂第565章 將亂第397章 晉王的計劃第635章 風波之後第711章 扈孃的妙用第1189章 予爾稻草,戕可救命第1224章 莫測心思第1124章 賀郎遊長安第196章 魚兒咬餌第495章 升官第1097章 麗妃第1070章 太后退步了?第1012章 真是個大隱患第452章 要錢不要命第1096章 太后入甕第479章 陸離坦誠第1107章 幽冥邊緣第956章 殿下真老成第735章 艾綠又拜師第394章 柳小九的心結第56章 說服太后第471章 在下家中行二第1270章 新人第152章 偏心第1263章 又一個復仇者第1220章 冥冥之中第1201章 又一個大志向第1394章 形蹤第877章 殿下,你要“趁火打劫”否?第918章 這是一出滑稽戲
第834章 晉王很懊惱第299章 十一娘諫言第971章 辭窮第578章 預示第323章 薛郎計第716章 說錯話了第1174章 執手相看淚眼第11章 以大欺小,勝之不武第782章 還是美人計?第788章 難以啓齒的心結第249章 衆力推牆倒第251章 危急時刻第1章 七郎施救第826章 月下第528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825章 這是“醒”了?第1111章 這一把火第1032章 一句醉話第207章 上崗的上崗,落榜的落榜第486章 撲朔迷離第136章 瑤英的作用第823章 流水果然無情第1366章 開殺戒第521章 收買第292章 又現楊叩玉第1258章 想送就送第1051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581章 異像第914章 “兇手”只能有一個第1222章 禍難多因“不服輸”第960章 王郎將,真風流第1414章 病重第420章 獻計第1275章 好曲佳詞第211章 庶女又如何?第426章 晉王再遭嫌棄第752章 恍悟第721章 夜會第1404章 清醒第1189章 予爾稻草,戕可救命第1130章 佈局第1227章 機心顯第1122章 面具揭開第427章 緗兒的“政敵”第699章 出手第542章 上元夜第1362章 決戰在即第816章 任姬的機會第638章 赴藩第402章 挑撥離間第384章 盧銳就要倒黴第797章 朝晞苑裡好熱鬧第804章 噩耗到第351章 黃泉入口走一遭第825章 這是“醒”了?第812章 婁卓訓妻第943章 驚變第443章 再見姚姬第728章 認罪第84章 下手太晚第957章 夫人不靠譜第71章 車禍第1273章 和親第1289章 示弱第1023章 以死間定案第363章 措手不及第702章 人證第653章 共渡除夕第224章 生死無常,公允不存第1288章 捉刺蝟第565章 將亂第565章 將亂第397章 晉王的計劃第635章 風波之後第711章 扈孃的妙用第1189章 予爾稻草,戕可救命第1224章 莫測心思第1124章 賀郎遊長安第196章 魚兒咬餌第495章 升官第1097章 麗妃第1070章 太后退步了?第1012章 真是個大隱患第452章 要錢不要命第1096章 太后入甕第479章 陸離坦誠第1107章 幽冥邊緣第956章 殿下真老成第735章 艾綠又拜師第394章 柳小九的心結第56章 說服太后第471章 在下家中行二第1270章 新人第152章 偏心第1263章 又一個復仇者第1220章 冥冥之中第1201章 又一個大志向第1394章 形蹤第877章 殿下,你要“趁火打劫”否?第918章 這是一出滑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