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九成宮中

大周建國,高祖、太宗二帝原居太極宮,後大明宮建成,太極宮便被稱爲“西內”,因大明宮位於太極宮東北向,故稱“東內”,西市異示“東內生厄”,自然是指厄生大明宮,今歲一連數十日酷熱天氣實爲罕見,百姓們也早在擔心將生大旱之災,於是這異像一現,頓時引起市坊之中人心忐忑。

十一娘當然不信這所謂天意示警,在師公凌虛天師所授《金匱遺書》中,便記載着不少“裝神弄鬼”的伎倆,十一娘還記得有一秘方,用硃砂以及幾種花草提煉物混合,再添加特殊方法制成的藥液,寫於地面抑或紙張,乾燥後便可隱形,直至火烤或暴曬,待達到一定溫度後,方會重新顯現字跡。

西市顯現的所謂“神示”,應當就是採用這類伎倆。

而此一類方法雖然不是廣爲人知,許多方士卻也諳曉,極適利用來蠱惑人心。

賀淇欲行兵變奪位,但他單憑一個周昌,根本無法突破宮城守備,在長安城中顯然不能施行,那麼只有將太后與天子調離京都。

而賀淇將“神示”的地點選擇在西市,當然是要利用輿論與民意,逼迫韋太后妥協,遵從天意。

天子若然離京,必調神武軍護衛,周昌身爲神武軍統領,這纔有機可乘。

只是這一類伎倆當然不可瞞過太后,但太后想要剷除賀淇,此番必定會將計就計。

果然太后得稟此件大事後,當即下令司天臺官員觀測可有風雲氣色之異,這些“天官”誰也不敢擔保是否會生大旱災情,哪敢主張“逆天”?紛紛上諫以遵遁天意示警爲上,離宮避暑直到天降甘露、暑熱得緩。

只不過依據天意示警,要想避免災患,光僅離京避厄尚且不足,還要舉行祭天儀式,而長安附近離宮雖多,但適合祭天之處,當推位於岐州,坐落於天台山的九成宮。

賀淇精心選擇這個地方作爲政變之處,也的確算作經過深思熟慮了,因爲九成宮不似諸多離宮緊鄰長安,而相距京城足有四百餘里,若行兵變,禁軍大部救援不及,更加容易得逞。

只不過離京之事一成決議,當然不可能說走就走,太后離京,政務卻不能耽擱,故而文武重臣皆需隨行,需要怎麼一番勞師動衆可想而知。

這樣一來,謝瑩便先生抱怨,這日與十一娘討論:“今夏酷熱,旱災實爲自然,就算離京祭天,難道就真能避免災患?愚民無知,沒想到司天臺官員也迷信這套說辭,天氣這樣炎熱,還要長途跋涉,實在苦不堪言。”

口口聲聲抱怨臣民愚昧,豈非暗誹太后也是愚昧之人?但十一娘當然不會斥責謝瑩,只正色提醒道:“天意神示,可不能因爲一時辛苦而妄加質疑,早些年前,就有天降吉兆,示稱有聖母興周,豈不是應於太后賢德?六妹妹言辭還當謹慎,若是落於小人耳中,只怕會挑唆是非。”

謝瑩心下極度不恥:愚蠢的古人,還真相信所謂天意神示,什麼天降吉兆,那不過是太后自我標榜的手段而已。

臉上卻訕笑着,十分感激十一孃的提醒:“是我大意了,不過十一姐絕非小人,我纔會在十一姐面前言行無忌。”

十一娘又安慰道:“雖說路途當中會受些辛苦,一旦到了九成宮,六妹妹卻不需煩惱酷暑難捱了,這九成宮原爲避暑之地,即便炎暑流金之季,無鬱蒸之氣,微風徐動,有悽清之涼,實爲安體之佳所,養神之聖地,德宗帝時,每逢暑季都會前往九成宮避夏,只是後來太后心憂財耗緊張,爲免興師動衆,方少遊幸離宮別苑。”

其實莫說耽於享樂的幾個皇帝,如太宗、武宗一類英主,暑熱之季也嘗有離宮之行,哪一回不是興師動衆,但太后爲了樹立賢德之名,這些年來硬是咬牙苦忍寒暑之苦,不肯落下耽於享樂大廢周章的口實,除了那回華山封禪,竟沒有離宮遠行過。

只不過就算如此,大周官制依然在日漸腐壞,平民百姓的生活也越更困苦,這些形式上的儉省,並不能讓大周欣欣向榮,枉韋太后立志遠大,卻連政績纔是評定執政者唯一標尺的道理都沒有參透,一味注重浮名虛榮,到頭來在青史丹書上,註定也只會留下“無能”這個註腳。

不比得十一娘耳目發達,謝瑩雖然堅信“科學”嘲笑“迷信”,卻絲毫未曾意識到所謂神示會是一場陰謀的開端,聽說九成宮是避暑勝地,她當即生出不少期待來,正如十一娘所言,途中雖然難免辛苦幾日,當到目的地卻再無炎熱之苦,這個沒有空調解暑的盛夏,謝瑩實在已經忍無可忍了。

十一娘相信前往九成宮的一路之上必會風平浪靜——雖然周昌已經臣服於賀淇,又是他統領着主要防衛的神武軍,但他畢竟授職不久,不可能讓所有神武軍衛士言聽計從,在途中公然就對天子與太后下手。周昌最多不過收服幾個校尉、旅帥,其中說不定還有竇輔安授意的間佃。

統領之權,雖能調動率部,然而若直接下令殺擊天子、太后,豈非公然謀反?再是遵從軍令,兵衛們也不可能聽令行事,周昌如果選擇在途中動手,無疑自尋死路。

於是一路之上當然會風平浪靜,甚至在抵達九成宮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任何動亂髮生。

九成宮既爲避暑離宮,當然是座落在山清水秀之地,以天台山爲中心,仿造宮城格局修建,正門稱永光門,主體建築稱大朝殿,西部有丹霞殿,東部分佈中央官署,自然也規劃有禁苑,四圍環繞繚牆,嚴防闖禁。

至於跟隨聖駕至此的文武官員,大多不允居住宮城之內,於是宮城之外便另建有不少宅院,臨時分配給隨行官員居住,亦有不少女眷隨行,故而每當太后閒睱時刻,便會傳詔隨行命婦入宮,一同遊山玩水,或者飲宴談樂。

天子還處稚齡,到了這清爽怡人的地方,又因爲太后縱容,簡直玩耍得忘乎所以,又兼這回宗室之中亦有不少遊手好閒的子弟同行,閒來無事都好陪着天子玩樂,就連賀淘,也常常獲邀咸亨殿作陪。

小韋氏雖然對賀淘懷有戒備,但想到天子四周防備森嚴,賀淘不可能損傷天子分毫,便也放鬆了警惕。

義川郡王卻是巴不得兩個嫡子相處和睦,既然賀淘有了機會與天子交近,他自然不會干預阻撓。

一月過去風平浪靜,直到這日,京都有急報傳至,一連六十日酷暑之後,長安終於降了大雨。

一時之間,九成宮內外更是歡聲笑語。

其實這一年久晴不雨已經造成了長安附近不少州縣旱情,只不過自從明宗帝重開漕渠,開拓廣運潭,大大方便了水運,調集各地糧食再也不是難題,故而僅只京畿州縣旱情,還不足以稱爲災患,眼下長安又盼來天降甘霖,旱情自然得到徹底緩解,京都內外人心安定,關於西市的天示警厄自然再不值得憂慮。

不過長安雖然下了雨,卻並沒有涼爽下來,太后與天子仍然決定暫住九成宮。

這一住便到了七月立秋,天子也不知聽信了那個紈絝慫恿,竟然鬧着要舉行秋狩,他這樣的年紀,騎個馬都讓人看得提心吊膽,更何況參與圍獵?

太后當然不會縱容天子胡鬧,賀洱大感掃興。

卻又有高玉祥上趕着獻殷勤,爲小皇帝求情:“聖上只怕是從未參與過狩獵,心生好奇,太后縱然不放心,也需得體恤聖上心情,莫不如便讓宗室子弟陪同聖上游獵,地點侷限在天台山禁苑,禁苑中又無猛獸,不用擔心會出意外,太后若還不放心,可令義川王在旁照顧,決不會讓聖上發生任何閃失,聖上崇尚勇武,論來也是大周之幸。”

太后細細一想,若只讓天子在禁苑獵玩,又有義川在旁護衛,的確不用過於擔心,便就允了天子所請。

十一娘一聽說天子要舉行“秋狩”,好一番熱血沸騰,看來,汝陽王籌備許久,終於要行動了!

第283章 璇璣“暴露”第420章 獻計第922章 狹路相逢第1262章 徐國公第357章 又一個執迷不悟第959章 明目張膽的丫頭第410章 小人一回第476章 露餡第785章 鼓勵與控制第1054章 嫌隙第738章 請客第583章 晉王獲詔第616章 蔚爲壯觀的姬媵們第33章 來自祖母的關注第1395章 奇思第233章 註定虛驚第560章 得救第297章 窺穿第1027章 謝瑩鬧夫家第1076章 捨身取義第1297章 報仇有理,殺人無罪?第373章 崩逝第127章 重返舊居第977章 誘敵第575章 醞釀第109章 當堂對質第1365章 婷而中毒第558章 邵廣之悔第401章 實在饒幸第709章 至雲州第700章 連環計第1331章 爭第1173章 博弈第913章 倒黴的任氏第1278章 傾心第1096章 太后入甕第235章 與“前夫”正式面見第1206章 蛛絲第1205章 皇后的秘密糗事第170章 晉王妃人選第711章 扈孃的妙用第680章 韓氏來訪第353章 莒世南的使命第552章 厄運臨頭第511章 晉王好無恥第189章 過關第48章 龍顏震怒第825章 這是“醒”了?第232章 抓住破綻第297章 窺穿第1270章 新人第697章 孟飛笛第232章 抓住破綻第914章 “兇手”只能有一個第840章 徐修能正在崛起第75章 被允“參政”第591章 竹亭之談第317章 推盞相勸,各懷堅定第550章 白廢心機第435章 公然求見第758章 王妃很煩躁第626章 話別上清觀第589章 父子反目第270章 誰奪榜首第1363章 危急第1071章 是以退爲進第403章 十一娘又要害人了第259章 柳暗花明第1250章 一個比一個倔強第1章 七郎施救第223章 驚變第1231章 功臣回國第906章 將亂第790章 中伏第7章 賀十四盡訴所知第46章 命定之人第1175章 感業寺中第1145章 李由在出演第1143章 故人相見,仇敵眼前。第1264章 這樣的君臣第593章 割耳明志第577章 小韋氏覲見第1193章 陛下大走桃花遠第678章 晉王之病第1016章 信與用第1185章 再見長安殿第1199章 要拆穿了第1097章 麗妃第906章 將亂第441章 自認蕭何,欲敗韓信第1325章 揭幕第186章徹底攪亂的佈局第546章 笑見血仇第1003章 楊公自薦第1270章 新人第1008章 即將出洞第627章 車裡作戲第1369章 突厥滅第691章 露尾第1250章 一個比一個倔強
第283章 璇璣“暴露”第420章 獻計第922章 狹路相逢第1262章 徐國公第357章 又一個執迷不悟第959章 明目張膽的丫頭第410章 小人一回第476章 露餡第785章 鼓勵與控制第1054章 嫌隙第738章 請客第583章 晉王獲詔第616章 蔚爲壯觀的姬媵們第33章 來自祖母的關注第1395章 奇思第233章 註定虛驚第560章 得救第297章 窺穿第1027章 謝瑩鬧夫家第1076章 捨身取義第1297章 報仇有理,殺人無罪?第373章 崩逝第127章 重返舊居第977章 誘敵第575章 醞釀第109章 當堂對質第1365章 婷而中毒第558章 邵廣之悔第401章 實在饒幸第709章 至雲州第700章 連環計第1331章 爭第1173章 博弈第913章 倒黴的任氏第1278章 傾心第1096章 太后入甕第235章 與“前夫”正式面見第1206章 蛛絲第1205章 皇后的秘密糗事第170章 晉王妃人選第711章 扈孃的妙用第680章 韓氏來訪第353章 莒世南的使命第552章 厄運臨頭第511章 晉王好無恥第189章 過關第48章 龍顏震怒第825章 這是“醒”了?第232章 抓住破綻第297章 窺穿第1270章 新人第697章 孟飛笛第232章 抓住破綻第914章 “兇手”只能有一個第840章 徐修能正在崛起第75章 被允“參政”第591章 竹亭之談第317章 推盞相勸,各懷堅定第550章 白廢心機第435章 公然求見第758章 王妃很煩躁第626章 話別上清觀第589章 父子反目第270章 誰奪榜首第1363章 危急第1071章 是以退爲進第403章 十一娘又要害人了第259章 柳暗花明第1250章 一個比一個倔強第1章 七郎施救第223章 驚變第1231章 功臣回國第906章 將亂第790章 中伏第7章 賀十四盡訴所知第46章 命定之人第1175章 感業寺中第1145章 李由在出演第1143章 故人相見,仇敵眼前。第1264章 這樣的君臣第593章 割耳明志第577章 小韋氏覲見第1193章 陛下大走桃花遠第678章 晉王之病第1016章 信與用第1185章 再見長安殿第1199章 要拆穿了第1097章 麗妃第906章 將亂第441章 自認蕭何,欲敗韓信第1325章 揭幕第186章徹底攪亂的佈局第546章 笑見血仇第1003章 楊公自薦第1270章 新人第1008章 即將出洞第627章 車裡作戲第1369章 突厥滅第691章 露尾第1250章 一個比一個倔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