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1章 廬州之亂

是什麼時候留意見扈娘對賀燁暗懷傾慕呢?

十一娘其實並不能準確定向於某一事件。

又雖說並不曾揭破這層窗戶紙,但她甚是篤定這一判斷,確有一些微妙的細處,眉梢眼角的透露,計較來並不明顯,卻正是這樣的雲跡水痕,又彰照了暗澀與曖昧。

十一娘一直堅守着自己內心的寸步不移,卻並不認爲賀燁便不值得託付芳心,她能夠理解孤苦無依的扈娘,在被晉王拔刀相助後,從此也算有了依靠與希望的心靈,萌動滋生的感激,又因累積下來的相處,感激轉化爲欽服與愛慕,這個世上或許有身份地位上的尊卑貴賤,但真誠的情意卻從無高貴與低賤之分。

她尊重扈孃的感情,或許,或許而已,她也有些微羨慕。

就像她曾經極度遺憾瑩陽阿姑的寂獨,卻也羨慕人活一世,能夠這樣恣意無畏地付出真情。

她沒有試探過賀燁對扈娘是否日久生情,但她是真心願意成全扈娘,就像流照亭話別時,她對賀燁說的一樣,將來,賀燁難免後宮三千,但這些嬪妃們也許都有各自的利益與需求,縱然貴爲天子,奈何並不能勉強人心,至少扈孃的情意是不帶功利的,是全然真摯的,如果賀燁身邊還有這樣一人,也許便能補償孤家寡人的遺憾。

所以十一娘根本沒想到扈娘所求,竟然只是如此而已——

“妾身聽聞王妃有意成全小艾與曲家小郎,竊以爲這樁姻緣的確美滿,妾身蒙王妃恩惠,有幸也算小艾師長,故而,但望王妃能夠允准妾身以小艾親長之名,爲她主持婚事,妾身沒有其餘家人,亦早已斷絕姻緣之念,視小艾爲子女,亦相信小艾願意奉養妾身……妾身別無所求,但求一處居宅,與曲嬸相鄰,幫扶着小艾與曲小郎夫妻二人,真正享一享凡人之樂,又或可多收幾個徒弟,將師門劍器之技加以傳承,當臨祭日,可於墳前向父母告慰,每遇節慶,能憑技藝助民衆歡娛,無衣食之憂,更無凌辱逼迫,俯仰無愧於父母,自在逍遙於市坊,便無憾人生一世,不枉昔時忍辱。”

那天正是一場初雪方霽,流照亭外已放數枝梅紅,賀洱駕崩的消息還未詔告天下,知情人也佯作毫無覺察,所以扈娘絲毫沒有避忌的穿着杏紅大袖衣,襯托得薄染胭脂的氣色格外渙發,細細看去,只見她眉目開朗,確然已將積年慎微鬱苦一掃而光,儼然這話是出於肺腑,未有一絲半點勉強隱忍。

沒有預謀的,十一娘忽然打算與這女子交心傾談。

身邊從一開始便沒有旁雜,這時也無需再尋清靜之處了。

“你真沒想過入宮?”

看似突兀地一問,但扈娘卻並不覺得詫異,莞爾應答:“不敢瞞王妃,妾身曾經朝思暮想,妾身堅信殿下能夠達成志向,屆時若能恩賜妾身妃嬪之位,甚至只是女御,於妾身而言,亦爲三生有幸,但妾身也明白這只是癡心枉想,妾身有此枉想也還罷了,再若喪失自知之明,只怕便會遭至殿下厭鄙,妾身仰慕殿下,卻更敬畏殿下,正如今日言談,妾身敢於向王妃坦誠,卻萬萬不敢對殿下剖白,妾身從不曾認爲自己卑賤,但妾與殿下之間,的確如隔天淵,殿下能待妾身如家臣,已屬格外恩榮,妾身珍惜這份恩榮,因妾身最爲懼忌之事,便是遭至殿下厭惡責鄙。”

要是那樣,她縱然死了也難以瞑目,而且便連她自己都會厭惡自己。

拜辭晉王妃後,扈娘回到了晉王府,她仍然是以婢侍的身份住在章臺園裡,她緩緩踱步於廊廡底,眼看着這一年寒冬,分明將要迎來一個嶄新的時代了,但觸目所及的景緻仍與多年之前幾乎毫無差異——金碧輝煌的奢豔浮華,這並不符合晉王的格調氣質。

她愛慕這個男人,卻從來不曾有機會真正接近他。

就算逐漸瞭解了他的志向,由此產生的洞明卻是有若天塹不能逾越。

在他面前,她從來是自慚形穢的,這不是因爲她的出身與經歷,而是基於見地與抱負,他志在天下,她卻只求安寧。

更何況愛慕之餘,她還深深畏懼着他,她對他仰望有若神祇,所以他拒之千里,她便只能裹足不前。

他們兩個,是絕不般配的。

但起初之時,她以爲普天之下,沒有與他般配的女子,直到後來真正認識了晉王妃。

殿下將王妃奉若珍寶,那樣欣喜若狂的愛慕,陰鬱如他,卻也難以掩藏。

有時她很慶幸,正因爲殿下對她並不設防,她才能窺得殿下的些微喜怒,但有時她也很妒嫉,準確的說是羨慕,因爲晉王妃是那樣一個無可挑剔的女子。

殿下在無比艱難的時候,多虧得晉王妃鼎力相助,一路淌過荊棘,終於贏得坦途。

她知道晉王妃洞諳了她的心事,奇異的是她從來沒有擔心過晉王妃會加害自己,有時她甚至覺得,殿下與王妃是一樣的人,兼具着城府與磊落,那樣矛盾又如此自然。

這似乎就是天作之合?

可還是有區別的。

比如她與王妃更易產生親近,莫名覺得惺惺相惜,也許是因爲她其實更加在意的是晉王,所以必須小心謹慎,杜防引發絲毫厭惡。

但都已經不重要了。

晉王即將登極九五,王妃必定母儀天下,她爲之欣喜慶幸,些微的失落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當初她義無反顧與英國公決裂之時,並沒想到自己會得善終,如今這樣的生活,已然可謂夢昧以求,扈翔若,當初被逼爲人姬妾時,被逼飲下絕嗣湯時,怎麼會想到有朝一日,竟能靠一技之長,爲這個國家,爲天下興亡,貢獻力量?

雖死無憾,她並不會愧怍於天地之間,就算不能青史留名,但她真切的感覺到,所有屈辱與怨恨都已煙消雲散,她是真正的,能夠昂首挺胸的活下去。

扈娘忽然有了興致,她想或許應當邀請柳孺人與齊媵人,一觀她這段時間編排那套劍舞?

——

遠在廬州的韋太后,一度在大明宮裡呼風喚雨,將天下玩弄於股掌的女人,此時此刻,情緒已經惡劣到了極點,她聽着高玉祥顫顫兢兢地稟報,甚至沒忍住將謝瑩曾經密切留意,狼狽東逃時都沒忘記攜帶的七彩嵌寶挾軾,操起來重重砸向與之配套的千寶金足屏架!

“你說什麼?長安被誰收復了?王淮準一幫賊子,諫言誰理當克承大統?!”

磕飛出來的寶石,流星般地直噴高玉祥的額頭,他下意識匍匐向地,險些沒將肩膀都緊貼地面,縱然如此鬢角也感覺到了厲剌而過的銳痛,高玉祥心下哀呼:完了,精心保養吹彈可破的肌膚,會不會留下疤痕?

這個寵重異常的宦官,這時竟並不如何懼怕太后的雷霆之怒。

而韋太后也的確沒有遷怒高玉祥的意圖,但胸膛急劇的起伏,還是彰明瞭她的憤慨。

她怎能不憤慨?!

先是被金陵士紳百姓抗命拒奉,不得不滯留廬州,加以安撫勸慰,可縱然她“寬容大度”地赦免了這些賊子亂民的罪行,並承諾不是強徵役夫興建宮殿,套用謝瑩曾經的說法,那叫按勞予籌,只不過如今國家財政一時艱難,付給工匠的籌勞不得不暫且延緩,沒想到亂臣賊子依然不肯遵令!

偏偏軍中又生哄亂,竟然有人以政令失德、民怨沸騰爲藉口,主張天子親政太后讓權,韋海池哪裡能忍得下這口惡氣,原本下令急詔姚潛,想着治以亂臣大逆之罪,卻竟然連禁軍之中都有質疑之聲,讓她心生忌憚!

將領雖然多爲心腹,不至於謀逆,但不少統領、隊正這些中低級軍官,並不能保證忠心耿耿,更不說那些士兵!

當然這種情況在正常之時並不算禍患,因爲沒有一個帝王膽敢保證所有士兵都忠心不二,往往重要在於節制兵權的高級軍官,但韋太后沒想到的是,在她系列一意孤行的詔令下,導致長安失守,金陵臣民/聯袂抗命的局勢下,必然會導致軍心動搖。

更不說從長安一路南下,由姚潛領銜,那些所謂的高級將官只知照恤親信衛部,導致絕大多數兵士飽一頓飢一頓不說,時不時還得受到呵斥甚至打罵,一是憂患前途,再加不得公正,又有故土難離的情緒,不滿愈積愈多,哪裡還經得起有心之人煽動?

將官們手中的令符再也不能懾服兵士,如今面對憤怒的士兵羣起質疑的局面,這些將官又哪有什麼尊貴不可侵犯的地位?

ωωω ¸tt kan ¸c o

就連高高在上的韋太后,也切身體會到了人心向背的危機。

而由於已經離開了皇宮,是在逃難途中,對於皇帝賀洱的禁閉也會產生相對的鬆弛,賀洱聽聞韋太后已經不得人心,他立即意識到自己的機會已經來臨,竟楚心積慮將他主張收復長安的意願透露給兵士,意圖支持將勇衛國忠君之誠,這種行爲無異於在太后背後插刀,對賀洱而言其實是理所當然,但韋太后卻絕對不能寬容。

她高聲怒罵着賀洱昏庸不孝,意圖用這些年來積累的威嚴再度懾服再她看來一無是處的天子,但這回已經決定孤注一擲的天子竟然當面頂撞,反而斥責韋太后專橫霸道,懷謀逆之心,牝雞司晨,導致國難連連,他作爲“皇兄”臨終遺命的君帝,怎能只顧“愚孝”二字而眼睜睜看着江山基業,被奸後毀於一旦?

黃皇后見母子兩人指着鼻子互相大罵,下意識規勸賀洱不能忤逆不孝,臉上卻捱了重重一個耳光,這回賀洱指向了她的鼻子,冷笑道:“自新婚時始,因你灰容土貌,朕厭惡至深,對你避之唯恐不及,而你今日,卻已非潔淨之身,虧你還敢說忤逆二字,無才無德,蕩婦淫/娃,你有什麼資格母儀天下。”

這句話一出口,當然顯示他已經知道了韋太后意欲混淆天家血脈的奸計,所以賀洱也就只能“病逝”了。

這是韋太后釜底抽薪的手段,但她心知肚明並不能夠滅絕禍患,接下來她不得不親自出面安撫躁動的士兵,將不少私積的金銀珠寶綾羅綢緞誥賞禁軍不說,還裝模作樣處治了兩個作威作福的軍官,好不容易纔讓士兵接受了皇帝已經駕崩的結果,至少沒有公然質疑賀洱的死因。

可士兵們顯然並沒有真真正正的臣服,有那麼一些人,竟然膽敢公開表達對最高將領姚潛的不屑,關於韋太后與姚潛之間的宮闈醜聞也在飛短流長裡擴散開來,終於發生了姚潛之子與士兵發生鬥毆,姚氏子竟死於這場爭執的惡性/事件!

第71章 車禍第460章 五子示忠第369章 勝負已定第514章 江迂遭驚嚇第161章 晉王醉酒第880章 機心第122章 遇見第68章 見過第1112章 宣戰第813章 毛夫人的醒悟第177章 國相薛謙第912章 轉變第222章 痛改前非的茵如娘子第733章 好個忠僕第1297章 報仇有理,殺人無罪?第372章 末日第1015章 王妃差點逼死人第352章 再歸宮廷第1225章 入冬第1197章 美人之急第1091章 任氏的落幕第366章 讓我如何諒解你?第864章 震怒第602章 羅五的身份第452章 要錢不要命第15章 緊閉的家門第540章 祖母告囑第499章 謝瑩獻計第976章 再度征戰第628章 把酒夜談第488章 七、八頭阿喜第450章 義川三謀第928章 針對的究竟是誰第1388章 絕情人第409章 七娘獻殷勤第467章 喜怒無常的夫君第608章 受辱第1213章 宮女的希望第860章 親密卻非無間第439章 再警邵廣第859章 殿下的追求模式第704章 王妃索賄第404章 “發明家”謝瑩第377章 南陽郡王第125章 都是涼薄惹的禍第185章 裴府舊奴第632章 妻妾第559章 好繡娘第968章 殺人進行時第697章 孟飛笛第10章 姚姬母女的應對第1248章 並嫡第513章 隱患多多第798章 殿下的桃花劫第567章 小魚兒第719章 告發第136章 瑤英的作用第1253章 未平息第47章 貴勢逼人但子女福薄第1286章 秦晉之好第467章 喜怒無常的夫君第1229章 挑撥未遂,矛盾仍起第53章 風波來了第476章 露餡第501章 “賣身”的恥辱第1010章 漏網之魚第676章 人間蒸發第628章 把酒夜談第1063章 謝瑩獻計第633章 元媵人第1036章 關心則亂?第168章 歸家第465章 賓客們第36章 姐妹三人第736章 王妃被長舌第903章 遠客第259章 柳暗花明第1034章 溫情第571章 破局第612章 滕妾之一第1322章 生死豈能漠視第1252章 上巳春遊第998章 幾近絕望第248章 一波既起,浪涌接連第412章 玉壇主現身第1019章 驛站計商第1123章 梟雄末路第58章 被“麪糰”咬了手第250章 再突變第67章 兄弟見面不相識第1113章 棄都東逃第1238章 歡聚第824章 齊心協力捅窗紙第189章 過關第465章 賓客們第938章 王妃太消極第486章 撲朔迷離第303章 算計晉安第93章 惡名滿長安第959章 明目張膽的丫頭
第71章 車禍第460章 五子示忠第369章 勝負已定第514章 江迂遭驚嚇第161章 晉王醉酒第880章 機心第122章 遇見第68章 見過第1112章 宣戰第813章 毛夫人的醒悟第177章 國相薛謙第912章 轉變第222章 痛改前非的茵如娘子第733章 好個忠僕第1297章 報仇有理,殺人無罪?第372章 末日第1015章 王妃差點逼死人第352章 再歸宮廷第1225章 入冬第1197章 美人之急第1091章 任氏的落幕第366章 讓我如何諒解你?第864章 震怒第602章 羅五的身份第452章 要錢不要命第15章 緊閉的家門第540章 祖母告囑第499章 謝瑩獻計第976章 再度征戰第628章 把酒夜談第488章 七、八頭阿喜第450章 義川三謀第928章 針對的究竟是誰第1388章 絕情人第409章 七娘獻殷勤第467章 喜怒無常的夫君第608章 受辱第1213章 宮女的希望第860章 親密卻非無間第439章 再警邵廣第859章 殿下的追求模式第704章 王妃索賄第404章 “發明家”謝瑩第377章 南陽郡王第125章 都是涼薄惹的禍第185章 裴府舊奴第632章 妻妾第559章 好繡娘第968章 殺人進行時第697章 孟飛笛第10章 姚姬母女的應對第1248章 並嫡第513章 隱患多多第798章 殿下的桃花劫第567章 小魚兒第719章 告發第136章 瑤英的作用第1253章 未平息第47章 貴勢逼人但子女福薄第1286章 秦晉之好第467章 喜怒無常的夫君第1229章 挑撥未遂,矛盾仍起第53章 風波來了第476章 露餡第501章 “賣身”的恥辱第1010章 漏網之魚第676章 人間蒸發第628章 把酒夜談第1063章 謝瑩獻計第633章 元媵人第1036章 關心則亂?第168章 歸家第465章 賓客們第36章 姐妹三人第736章 王妃被長舌第903章 遠客第259章 柳暗花明第1034章 溫情第571章 破局第612章 滕妾之一第1322章 生死豈能漠視第1252章 上巳春遊第998章 幾近絕望第248章 一波既起,浪涌接連第412章 玉壇主現身第1019章 驛站計商第1123章 梟雄末路第58章 被“麪糰”咬了手第250章 再突變第67章 兄弟見面不相識第1113章 棄都東逃第1238章 歡聚第824章 齊心協力捅窗紙第189章 過關第465章 賓客們第938章 王妃太消極第486章 撲朔迷離第303章 算計晉安第93章 惡名滿長安第959章 明目張膽的丫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