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重生

大野澤水波粼粼,廣袤無邊。霧氣靄靄中,遠處巍峨壯闊的泰山若隱若現,一片空濛;澤岸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牛羊如雲。

孝義裡劉繼大宅三層閣樓上,劉玘眺望眼前美景,心中暗歎:此澤爲上古九澤之一,今日得見,果然氣勢磅礴,風光獨好,此生若能長居此地,泛舟野釣,也算沒白重生一回。

隨後他又長嘆一聲,哎!好日子恐沒幾年了,史上的有名黃巾起義很快將來臨,到時必將赤地千里,百姓十難存一,自己也前途兇險。

前世的劉玘出身高知之家,父母均爲大學教授,父親學工,母親學文。

父母對他抱有很高希望,自幼教育極其嚴格,三歲起便在頂級國學館苦讀,直到高中畢業,古代經典、琴棋書畫均有不俗造詣,年少就獲獎無數。

同時,由於受到父親學工的影響,加上他天資卓越,所以在理工方面也廣有涉獵。

後來十七歲便考上國內一所知名大學,本科學工,碩士開始學文,一直讀到博士即將畢業,不曾想一次意外事故讓他來到東漢。

如今是東漢熹平六年(177年)八月,皇帝爲劉宏,也即是後來的漢靈帝。

此地名東平國壽張縣仁德鄉牛頭聚,劉玘居於孝義裡,聚相當於後來的村或莊,亦或是某小鄉。

牛頭聚有五個裡,四百餘戶,在本地算一中等聚,此聚還修有三丈多高的城牆,百姓大多長居城中,務農之時纔出城。

自己附身的這劉玘,還有半月就到虛歲十八,幾日前不慎着寒,一直昏睡不起,今朝醒來,身體卻被二十一世紀來的大才子劉玘佔據。

他是東平王劉蒼之後,若論輩分,則與皇帝劉宏一般,是劉宏族弟。

其曾祖父是首代東平王劉蒼庶子,得封亭侯,當過千石縣令。祖父也是庶子,未得爵,只做過三百石縣丞。

其父劉清在家中排行第二,當過斗食吏,九年前病故;其母不久也隨父而去。劉玘與當時僅一歲的妹妹阿奴被伯父劉繼收養,至今已近九載。

伯父劉繼虛歲四十八,在附近須昌縣任“官有秩”,百石吏,頗有勢力。他並不常回家,平日只將“五日一沐”之假存着,一二月纔回聚一次,農忙時節稍勤。

伯父原配所生二子均已及冠,託了皇帝劉宏賣官鬻爵的“好政策”,他獻錢四百餘萬給二人各買得二百石“郎”,目前那二子全家均在京城雒陽(洛陽)。

不過原伯母早已去世,繼伯母張氏二十一歲,育有一男一女,分別爲四歲、兩歲。

雖然伯父對劉玘兄妹二人視若己出,疼愛有加,但繼伯母張氏可大不同,從進家門那日起,她就對劉玘兄妹頗爲冷淡。

若劉繼在家,她倒一臉友善,表現出與二人相處融洽,若劉繼一旦回城,她則立刻露出本相,對二人刻薄非常,不但經常單獨給二人劣等餐食,視同下人,而且二人稍一出錯,輕則出言辱罵,重則家法伺候,凡此種種,讓劉玘兄妹很是鬱悶。

儘管伯父有所察覺,但是張氏狡詐,多以“此子頑劣、不好讀書”、“桀驁不馴、違逆無禮”等等言語輕易就搪塞過去。

伯父不常在家,自然難辨真假,加上劉玘讀書成績卻也稀鬆平常,久之,伯父對他也不抱什麼希望,只想着給他尋一門親,將來讓他當縣鄉佐史之類末等少吏,也算對得起故去的親弟了。(PS:一百石及以下吏爲少吏)

東漢,地方教育已非常發達,在中原地區普遍有四級教育:郡、王國之“學”,縣、道、邑之“校”,鄉之“庠”,聚之“序”。

劉玘如今在牛頭聚“序”室讀書,“序”相當於後世村學。序室除通過《急救篇》、《凡將篇》等啓蒙書籍教人讀書識字之外,還會教授律、算、禮等等。

除此之外,鄉、聚一級學室還會傳授兩部重要經典-----《論語》、《孝經》,以《孝經》爲主。

因所學知識豐富而堪實用,因此在聚序考試中成績甲等者,已有可能考中縣級佐史等末等少吏。

劉玘在序室同級三十餘人中成績僅中等,無望考中爲吏,因此不被他人看重也在情理中。

“想不到阿兄居然在此處,莫非你已痊癒了?”妹妹的聲音猛然間從身後傳來,斬斷他思緒。

“本就小病,加之有你一日幾次湯藥,自然就康復如初了,多謝你照顧!”劉玘滿臉感激與愛憐地看着阿奴。

阿奴頭上留兩椎丱發,面目清秀俊俏,眸子黑亮有神,只是略瘦弱,有些營養不良。

窮人孩子早當家,她雖然僅虛歲十一,但辦事並不遜於尋常人家十五六歲女子,就是在伯母面前有些膽小。

這次自己大病,伯母藉口小病不肯請醫,也不肯派人照顧,一直是小阿奴在服侍自己,自己喝的藥湯也是阿奴託鄰人找醫工買來,那錢還欠着呢。

“阿兄,應該並非全是湯藥之故!或是蘭若寺中菩薩顯靈,我昨日曾去蘭若寺許願,保佑你儘快康復,不曾想今日居然得償所願,看來哪日得去還願!”妹妹阿奴一臉興奮。

許願?菩薩?……

“阿妹與何人同去的蘭若寺?”那寺廟可有二十多裡遠,阿奴斷然不會獨自一人前往。

“我是與李嫂一家同去的,對了,李尚已考中本縣佐史,隔幾日要置酒,他還請了你呢!”

“哦?他運氣倒也不錯,稍後我得去恭賀他!”

李尚比劉玘只大一歲,他原先也在本聚序室與劉玘一起就讀,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二人關係也情同手足。

後來他又進縣校苦讀,縣文學掾及佐史授課水平自然更高一籌,再加上其勤奮,考中佐史倒在情理之中。

秦漢時期,爲吏與“及冠”無關,只要年滿十七虛歲,也就是十六週歲就可爲文吏,並非要二十歲及冠。

第027章 起步第057章 蘭若第056章 可交第042章 飛昇第046章 孤兒第092章 刺史第060章 算盤第086章 密令第062章 有功第042章 飛昇第102章 拔刀第063章 意外第020章 醉了第067章 啓程第113章 玄德第021章 車伕第092章 刺史第045章 買物第096章 攔阻第003章 分戶第120章 要幾個人第032章 搶功第073章 離去第024章 伯父第044章 市事第043章 同事第089章 家庭第046章 孤兒第070章 威脅第098章 挑釁第107章 外戚第123章 家鄉人第064章 禮物第026章 節奏第124章 幫我寫封信第089章 家庭第090章 朋友第039章 上弦第075章 待遇第116章 中使第030章 巧遇第123章 家鄉人第078章 信義第068章 論政第073章 離去第122章 助手第034章 管亥第034章 管亥第055章 漁稅第109章 舊友第082章 定了第030章 巧遇第023章 飛燕第084章 王府第042章 飛昇第123章 家鄉人第111章 遠謀第046章 孤兒第013章 試題第084章 王府第005章 待客第002章 伯母第122章 助手第104章 事功第111章 遠謀第022章 女樂第001章 重生第113章 玄德第098章 挑釁第079章 閨閣第116章 中使第047章 送別第119章 擔任都尉第018章 小宴第055章 漁稅第019章 督郵第010章 驚喜第026章 節奏第073章 離去第095章 目標第021章 車伕第113章 玄德第029章 北固第071章 賊人第084章 王府第117章 太學第061章 弟子第058章 御史第054章 升遷第126章 孫堅第056章 可交第007章 後庭第085章 軍侯第045章 買物第031章 梁山第024章 伯父第055章 漁稅第078章 信義第124章 幫我寫封信第055章 漁稅
第027章 起步第057章 蘭若第056章 可交第042章 飛昇第046章 孤兒第092章 刺史第060章 算盤第086章 密令第062章 有功第042章 飛昇第102章 拔刀第063章 意外第020章 醉了第067章 啓程第113章 玄德第021章 車伕第092章 刺史第045章 買物第096章 攔阻第003章 分戶第120章 要幾個人第032章 搶功第073章 離去第024章 伯父第044章 市事第043章 同事第089章 家庭第046章 孤兒第070章 威脅第098章 挑釁第107章 外戚第123章 家鄉人第064章 禮物第026章 節奏第124章 幫我寫封信第089章 家庭第090章 朋友第039章 上弦第075章 待遇第116章 中使第030章 巧遇第123章 家鄉人第078章 信義第068章 論政第073章 離去第122章 助手第034章 管亥第034章 管亥第055章 漁稅第109章 舊友第082章 定了第030章 巧遇第023章 飛燕第084章 王府第042章 飛昇第123章 家鄉人第111章 遠謀第046章 孤兒第013章 試題第084章 王府第005章 待客第002章 伯母第122章 助手第104章 事功第111章 遠謀第022章 女樂第001章 重生第113章 玄德第098章 挑釁第079章 閨閣第116章 中使第047章 送別第119章 擔任都尉第018章 小宴第055章 漁稅第019章 督郵第010章 驚喜第026章 節奏第073章 離去第095章 目標第021章 車伕第113章 玄德第029章 北固第071章 賊人第084章 王府第117章 太學第061章 弟子第058章 御史第054章 升遷第126章 孫堅第056章 可交第007章 後庭第085章 軍侯第045章 買物第031章 梁山第024章 伯父第055章 漁稅第078章 信義第124章 幫我寫封信第055章 漁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