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三十二 另有圖謀

正是因爲如此,他纔會選擇在最後和敵人同歸於盡,這不是勇敢,不是犧牲,而是一種崩潰之後的逃避,他已經崩潰了。

所以,在此時此刻,當初的記憶重現於眼前,他很清楚,是自己應當開始蠱惑人心的時候了,讓這些懦夫們嗷嗷叫着去送死,爲剩下的人爭取到活下去的機會和時間,還有一點點微不足道的希望。

對於這些正在狂熱的吼叫着的士兵們來說,這種手段未免太卑鄙了一點,但是更卑鄙的事情,蕭如薰也不是沒有做過,要論卑鄙,或者這個時代最卑鄙的人可以和蕭如薰相提並論,兩者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最終的目的了。

正是經歷過道德淪喪獸性咆哮的黑暗,蕭如薰才無比珍惜道義禮法的光明,他纔會覺得這個時代無比的可愛。

也同樣的,他並不會對使用卑鄙手段產生多少的抗拒意識,即使是會讓很多人爲之送命的卑鄙手段,他也視之爲理所當然,他經歷過這裡的任何人都不曾經歷過的最徹底的黑暗。

他甚至覺得這末路大明是那麼的可愛,那麼的光明,那麼的美妙。

多美好的世界啊!

而這一切是李成樑和李如鬆註定無法體會到的。

所以當李成樑真正的看到蕭如薰的時候,真正的和蕭如薰面對面的時候,他纔會忽然地生出一種很奇怪的感覺,一種……此人並非我所能抗衡的感覺。

上下打量着已經年老體衰卻依稀可以見到當初威武雄壯痕跡的李成樑,蕭如薰重拾心情,朝李成樑見禮。

“晚輩蕭如薰,見過李公。”

李成樑以非常複雜的心情對待蕭如薰。

“蕭鎮南不必多禮,老夫久聞蕭鎮南大名,只是未嘗得以一見,今日一見,蕭鎮南果然英雄非凡,不愧萬曆第一名將之名。”

蕭如薰挑了挑眉頭,微微一笑。

“在前輩面前,晚輩不敢妄稱第一名將,這名頭太大了。”

李成樑長嘆一聲,搖了搖頭。

“你若不敢,還有誰敢?”

說罷,李成樑拍了拍蕭如薰的肩膀,走到了一門紅夷大炮面前,開口問道:“蕭鎮南,這炮是新式火炮嗎?”

蕭如薰回過神,看了李成樑一眼,收起了自己的情緒,點頭說道:“是,這是晚輩在南洋和佛朗機人交戰的過程中得到的火炮,然後從澳門得到此炮的鑄造之法,在緬甸鑄成,此炮威力甚大,較之佛朗機銃要更大一些。”

“這炮身足有一丈,威力想不大都不行啊!甚好!甚好!有此炮,還有騎兵,此戰大致上已經有了戰勝的把握了吧?”

李成樑回身詢問蕭如薰,蕭如薰點了點頭,開口道:“目前進可攻,退可守,只待北虜進攻,便可一舉摧毀其攻城器械,削弱其實力,再以騎兵野戰爭雄,擊敗之,解紫荊關之圍,然後才能考慮其他。”

“不過北虜今日爲止都不曾出兵來攻,莫不是要等到明日?”

聽李成樑這麼一說,蕭如薰則把視線投向了遠處可以看到的蒙古人的軍營,然後拿出了千里鏡,細細的查看着,能看到蒙古軍營內人頭攢動,似乎因爲方纔關內的吼叫聲而感到不安。

“北虜是每一日都來進攻嗎?”

蕭如薰這樣一問,柴國柱便搶着回答道:“倒也不是,今日到現在爲止就沒來攻打過。”

“以前都是如何攻打的?”

“最開始還有登城攻打的舉措,近些時日以來基本上是與攻城武器遠程攻打,用投石機和牀子弩攻城,士卒多爲佯攻,甚少猛攻,饒是如此,依然火力強悍。”

柴國柱顯然對此心有餘悸。

“我軍是否主動出擊過?或者是夜襲?”

柴國柱愣了一下,然後看了看李成樑,李成樑老臉一紅,沒說話,柴國柱只能硬着頭皮說道:“士卒不善戰,無力主動出擊,只能困守了。”

“北虜若想攻破紫荊關劫掠京畿,在有四萬人的前提之下,爲什麼會做出如此消極的攻勢?”

蕭如薰這話一問出來,李成樑和柴國柱繼續面面相覷。

蕭如薰放下千里鏡,轉頭詢問柴國柱:“柴總兵,我問你,北虜有四萬騎兵攻城的數字是如何得來的?”

“斥候觀察其旗號與營寨數量還有馬匹數量推算出來的,包括最先幾日還曾有人前來勸降,口稱十萬騎卒前來攻城,叫我等儘快開城投降,我等不信,但是覺得四五萬是比較可信的數字。”

蕭如薰皺着眉頭說道:“虛張聲勢可是行軍作戰必備的戰術之一,一兩萬人號稱十幾萬人的戰例還少嗎?十幾萬人號稱百萬大軍的戰例還少嗎?十萬騎兵,就算是用人命去堆,以這些兵力來守,紫荊關也堅持不到如今。

若是隻有四五萬,那爲何他們佔有優勢的前提之下卻不用士兵來攻城,而以投石機和牀子弩攻城?既然想要劫掠京畿,那就應該儘快攻破紫荊關,發揮騎兵的速度優勢,在我大軍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搶了就走,這纔是北虜的一貫手法。

而現在他們如此反常,李公,柴總兵,你們就未曾考慮到別的可能?比如他們是在虛張聲勢,真實目的則不是爲了進攻紫荊關劫掠京師,而是另有圖謀?”

“這……”

柴國柱不知道該怎麼回答,而李成樑先是愣了一下,然後越想越不對勁。

“咱們總是把自己定位在弱的一方,習慣性的去防守防守防守,然而現在已經不是蒙古騎兵縱橫天下的三百年前了,他們早已分崩離析的不成樣子,在草原上各自爲政各自爲戰,甚至是互相殘殺。

別說鐵木真和忽必烈了,就連也先俺答這一類的割據勢力都沒有,這十萬騎兵還不知道是怎麼東拼西湊出來的,沒有統一指揮,沒有最起碼的統一政權和號令,他們哪裡來的底氣對大明發起如此強勢的進攻?這難道不奇怪嗎?”

蕭如薰接連的發問讓柴國柱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李如鬆倒有些反應過來了。

“提督,你的意思是,這些北虜的目的根本不是爲了攻打紫荊關劫掠京畿,而是另有圖謀?”

蕭如薰點了點頭。

“而且我更加懷疑咱們面對的根本就沒有四萬多的北虜,他們這也是在虛張聲勢呢!爲的就是嚇住我們,牽制我們,不讓我們出關作戰!”

PS:明天出差,請個假先~

一千一百一十六 直取婁山關五百八十六 掌舵者一千二百二十 大秦的養料(下)五百六十八 北虜來了一千零六十 新的危機接踵而至九百一十二 家書七百九十一 再遇陳龍正四百三十四 喪心病狂(下)一千二百五十二 蕭如薰的生日八 難行之路四百六十三 向馬尼拉進軍二百五十三 朱翊鈞終於暢快的大笑起來一百四十五 德川家康的議案五十一 蕭如薰的對策一百七十一 熱鬧的釜山與風平浪靜的對馬二十八 腦洞大開的蕭如薰一千二百七十七 朝氣蓬勃沐五郎一千一百七十二 吳惟忠的震懾五百四十三 被扭轉的戰局二百五十四 封賞的難題一千一百七十二 吳惟忠的震懾十五 哱雲勸降八百三十一 柴總兵可願帶兵主動出擊?九百一十六 毒酒一千零二十八 有軍事天賦的蠻夷三百六十八 進擊的明軍四百九十二 大同急報三百零一 翁婿夜話(下)二十六 晴天霹靂一百六十七 新戰術的決策六百八十九 鎮南軍大獲全勝一千一百七十七 百僚未起朕先起(上)一千一百六十四 安疆臣沒有耐心了八百零五 天上掉餡餅五百零六 董一奎死守平型關四百七十七 局勢一千零八 強化中央集權六百八十 聯合阿拉幹一千三百六十八 修路是百年大計八百八十六 劉黃裳的慶幸一千一百一十一 五路進攻八百一十四 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一千一百六十 成王敗寇二百九十八 麻貴站隊九百五十六 嗅覺敏銳的孔尚賢六百一十七 試探(上)七百三十九 朱翊鈞畢竟也不是省油的燈四十四 一切都將見分曉一千二百九十 李昖的心思一百三十三 血戰碧蹄館(二)七百二十七 勳貴的擔憂(上)三百五十 瘟疫爆發五百七十七 那閣老你會怎麼回答呢八百零九 拖出去,斬了五十三 朝鮮來使七百七十六 還是要走到那一步了七百五十一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一千 朱應槐圖謀造反四百七十五 阿挪的努力六十三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五 視察軍營一千零八 強化中央集權一千零五十 努爾哈赤的決定八百九十 這個自作聰明的傢伙喲!二百三十一 明軍血戰德川軍(上)七十七 弄瞎倭寇的眼睛二百二十二 悲憤的孤軍二百一十六 太閣的頭顱三百二十五 利瑪竇五百零八 王世揚的決心一千二百四十七 他們畢竟也不是什麼哲學家四百零七 理想社會二十四 病入膏肓的巨人一千三百二十九 大秦的百姓還遠遠沒有過上好日子八百二十六 屋漏偏逢連夜雨九百八十九 大有可期一百七十九 這仗打的值八百八十二 給他們一個驚喜一千二百零六 暹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外交孤立和打擊九百五十六 嗅覺敏銳的孔尚賢三百八十七 簡單的軍人一百三十 吳惟忠出動一千三百一十七 徐光啓下鄉(上)五百九十六 三生有幸一千三百零四 閱兵式(下)一千三百二十一 養鴨治蝗一千一百六十四 安疆臣沒有耐心了二百零一 袁黃是個合格的贊畫四十六 寧夏亂平九百五十八 我就不再追究了七百三十九 朱翊鈞畢竟也不是省油的燈三百八十七 簡單的軍人二百零四 提督與軍師之爭鋒七百八十七 良知(上)三十三 葉公夢熊六百三十 有來無回一千一百八十六 早晚會有一戰一千一百一十九 五司七姓的機會六百一十一 一將難求七百一十二 驚恐的蕭大亨
一千一百一十六 直取婁山關五百八十六 掌舵者一千二百二十 大秦的養料(下)五百六十八 北虜來了一千零六十 新的危機接踵而至九百一十二 家書七百九十一 再遇陳龍正四百三十四 喪心病狂(下)一千二百五十二 蕭如薰的生日八 難行之路四百六十三 向馬尼拉進軍二百五十三 朱翊鈞終於暢快的大笑起來一百四十五 德川家康的議案五十一 蕭如薰的對策一百七十一 熱鬧的釜山與風平浪靜的對馬二十八 腦洞大開的蕭如薰一千二百七十七 朝氣蓬勃沐五郎一千一百七十二 吳惟忠的震懾五百四十三 被扭轉的戰局二百五十四 封賞的難題一千一百七十二 吳惟忠的震懾十五 哱雲勸降八百三十一 柴總兵可願帶兵主動出擊?九百一十六 毒酒一千零二十八 有軍事天賦的蠻夷三百六十八 進擊的明軍四百九十二 大同急報三百零一 翁婿夜話(下)二十六 晴天霹靂一百六十七 新戰術的決策六百八十九 鎮南軍大獲全勝一千一百七十七 百僚未起朕先起(上)一千一百六十四 安疆臣沒有耐心了八百零五 天上掉餡餅五百零六 董一奎死守平型關四百七十七 局勢一千零八 強化中央集權六百八十 聯合阿拉幹一千三百六十八 修路是百年大計八百八十六 劉黃裳的慶幸一千一百一十一 五路進攻八百一十四 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一千一百六十 成王敗寇二百九十八 麻貴站隊九百五十六 嗅覺敏銳的孔尚賢六百一十七 試探(上)七百三十九 朱翊鈞畢竟也不是省油的燈四十四 一切都將見分曉一千二百九十 李昖的心思一百三十三 血戰碧蹄館(二)七百二十七 勳貴的擔憂(上)三百五十 瘟疫爆發五百七十七 那閣老你會怎麼回答呢八百零九 拖出去,斬了五十三 朝鮮來使七百七十六 還是要走到那一步了七百五十一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一千 朱應槐圖謀造反四百七十五 阿挪的努力六十三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五 視察軍營一千零八 強化中央集權一千零五十 努爾哈赤的決定八百九十 這個自作聰明的傢伙喲!二百三十一 明軍血戰德川軍(上)七十七 弄瞎倭寇的眼睛二百二十二 悲憤的孤軍二百一十六 太閣的頭顱三百二十五 利瑪竇五百零八 王世揚的決心一千二百四十七 他們畢竟也不是什麼哲學家四百零七 理想社會二十四 病入膏肓的巨人一千三百二十九 大秦的百姓還遠遠沒有過上好日子八百二十六 屋漏偏逢連夜雨九百八十九 大有可期一百七十九 這仗打的值八百八十二 給他們一個驚喜一千二百零六 暹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外交孤立和打擊九百五十六 嗅覺敏銳的孔尚賢三百八十七 簡單的軍人一百三十 吳惟忠出動一千三百一十七 徐光啓下鄉(上)五百九十六 三生有幸一千三百零四 閱兵式(下)一千三百二十一 養鴨治蝗一千一百六十四 安疆臣沒有耐心了二百零一 袁黃是個合格的贊畫四十六 寧夏亂平九百五十八 我就不再追究了七百三十九 朱翊鈞畢竟也不是省油的燈三百八十七 簡單的軍人二百零四 提督與軍師之爭鋒七百八十七 良知(上)三十三 葉公夢熊六百三十 有來無回一千一百八十六 早晚會有一戰一千一百一十九 五司七姓的機會六百一十一 一將難求七百一十二 驚恐的蕭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