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七十九 替罪羔羊柳成龍

毫無疑問,柳成龍是壬辰之役中朝鮮一方最大的功臣,這一點連明政府也不會否認。

戰後,柳成龍被李昖委以重任,不僅是需要依靠柳成龍的能力將做事,更需要把柳成龍綁在自己這邊,不讓他接觸到光海君,以免李昖自己的權勢受損。

李昖的計劃很不錯,柳成龍在戰後一片狼藉的焦土之上勉勵維持朝鮮政府的存在,逐漸將戰爭的傷痛抹去,在戰爭的焦土上重建家園,並且用自己的威望招攬義軍,改編爲朝鮮政府軍,以彌補戰後朝鮮損失殆盡的正規軍。

有點諷刺的是,朝鮮義軍的戰鬥力遠在那一批正規軍之上,戰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朝鮮政府軍都是以這支義軍爲底子組建的,倭寇的戰火幫着朝鮮政府省去了練兵的費用。

但是朝鮮地小民弱,經濟基礎薄弱,沒有大明那麼強大的抵抗力,所以經濟崩潰是肯定的,柳成龍絞盡腦汁爲朝鮮崩潰的財政續命,又通過一點私人關係從大明對日要求的戰爭賠款裡面要了一杯羹。

每年有十萬兩日本賠償銀會通過駐日明軍送到朝鮮政府手裡,在釜山港交接,駐日明軍總兵吳惟忠負責管理這件事情,他從未私吞過一兩銀子,送到朝鮮人手裡的都是足額的十萬兩銀子,但是能交給柳成龍去運作的銀兩往往只有一半。

王室要錢,損失慘重的兩班要錢,到處都要錢,這十萬兩銀子不過是杯水車薪,不得已之下李昖允許柳成龍私下裡運作賣官的事情,准許將一部分官位拿出來售賣,以彌補財政虧空。

饒是如此,柳成龍還是給朝鮮政府成功續命了。

六年來,朝鮮的國力緩慢恢復,人民日漸安定下來,舔着傷口重建家園,期待着躲在大明羽翼保護之下的美好的明天。

而就在這個檔口,大明國內發生劇變,大明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當年入朝東征主將蕭如薰所建立的大秦。

大明沒了。

大秦建立了。

蕭如薰要求朝鮮改宗向大秦稱臣納貢。

雖然沒有說別的什麼語氣很重的話,但是如果只是淡淡的要求,那更顯決心。

和大明一貫以來也是一樣的。

道德方面實在是繞不過去。

於是李昖只能找柳成龍來問計。

柳成龍當初得知大明國內出現劇變的時候也是驚訝的,但是他相信大明會很快恢復平定,也計劃着出兵的到大明的好感,從而得到更多的援助,結果現在不用了,人家自己來了。

蕭如薰,那個當初和他精誠合作全滅傾朝倭寇的大明將軍,那個戰功赫赫從未打過一場敗仗的可怕的將軍,那個爲人強勢不容置疑他的決定的強勢將軍。

現在這個人成爲了皇帝。

毫無疑問的,朝鮮最好的選擇絕對是立刻向大秦俯首稱臣,得到大秦的保護,說不定還能由此得到更多的一點援助,如果朝鮮和大秦對着幹的話……

別說援助了,估計下一次來的就是大秦的軍隊了。

現在的朝鮮雖然不是最衰弱的時刻,但是也差不多,絕對不可能對抗秦軍,更不要說是對朝鮮地理氣候相當清楚的洞悉了朝鮮虛實的蕭如薰,這是沒有希望的一場戰鬥。

現在蕭如薰還願意將朝鮮納入保護範圍之內,如果朝鮮不識好歹,估計蕭如薰會直接把朝鮮納入統治範圍,設立一個行省!

柳成龍幾乎是立刻就給出了最好的建議——立刻向大秦上表稱臣,獻上賀禮,並且儘快組織使節團隊去北京向大秦皇帝恭賀,把君臣名分定下來,這樣的話大秦就有了保護朝鮮的義務,朝鮮可以繼續存在。

李昖心裡當然也清楚這樣做的必要性,得到消息一天之內他就決定要這樣做了,但是現在朝廷爭議實在是太大,他實在是沒有把握強行通過這個決議,沒有人爲他搖旗吶喊的話,他無能爲力。

柳成龍頓時就明白了李昖的目的。

讓柳成龍做他的替罪羔羊,爲他搖旗吶喊,然後李昖再裝作不情不願的向大秦稱臣,保全朝鮮王室的體面。

柳成龍深深嘆了口氣。

心寒嗎?

不算什麼,作爲一個從政者,這是基本功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要臣做這些事情,臣就必須要做這樣的事情,這本是稀鬆平常的事情,沒什麼好糾結的。

只是爲了朝鮮付出了那麼多,爲了打贏那場仗嘔心瀝血,幾乎把命給送掉,戰後又嘔心瀝血的在黨爭不斷的大局面下勉勵維持朝政,柳成龍自問自己沒有任何對不起朝鮮政府的地方。

“王上要臣這樣做,臣自然會這樣做,只是事成之後,還請王上允許臣告老還鄉,臣,累了。”

李昖的第一反應是不願意。

那麼得心應手的一個能幹事的官員就這樣放棄怎麼可以?要是柳成龍沒有了,國家政務該讓誰來總領呢?

第二反應就是這樣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柳成龍固然能幹,但是這件事情之後必然成爲衆矢之的,如果自己繼續任用他,那麼必然會殃及朝鮮王室,這件事情上朝鮮王室必須要保持在一個相對中立的態度上,搖旗吶喊的人是柳成龍,不是朝鮮王室,不是李昖。

沒了柳成龍,滿朝那麼多大臣,總有可以取代他的。

李昖嘆了口氣,低聲說道:“柳先生爲朝鮮付出的,本王不會忘記,本王會讓你風光還鄉的。”

這話一出口,柳成龍的心就沉到了谷底。

“臣,謹遵王上之命。”

柳成龍應下了這個差事,並且十分圓滿的完成了這個任務,他上書大聲疾呼向大秦稱臣的重要性,嚴厲駁斥那些不知所謂的說法,認爲那是在將朝鮮送到戰爭的邊緣。

柳成龍本身屬於南人黨的勢力,在黨爭轉變爲意氣之爭的大前提之下,這當然讓其他朝廷朋黨感到非常惱火,更兼嫉妒柳成龍的功勞和威望,於是他們紛紛集火向柳成龍。

柳成龍被罵得狗血淋頭。

李昖最終免除了柳成龍的職位,將他革職,但是順帶着通過了向大秦稱臣的決議,這個時候,似乎羣臣都不在意了,彷彿他們一開始的目的就是要搞倒柳成龍一般。

這就很尷尬了。

不過,這並未出乎李昖的預料,李昖順利度過了這次的政治危機,向大秦送上了賀表,展現了稱臣的決心,並且表示願意向大秦皇帝朝拜,送上貢品。

消息迅速往北京傳遞,而在這個時候,蕭如薰可沒心思關注朝鮮,他的精力都在設宴款待西北諸將和西北兩位投誠文官身上。

四百六十六 阿門!一千二百九十八 卑微吧,仰望吧,跪下抱頭唱征服吧!一百二十一 本督親自爲將軍牽馬八百八十九 批評與期許九百七十四 大秦王朝正式建立一千零九十九 安南之亂六百八十六 廢人(下)四十一 魏公妙計安天下三百五十五 今非昔比二百一十五 給宇喜多秀家的大禮三百二十五 利瑪竇八百一十四 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九百八十八 夜色漸濃一千零三十五 一定要回來!四百八十五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四百 背鍋俠的勝利一百二十五 冷卻一千一百零二 戰爭已經開始四百二十六 豪情一千一百二十二 大秦的火炮天下無敵六百七十五 袁黃閱兵六百九十一 袁黃的擔憂(上)一千零六十 新的危機接踵而至一千三百零六 買賣來了一千一百三十六 她可真是聰明七十九 寶刀未老袁了凡六十九 蕭李爭鋒(上)五百五十 太原急報五十九 巨人始動一百零七 外臣不辱使命八百六十一 萬無一失七百七十三 你竟敢謀害我!一千一百一十四 交戰一千一百八十七 前田利家的託付八百 絕不反悔!八十五 杖責李如鬆一千一百三十 決心九百零三 強幹弱枝一千一百八十九 接風晚宴四百七十七 局勢六百三十六 徐光啓頓時覺得臉上臊得慌六百零二 去去就來五十七 蕭如薰縱論朝戰(下)一千零五十八 渡江去朝鮮三百七十四 燈塔一百七十三 強襲對馬港(中)一千零五 愚蠢的熱那亞人九百零八 狗急跳牆一千三百四十四 倒黴的西班牙人七百七十三 你竟敢謀害我!九百六十六 後路一百三十 吳惟忠出動一千一百七十九 韓擢抵播州一百二十八 碧蹄館遭遇戰(上)四百九十二 大同急報九百二十六 連影帝都做不了還做什麼皇帝?一千三百五十二 新的宿命和方向五百一十五 悲催的努爾哈赤一千二百七十 我就是王法一千二百一十四 大魚都在後面六十五 戰與和(下)九百五十六 嗅覺敏銳的孔尚賢三百五十八 夜襲(三)一千二百八十五 藩屬國動向(下)三百三十一 中國人回來了一千三百五十一 隆武六年五百五十八 太原騷亂(下)五百三十 爲何不去挑戰?不去超越?九百零九 皇帝結婚七百五十五 皇帝的坦誠一千二百二十四 悽慘的一行人三百零六 暹羅(下)五百七十四 焦急的沈鯉二百五十三 朱翊鈞終於暢快的大笑起來七百零三 北伐的決心(上)八百七十七 進軍松江府三百八十五 凱旋(中)四百七十一 猜忌(上)一千二百五十五 簡單易懂的指令一千二百五十一 滄海桑田,物是人非九百六十八 沒有爲何七百零一 接風洗塵一千零七十八 楊應龍的挑釁九百七十三 興亡八百六十二 行動起來的李汶一千零八十三 啼笑皆非四百二十九 興師問罪(二)六百八十四 好男兒(下)六百三十三 仁義之名?七百七十 毒一千零三十六 褚英回鄉五百五十 太原急報一千一百七十二 吳惟忠的震懾一百七十七 攻佔對馬島一千二百六十七 大忌諱一千三百二十六 皇帝的意志二百四十六 我們是撕扯敵國血肉以肥自身的兇獸六百六十二 穩穩的做飯四十二 兔死狐悲十四 武官的困境
四百六十六 阿門!一千二百九十八 卑微吧,仰望吧,跪下抱頭唱征服吧!一百二十一 本督親自爲將軍牽馬八百八十九 批評與期許九百七十四 大秦王朝正式建立一千零九十九 安南之亂六百八十六 廢人(下)四十一 魏公妙計安天下三百五十五 今非昔比二百一十五 給宇喜多秀家的大禮三百二十五 利瑪竇八百一十四 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九百八十八 夜色漸濃一千零三十五 一定要回來!四百八十五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四百 背鍋俠的勝利一百二十五 冷卻一千一百零二 戰爭已經開始四百二十六 豪情一千一百二十二 大秦的火炮天下無敵六百七十五 袁黃閱兵六百九十一 袁黃的擔憂(上)一千零六十 新的危機接踵而至一千三百零六 買賣來了一千一百三十六 她可真是聰明七十九 寶刀未老袁了凡六十九 蕭李爭鋒(上)五百五十 太原急報五十九 巨人始動一百零七 外臣不辱使命八百六十一 萬無一失七百七十三 你竟敢謀害我!一千一百一十四 交戰一千一百八十七 前田利家的託付八百 絕不反悔!八十五 杖責李如鬆一千一百三十 決心九百零三 強幹弱枝一千一百八十九 接風晚宴四百七十七 局勢六百三十六 徐光啓頓時覺得臉上臊得慌六百零二 去去就來五十七 蕭如薰縱論朝戰(下)一千零五十八 渡江去朝鮮三百七十四 燈塔一百七十三 強襲對馬港(中)一千零五 愚蠢的熱那亞人九百零八 狗急跳牆一千三百四十四 倒黴的西班牙人七百七十三 你竟敢謀害我!九百六十六 後路一百三十 吳惟忠出動一千一百七十九 韓擢抵播州一百二十八 碧蹄館遭遇戰(上)四百九十二 大同急報九百二十六 連影帝都做不了還做什麼皇帝?一千三百五十二 新的宿命和方向五百一十五 悲催的努爾哈赤一千二百七十 我就是王法一千二百一十四 大魚都在後面六十五 戰與和(下)九百五十六 嗅覺敏銳的孔尚賢三百五十八 夜襲(三)一千二百八十五 藩屬國動向(下)三百三十一 中國人回來了一千三百五十一 隆武六年五百五十八 太原騷亂(下)五百三十 爲何不去挑戰?不去超越?九百零九 皇帝結婚七百五十五 皇帝的坦誠一千二百二十四 悽慘的一行人三百零六 暹羅(下)五百七十四 焦急的沈鯉二百五十三 朱翊鈞終於暢快的大笑起來七百零三 北伐的決心(上)八百七十七 進軍松江府三百八十五 凱旋(中)四百七十一 猜忌(上)一千二百五十五 簡單易懂的指令一千二百五十一 滄海桑田,物是人非九百六十八 沒有爲何七百零一 接風洗塵一千零七十八 楊應龍的挑釁九百七十三 興亡八百六十二 行動起來的李汶一千零八十三 啼笑皆非四百二十九 興師問罪(二)六百八十四 好男兒(下)六百三十三 仁義之名?七百七十 毒一千零三十六 褚英回鄉五百五十 太原急報一千一百七十二 吳惟忠的震懾一百七十七 攻佔對馬島一千二百六十七 大忌諱一千三百二十六 皇帝的意志二百四十六 我們是撕扯敵國血肉以肥自身的兇獸六百六十二 穩穩的做飯四十二 兔死狐悲十四 武官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