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七十五 袁黃閱兵

萬曆二十二年,蕭如薰率軍攻滅東籲王朝之後,出於發展自身的必要,將當初的盟友、緬甸孟族人半利誘半強制的遷移到了現如今孟加拉國的吉大港區南部,將他們趕出了緬甸。

並且爲了確保這些傢伙不會再次回到緬甸對自己的建設造成危害,他在現在的孟都的位置築了平西城這座軍城,長期駐紮兩千名士兵左右的軍隊。

萬曆二十四年鎮南軍改組之後,這個駐紮任務就由鎮南軍步軍四大營輪流來鎮守,每營鎮守半年。

爲了確保從勃固到平西城的交通穩定,蕭如薰特地徵發了三萬戰俘奴隸修築馳道,確保這條道路的通暢和消息傳遞的即時性。

和平西城一樣的軍城在緬甸中北部還有好幾座,都是在無法移民居住開發的前提下,蕭如薰爲了控制領土而想到的權宜之計。

但是就算是權宜之計也不能亂來,蕭如薰深深的知道這一點,所以在選擇安置孟族人的地方的時候,蕭如薰選擇了吉大港區,因爲此時此刻這一塊區域有一個小型的統一王朝,阿拉幹王朝。

這個王朝和遠在更西邊的莫臥兒王朝一樣都處在鼎盛期間,當然了,這個小國家就算是如今的緬甸鎮都能輕鬆收拾掉。

能和大明掰一掰腕子的,也就是莫臥兒的阿克巴了,阿克巴的統治已經進入了晚期,他還有七八年的壽命,但是此時此刻的莫臥兒王朝,蕭如薰的確不想去招惹。

但是不去招惹不代表不會去戒備,不會去防備,阿拉幹這幫蠢貨在莽應裡進犯大明的過程中派出了葡萄牙人僱傭軍前來參戰。

蕭如薰所滅掉的那一支葡萄牙僱傭軍當中就有阿拉幹王朝的葡萄牙僱傭軍存在,蕭如薰得知之後直接把這個王朝拉入了黑名單。

於是孟族人的遷移地就選擇好了。

隨着孟族人的大舉遷入,阿拉幹王明耶娑基算是倒了血黴,當時的孟族人所遷入的地區還是無人區,雖然已經屬於阿拉幹,但是隻有少數原住民在居住,輕而易舉的就被孟族人幹掉並且鳩佔鵲巢了。

在明軍的軍事威脅下,孟族人不斷往北開拓生存空間,終於觸犯到了阿拉幹王朝的核心利益,於是阿拉幹王就開始組織軍隊和孟族人交戰,試圖將孟族人驅逐出自己的國土。

但是在明軍支援的一些火槍和火炮甚至是軍事指揮的協助下,阿拉乾的幾次軍事行動都被孟族人打敗,慘敗而歸,軍事實力損失不小,再也不敢輕易和孟族人交戰,無奈的被迫承認孟族人對南部臨海區域的佔有。

不過明耶娑基一直沒有放棄對這塊土地的所有權,三年來不斷地想方設法和孟族人鬥智鬥勇,小規模摩擦不斷,但是雙方都不敢進行大規模的交戰。

明耶娑基也漸漸的知道了孟族人背後還有一個大的靠山,貌似是大靠山,也不知道具體是不是,因爲明耶娑基沒有想通過和平的方式奪回自己的領地。

只是多了一個大靠山,明耶娑基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妥善應對,在限制孟族人繼續北上的同時,加快速度武裝自己的火器部隊,招攬更多的葡萄牙人來助戰。

結果招攬是招攬到了一些,但是每一次交戰這些葡萄牙人都死的最快最多,很多頭部中槍死掉的,漸漸的葡萄牙人不敢受僱於明耶娑基了,明耶娑基徹底落入了頹勢。

孟族人穩步推進自己的生存空間,但是對與蕭如薰的強硬政策也越來越不滿意,他們這邊要不斷的征戰來得到生存空間,他們那邊卻發展的極其迅猛,過去做生意的人都誇讚蕭如薰的地盤發展的好,這樣好那樣好,自然就有人不爽了,紅眼病一起,就再也下不去了。

慢慢的,孟族人和明耶娑基達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共識,孟族人不再往北,明耶娑基也不再組織軍隊南下,孟族人試圖往南往東回到自己原先的住所,但是南邊被平西城扼守住了,東面的高山和惡劣地形也在無形中限制了他們的擴張。

於是這種困境漸漸轉化爲怒火,越來越讓孟族人感到不滿,對蕭如薰的鎮南軍越來越不滿,越來越想要回到自己原先的家鄉過好日子。

針對平西城的騷擾就越來越多了。

這種跡象發現之後,蕭如薰就着手安排呂宋戰事,接着用傳教權作爲誘餌讓亞歷山大和利瑪竇到這裡傳教,從內部攪亂他們,讓他們自己發生內亂,從而找到出兵的藉口。

現在,這個藉口已經得到了。

蕭如薰可不會管阿拉幹王明耶娑基是如何看待這場戰爭的,反正,他會直接滅掉孟族,至於阿拉幹王朝,他沒什麼興趣,因爲阿拉幹是橫在緬甸鎮和莫臥兒帝國之間唯一的緩衝地帶,若是幹掉了阿拉幹,豈不是要和莫臥兒正面迎上了?

蕭如薰可沒有準備好和莫臥兒的戰爭,自己只是一個軍鎮,而莫臥兒是一個大帝國,這有些不太理智。

至於阿克巴是如何考慮的,蕭如薰自然也無暇關注,但是想來這傢伙年老了,應該更加關注繼承人的問題,大規模對外出兵應該不是他的首選,否則,他不會留着阿拉幹這個小國不吃掉。

應該是精力不濟了。

這就給了蕭如薰在阿克巴的眼皮底下做小動作的底氣。

當然了,這也不能算是小動作了。

萬曆二十六年三月三十日,鎮南軍主力在勃固、也就是南安城閱兵。

此戰,袁黃以蕭如薰的軍師、政務所所長的身份親自掛帥,率鎮南軍五萬出擊孟族,務必戰勝,必須戰勝,爲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袁黃敏銳地察覺到有什麼東西就快要來了,他需要在那之前準備好一切,等蕭如薰需要他的時候,他能拿出蕭如薰所需要的一切給他,這樣纔不負蕭如薰對他的信任和安排。

袁黃身穿當初在朝鮮時候蕭如薰贈送給他的戰甲,手持蕭如薰留下來的佩劍,代表蕭如薰行使鎮南軍的最高指揮權。

四百八十二 塞北的嚴寒一百一十八 李如鬆血戰開城(上)一千一百一十一 五路進攻一千二百一十一 短視五百八十五 弄死他們八百四十四 爲時已晚三百六十四 大決戰五百六十一 死有餘辜(上)八百五十七 第二輪北伐開始三百三十九 再會袁黃一千二百三十九 岌岌可危的暹羅一千一百零五 心裡沒底的楊應龍一千一百五十六 齊大勇的忠誠三百一十一 最大的難題三百八十四 凱旋(上)六百九十八 孫承宗的報國志四百七十七 局勢三百六十二 洛猜之死(上)一千二百四十四 喘口氣,歇一歇八百六十 麻威下定決心要在漢中和李汶決一死戰三百一十 重新開始二百七十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三百六十五 作壁上觀八百五十八 李汶的反應很快三百六十六 袁黃的期待三百一十六 納瑞宣王的決議二百一十九 蕭如薰的隱憂六百七十八 意想不到的收穫六百四十三 爲敵(上)一千二百六十三 那你爲什麼要流淚?二百六十六 羣臣的反擊極其猛烈八百二十 叔父,你何時派兵去救族人啊!五百六十四 詭異的動向四百八十五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一千二百七十九 冠軍侯一百七十九 這仗打的值六百九十三 不速之客(上)三百六十六 袁黃的期待一千二百六十九 萬念俱灰的袁黃一千零三 現在他想做個好人七百 強烈的恐懼和不安支配着駱思恭四百七十一 猜忌(上)一千二百七十九 冠軍侯五百九十三 不聽命令的軍隊九十八 進擊的李如鬆六百零一 最牛的武將六百六十八 沈一貫的野心不斷的膨脹着(下)三十 背鍋頭號種子選手朱翊鈞八百零九 拖出去,斬了四百三十二 興師問罪(五)一百七十一 熱鬧的釜山與風平浪靜的對馬九十一 外臣預祝提督首戰大捷五百六十三 幕後黑手一千零四十四 他們活着比死了更有用六百八十九 鎮南軍大獲全勝四 進入角色三百九十二 三年(下)六百二十三 多謝總督!二百七十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一千三百一十七 徐光啓下鄉(上)一千一百七十九 韓擢抵播州七百零四 北伐的決心(下)八百零四 放心吧!七百五十一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一千二百三十八 莫氏的請求七百零四 北伐的決心(下)五百五十六 王世揚求活(下)一千三百三十八 北虜復來九十 最後的準備七百九十一 再遇陳龍正一千零一十五 嫡長子一千一百一十九 五司七姓的機會一千二百八十八 李昖抵京(上)十九 著力兔來援五百四十三 被扭轉的戰局五百七十 向死而生(下)一千三百六十三 等我回來六百四十 相顧無言的故人二十九 破城計五百一十二 該來的還是來了五百三十五 僅僅只是活下來七 成立鳥銃隊九百五十 不交稅的人一百三十九 血戰碧蹄館(八)九百三十 身體冰冷的駱思恭一千一百六十八 壓力山大的中央政府九百七十一 貳臣石星一千零五十 努爾哈赤的決定四百一十五 忘掉天主的總督三百八十四 凱旋(上)一千三百零三 閱兵式(上)二百一十一 叫家康來見我!二百九十六 不甘的李成樑四百一十八 這個武人倒不簡單二百四十一 三方會談(中)八十五 杖責李如鬆一千一百六十三 被動的等待一千一百三十三 磨刀不誤砍柴工一千零九十 憫農
四百八十二 塞北的嚴寒一百一十八 李如鬆血戰開城(上)一千一百一十一 五路進攻一千二百一十一 短視五百八十五 弄死他們八百四十四 爲時已晚三百六十四 大決戰五百六十一 死有餘辜(上)八百五十七 第二輪北伐開始三百三十九 再會袁黃一千二百三十九 岌岌可危的暹羅一千一百零五 心裡沒底的楊應龍一千一百五十六 齊大勇的忠誠三百一十一 最大的難題三百八十四 凱旋(上)六百九十八 孫承宗的報國志四百七十七 局勢三百六十二 洛猜之死(上)一千二百四十四 喘口氣,歇一歇八百六十 麻威下定決心要在漢中和李汶決一死戰三百一十 重新開始二百七十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三百六十五 作壁上觀八百五十八 李汶的反應很快三百六十六 袁黃的期待三百一十六 納瑞宣王的決議二百一十九 蕭如薰的隱憂六百七十八 意想不到的收穫六百四十三 爲敵(上)一千二百六十三 那你爲什麼要流淚?二百六十六 羣臣的反擊極其猛烈八百二十 叔父,你何時派兵去救族人啊!五百六十四 詭異的動向四百八十五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一千二百七十九 冠軍侯一百七十九 這仗打的值六百九十三 不速之客(上)三百六十六 袁黃的期待一千二百六十九 萬念俱灰的袁黃一千零三 現在他想做個好人七百 強烈的恐懼和不安支配着駱思恭四百七十一 猜忌(上)一千二百七十九 冠軍侯五百九十三 不聽命令的軍隊九十八 進擊的李如鬆六百零一 最牛的武將六百六十八 沈一貫的野心不斷的膨脹着(下)三十 背鍋頭號種子選手朱翊鈞八百零九 拖出去,斬了四百三十二 興師問罪(五)一百七十一 熱鬧的釜山與風平浪靜的對馬九十一 外臣預祝提督首戰大捷五百六十三 幕後黑手一千零四十四 他們活着比死了更有用六百八十九 鎮南軍大獲全勝四 進入角色三百九十二 三年(下)六百二十三 多謝總督!二百七十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一千三百一十七 徐光啓下鄉(上)一千一百七十九 韓擢抵播州七百零四 北伐的決心(下)八百零四 放心吧!七百五十一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一千二百三十八 莫氏的請求七百零四 北伐的決心(下)五百五十六 王世揚求活(下)一千三百三十八 北虜復來九十 最後的準備七百九十一 再遇陳龍正一千零一十五 嫡長子一千一百一十九 五司七姓的機會一千二百八十八 李昖抵京(上)十九 著力兔來援五百四十三 被扭轉的戰局五百七十 向死而生(下)一千三百六十三 等我回來六百四十 相顧無言的故人二十九 破城計五百一十二 該來的還是來了五百三十五 僅僅只是活下來七 成立鳥銃隊九百五十 不交稅的人一百三十九 血戰碧蹄館(八)九百三十 身體冰冷的駱思恭一千一百六十八 壓力山大的中央政府九百七十一 貳臣石星一千零五十 努爾哈赤的決定四百一十五 忘掉天主的總督三百八十四 凱旋(上)一千三百零三 閱兵式(上)二百一十一 叫家康來見我!二百九十六 不甘的李成樑四百一十八 這個武人倒不簡單二百四十一 三方會談(中)八十五 杖責李如鬆一千一百六十三 被動的等待一千一百三十三 磨刀不誤砍柴工一千零九十 憫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