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七 蕭如薰縱論朝戰(下)

“你的意思是,不能讓遼東軍入朝鮮,而應該徵調浙兵入朝鮮?日人有那麼多鳥銃足以列裝嗎?”

朱翊鈞很清楚大明有哪些步卒戰鬥力強悍,但是對日本正規軍卻沒有太多的瞭解,事實上,戰前,明軍始終不曾對日本的鐵炮有着刻骨銘心的認識。

“陛下,倭寇不是日人正規軍,畢竟還是海盜,但是正規軍的裝備不比海盜,臣以爲,務必謹慎,此戰遼東軍騎兵只可爲輔,不可爲主,騎兵不適合在朝鮮作戰,若要對抗精熟火器之日軍,應當以同樣精熟火器之南方炮手和臣在寧夏所練的火器營輔以步軍刀盾手長矛手爲主力。

而且還有一點,若是戰事遷延日久,恐有逃兵,遼東軍多爲遼東人,一旦恐戰怯戰厭戰,越過鴨綠江就是家鄉,而寧夏兵與南方炮手離家遠,反而不會逃跑,因此,若要在朝鮮作戰,此戰當以西北兵和南兵爲主,遼東兵只能爲輔。

更何況臣聽說遼東將官出征前習慣帶算命先生,打仗之前先佔卜吉兇,然後再戰,實在奇怪,而且不瞞陛下,臣遠在寧夏也聽說過遼東軍“悍勇”的傳聞,怕是這些傳聞朝鮮人也清楚。

以遼東軍爲主力,疏爲不妥,臣斗膽建議,此戰若開,不以遼東軍爲主力,讓遼東騎兵保存實力,震懾蒙古和建奴,臣推薦臣麾下火器營和浙江炮手鳥銃手、山東槍手爲主戰力。”

朱翊鈞看着朝鮮地圖,微微點頭,對蕭如薰的意見表示贊同,似乎又在考量着這一切的利弊得失,尋思良久,卻又說道:“朝鮮與日本之戰,本不關乎我大明,若朝臣以此爲由反對朕出兵與之戰,又當如何?朝鮮之存亡,與我中原並無關聯啊!”

“陛下,臣以爲,若日人以傾國之軍入侵朝鮮,則保朝鮮就是保中國,朝鮮不保,遼東堪憂,遼東不保,天下堪憂!”

朱翊鈞到此才終於動容,直起身子,雙目放光。

“你接着說。”

“陛下,臣以爲,當今時節最重要的事,有兩件,一是徵調各地精兵糧秣趕赴遼東備戰,二,是遣人入朝鮮將入侵朝鮮之倭寇軍隊數目、分兵幾路、失陷城池和目前戰況等等全數弄清楚回饋我軍,而後我軍纔可動,否則,絕不可輕動!

當今日軍到底不是倭寇,乃是日本國正規軍,與倭寇還是有所差別,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若不知曉敵軍底細,甚至連日人到底出兵幾何都不得而知,我大明又該如何出兵呢?貿然出兵,並非上策。”

聽着蕭如薰的建言,朱翊鈞不斷的點頭稱是,而後說道:“蕭如薰,如果這一仗,朕要你去打,你會怎麼打?”

蕭如薰搖頭道:“陛下,臣對朝鮮戰況一無所知,實在不知該如何打。”

朱翊鈞點了點頭,開口道:“你若是一口應下然後誇誇其談,朕可不會把重任交付給你,朕之前說過,你若是知道朕要你做什麼,除了寧夏的賞賜之外,還有別的賞賜,現在,朕就把別的賞賜給你,張誠。”

“諾。”

張誠一揮手,一名小太監把一封信遞給了蕭如薰,蕭如薰接過一看,頓時吃了一驚——這封信是以一個密探的口吻向錦衣衛指揮使報告的事情,上面寫下了日軍登陸的時間地點還有日軍取下朝鮮王京的時間和地點,以及目前所知的一支日本軍隊的大致方位,落款時間是五月十三日。

蕭如薰立刻看向了地圖,看了看日軍登陸的釜山地區還有朝鮮漢城的位置,四月十二日登陸,四月十三日正式開戰,十九天以後,五月二日,日軍一部就攻下了朝鮮王都。

小西行長逼得朝鮮王甩開腿就跑了,目前戰況焦急,密探推測朝鮮王會往平壤方向跑,最終會抵達邊境地區的義州,前提是朝鮮無法阻擋日軍兵鋒。

雖然早就知道朝鮮初期戰敗的速度極其快,但是卻沒想到是那麼快,從釜山到漢城,他們居然十九天就讓日本人把國都攻下了!

蕭如薰還記得攻下朝鮮王都的是豐臣秀吉身邊的外交官小西行長,這傢伙是藥商出身,對朝鮮相當熟悉,所以豐臣秀吉才讓小西行長來做先鋒軍第一個攻打朝鮮。

不過每個國家裡都會有黨派,每支軍隊裡也有山頭,小西行長是一個備受鄙視的商人出身的傢伙,在豐臣秀吉的麾下自然有不對路子的反對派,侵朝日軍裡和小西行長最爲不對路子的,就是豐臣秀吉麾下第一猛將加藤清正。

這兩個人分別統帥第一軍和第二軍,接連在朝鮮登陸,爲了爭奪頭功,兩人展開了生死時速,拼命趕路,就怕落在對方後面被羞辱。

他們是爽了,朝鮮人就哭了。

開戰十九天丟掉首都,這個記錄只有後來的二戰時期德國閃擊歐洲小國的時候才能比擬了。

看起來,贏的人是小西行長,他攻下了朝鮮王都,這場生死時速的競賽勝利者,是小西行長,加藤清正被氣的一佛出竅二佛昇天,最後果斷率兵前往朝鮮東北的咸鏡道,小西行長則追擊着朝鮮王去了西北角,日後第一個迎上了大明軍隊。

他們在短短的時間裡把朝鮮鑿了一個對穿,創下了戰爭史上一個相當出彩的戰例,但是也正是因爲這場“閃擊戰”,爲他們日後的徹底敗亡埋下了伏筆。

於是蕭如薰根據這份珍貴的情報,在這幅朝鮮全圖上畫了幾條線。

這是他前世每次戰鬥之前養成的一個習慣,按照敵軍前進的路線徐徐推斷敵軍的目標和可能使用的戰術,然後做出對應的策略,絕不貿然出兵迎敵。

第一條線和小西行長的行軍路線,一直到漢城爲止,第二條線是加藤清正的行軍路線,一直到漢城爲止,目前的情報只能到此爲止。

接下來的情報裡,探子只給出了兩支部隊一支往西北一支往東北而去,沒有具體的消息,情報就沒有更多了,探子更無法探明這兩支軍隊的實際數目,只是推斷人數不會太多,否則無法競速趕路維持秩序。

蕭如薰很清楚,這成了明軍入朝第一敗的主要誘因之一的輕敵!第二個誘因是情報不足,以及負責擔任嚮導的朝鮮人內部出了岔子。

朝鮮人再蠢再無能,也不會被日軍用區區幾千人從釜山打到漢城而不去反抗,就算是路上的義軍都能吞掉這幾千日軍好嗎?怎麼可能只有幾千人?遼東軍的自大和被誤導,是明軍首敗的原因,如果換作蕭如薰率軍入朝,這一戰,他根本就不會動用騎兵,要動用也不是用遼東軍,而是努爾哈赤的騎兵!

努爾哈赤自己上書明廷請求率兵入朝助戰,這是他自己找死,結果因爲朝鮮人的反對而作罷,一直讓蕭如薰相當不爽,這一次,如果有機會,蕭如薰一定會拉着努爾哈赤的建州女真騎兵一起進入朝鮮!

天賜良機不取,必爲其害!

ps:每日三更的勤勉作者求收藏和推薦了嘿!大家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五百七十七 那閣老你會怎麼回答呢八十二 嚴峻的形勢一千零七 兩杯酒一千一百二十六 這本就是大秦的國土吧?五百三十三 障眼法九百三十九 劉黃裳開城一千一百一十五 崩潰的楊軍四百四十八 不上班的蕭如薰三百五十一 影帝一千二百七十九 冠軍侯一千二百零八 對日作戰正式展開九百九十六 我得罪誰了?一千一百四十一 所有人都在忙二百八十八 天高皇帝遠五百四十五 消失的北虜(上)四百七十三 戰爭一觸即發三百三十一 中國人回來了三百一十三 幾千年的套路三百六十四 大決戰一千一百五十三 飛鳳關告急八百三十七 閃亮登場九百五十六 嗅覺敏銳的孔尚賢四百一十四 西班牙人的準備一百零七 外臣不辱使命一千二百九十四 朕與你們的遮羞布一千一百五十九 勇士九百三十四 爲我而戰吧,士兵們!六十六 意見統一八百七十九 一起殺了!五百零六 董一奎死守平型關七百三十五 張誠覺得自己挺委屈的四百四十一 蕭如薰上疏十五 哱雲勸降四 進入角色一千零一十七 兵役七百九十六 開動的戰爭機器(下)五百三十三 障眼法四百七十八 徐光啓二百六十六 羣臣的反擊極其猛烈二百四十四 一切遂成定局五百零一 爲難的王世揚一千三百五十二 新的宿命和方向一百六十八 假和談與不速之客七百三十 嘴炮天團的逆襲(上)一千一百零一 大秦的警告一百六十 倭寇來使二百零四 提督與軍師之爭鋒二百九十九 老丈人駕臨一千三百三十一 明哲保身的『哲』一千一百六十三 被動的等待五十九 巨人始動七百一十五 就打到這裡吧!一千零六十一 毛文龍渡江一千二百二十一 去與留一千二百二十 大秦的養料(下)一百 審判五百零一 爲難的王世揚四百三十一 興師問罪(四)八十九 蕭如薰的戰策六百六十 威信與信任二百零二 二人的約定四百三十三 喪心病狂(上)六百零三 捉摸不透三百七十一 大勝三百一十三 幾千年的套路六百一十三 進兵計劃一千零六 法蘭西的意外之喜七百七十九 口出粗鄙之語的傻子九百一十九 一切開始的地方九百零四 早做準備二十一 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千一百八十九 接風晚宴五百九十五 免貴姓蕭九百四十一 大明還有如此多的忠臣良將一千一百一十四 交戰六百四十三 爲敵(上)一千三百零八 趙士禎的擔憂九十九 平壤終焉一千零七十八 楊應龍的挑釁七百六十一 老夫親自爲你牽馬五百六十四 詭異的動向十三 魏學曾的擔憂五百零八 王世揚的決心五百四十二 蕭如薰第一次對自己堅持的理念產生了懷疑一百五十二 撤兵刻不容緩一千零二十一 衛改府一千 朱應槐圖謀造反八百八十 不一樣的鉛彈七百三十四 太祖皇帝啊,您開開眼吧!二百八十一 雙生子三百三十四 大城一千一百四十九 強弩之末(上)四百二十八 興師問罪(一)一百零八 水陸並進的構想四百六十八 惡人自有惡人磨四百九十一 張閣老誤國七百六十 有弟兄們在,此事就有希望一千二百一十三 喊殺聲驟起二百八十二 蕭文奎所希望的享受五百四十四 山西已經平定
五百七十七 那閣老你會怎麼回答呢八十二 嚴峻的形勢一千零七 兩杯酒一千一百二十六 這本就是大秦的國土吧?五百三十三 障眼法九百三十九 劉黃裳開城一千一百一十五 崩潰的楊軍四百四十八 不上班的蕭如薰三百五十一 影帝一千二百七十九 冠軍侯一千二百零八 對日作戰正式展開九百九十六 我得罪誰了?一千一百四十一 所有人都在忙二百八十八 天高皇帝遠五百四十五 消失的北虜(上)四百七十三 戰爭一觸即發三百三十一 中國人回來了三百一十三 幾千年的套路三百六十四 大決戰一千一百五十三 飛鳳關告急八百三十七 閃亮登場九百五十六 嗅覺敏銳的孔尚賢四百一十四 西班牙人的準備一百零七 外臣不辱使命一千二百九十四 朕與你們的遮羞布一千一百五十九 勇士九百三十四 爲我而戰吧,士兵們!六十六 意見統一八百七十九 一起殺了!五百零六 董一奎死守平型關七百三十五 張誠覺得自己挺委屈的四百四十一 蕭如薰上疏十五 哱雲勸降四 進入角色一千零一十七 兵役七百九十六 開動的戰爭機器(下)五百三十三 障眼法四百七十八 徐光啓二百六十六 羣臣的反擊極其猛烈二百四十四 一切遂成定局五百零一 爲難的王世揚一千三百五十二 新的宿命和方向一百六十八 假和談與不速之客七百三十 嘴炮天團的逆襲(上)一千一百零一 大秦的警告一百六十 倭寇來使二百零四 提督與軍師之爭鋒二百九十九 老丈人駕臨一千三百三十一 明哲保身的『哲』一千一百六十三 被動的等待五十九 巨人始動七百一十五 就打到這裡吧!一千零六十一 毛文龍渡江一千二百二十一 去與留一千二百二十 大秦的養料(下)一百 審判五百零一 爲難的王世揚四百三十一 興師問罪(四)八十九 蕭如薰的戰策六百六十 威信與信任二百零二 二人的約定四百三十三 喪心病狂(上)六百零三 捉摸不透三百七十一 大勝三百一十三 幾千年的套路六百一十三 進兵計劃一千零六 法蘭西的意外之喜七百七十九 口出粗鄙之語的傻子九百一十九 一切開始的地方九百零四 早做準備二十一 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千一百八十九 接風晚宴五百九十五 免貴姓蕭九百四十一 大明還有如此多的忠臣良將一千一百一十四 交戰六百四十三 爲敵(上)一千三百零八 趙士禎的擔憂九十九 平壤終焉一千零七十八 楊應龍的挑釁七百六十一 老夫親自爲你牽馬五百六十四 詭異的動向十三 魏學曾的擔憂五百零八 王世揚的決心五百四十二 蕭如薰第一次對自己堅持的理念產生了懷疑一百五十二 撤兵刻不容緩一千零二十一 衛改府一千 朱應槐圖謀造反八百八十 不一樣的鉛彈七百三十四 太祖皇帝啊,您開開眼吧!二百八十一 雙生子三百三十四 大城一千一百四十九 強弩之末(上)四百二十八 興師問罪(一)一百零八 水陸並進的構想四百六十八 惡人自有惡人磨四百九十一 張閣老誤國七百六十 有弟兄們在,此事就有希望一千二百一十三 喊殺聲驟起二百八十二 蕭文奎所希望的享受五百四十四 山西已經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