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異端

紫禁城,文華殿。

朱翊鈞看了一眼徐德,面無表情的問道:“李贄來了?”

“回皇爺,來了,他一直猶豫,到現在也不信任奴婢。”徐德有些無奈的說道:“他總覺得奴婢是在騙他。”

朱翊鈞點了點頭,他知道這是徐德在爲自己開脫,不過這些都是小事情。將手中的奏摺放在旁邊,朱翊鈞開口說道:“你把他送到宮裡面來吧!”

“注意點,別搞得人盡皆知。”朱翊鈞想了想,又囑咐了一句。

“奴婢明白!”徐德點了點頭,恭敬的說道。

李贄在進入皇宮之後,終於相信自己是真的被皇上召見了,心裡面震驚之餘,他還是想不通這是爲什麼。皇上爲什麼要這麼見自己,不過他覺得見到皇上之後,皇上會給自己一個說法。

說到底李贄只是一個學者,或許有很多思想,有很多主張,可是李贄對官場上的事情,看得並不清楚。

李贄沒想到自己居然被領到一個校場,只不過這裡沒什麼人,當他看到那個站在校場邊上的年輕人之時,李贄頓時就意識到那個就是皇帝了。

身在南方,又遠離官場,李贄對這位新皇的事情知道的不多。

雖然登基十年了,可是這十年,這位新皇的存在感並不高。

“皇爺,李先生來了!”徐德來的朱翊鈞的身邊,躬身道。

朱翊鈞擺了擺手,示意徐德退下去,然後揮手讓行禮的李贄免禮,上下打量了一番李贄,這纔開口說道:“是不是在好奇爲什麼朕叫你來?”

“是,學生一直不明!”李贄躬身道。

雖然李贄做過官,還做到了知府,可是他早就辭官而去了。

“朕知道泰州學派,也知道王艮,也知道何心隱。”朱翊鈞看着李贄,笑着說道:“朕對你們的思想和著述也都看過,甚至也還知道何心隱提出的思想。”

“朕還知道何心隱曾經在他的家鄉‘構萃和堂以合族,身理一族之政,冠婚、喪祭、賦役,一切通其有無。’,只不過他失敗了,錢花光了,日子過不下去了。”

“朕也知道何心隱還提出過‘無父無君非弒父弒君’的主張,朕可有說錯的地方?”

李贄看着面前面帶笑容的年輕君王,臉上的表情略微有些凝固,他沒想到皇上對自己的泰州學派很瞭解。不過他更迷糊了,於是便沒開口說道。

“何心隱死的事情,朕也是知道的,他被斥責爲異端。”

“可是你知道嗎?何心隱死的時候,朕想到的卻是少正卯。你可能不知道,相比於儒家,朕更推崇的是法家,因爲法家的思想明白的很。”

“什麼東西都是用法定死在那裡了,如果能做到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那這天下必然爲之滌盪。”

“而不是什麼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大家都是人,都是爹生娘養的,爲什麼非要分三六九等?難道因爲你書讀的比別人多,你懂的道理多,你就高人一等?沒這個道理啊!”

“孔子不是還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嗎?那不就是說沒人無完人,你總會在某一個方面不如別人,爲什麼你會覺得高人一等?”

李贄這一次徹底呆住了,自己被主流學派斥爲異端,可是自己怎麼覺得這位新皇比自己更像異端呢?

看了一眼目瞪口呆的李贄,朱翊鈞笑了,而且笑的很開心:“是不是沒想到朕會這樣說?朕從小到大通讀史書,便覽各家主張,也悟出了一些東西。”

“無論是何家的思想,目的都是爲了天下大同,或者說百姓安康,國家興盛,這一點你認同吧?”

李贄點了點頭:“學生贊同。”

“道家講究清靜無爲,輕徭薄賦,認爲朝廷少干預百姓,那樣百姓的日子就會好過很多。法家則認爲應該嚴苛峻法,以法來限制人的行爲。正所謂‘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與儒家的‘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針鋒相對’。”

“諸子百家雖然多,也是各有各的主張,可是真的能夠秉持國政的,無外乎這三家。”

“其餘縱橫家、墨家等等,雖然也興盛過,但是卻並沒有秉持國政。”

朱翊鈞又看了一眼李贄,笑着說道:“儒道法三家之中,朕最推崇的就是法家,其中‘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的思想,是朕最爲想要做到的。”

“在聽到你們泰山學派的思想之後,朕也很感興趣。”

“事實上朕也在尋找如何強國的方法,這也是朕創立內廠的原因,朕想遍尋天下,尋找一種思想,或者一種方法,能夠讓大明富強興盛,百姓安居樂業。”

“何心隱做事的時候,朕很關注,希望他能成功,可惜他失敗了。”

“從何心隱的想法中,朕知道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人心向利,沒人是大公無私的,人都是趨利避害的,都是有私心的。我們可以要求大家都無私,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

“往往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吃虧的是無私的人。”

朱翊鈞又看了一眼李贄,笑着說道:“有沒有覺得朕說的很亂?其實不光是說的亂,朕心裡面也很亂。在聽說了你的事情之後,朕就想着把你找來,一人計短,兩人計長不是?”

李贄默然,朱翊鈞顯然顛覆了他對皇帝的認知,可是他居然也被皇帝給說亂了。

自己的確有很多的想法,又很多的主張,也反對理學,反對禮教,可是從來沒上升到一國的高度。現在被皇上這麼一說,李贄也覺得迷茫了起來。

“和朕說說,你覺得怎麼辦才能滌盪世間,才能夠使得大明富強興盛?”

“朕不想聽一些大而化之的東西,朕想聽具體的辦法。”

“董仲舒的大一統思想,開創了漢代的興盛,也得到了歷朝歷代的推崇。現在理學興盛,朕希望你也有一套自己的學說,能夠以‘富強大明,造福百姓’爲基礎的學說。”

沉默了半晌,李贄緩緩的開口說道:“學生雖然也想了很多,但是陛下的提問太寬泛了,學生一時間不知如何回答。”

事實上此時的李贄還沒開始他的著述,雖然思想有了一些萌芽,但是很多主張還沒提出來。大部分也不過是稍稍有了一個概念,想讓他直接提出來,也是難爲他了。

朱翊鈞看了一眼李贄,點了點頭說道:“朕準備做一些嘗試,不如你去看看吧!”

朱翊鈞口中說的,當然就是公務員制度,對於公務員制度,朱翊鈞除了行爲準則,還給出了一定的思想主張。公務員的上崗培訓是三個月,一方面是培訓,一方面是篩選。

“你去做一個先生吧!”朱翊鈞笑着說道:“教導一些學生!”

李贄一愣,還是教書嗎?

雖然他不知道教的是什麼人,可是皇上費盡心力的把自己弄到京城來,必然不會讓自己單純的去教學生,這一點李贄還是能夠想的明白的。

“朕有一句話要先說在面前,心學不是講究知行合一嗎?”

“你正好去行一下,看看能不能邊行便知,或許在經過行之後,你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李贄躬身道:“學生明白!”

朱翊鈞再一次點了點頭:“所謂繩鋸木斷,水滴石穿,這個世界上沒什麼事情是一朝一夕的。傳播思想,讓人從不認同到認同,是需要時間的。”

“孔夫子曾經周遊列國的,但是他的思想也沒有被人接受。”

“不過孔夫子有弟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朕覺得你可以學學他。這一次過去,你可以試着收些學生,一種思想的完善,是需要傳承的。”

李贄再一次躬身道:“學生明白!”

交談的差不多了,李贄便離開了皇宮,朱翊鈞則有些意興闌珊。

事實上朱翊鈞看出來了,李贄有些想法,但是自己前面說的東西,比李贄的想法還要激進。比如關於人人生而平等的論述,關於法家的論述,李贄有些接受不了了。

或許此時的李贄還沒有到學術和思想大成的時候,即便是大成,李贄的思想也和後世相去甚遠。

只不過朱翊鈞實在是找不到好的學說,或者思想了,在這個時代,最具有前瞻性思想的就是心學的泰州學派。想要製造,或者改造出一個符合自己要求的思想,那麼也只有他們最合適了。

比如這一次招收的公務員,朱翊鈞對他們寄予厚望,這些人就是自己的班底啊!

從一個縣開始,拓展到一個府,然後在拓展到一個省,最後拓展到全國。當以公務員體制取代現行的官員體制,國家的整個整體就算是徹底改革完成了。

這個過程註定是艱辛的,註定是漫長的,不過朱翊鈞不會放棄,十年不行就二十年,二十年不行就三十年,早晚有完成的那一天。

朱翊鈞也明白,規定和制度是一方面,思想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這也是爲什麼朱翊鈞要選擇李贄的原因。對於新招收公務員來說,李贄也算是一個考驗。

能夠接受李贄思想的人,他們才能夠接受自己的思想啊!

第三百七十八章 漢城失守第六十章 大明皇家學堂三傑第九章 看朕的大炮 (首訂2100加更)第一百五十八章 嚴懲孔尚賢第十一章 小葵花課堂第三百一十三章 褒獎第一百六十三章 錢多了也頭疼第三百三十二章 科爾沁美女多第五十三章 平息第三十章 巨大的陰影第五十七章 憋大招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明稅務糾察司第一百二十九章 日月不易,永照大明!第三百七十九章 李成樑請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錢多了也頭疼第一百八十一章 開始第五十三章 提督第九章 看朕的大炮 (首訂2100加更)第一百六十一章 謀劃第四百六十七章 迫擊炮初顯威第五十六章 內務府總管第四百一十章 漢城之戰 下第四十三章 再見俞大猷第一百零八章 報仇第三百二十五章 調兵 下第十三章 高馮決戰 中第八十六章 震撼人心的數字第三百四十五章 開戰第二百九十章 忙碌第七章 鹽政 (均訂一千六加更)第三百四十八章 無語的李成樑第一百零八章 報仇第四十九章 政治手腕第二百八十一章 堵不如疏第三百六十八章 驚懼第三百零二章 發第六章 左通政(首訂一千三加更)第二百八十五章 套路第一百四十四章 文官大團結第二章 東廠不能交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安南第一百三十五章 牛逼大了第三百九十章 打死你第五十四章 波瀾第五十章 稅第四百四十九章 錦衣衛出動第一百三十章 你的節操呢?第二百七十八章 貨幣改革第三百一十章 昭儀第一百二十五章 盛世美顏 (第三更)第七十四章 隋唐演義第十章 俺答汗死了 (首訂2400加更)第四十章 我不上,我就嗶嗶!第一百二十二章 朱翊鈞心中的野戰軍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屁拍的震天響第三百六十四章 擔憂的李成樑第三百一十九章 戰爭壓力第一百七十七章 孔家,打錢!第八章 謀劃第二十九章 憤怒和慶幸第四百四十三章 急切第六十五章 摸着石頭過河第七十章 皇莊種地第二百八十一章 堵不如疏第二百五十八章 案發第十二章 耍賴的孫丕揚 (首訂感謝章節!)第一百零三章 皇帝的刀第三百二十七章 開打第一百零七章 打仗就是要花錢第四百零五章 絕望第三百三十三章 戚繼光的想法第四百六十三章 拿下第一章 動起來第七十八章 張居正回京第一百二十一章 銀子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剌美女琪琪格第三百零九章 海貿商號第五十三章 提督第三十一章 奉旨打臉 (第一更)第四十五章 王崇古的態度跟大家說幾句心裡話第二百七十四章 勸諫第二百一十六章 戚繼光在行動第三十二章 無聲的抗議第四百七十章 信心十足第二十五章 來龍去脈 下第七十三章 軍事情報機構第一百八十三章 抓人第三百零九章 海貿商號第二十一章 王用汲查案記第九十二章 打一波埋伏第七十三章 第二個買賣第三百一十三章 褒獎第四百一十章 漢城之戰 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一百三十八章 海瑞審案第二十七章 一波剛平第四百二十四章 開戰第二百一十八章 工作重點第一百五十一章 大膽的李時珍
第三百七十八章 漢城失守第六十章 大明皇家學堂三傑第九章 看朕的大炮 (首訂2100加更)第一百五十八章 嚴懲孔尚賢第十一章 小葵花課堂第三百一十三章 褒獎第一百六十三章 錢多了也頭疼第三百三十二章 科爾沁美女多第五十三章 平息第三十章 巨大的陰影第五十七章 憋大招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明稅務糾察司第一百二十九章 日月不易,永照大明!第三百七十九章 李成樑請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錢多了也頭疼第一百八十一章 開始第五十三章 提督第九章 看朕的大炮 (首訂2100加更)第一百六十一章 謀劃第四百六十七章 迫擊炮初顯威第五十六章 內務府總管第四百一十章 漢城之戰 下第四十三章 再見俞大猷第一百零八章 報仇第三百二十五章 調兵 下第十三章 高馮決戰 中第八十六章 震撼人心的數字第三百四十五章 開戰第二百九十章 忙碌第七章 鹽政 (均訂一千六加更)第三百四十八章 無語的李成樑第一百零八章 報仇第四十九章 政治手腕第二百八十一章 堵不如疏第三百六十八章 驚懼第三百零二章 發第六章 左通政(首訂一千三加更)第二百八十五章 套路第一百四十四章 文官大團結第二章 東廠不能交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安南第一百三十五章 牛逼大了第三百九十章 打死你第五十四章 波瀾第五十章 稅第四百四十九章 錦衣衛出動第一百三十章 你的節操呢?第二百七十八章 貨幣改革第三百一十章 昭儀第一百二十五章 盛世美顏 (第三更)第七十四章 隋唐演義第十章 俺答汗死了 (首訂2400加更)第四十章 我不上,我就嗶嗶!第一百二十二章 朱翊鈞心中的野戰軍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屁拍的震天響第三百六十四章 擔憂的李成樑第三百一十九章 戰爭壓力第一百七十七章 孔家,打錢!第八章 謀劃第二十九章 憤怒和慶幸第四百四十三章 急切第六十五章 摸着石頭過河第七十章 皇莊種地第二百八十一章 堵不如疏第二百五十八章 案發第十二章 耍賴的孫丕揚 (首訂感謝章節!)第一百零三章 皇帝的刀第三百二十七章 開打第一百零七章 打仗就是要花錢第四百零五章 絕望第三百三十三章 戚繼光的想法第四百六十三章 拿下第一章 動起來第七十八章 張居正回京第一百二十一章 銀子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剌美女琪琪格第三百零九章 海貿商號第五十三章 提督第三十一章 奉旨打臉 (第一更)第四十五章 王崇古的態度跟大家說幾句心裡話第二百七十四章 勸諫第二百一十六章 戚繼光在行動第三十二章 無聲的抗議第四百七十章 信心十足第二十五章 來龍去脈 下第七十三章 軍事情報機構第一百八十三章 抓人第三百零九章 海貿商號第二十一章 王用汲查案記第九十二章 打一波埋伏第七十三章 第二個買賣第三百一十三章 褒獎第四百一十章 漢城之戰 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一百三十八章 海瑞審案第二十七章 一波剛平第四百二十四章 開戰第二百一十八章 工作重點第一百五十一章 大膽的李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