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天子用兵

“重兵臨城,局勢不容樂觀”秦士文長嘆一聲,“陛下準備怎麼辦呢?”

朱元璋淡淡一笑,凝神看着他,“若是依尚書所見,此困局可有破解之法?”

秦士文搖了搖頭,“戰場之事,不像圍棋,殘局尚有解救之法。兩軍交戰,數萬人相互攻擊,將領的指揮能力,士兵的作戰能力,後續的支援能力,都要綜合考慮。所以說局勢瞬息萬變,不親臨前線觀測陣局,臣不敢妄言破解之法。”

朱元璋定神看着面前的沙盤,觀測良久。魏忠賢在一旁見皇上眉頭緊鎖,害怕皇上到時候被難住了,場面尷尬下不了臺,反爲不美,連忙準備出來打圓場。朱元璋卻突然舉起手來,示意他退下去,他只好訕訕地回到了原地。

“奮武營改編自原來神機營,善用火器,詔令奮武營都指揮使何鵬領軍,出居庸關,屯駐河間。詔令顯勇營和忠勇營兩營合併,集中騎兵,詔令顯勇營都指揮使馬默爲騎兵指揮使,從正陽門而出,走官道,輕裝簡行,疾馳入陝西,猛攻王自用部。宣武營出駐寶雞,揚武營出駐楊凌,爲左右側翼,及時救援。”朱元璋朗聲說道,伸手將幾個木人擺在了相應的地方。

滿座大驚!秦士文擡頭看着這個還帶着一絲稚氣的小皇帝,只見他的臉上寫滿了果敢與堅毅。用兵之道,貴斷不貴謀,能夠迅速做出決斷,並且堅定不移地將這個決策貫徹下去,指揮數萬人如同一體,方爲上將軍。皇帝年紀輕輕,並未親身上過戰場,能夠如此迅速地做出反應,調集兵力進行有效反擊,實在是超乎他的意料。

“怎樣?”朱元璋挑眉看着秦士文,“用騎兵主力疾馳陝西,猛攻王自用,賊軍必然慌亂,長安城中兵士看到,必然堅守城池。再用三個團營牽制住高迎祥的兵力,可以緩解馬默攻擊王自用的壓力。尚書還有什麼辦法破解?”

秦士文活動了一下筋骨,開始認真起來,皇上這個策略確實棘手,讓他感覺不是在跟一個小孩子玩遊戲,而是在跟一位殺伐果斷的勇謀之將在進行一場激烈的較量!

“王自用部後撤三十里,退入隴山,避開騎兵的衝擊。”他緩緩地說道,“分三萬步軍阻擊宣武,揚武兩營,防止其北上河間增援。同時集結騎兵,從隴山而下,猛攻奮武營,力求必克!”

朱元璋心中也是一凜,這一招確實是毒辣。王自用部如果退入了隴山之中,崇山峻嶺,馬默的精銳騎兵難以發揮出應有的衝擊力。但是王自用部如果佔據了隴山高低,騎兵縱馬而下,猛衝進河間的奮武營,奮武營多以火器爲主,一旦被騎兵近身,後果將不堪設想。

他擡眼看着面前的這個一身文氣的兵部尚書,心中不禁笑了笑,果然還是不能小看讀書人。當年李善長來到自己的軍營之中,自己也以爲一個窮酸秀才,懂得什麼用兵之道,誰想到李善長屢獻奇謀,數次擊敗元軍,建立不世大功。現在這秦士文看起來也就是一個書讀多了的傻子,沒想到用起兵來一樣狡猾。

“揚武營分兵突圍北上,擋住來犯騎兵”朱元璋沉吟了一會兒,輕聲地說道,沒辦法,揚武營雖然是步兵爲主,一旦遇上騎兵肯定死傷不小,但是奮武營手中的火器卻更爲重要。一旦火器落入敵軍手中,高迎祥部的戰鬥力可能會瞬間提升。因此,爲了保住這火器,只能讓揚武營做出一些犧牲了,“馬默的騎兵營迅速過渭水,背擊高迎祥部,衝動主營,吸引敵軍回援,減輕宣武營的壓力。”

圍魏救趙!秦士文失聲稱讚道,這小皇帝並沒有陷入自己的進攻節奏之中,反而立馬意識到分兵三萬去阻擊宣武,揚武兩營之後,渭水畔的主營必定兵力有所空虛。因此,他迅速用騎兵穿插,直接越過渭水打擊自己的老營。這樣一來高迎祥就會受到威脅,王自用自然不能放着主帥不管,只得率軍回援,真是一步妙棋啊。

他看着面前的沙盤,雙方打到現在,已經基本是圖窮匕見了。作戰主要就是士氣,爲了讓城內的五萬秦兵徹底絕望,就要將朝廷的援軍狠狠地擊敗!他緩緩地說道,“主營後撤二十里,前設鹿角,用弓箭攻擊渡水的騎兵。同時岸上駕火炮,轟擊馬默的後續部隊,使其不能增援。主營兵力壓上,王自用部騎兵回援,合力吃掉馬默的騎兵營!王自用部步軍列陣,擋住宣武,揚武兩營的增援。”

五大團營,馬默的騎兵營就佔了兩個,兵多勢廣。這時候就應當趁着他們渡水的時候,半渡而擊,集中優勢兵力將其全殲。五大團營棄掉兩個,朝廷軍士氣必定大受打擊,城內的蘇子方看到援軍被擊潰,估計自己也就崩潰了。

秦士文拱手施禮,“陛下,恕臣之言,朝廷軍已經輸了。馬默的騎兵營是援軍主力,一旦被整個吃掉,剩下的三大營不再會有當初的戰力,而叛軍勢頭正猛,乘勝追擊,宛如火借風勢,瞬間便可燎原啊!”

“這麼說,是朕輸了?”朱元璋笑了笑,“難道就沒有什麼辦法能夠打敗這威風無比的闖王嗎?”

魏忠賢看見皇上輸了,長舒了一口氣,連忙上前說道:“秦尚書當年久任邊帥,慣常用兵,陛下是治理天下之人,當以天下爲劍,斬不順之人。至於這種衝鋒陷陣之事,交給兵部和地方將帥就行了,陛下不必過於介懷。”

“朕不介懷”朱元璋朗聲笑道,“我大明朝有秦尚書這樣的人才坐鎮兵部,朝廷之幸,天下之幸。只是朕還有一個地方不明白,還想請秦尚書解釋一下。”

“陛下但說無妨,微臣知無不言”秦士文拱手在側,恭敬地說道。

“你何以認爲,僅憑王自用的一部騎兵,就能夠全殲馬默的騎兵營?”朱元璋看着秦士文,眼中精光大作,宛如一頭雄獅驀然在自己的領土咆哮!

第八十九章 幕後老大第五十章 猛虎出山第二十九章 命中註定第七十五章 白衣勝雪第六十八章 成王敗寇第八十五章 宮外援手第七章 計出偏鋒第七十四章 朱雀陷阱第七十二章 滔天大亂第四十三章 馬踏聯營第九十一章 帝王心術第六章 再得虎將第八十八章 貪墨之罪第四十七章 空城之計第七十六章 往事重現第二章 天啓年間第十七章 彌勒神教第九十四章 御下之術第四章 天壇之行第四章 天壇之行第四十一章 閹黨之計第六十九章 大亂皇城第六十六章 關外大營第三十一章 常喬之計第三十章 刺客疑團第十章 護糧精兵第四十七章 空城之計第八十章 安神三丸第七十九章 波雲詭譎第八十六章 偷天換日第六十九章 大亂皇城第三章 遇見故人第九十三章 世襲勳爵第九十五章 將計就計第三十五章 遇險而上第七十三章 御前三營第二十四章 殿內論戰第七十章 一騎當千第二章 天啓年間第四十章 猛龍過江第十八章 入京計劃第七十四章 朱雀陷阱第七十五章 白衣勝雪第六十二章 彌勒之計第八十五章 宮外援手第十二章 蒙古滿桂第四十四章 奇襲老營第七十四章 朱雀陷阱第三十四章 先帝疑雲第五十五章 內衛決戰第八十四章 科技力量第五十二章 萬軍殺將第三十一章 常喬之計第九十章 乾清密謀第九十六章 東廠手段第二十章 大內黑影第四十五章 血戰沙場第五十六章 皇庭大戰第九章 皇莊秘密第二十七章 迷迭之毒第四十四章 奇襲老營第三十五章 遇險而上第四十章 猛龍過江第五十九章 計取函谷第三十二章 絕世刀法第六十三章 雷動萬軍第二十七章 迷迭之毒第九十五章 將計就計第四十四章 奇襲老營第二十六章 奇兵出擊第四十八章 兵不厭詐第五十九章 計取函谷第八十七章 宮廷論戰第五十八章 調虎離山第七十一章 師門大戰第七十九章 波雲詭譎第五十一章 殘陽如血第七十二章 滔天大亂第二十六章 奇兵出擊第六十三章 雷動萬軍第八十八章 貪墨之罪第二十六章 奇兵出擊第二十九章 命中註定第二章 天啓年間第五十七章 函谷之戰第六十三章 雷動萬軍第九十五章 將計就計第七十一章 師門大戰第七十六章 往事重現第六十三章 雷動萬軍第八章 皇莊之行第二十章 大內黑影第三十六章 大浪九劍第五章 謀定後動第三十一章 常喬之計第七十三章 御前三營第四十八章 兵不厭詐第二十一章 往事浮現第九十三章 世襲勳爵
第八十九章 幕後老大第五十章 猛虎出山第二十九章 命中註定第七十五章 白衣勝雪第六十八章 成王敗寇第八十五章 宮外援手第七章 計出偏鋒第七十四章 朱雀陷阱第七十二章 滔天大亂第四十三章 馬踏聯營第九十一章 帝王心術第六章 再得虎將第八十八章 貪墨之罪第四十七章 空城之計第七十六章 往事重現第二章 天啓年間第十七章 彌勒神教第九十四章 御下之術第四章 天壇之行第四章 天壇之行第四十一章 閹黨之計第六十九章 大亂皇城第六十六章 關外大營第三十一章 常喬之計第三十章 刺客疑團第十章 護糧精兵第四十七章 空城之計第八十章 安神三丸第七十九章 波雲詭譎第八十六章 偷天換日第六十九章 大亂皇城第三章 遇見故人第九十三章 世襲勳爵第九十五章 將計就計第三十五章 遇險而上第七十三章 御前三營第二十四章 殿內論戰第七十章 一騎當千第二章 天啓年間第四十章 猛龍過江第十八章 入京計劃第七十四章 朱雀陷阱第七十五章 白衣勝雪第六十二章 彌勒之計第八十五章 宮外援手第十二章 蒙古滿桂第四十四章 奇襲老營第七十四章 朱雀陷阱第三十四章 先帝疑雲第五十五章 內衛決戰第八十四章 科技力量第五十二章 萬軍殺將第三十一章 常喬之計第九十章 乾清密謀第九十六章 東廠手段第二十章 大內黑影第四十五章 血戰沙場第五十六章 皇庭大戰第九章 皇莊秘密第二十七章 迷迭之毒第四十四章 奇襲老營第三十五章 遇險而上第四十章 猛龍過江第五十九章 計取函谷第三十二章 絕世刀法第六十三章 雷動萬軍第二十七章 迷迭之毒第九十五章 將計就計第四十四章 奇襲老營第二十六章 奇兵出擊第四十八章 兵不厭詐第五十九章 計取函谷第八十七章 宮廷論戰第五十八章 調虎離山第七十一章 師門大戰第七十九章 波雲詭譎第五十一章 殘陽如血第七十二章 滔天大亂第二十六章 奇兵出擊第六十三章 雷動萬軍第八十八章 貪墨之罪第二十六章 奇兵出擊第二十九章 命中註定第二章 天啓年間第五十七章 函谷之戰第六十三章 雷動萬軍第九十五章 將計就計第七十一章 師門大戰第七十六章 往事重現第六十三章 雷動萬軍第八章 皇莊之行第二十章 大內黑影第三十六章 大浪九劍第五章 謀定後動第三十一章 常喬之計第七十三章 御前三營第四十八章 兵不厭詐第二十一章 往事浮現第九十三章 世襲勳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