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競選

李過這次南下志在必得,他打了一輩子的戰,做了一輩子的將軍,他兒子竟然說他只配領軍五萬,他能服這口氣?

南方的捷報很快就傳到了北京,一個月不到,李過前鋒一到,所向披靡,一路凱歌,南京很快就投降了。

福建的鄭成功去了臺灣,李來亨派人過去,讓他在那裡任巡撫,鄭成功明智地答應了。

到此爲止,全國統一。

久盼的參議院組成了。一百名參議員在北京開了第一次會議,他們首先的接受李來亨的“洗腦”,學習和理解李來亨制定的職責,特別是一部臨時的憲法,他們得好好理解。

一百個封建遺老要接受幾百年以後的知識和理念,不是想象那麼容易,一個“民主”倆字,他們就覺得這是天塌地陷了。那還得了?不聽君王的話,沒有長幼尊卑,那世界還成什麼樣子?

在他們的腦子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夫子教導了他們兩千年,滿腦子的奴才思維,現在一下子怎麼改變得了?中國人是做慣了奴才的,一時間要他做主人,膽子太小了,怕死、怕人報復。所以,李來亨講到這個問題時,發現蠢人真的好多啊。他沒有想到的是,就連過去最不願做奴才的張獻忠,以及張獻忠的部下、李自成的部下竟然也不願意接受民主二字。

但是,李來亨還是耐着一百二十個煩,講今後國體的基礎。今後的國體就是民主,大家一起來選舉英明的人做一國之主,不世襲,永遠有人民決定國家的命運。

十天之後,慢慢有了一些人開化了。再過了十天,大部分人開化了,又過了十天,大家紛紛議論,我們這不是回到了堯舜時代了嗎?

不是回到了堯舜時代,而是進步到了西方的十九世紀。人的思維要回到過去很容易,但要超前幾百年,那就太難了。

但是,不管怎麼說,李來亨終究是把這一百位參議員教化了,他們成了超前意識的民主派。

到了選舉的時候了。

希望被選爲首相的人很多,但自己掂量着有一絲希望的人卻很少。這很少的人選中,最有野心的人自然是張獻忠。這不能怪他,他有三四個理由,使他由此抱負。一是他擁立崇禎有功,沒有他,自然也就沒有崇禎皇帝的重新登位,所以,論功勞,張獻忠自認爲,新朝中他的功勞最大,因此,這新朝的首相應該是他了。二是他在輩分上可以做李來亨的爺爺了,他是和李自成稱兄道弟的人,所以,按中國文化傳統,這基本的輩分問題的遵守,李來亨是小字輩,還沒到而立之年,主政國家,他肯定是不行的。第三,按實力來說,張獻忠的實力在幾股勢力中他僅次於李來亨,即使火拼,張獻經過幾天的醞釀,候選人出來了。

李來亨、張獻忠、朱由崧。

三個候選人都必須進行公開辯論。

第一個發言的是志在必得的張獻忠,他一副大老粗的蠻像,一站到發言臺上,原型就露出來了。他的治國綱領三條,一是納諫,要像李世民一樣從諫如流,不獨斷專行,不搞獨裁。二是強國,發展農業生產,穩定那個物價,減輕稅收。三是強軍,消滅周邊小國,建立大一統的大中華帝國。他說得唾沫橫飛,滔滔不竭,一個時辰之後,終於沒詞了。他說的都是寫好了的詞兒,大部是古文,文縐縐的,他有一大幫文人給他這篇文章潤色了許多日。

在這一個時辰之內,前半部,大家還有點興趣,後來聽他反覆說些廢話,一個個就睡着了。不過,張獻忠也不氣餒,他知道。檯面功夫臺下做,他有的是銀兩,有的是承諾,他就不信,他第一大黨還能輸給別人。

接着是第二個人上臺發言,朱由崧。他仗着他是皇親國戚,是南明的皇帝,以及他還剩五十萬的軍隊,所以他的發言理直氣壯,鏗鏘有力。他的目標是盛唐,他的榜樣同樣是李世明,當然朱元璋也是他的崇拜對象,還有成祖朱棣的永樂年間的繁華,都是他向參議員描述的美景。他的發言也用了一個時辰,他的文稿同樣是一篇好文章。可惜,華麗之詞後面,就沒有實際的意義。他所說的內容就連崇禎皇帝都覺得水平有限,至多就是他當年臣子們給他上任時讀的那篇上任演說詞水平。朱由崧演說完,一看臺下,心裡一涼,大部分的參議員都進入了夢鄉。他後悔,後悔第二個人發言,現在都很累了,累了就沒人聽他的了。

第三個發言是李來亨。

他一上來就讓人眼睛一亮。因爲他很自信的神態讓所有的人都驚訝不已,一個二十幾歲的人,竟然坦然自若,開口就是“本人如果有幸任首相,第一就是嚴格按照我們的憲法履行義務和承擔責任……”接着,他就把十大建國策略宣佈了一下,然後對十大建國策略進行了解釋,“有財可發嗎?”

當有人問起這個問題時,李來亨大聲說:“本朝就是爲大家發財而服務的。我們發財不僅在國內發,還要發到國外去。我們準備建造一千艘巨型商船,建造一千艘鋼鐵戰船,整個世界都成爲我們商品的傾銷場所,你們製造什麼,就讓世界上的人買什麼。我們要製造世界上最好的產品,製造最多的產品,而把國外的黃金,國外的鑽石、香料等等寶貝拿回來。反正一點,我如果當首席,全國人都變得富有,當然,有大富的,有中富的,也有小富的……”他這一篇美景描述既樸素而又極富誘惑力,所以,不但沒有睡覺的,反而不是被提問打斷他的發言。

第182章 李自成之謎第31章 攻打開封第235章 新科技第158章 山海關大戰第140章 睿親王的決心第157章 戰前山海關第254章 TK-X對仗99式第231章 謀殺者是誰第209章 進入大西國都第191章 多鐸慘敗第107章 鬆錦大戰第251章 怎麼是這樣的結局第255章 空中潛艇第200章 多爾袞嚎啕大哭第139章 全殲清兵第253章 新型“埃布萊姆斯-3第145章 進紫禁城第53章 激戰第31章 攻打開封第36章 李自成失蹤第229章 追查兇手第213章 大中華第46章 嚴令第204章 又見高桂英第246章 關進籠子第78章 東廠的人第99章 貓和老鼠第255章 空中潛艇第224章 東京第18章 兇殺案第210章 四個大人物第109章 決戰前夕第154章 偷襲孟姜女廟第147章 崇禎出逃第88章 再遇對手第183章 打倒漢奸吳三桂第92章 三天破四城第190章 殲滅阿濟格第32章 攻打開封2第177章 和解第208章 李自成的寶藏第2章 無法改變的歷史第194章 好消息第91章 大戰在即第96章 清兵襲擾山東第140章 睿親王的決心第233章 多爾袞罹難第170章 動真格的了第69章 吞併第89章 第三次交手第28章 楊嗣昌出京第86章 驚心動魄的一箭第185章 攻下鐵城第19章 名捕頭第126章 大將軍第120章 羅汝才被殺第207章 又見李自成第87章 平原伏擊第240章 過關第166章 這就是真正的多爾袞第249章 登基第146章 李自成和崇禎會見第8章 鬧分兵第232章 心機很深第30章 攻堅演習第236章 見郝搖旗第87章 平原伏擊第52章 沒有救兵第73章 殿試第61章 決戰(上)第163章 大撤退第245章 十萬大軍神秘消失第162章 北京被圍第61章 決戰(上)第43章 危機第34章 王牌對王牌第25章 戰神第181章 進入九宮山第97章 第一戰第246章 關進籠子第57章 李自成的惡毒第109章 決戰前夕第22章 獵手臨近第10章 特種兵第29章 監軍沒了頭第120章 羅汝才被殺第83章 楊嗣昌之死第8章 鬧分兵第182章 李自成之謎第228章 控制朝政第181章 進入九宮山第51章 抗命第198章 受招安第156章 大戰第229章 追查兇手第132章 決戰2第106章 近距離的危險一箭第119章 名將之死第22章 獵手臨近第252章 新的大戰
第182章 李自成之謎第31章 攻打開封第235章 新科技第158章 山海關大戰第140章 睿親王的決心第157章 戰前山海關第254章 TK-X對仗99式第231章 謀殺者是誰第209章 進入大西國都第191章 多鐸慘敗第107章 鬆錦大戰第251章 怎麼是這樣的結局第255章 空中潛艇第200章 多爾袞嚎啕大哭第139章 全殲清兵第253章 新型“埃布萊姆斯-3第145章 進紫禁城第53章 激戰第31章 攻打開封第36章 李自成失蹤第229章 追查兇手第213章 大中華第46章 嚴令第204章 又見高桂英第246章 關進籠子第78章 東廠的人第99章 貓和老鼠第255章 空中潛艇第224章 東京第18章 兇殺案第210章 四個大人物第109章 決戰前夕第154章 偷襲孟姜女廟第147章 崇禎出逃第88章 再遇對手第183章 打倒漢奸吳三桂第92章 三天破四城第190章 殲滅阿濟格第32章 攻打開封2第177章 和解第208章 李自成的寶藏第2章 無法改變的歷史第194章 好消息第91章 大戰在即第96章 清兵襲擾山東第140章 睿親王的決心第233章 多爾袞罹難第170章 動真格的了第69章 吞併第89章 第三次交手第28章 楊嗣昌出京第86章 驚心動魄的一箭第185章 攻下鐵城第19章 名捕頭第126章 大將軍第120章 羅汝才被殺第207章 又見李自成第87章 平原伏擊第240章 過關第166章 這就是真正的多爾袞第249章 登基第146章 李自成和崇禎會見第8章 鬧分兵第232章 心機很深第30章 攻堅演習第236章 見郝搖旗第87章 平原伏擊第52章 沒有救兵第73章 殿試第61章 決戰(上)第163章 大撤退第245章 十萬大軍神秘消失第162章 北京被圍第61章 決戰(上)第43章 危機第34章 王牌對王牌第25章 戰神第181章 進入九宮山第97章 第一戰第246章 關進籠子第57章 李自成的惡毒第109章 決戰前夕第22章 獵手臨近第10章 特種兵第29章 監軍沒了頭第120章 羅汝才被殺第83章 楊嗣昌之死第8章 鬧分兵第182章 李自成之謎第228章 控制朝政第181章 進入九宮山第51章 抗命第198章 受招安第156章 大戰第229章 追查兇手第132章 決戰2第106章 近距離的危險一箭第119章 名將之死第22章 獵手臨近第252章 新的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