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冉冉升起的傳媒帝國

李嘉誠無奈的搖了搖頭,「那還叫什麼商量?通知而已。」

「我想不到你不同意的理由,這不是筆好買賣嗎?」

面對兒子的質問,李嘉誠張了張嘴,卻無話可說。

20億賣了衛星電視,是不是筆好買賣?

當然是好買賣!

半年淨賺10億港元,即便是在和記黃埔這種香江頂級財團內部,也算是一等一的投資受益了。

這位林太,真是好手段啊!

李嘉誠的心中升起一股複雜的情緒,李家和林家同住在深水灣的別墅羣,又都是鉅富之家,按照中國人的處世習慣,兩家應該多有走動。

可林家入住深水灣兩年時間,卻十分低調,鮮少與鄰居們走動。

林家的這種風格並不僅體現在與鄰居們的交往上,放在商場上也是一樣凡是香江的大家族,多有聯姻丶合作丶共營之舉,這麼多年來彼此之間早已盤根錯節。

但林氏是個特例,大多數時候深居簡出,如同一頭商場獨狼,卻每每總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成績。

短短五六年間,積攢百億家資,每一步都算的清清楚楚丶明明白白,連他都不得不歎爲觀止。

他這個小兒子自小就行事大膽,骨子裡崇尚投機,這次陶玉書找上小兒子,一出手就是20億,出手無比精準果決。

不僅是拿捏住了几子的性格缺點,更拿捏住了他要證明自己的心態,和李家的內部分化。

李嘉誠甚至猜想,陶玉書不在私下裡找小兒子,而是出現在和記黃埔中心,也是算計着兒子的虛榮心,知道他急於在和黃內部彰顯自己的存在感。

想到這裡,他望着眼前兀自得意非凡的兒子,心中冷不丁冒出一句古詩。

生子當如孫仲謀啊!

「老爸!」李澤楷見父親遲遲沒有說話,忍不住催促了一聲。

李嘉誠回過神來,眼神複雜的看着這個小兒子,語重心長的說道:「你從7歲就不聽我的了,何況現在馬上27了。」

聽到這話,李澤楷大喜過望,「這麼說你同意了?」

李嘉誠收起心中的失望,說道:「賣電視臺可以,你跟我借的錢要立馬歸還。你的第一桶金也有了,以後自己創業,我不會再幫你兜底。」

李澤楷朗聲道:「沒問題,一言爲定!」

1991年8月16日,週五。

清晨的香江已經是一派繁忙景象,街道上車水馬龍,路上行人匆匆,寫字樓內人流如織,位於北角的明報大廈內如同往常一樣忙碌。

突然,格子間內爆發出一陣驚訝之聲。

「你們看新聞沒?看新聞沒?」

年輕的編輯一臉驚容,對剛到公司的同事們大呼小叫。

路過的許靄儀見狀眉不悅,「阿光,大驚小怪的幹什麼?我們是做新聞的,越是有重大新聞越要有靜氣!」

她是《明報》的督印人,職責是監督報紙的出版,從職責上來說跟法人沒什麼區別,負法律上的一切責任,在公司內位高權重。

聽到她的呵斥,被呼作阿光的青年縮了縮脖子,閉上了嘴。

許靄儀問:「出了什麼大新聞?」

阿光遞上手中的報紙,「您看,《信報》說我們要收購和記黃埔的衛星電視!」

嗯?

什麼亂七八糟的?

許靄儀聽着這話只感覺一頭霧水,《明報》也好,明報企業也罷,跟和記黃埔八杆子打不着,又沒有電視業務,收購電視臺幹什麼?

可等她看到報紙上的內容,臉色頓時凝重起來。

明報企業20億報價收購衛星電視?

《信報》的新聞說的有鼻子有眼,連許靄儀都忍不住狐疑了起來,可她好歹也是明報集團的高層管理,這麼大的消息,她沒理由不知道。

再說了,明報企業自己就是搞新聞的,真要是要收購衛星電視,這麼大的新聞還輪得到《信報》蹭熱度?

估計八成是《信報》不知道從哪打聽來的小道消息,也不加求證就敢往報上登。

這兩年報業競爭越發激烈,爲了頭條和銷量,大家都不容易啊!

許靄儀正感嘆的功夫,就見金庸自電梯下來。

「查先生!」

辦公室內響起一片問好之聲,金庸一一點頭回應。

明報企業的控制權現在雖然在陶玉書手裡,但當初在收購之時,金庸和陶玉書達成過君子協定。

他將繼續擔任明報企業名義上的董事長三年時間,幫助公司內部穩定軍心。

因此他現在依舊每天都到公司來,只不過大量的工作已經不親自過問了。

路過許靄儀,金庸和她打了個招呼,正要進入辦公室,許靄儀卻叫住了他。

「怎麼了?」

走進辦公室,金庸問跟進來的許靄儀。

「《信報》的新聞說,我們有意收購和記黃埔的衛星電視。」

金庸將外套脫下,掛到衣架上,「這件事啊·——」

「還沒談好——」」

金庸還沒來得及說下去,許靄儀急切的問道:「真的要收購?怎麼一點風聲都沒有?還是《信報》先得到的消息?好列我們自己也是做新聞的!」

她的責怪之情溢於言表,但金庸並未在意,兩人已經是三十多年的老同事了。

「你誤會了。不是我們收購,而是我們和林氏影業共同收購,林氏爲主。」

「啊!」

短促的呼聲充滿了驚,充分說明了許靄儀此刻的意外。

「林氏爲主?電視是新聞傳媒,要收購也應該是以我們爲主來收購纔對。」

金庸笑了笑,其實他在聽陶玉書說起這個決定時,也是這個反應,可經過陶玉書一番解釋後,他就明白了。

「電視是傳媒,但它不僅有新聞屬性,更是文化產業。

我們明報企業專注於新聞,你能找到幾個電視人才?」

聽到這話,許靄儀啞口無言。

正所謂術業有專攻,明報企業做的是報刊不假,電視臺有新聞節目或者新聞臺也不假,但一家電視臺不可能只有新聞內容。

對於大多數電視臺來說,新聞內容的比重並不高。

反倒是林氏影業,因爲是做電影起家,天然與電視內容產業有一定的契合性,收購丶經營反而要更容易一些,

以後即便要做新聞,大不了從明報企業這邊內部流動一些人才過去就好了。

有了金庸的提點,許靄儀一下子想通了問題的關鍵。

「原來是這樣。」

金庸說道:「本來這件事還在談,估計《信報》應該是從和記黃埔那邊得到了點消息,迫不及待的就報了出來。」

許靄儀點了點頭,「那我們這邊還是等林太的消息,以————」

她的話還沒說完,電話鈴聲響起,金庸接起電話。

兩分鐘後,金庸放下電話。

「定了,下午召開董事會和股東大會。

會議結束髮布聯合公告,林氏那邊擬文件,接下來幾天兩家公司都要停牌了。」

許靄儀驚訝於林氏影業方面的效率,《信報》纔剛放出來消息,那邊談判就結束了?

她好奇的問:「花了多少錢?全資收購嗎?」

「花了21億,現金,我們出5億。」

「嘶~」

許靄儀忍不住驚歎出聲,這可是21億港元啊!

果然是林太,出手永遠都是大手筆!

關鍵是現金收購,這麼大一筆資金,即便是那些藍籌股公司也沒幾家能拿得出。

可惜整個收購案跟明報企業關係不大,他們這些明報企業的中高層甚至連消息都不知道,還是從競爭對手那裡知道的消息。

到底不是人家的心腹,許靄儀心中有些幽怨的想道。

許是看出她的心思,金庸安撫道:「收購談判本來就是要保密的事,這件事林太事先已經知會過我。集團這邊抽調了三個人,是我囑咐他們千萬保密!」

「這次收購成功,對明報而言有利無弊,不光是業務範圍的拓展,在人才的選拔丶培養和流動上也有着莫大的好處。」

金庸言語之間對這場收購案十分讚賞,當初他在問明報集團尋找接盤者時幾經挑選,爲的不就是找到一個能讓明報集團大踏步的發展下去的人嗎?

現在看,被林氏收購,簡直不要太成功。

不但明報集團變成了明報企業,成功上市,一舉成爲香江最大的傳媒業集團,現在連電視臺都要有了。

金庸只感覺老懷大慰。

許靄儀心裡也明白,眼下的明報企業在香江的發展已經走到了瓶頸,收購衛星電視確實是神來之筆,爲明報企業的發展打開了上限。

但她也在猜想,林太之所以要以林氏影業爲主進行收購,未嘗沒有制衡明報企業的想法。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防止明報企業一家獨大,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明報企業內進行一次名爲調動,實爲清洗的人員大流動。

畢竟明報企業現在的大多數管理人員都是查先生一手帶出來的。

一石數鳥!

林太的心機和手腕,實在莫測!

許靄儀忍不住生出幾分敬畏之心。

關於林氏影業和明報企業聯合收購衛星電視有限公司的決定,在兩家上市公司的董事會和股東大會上不過是走個形式。

就跟當初陶玉書決定向內地捐贈1億港元一樣,其實打個電話就可以,

但這畢竟是一筆涉及到20多億港元的交易,形式上還是要尊重廣大投資人。

上午《信報》報導,下午兩家公司開會,消息早已傳的滿城風雨。

這期間,上午時明報企業和林氏影業的股票一直在震盪,直到下午消息確定,市場立刻反應過來,股票直接拉漲。

一直到兩家公司出公告,向聯交所提交收購相關的文件和資料,公司停牌,明報企業和林氏影業加在一起直接漲出了20億市值。

市場反應如此激烈,甚至不需要兩家公司出通稿來畫餅,廣大投資人已經自行腦補出一幅美妙畫面。

電影丶電視丶新聞------這不妥妥一個正在冉冉升起的傳媒帝國嗎?

買!必須買!

橫跨電影丶電視丶新聞的巨型文化傳媒集團,當年的邵氏來了也不夠打啊!

除了林氏影業和明報企業這兩家收購方,這次收購公告放出後,連被收購方衛星電視的母公司和記黃埔的股票都跟看漲了不少。

林氏影業和明報企業上漲的邏輯是業務方向上有了新的擴展,和記黃埔股價的上漲單純是因爲賺錢。

衛星公司有限公司這家子公司,和記黃埔總共也就投入10億港元,這才半年時間淨賺11億港元,上哪找這麼好的買賣啊!

至於說,賣了本來很有潛力的電視業務,讓損失了公司的未來潛力,對於別的公司可能是問題,但對和記黃埔從來都不是問題。

李嘉誠掌舵下的和記黃埔,從來都是什麼賺錢做什麼,賺錢纔是這家公司的核心業務。

林氏影業丶明報企業聯合收購衛星電視,最大的影響不是股價,而是香江傳媒業的整體格局。

正如市場上的投資者們所期待的那樣,一個橫跨電影丶電視丶新聞的傳媒帝國已經形成了雛形,這對於香江的傳媒行業整體來說既是提升,也是巨大的挑戰。

不管是幾家報業上市公司,還是電視臺,看到這個新聞無不感到壓力巨大。

原因也很簡單,報刊銷量丶開戶費大多都是維持開支,要賺大錢都得靠GG。

如今林氏影業丶明報企業丶衛星電視三家形成集團作戰的模式,無論是在成本控制丶業務流轉丶輻射人羣丶業務量等諸多方面,都將對其他競爭對手形成一定的擠壓。

這種擠壓可能在短時間內還看不出什麼,畢竟衛星電視纔開播半年。

可時間長了呢?它逐漸發展起來了呢?

都是大家浸淫傳媒行業幾十年的老狐狸,心裡明鏡一般,但面對陶玉書的咄咄逼人,似乎又拿不出更好的辦法,只能期盼着手底下見真章的時候能夠抵擋得住攻勢。

Wшw ▲ttka n ▲c○

衛星電視被收購的消息傳出來這天是週五,沸沸揚揚的鬧了一整個週末,到週一市場才安靜下來。

林氏影業和明報企業兩家公司依舊處於停牌狀態,一直到第二個週五,

《明報》突然發表了一篇新聞稿,詳細披露了收購案的箇中內情。

其中各種利益談判的細節較之《信報》的報導清楚了不知道多少,立刻吸引了衆多讀者的眼球,讓本已經沉寂下來的收購案再次獲得了市場的關注。

有意思的是,《明報》的報導並未把筆墨完全放在兩家收購方上,在這篇報導裡,負責衛星電視有限公司實際經營的李家次子李澤楷似乎成了主角。

豪門出身,初生牛犢不怕虎,以5億資金(只計算衛星電視牌照費)半年時間博得21億,這絕對要算是香江商業史上最短平快丶最具性價比的投資了。

如此巨大的成功也令李澤楷這位超人次子一戰成名,成爲了這個八月裡香江商業界最耀眼的明星。

在《明報》的帶動下,諸多新聞媒體連篇累瀆的報導着衛星電視收購案,李澤楷「小超人」之名不脛而走。

最近李嘉誠在與不少商業夥伴交流時,動不動就會聽到「後繼有人」丶「虎父無犬子」這樣的評價。

他聽了是既憋屈又欣慰,憋屈的是他十分清楚,媒體突然之間一窩蜂的吹捧兒子,必定是出自於那位林太的手筆。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她大抵也是明白最近風頭出的太大了,爲了減少她自己的受關注度,便將兒子推到了臺前。

以她手中所掌握的媒體力量,操弄如此級別的輿論,易如反掌。

可即便是明百陶玉書的居心用意,李嘉誠卻也不能完全怪罪。

因爲兒子雖然當了擋箭牌,卻也結結實實的在香江商業界乃至亞洲商業界揚了一次名。

年輕人初入生意場,不是人人都有機會一朝成名的。

在商業圈子裡,「名聲」不一定等於「錢」,但一定等於「勢」

劉鑾雄爲什麼在當年成爲香江股壇人人談之色變的「股市狙擊手」?

一戰莊士集團丶二戰華人置業丶三戰中華煤氣---後生小輩挑戰名門望族,將大佬玩弄於股掌之中,這便是以名聚勢的好處。

兒子的揚名,與劉鑾雄的「惡名」完全不同,但結果是趨於一致的。

年紀輕輕就在商界一戰成名,以後只要穩紮穩打,發展必定順遂,這也是李嘉誠欣慰的原因。

每每思想這其中的奧妙,李嘉誠也不得不暗自佩服那位林太的手腕之高明。

讓人即便被利用,也甘之如怡。

8月的最後一週,停牌十天的林氏影業和明報企業正式復牌。

股價在遭遇開盤一波拋售潮之後,很快又拉昇到高位,顯示出市場對這次收購的強大信心。

許多關注股市的人看到兩家公司這樣的表現,心中不由得歎服,對操盤此次收購案的陶玉書生出一種高山仰止之感。

你說她收購花錢吧,她公司股價漲的比收購價還高;你說她沒花錢吧,

20多億港元她眼晴都不眨的就花出去了。

這般羚羊掛角,妙到毫巔的商業操作,即便是那些見慣了大場面的商場巨鱷見了也要讚一聲高明!

儘管大衆和商業界對陶玉書的手腕歎爲觀止,討論不休,但自兩家公司停牌之後,報紙上就鮮少見到有關於她的影子了。

這便是手中握有媒體力量的好處,想高調就高調,想低調就低調,一切主動權操之在手,不假於人。

外界的輿論陶玉書並不在意,她現在正在爲衛星電視的後續發展而冥思苦想。

正所謂人前顯貴,人後受罪。

外面的人只看到了她花錢的風光,卻沒看到她爲了經營的彈精竭慮。

「唉!你說,我是不是自己給自己找難題?」

思索了半天,陶玉書愁眉苦臉的問林朝陽。

她學中文出身,原來做編輯算是本行,來了香江之後,先做電影,後做新聞,現在又幹上了電視。

事業觸角每向外擴張一次,對她來說都是一次全新的學習和歷練。

如果光是學習也就罷了,關鍵是每一次都是真金白銀的投入,一個不小心就是以千萬計的損失,她根本不敢有絲毫解怠。

「玉墨有句話說得對。你啊,別那麼追求完美。什麼事都要了解的那麼透徹,那麼細緻,要學會抓大放小。」林朝陽說。

「你說的輕鬆。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我做生意不是爲了試錯的感受看她的煩悶和憂愁,林朝陽心懷愧疚,輕輕將她摟在懷裡。

「要不然,我給你出出主意?」

陶玉書哼了一聲,「有主意你不早說。」

其實從林朝陽攝着她收購衛星電視的時候,她就知道丈夫肯定是有全盤的策略。

夫妻倆相處這麼多年,她太瞭解這個人了,上輩子就是屬松鼠的,就喜歡囤貨。

不過她卻忍着一直沒有開口詢問,而是示之以弱,引誘林朝陽主動開口。

她在外界是女強人形象,但在家裡不能也總這樣,得適當當個「小女人」才行。

你看現在,唉聲嘆氣幾句,他不就乖乖把肚子裡那點存貨都交出來了嗎?

「我這不也是才理順了想法嘛。」林朝陽信口胡道。

陶玉書不去理會他的狡辯,「趕緊說。」

「咱們先給衛星電視改個名字吧?」

「改名?改什麼名?」

「叫星空傳媒怎樣?」

陶玉書想了想,說:「名字倒是不錯,怎麼突然想着要給公司改名字?」

「也沒什麼,就是覺得『衛星』這兩個字不符合電視臺的氣質。』

林朝陽總不能說他覺得這家電視臺後世的名字更好聽點,就隨便找了個理由。

陶玉書沒有糾結名字的問題,「行,那就改個名字,還有什麼?」

「衛星電視目前有兩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內容,二是受衆。

作爲一家衛星電視公司,它現在絕大多數的節目內容都是外部採購,美國丶英國丶日本丶灣島——

這樣的做法短時間內沒問題,但長久來看,對於電視臺的經營是非常不利的。」

林朝陽說到裡點子上,和黃壓根沒有做電視的經驗,李澤楷掌握了衛星電視之後,倉促之間只能動用鈔能力。

自前衛星電視僅有的1200小時時長的電視節目全部都是外購的,花費不菲,電視人才他倒是招攬了不少,但短時間內還未形成戰鬥力,自然也沒出什麼成績。

「自制節目勢在必行,晚做不如早做。」

陶玉書說道:「我也明白。但現在的問題是,收購衛星電視已經花費了一筆鉅款,再大量投入資金,我們力有不逮,這纔是我爲難的地方。」

林朝陽說:「衛星電視現在有中文臺丶體育臺丶閤家歡臺丶電影臺四個頻道,你要是短時間內倉促進行大面積節目更新,不投入十億八億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的想法是,要集中力量辦大事。」

「集中力量辦大事?」

陶玉書眼前一亮,「你的意思是,先集中辦好一個頻道?」

「對。不僅是要聚焦到一個頻道,還要聚焦到精品節目上。

任何一家電視臺都不可能做到全天24小時的節目都能吸引住觀衆,我們完全可以先抓住觀衆的兩個小時。」

陶玉書點了點頭,「有道理,可集中到哪個頻道,打造那些精品節目,

你有想法?」

林朝陽得意道:「小生不才,恰好有那麼點想法。」

「別得瑟了,趕緊說。」陶玉書眼神嬌媚的催促了他一句。

「四個頻道,電影臺現在有林氏影業的支持,短時間內不需要大投入,

可以放在後面。

體育臺之前李澤楷已經投入了一大筆錢購買轉播版權,想要有起色,就得買那些級別更高丶知名度更高的賽事轉播權,性價比太低。

中文臺有新聞節目,很容易碰到敏感事件。

閤家歡臺以綜藝節目和電視劇爲主,比較適合進行娛樂化改革。'

林朝陽的邏輯清晰丶條理分明,陶玉書認可道:「不錯。就是閤家歡臺現在只在香江落地———

衛星電視的四個頻道,目前只有衛視中文臺在香江丶灣島落地了,內地的廣東部分地區也可以看到,其餘的三個頻道都只在香江播出。

「飯要一口一口吃,衛星電視落地的事沒那麼容易的,咱們先修煉好內功。」

陶玉書臉色輕鬆下來,「也對,急也解決不了問題。你快說,節目要怎麼做?」

「別急,咱們一點一點排除。」林朝陽不緊不慢,很享受的當着狗頭軍師。

「既然是跟本港的電視臺競爭,那我們就要看看自己的優劣勢。兩家收費電視臺先不去管他們,我們最大的勁敵是無線和亞視。

這兩家電視臺都是二三十年的老臺了,人才底蘊深厚。

要是把重點放在電視劇上的話,衛星電視有林氏影業支持,也不差,但很難說有什麼優勢,電視劇的優先級可以往後放一放,先籌劃一批項目。

綜藝節目是個很好的突破口,它最需要節目形式的創新,不受人才儲備的影響,而且見效快,可以邊播邊調整。

我們完全可以集中精力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綜藝節目?

第507章 明明是我先來的第225章 姐夫對你可真好第85章 《十月》差點意思第490章 閃耀巴黎第688章 等一輩子都成(完結撒花)第194章 請了個活祖宗第436章 還回去上什麼班啊!第454章 經典的誕生第63章 借書處出了個大作家第160章 我是造了什麼孽第528章 朝陽體育館第555章 撐內地!撐同胞!第168章 最完美的結局第578章 林朝陽現象(新春快樂)第687章 當代小說藝術的絕唱第556章 翻版林語堂第574章 糖衣炮彈第390章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第510章 1988年最大慘案第126章 我去裝裝逼第380章 你去了誰看孩子?第613章 得償所願第680章 超越文學範疇第181章 大家都是大學生,擺什麼老資格?第236章 《新體育》第145章 稿費收到手軟第535章 諾貝爾文學獎的苗子第265章 家屬的功勞更大第322章 有什麼了不起的第263章 老張,你怎麼看?第40章 只有我知道,你是塊金子第287章 壓不住陣的評委第588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170章 阿毛的邀請第412章 完美的人設第408章 寧當雞頭,不當鳳尾第340章 《讀小說札記之一》第549章 真正的英雄主義第632章 負負得正第612章 因勢利導第230章 早知道就不裝逼了第424章 士爲知己者死第70章 美國憤青第385章 星光熠熠第329章 排排坐,分果果第659章 抽卡小分隊第427章 清水灣片場第458章 戛納的旋風第450章 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第214章 引進香江第459章 轟動香江第106章 這不巧了嗎第526章 登島未遂第662章 王子與公主第73章 你有這種感覺嗎第432章 讓人爲難的選角第562章 津津樂道第326章 資本主義,是不一樣哈第234章 拿出點格局來第408章 寧當雞頭,不當鳳尾第461章 注意格局第253章 全來綠票第563章 半步天王第510章 1988年最大慘案第333章 最年輕的編委第203章 還真是瘋狂啊!第303章 叔,我分不清啊第391章 沒有人是旁觀者!第9章 百無一用大舅哥第670章 陪跑專業戶第44章 《秋菊打官司》第99章 自己的媳婦自己寵第208章 第一次撿漏第235章 “女大不中留”第154章 狗皮膏藥第237章 她是林朝陽的愛人第534章 碰瓷馬爾克斯第26章 把稿子帶走第372章 吳祖緗的認可第327章 這也太摳了第123章 大家說話可真好聽第180章 露了一把臉第357章 自帶乾糧看手稿第24章 平平無奇林朝陽第158章 哪個好編劇不讓導演改劇本啊第531章 恐怖的日本銷量第356章 中國當代文學皇冠上的明珠第582章 不參加是爲了他們好第679章 尋味齋夜話第252章 他們對你還真有信心第20章 偷吃姐妹花第6章 這個男人,有點東西第5章 祖墳着了第223章 醬油拌飯香得很第399章 看《棋聖》提振一下士氣第629章 一代奇書第2章 回家看你媽去第95章 大師也這麼愛錢嗎第266章 《梵高之死》的銷量第594章 好事連連
第507章 明明是我先來的第225章 姐夫對你可真好第85章 《十月》差點意思第490章 閃耀巴黎第688章 等一輩子都成(完結撒花)第194章 請了個活祖宗第436章 還回去上什麼班啊!第454章 經典的誕生第63章 借書處出了個大作家第160章 我是造了什麼孽第528章 朝陽體育館第555章 撐內地!撐同胞!第168章 最完美的結局第578章 林朝陽現象(新春快樂)第687章 當代小說藝術的絕唱第556章 翻版林語堂第574章 糖衣炮彈第390章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第510章 1988年最大慘案第126章 我去裝裝逼第380章 你去了誰看孩子?第613章 得償所願第680章 超越文學範疇第181章 大家都是大學生,擺什麼老資格?第236章 《新體育》第145章 稿費收到手軟第535章 諾貝爾文學獎的苗子第265章 家屬的功勞更大第322章 有什麼了不起的第263章 老張,你怎麼看?第40章 只有我知道,你是塊金子第287章 壓不住陣的評委第588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170章 阿毛的邀請第412章 完美的人設第408章 寧當雞頭,不當鳳尾第340章 《讀小說札記之一》第549章 真正的英雄主義第632章 負負得正第612章 因勢利導第230章 早知道就不裝逼了第424章 士爲知己者死第70章 美國憤青第385章 星光熠熠第329章 排排坐,分果果第659章 抽卡小分隊第427章 清水灣片場第458章 戛納的旋風第450章 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第214章 引進香江第459章 轟動香江第106章 這不巧了嗎第526章 登島未遂第662章 王子與公主第73章 你有這種感覺嗎第432章 讓人爲難的選角第562章 津津樂道第326章 資本主義,是不一樣哈第234章 拿出點格局來第408章 寧當雞頭,不當鳳尾第461章 注意格局第253章 全來綠票第563章 半步天王第510章 1988年最大慘案第333章 最年輕的編委第203章 還真是瘋狂啊!第303章 叔,我分不清啊第391章 沒有人是旁觀者!第9章 百無一用大舅哥第670章 陪跑專業戶第44章 《秋菊打官司》第99章 自己的媳婦自己寵第208章 第一次撿漏第235章 “女大不中留”第154章 狗皮膏藥第237章 她是林朝陽的愛人第534章 碰瓷馬爾克斯第26章 把稿子帶走第372章 吳祖緗的認可第327章 這也太摳了第123章 大家說話可真好聽第180章 露了一把臉第357章 自帶乾糧看手稿第24章 平平無奇林朝陽第158章 哪個好編劇不讓導演改劇本啊第531章 恐怖的日本銷量第356章 中國當代文學皇冠上的明珠第582章 不參加是爲了他們好第679章 尋味齋夜話第252章 他們對你還真有信心第20章 偷吃姐妹花第6章 這個男人,有點東西第5章 祖墳着了第223章 醬油拌飯香得很第399章 看《棋聖》提振一下士氣第629章 一代奇書第2章 回家看你媽去第95章 大師也這麼愛錢嗎第266章 《梵高之死》的銷量第594章 好事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