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是,大臣》是我個人最愛看的作品。”首相這麼說,“我們可以從裡面獲得歡樂,以及吸取很多經驗。”
地球上,撒切爾夫人非常喜歡這一部英劇,還邀請作者去唐寧街。而平行世界,由顧陸搬運過來,同樣受到大嚶一把手的喜愛。雖然開始沒對,過程也忘了,但結果是一樣的,沒錯就是趨同發展。
許多大嚶民衆前去看,包括之前瞧不上的。
比方說尼古拉斯·邁耶,他比任何人都更有理由記恨顧陸——威茅斯人除外。他是《百分之七溶液》的作家,這部推理作品,甚至讓邁耶拿到英國金匕首獎。再加愛倫·坡獎,基本是歐美世界推理懸疑小說能得到的最高獎項。
如果沒有《福爾摩斯先生》的話,邁耶的職業生涯就完美了。因爲《百分之七溶液》是罕見有柯南道爾風格的,福爾摩斯同人作品。可衛報、每日郵電報等報紙,都有類似評價“(百分之七溶液)作品藉由最後一案的展開,寫出來華生的精彩瞬間。是福爾摩斯先生之後最精彩的二創作品。”
他發掘了華生的精彩,顧陸卻寫出了與衆不同的福爾摩斯,對於讀者,肯定是更愛福爾摩斯。
總體來說,邁耶還是個輸得起的人,心理活動如下:“《福爾摩斯探案集》是全球都具有很大名氣的作品,所以的確存在外國人比我們本國人,更喜愛的情況。”
但是!
“大嚶有關政治的操作,那肯定是生活在本國的國民才深刻體會。”邁耶認爲,顧陸在這方面要是能比上自己,他赤石!
書店店員的第三次詢問聲大了很多,“先生,請問你還需要什麼幫助嗎?”
畢竟站在收銀臺前出神,影響其他顧客買單。邁耶回神,第一反應也不是道歉,而是找行爲合理化自己的理由。
“噢,我在想,爲什麼平常的書15英鎊到25英鎊,而《是,大臣》需要32英鎊。”邁耶說,“有什麼特殊的原因嗎?”
“或許是裝訂更好,”店員也只能囫圇吞棗地說個原因,“也可能是透露了很多官方的秘密。”
笑死,根本笑不死,一個華夏人在大嚶發行的書,透露了大嚶官方的秘密,這玩笑真好笑。
笑容中帶着點嘲諷,邁耶購買此書。買這書就回到家,開始看起這本更昂貴的書籍。
邁耶的臉色越來越凝重的原因,不是層出不窮的金句,而是劇情太簡單。
要寫好一件簡單的事。
關鍵是國務無小事,隨意一件小事就可能影響成千上萬人,作爲政治驚悚劇的驚悚感很大一部分就來自此。
寫複雜了很費腦,讀者不愛看。
可《是,大臣》就很簡單,比方說其中一個劇情哈克計劃在愛丁堡迎接某位非洲國家。
目的是推動石油鑽井交易,來帶動蘇格蘭的拉票。
沒有理解門檻,只要有基礎認知,都能明白。很不巧的是這個非洲國家突然發生了政變,老國王自然被推倒。
前面談好的交易泡湯,其後果不僅是蘇格蘭錯失了許多工作機會,更重要的是如何拉選票啊!
所以哈克答應了新國王一個條件,儘管在經濟上對大嚶百害而只有一點小利,可對政黨有好處啊,即提供5000萬英鎊的無息貸款購買鑽井設備,如此一來它在克萊德賽德的造船廠就不會閒置,給蘇格蘭選民承諾的大量工作崗位也有了。
“寫得太……”邁耶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詞語,半晌才吐出“理所應當”這單詞。準確說,身爲讀者的他,瞧見主角哈克解決突然其來的困境,還有點爲之小高興。
高興之餘邁耶纔想到,高興個什麼勁兒,哈克幾乎算是贈予的五千萬英鎊,花費的可是納稅人的錢。用五千萬英鎊創造了不足五百萬英鎊規模的崗位,蘇格蘭選民還要對其感恩戴德。
“這華夏作家,太擅長第一人稱敘事了。”邁耶想起了那開篇就九十多歲福爾摩斯的第一人稱驚豔讀者。而《是,大臣》裡,哈克和漢弗萊的描寫,讓人恨不起來。因爲從顧陸的筆墨中能感受到,你上你還不如哈克。
“不對勁……”
“好像華夏作家真的很懂我的國家。”
“他好像在開玩笑,但最尖銳的矛盾,卻在玩笑中說了出來。”
外國人看《是,大臣》能感到笑點很足,可大嚶人看着看着,臉就沉重了。
因爲很多真實事件的例子在腦海裡浮現。[“一個耗資7400萬,佔地9英畝,地處市中心的大工程,怎麼捂得住?”
“通過《官方保密法》”
“怎麼保密?這工程太大了。”
“那它就是個大秘密。”
“但你怎能用《官方保密法》保密衆所周知的事情?”
“伯納,《官方保密法》不是保護秘密的,是保護官方的。”
……]
就去年,去年2021年公佈的《2021國家投資安全法》,是爲了保護什麼?保護國家資產的安全?
當然不是!這條保護法出自於官方被曝出某位大臣以自身利益爲基準,罔顧企業需求,否決了許多外資收購。
其中有好幾家企業,因爲沒有資金注入,宣佈破產。工人、工廠老闆、當地財務,都是輸。唯一的贏家就是這位大臣。
“這是大嚶百年企業,不能在我任期內被收購,至於破產在我任期結束後再說。”大概是這樣。
事情鬧大,就出臺了這法律,禁止在公共場合討論,因爲就這危害到了國家安全。
都知道,大嚶的互聯網生態在歐洲都是最嚴苛的。大嚶的鍵盤俠是見識過的,所以很快就平息了。
正如《是,大臣》所說,那是用來保護官方的!
至此,邁耶無神地看着天花板,他承認了作爲大嚶人,他不但不如華夏作家瞭解福爾摩斯,也不如華夏作家瞭解大嚶官方。
這一波打擊是相當重。
但是轉念一想,邁耶前期對顧陸的意見那麼大,都被征服,更何況其餘抱着不屑態度購買書籍的民衆。
95%,都被征服!
“一家新醫院,500名行政人員,沒醫生,沒病人?哦不對有一位病人,副主管絆倒在腳手架上,摔斷了腿。這種政治諷刺作品是巔峰之作,顧陸先生在生理上是華夏人,但精神上比大嚶人更像大嚶人!”
“感覺我們應該保護好顧陸和威可多。”
“難怪我們學校那麼多留學生,謝謝您顧陸先生,需要您來爲我解惑。一名英國學生只能收500英鎊,400人才抵得上50個外國留學生。”
“這部作品太精彩了,不過有一點我不贊同,那就是對蘇塞克斯大學的污衊!”
這個大嚶網友一看就是蘇塞克斯大學出來的。因爲作品對爲何不招收本土大學生的解釋,還有補充說明。大量招收本土大學生教室和寢室會擠得像沃伍德監獄,或者是蘇塞克斯大學……
說個大嚶HR招聘中的大學鄙視鏈吧,蘇塞克斯大學是最差一檔。這一點大嚶人都知道,雖然從哪裡畢業的學生不承認。
正是因爲這些能夠對應的細節,讓《是,大臣》無比具有代入感。
書籍口碑,從互聯網熱議,到爆火!
很多之前想不明白的事兒,少招收本土學生、保護法以及爲何要推動環境保護等等,書裡輕鬆就解釋明白。給大嚶讀者一股恍然大悟的感覺。
哪怕有一部分大嚶讀者,認爲本國再如何腐朽,也不能讓華夏作家刺破,所以給予了很大批評。可小部分,是無法阻擋大浪潮的前進。
地球上作爲最爲經久不衰的英劇,換個世界魅力也能迸發。
那麼當前最後悔的是誰?是內政大臣喬納森啊。
他從未想過,華夏作家寫這個題材,能夠又好又受本國大部分人的喜愛,所以身爲不粘鍋的他,看見了《是,大臣》前言的感謝,還誇獎顧陸識趣呢。
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