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必修課——如何才能不打死人
到李復漢家後,他們是先在李復漢的招呼下吃了頓早飯,然後纔開始忙着收拾東西打掃衛生,安置自己的物品。
等忙完又去街道辦和房管局那邊。
辦理一下租賃手續。
等折騰完,已經快到中午,考慮到作爲鄰居,還是要弔唁一下賈東旭,趙雪和李帆兩人,當然是趕忙回去弔唁。
不過後希他們,包括後紅都沒去。
這邊有肉吃,誰去吃豆腐啊?
而且要真給個白包,一家六口全都去吃,恐怕賈張氏也不會有啥好臉色。
說不定能當場破口大罵。
她恨不得大家去給完白包就走。
連口水都別喝。
吃完中飯,打發三個孩子到一邊玩去,李復漢就開始了自己的日常教學:
“你的內家拳已經熟練,往後就是自己練習的事,氣血凝練增長方面,我也沒什麼好教你的,今天教你具體的打法,以及如何調動體內的氣血配合。”
說到這,李復漢還嘆了口氣:
“唉,要是在二三十年前,哪怕是十三四五年前,我首先要教的都應該是如何一招制敵,如何用最小的力氣,最少的氣勁打死對方,而不傷害到自己。
但現在不行了。
現在我得教你如何別打死人。”
“笑什麼笑?這是事實,你現在打死個人看看。”看後希在邊上竊笑,李復漢當即瞪了她一眼,然後從邊上抽出一份最爲精細不過的人體經絡穴位圖:
“認真聽,爲師不想去牢裡見你。”
“也沒人脈把你從牢裡撈出來。”
“這經絡圖你看過,背過,首先最要緊的一點就是,上面標註了死穴的位置都不能碰。還有這邊脊柱的幾個關鍵節點也絕對不能動,一不小心就可能把人打偏癱,半身不遂,大小便失禁啥。
到時候你照顧人家下半輩子啊!”
“給我認真嚴肅點,爲師不是在跟你說笑,咱們這內家拳這圈子裡,已經有不少人因爲打傷別人,打殘別人,甚至於打死人坐牢了,你認真一點學。”
李復漢臉一垮,後希就知道她師傅來真的,不能嬉皮笑臉,並忙追問道:
“師父,那要是別人挑釁呢……”
“沒轍,現在圈子裡的人彼此交流都得剋制一些,儘量不傷和氣,像過去那種動不動就上門踢館打死人的事情。
現如今已經徹底成爲歷史了。
否則那就是大牢裡見。”
說到這,李復漢繼續嚴肅認真道:
“所以,接下來你必須得跟我好好的學,學醫術,學經絡穴位,甚至於學骨骼內臟,乃至於學法律,只有這些全部都精通了,你才能放心的對人動手。
不然你最好就只對野獸們動手。
對人儘量退避三舍。
或者嚇嚇就行,不能真動手打。”
“師傅,你是不是知道我昨天在四合院裡對賈大媽做了啥?所以今天才會專門跟我說這些,以及教這些內容?”
後希感覺自己好像有些明白了。
“啊?你對那個賈大媽做了啥?”
昨天晚上的事,消息傳播速度還沒那麼快,所以李復漢並不知道,他今天說這些純粹是按流程該教到這一步了。 緊接着,後希就簡單描述了一下昨天晚上發生的事情以及自己做了什麼。
“是和平社會救了她啊!
放在十幾年前,這種人在自家撒撒潑也就罷了,敢出去瞎胡鬧,早就被人教訓,甚至不知死在哪了。你做的也挺好,至少既沒有傷人,也沒有害人命。
如此我倒是放心了不少。
接下來你好好跟我學……”
李復漢並不覺得後希昨天晚上做錯了什麼,也不覺得賈張氏離譜,畢竟他活這麼大歲數,什麼極品沒見過,很快就將話題調轉到接下來要教的知識上。
並索性接直接以賈張氏做假想敵:
“就拿賈張氏舉例,如果你當時學會了我這些技巧,你手肘擊她的……”
“這樣只疼,但不會有傷!”
“還有……這麼做可以讓一個正常人出現類似於風溼的症狀,一到下雨陰天,渾身疼痛難忍,比正常風溼病患者還要嚴重上十倍不止,也算個法子。”
“……會導致血栓,一旦受到嚴重刺激人就會暴斃,檢查不出問題,因爲這血栓就是他自己氣血凝滯形成的。”
“還有一些技巧是我最近這些年學西醫自己琢磨出來的,拿動物實驗過。
理論來講,放在人身上也行。”
“……”
“不過咱們還是得剋制,有可能的情況下,儘量不要動手,還是得心平氣和,和諧社會,做個知法懂法的人。”
聽到後面後希都茫然了。
這對嗎?
不殺人是指別讓對方當場死亡?
“你是不是覺得,我教你的與你想象的有些區別?是不是覺得我應該教你如何委曲求全,如何能忍則忍,最多稍報復一下,讓對方生個小病疼一疼?”
李復漢也看出了後希的迷惑,甚至直接說了出來,後希則當即認可點頭。
“如果學了武卻還事事憋屈,做什麼都忍讓,碰到個小癟三或老潑婦,只能忍氣吞聲的,那這武還學個什麼勁?
心氣不順,念頭不通達。
練什麼武,斷脊求和武嗎?”
“這些都是爲師近些年根據過往醫學經驗,武道經驗總結出來的秘術,名義上叫做如何不打死人,但實際上,你也可以認爲是如何不打死,反傷自己。
成功做到不傷己纔是重點!!
你打死惡人被槍斃,心氣能順嗎?
值得嗎?是不是!!!”
“所以爲師這些秘術關鍵的地方在於傷人不傷己。當然,爲師也不是鼓勵你殺人,別人白你一眼就要報復啥的。
真有事找上門,小懲大誡即可。
有什麼大惡,也有法律呢!”
爲什麼聽起來感覺有點矛盾呢?
因爲李復漢對於自己總結的這些小秘術其實就挺矛盾,他是既想自己的弟子以此快意恩仇,又擔心自己弟子控制不住戾氣,所以纔會既教授,又告誡。
就像手裡有刀不用和手裡沒刀。
是完全不同的性質一樣。
李復漢此舉,其實就是希望能讓後希手裡有刀可用,但是又擔心她在手裡有刀之後會胡作非爲,故而多加叮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