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餘樺:知我者,他也
鳳霞死了。
十分的猝不及防。
對於拍攝組而言,這就是很.正常的,隨着劇情的行進,而在這段時間線裡發生的事情。
猝不及防的。
下個鏡頭的,福貴手裡還提着自己在家種的南瓜和花生米,還花重金買了一隻老母雞,打算去給鳳霞補補身子。
他就呆呆的站在那兒,聽着醫生冰冷的宣讀着女兒的死訊,難產死的,只留下了個兒子,也就是福貴的外孫.
二喜哭的呀。
可。
總得活着啊。
爲了苦根,也得活着啊。
只是,這一次,陳家珍就再也撐不住了。
有慶。
鳳霞。
爹。
福貴。
太陽照樣升起,家珍的眼,也再沒有睜開來。
家珍呀,家珍,家珍
福貴在陳家珍的耳畔邊,呼喚着老伴的名字,只是這一次,以往怎麼都會迴應他的家珍,徹底的沒了生氣。
那能怎麼辦呀。
能怎麼辦呢。
那也只能活着呀。
電影版的活着,劇情走到這裡的時候,基本上已經把悽慘的氛圍渲染到了最頂峰。
誰來了都得說一句慘。
那種近似乎麻木的慘狀,簡直可以說是令人不忍卒讀。
但如今這裡。
就算是家珍死的時候,依然保持着那種剋制的哀傷。
就連痛苦都是剋制的。
他好強大。
朱正文此時第一次對福貴生起這樣的情緒來,第一次對這個角色有這樣的看法。
他,強大。
一個在以前絕對不可能出現在這個角色身上的特質。
“真的不可思議,我居然有一天會覺得徐福貴這個人,他是強大的。”
此時的朱正文就看着福貴。
他的堅強。
在女兒和老伴都走了之後。
他依舊活着。
這種堅強,這種強大。
日子總得過下去,福貴就商量着和二喜好好的把苦根扶養長大,這個沉默的,從頭到尾都沒有一句臺詞的女婿點了點頭。
這個木訥的男人就更加努力的去搬運工作,直到有一天,他被一塊水泥板給壓死了,被壓死臨終之前的二喜,終於說出了他在全劇裡說出的第一句臺詞。
苦根兒,苦根啊!
死了。
從此之後,就只剩下了老福貴和苦根。
還活着。
還活着
直到最後,過了困苦,餓了許久的苦根兒,興高采烈的吃了一盤煮豆子,結果吃了太多,終於是撐死了。
從此之後。
活着就只剩下了福貴。
還活着了。
在最後一個鏡頭裡,牽着老牛的福貴,在暖和的太陽之下,輕嘆一聲,唱着放牛的歌。
總是還活着。
李軒在演福貴的時候有一種獨特的氣質,堅強向陽,一次又一次的遇到苦難降臨在身上的時候,他總能用那咋滴的情緒,去麻木的延伸自身。
活着唄。
那能怎麼樣。
那種向陽的姿態,居然能讓整個劇組的拍攝有一種暖的色調,直接影響了畫風。
這是朱正文都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本來她是想讓色調更接近於張謀子版的活着的.但李軒就這麼帶着節奏,讓整個劇組都沒有進入到清冷的節奏裡。
也就是說這代表着包括導演自己和劇組的其他演員在內,都認可這種基調。
但就算是如此向陽的基調,在最後穿着破爛的老福貴,牽着一頭老牛的時候,那種悲傷的情感還是洋溢出來了。
餘樺,真是個人皮惡魔。
這樣的劇本都寫得出來。
實在是太不當人了。
這劇本也太抑鬱了。
這麼些日子下來,莫言是先回去,但史鐵笙卻留了下來,一直跟着餘樺來看這部作品的拍攝。
“好像讓你感到意外了,就算是最後一幕鏡頭,他也沒有表露出太過深沉的哀傷。”
李軒就一直非常的剋制,無論是作爲演員還是作爲角色,他的剋制都是前所未有的。
當年聽說葛佑哭的稀里嘩啦的,拍的都難受。
結果這個福貴的情緒波動,完全沒想象那麼大。
“對呀,這就是活着,1000個人眼裡有1000個哈姆雷特的活着,999個人眼裡的活着,都只看到了一個悲傷痛苦的故事,都只看到了一個難以和解的一生,他的苦他的痛。”
此時的餘樺就看着李軒淡淡的說道:“這小子和我,眼裡的那個哈姆雷特,眼裡的那個活着是一樣的故事。”
這句話就讓不遠處的導演朱正文聽到了。
兩個大作家的閒談。
讓她難以掩蓋的震驚。
原來在餘樺眼裡的福貴,就是這樣子的呀。
史鐵笙就記得當年。
在看完電影版的《活着》時,餘樺就給出了一個評價。
演的真好。
拍的真好。
只有一個最樸素的感覺。
那就是演員真好.就是演員演的真滴好。
這就是最樸素的看法和想法了。
演員的表現力,是真的強無敵,葛老頭的演技是真的強無敵,再加上張謀子的導演能力——但那也有隻是,餘樺給出一個評價的原因。
這個評價,大概就是,這個人。
他就是‘福貴’。
不是說他演的好不好。
而是,他就是‘福貴’。
當最後只剩下了福貴一個人活着的時候《活着》就結束了。
拍攝完成。
此時。
朱正文還有一種強烈的恍惚感。
《活着》結束了,在最後留下一抹淡淡的哀傷的鏡頭,結束了,這和尋常認知裡的《活着》完全是不一樣的表現方式,在以往的《活着》都有一種生澀的,晦暗的苦味。
無論是作爲讀者,還是作爲電影的觀衆。
結果,現在拍下來,苦味.沒那麼濃。
更多的是澀。
吃上去有點苦。
但偶爾,也有點回甘。
特別是想到了剛剛餘樺和史鐵笙的交談之後,導演朱正文,此時還有點恍惚。
沒想到,在餘樺的眼裡,李軒的福貴。
那纔是真正的他心中的福貴。
和演的好不好無關,這就是創作者所理解的作品。
朱正文就覺得自己的臉有點疼,自付自己對於傳統文學略有研究。
以爲自己已經很懂餘樺,很懂《活着》,結果換來的就是臉龐火辣辣的疼痛。
真的好疼呀。
劇本的理解能力被一個小年輕給爆殺了。。
還是人家作者親口承認。
兩人眼裡的哈姆雷特就一模一樣。
你還能比作者更懂角色不成?
不能夠吧。
現在就是原作者餘樺親口承認。
不管拍的是不是偏離了粉絲們心中的《活着》,只是他們是餘樺心中的《活着》。
這也讓她感到有一些複雜。
看來餘樺,他也並不是單純的.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原來這是一部看懂了。
真的能夠把自己治癒的作品。
此時,《活着》就殺青了。
李軒就呆呆的坐在黃土坡上。 也沒人來打擾。
就這麼做在黃土山坡上,最後一場戲,就連福貴都離開的無聲無息。
“其實最開始的時候,我也覺得我拍完這部作品,心態要糟糕,畢竟這可是快樂星人餘樺的巔峰作品,老早就聽聞,餘樺他最喜歡的,就是看別人爲他的作品感到痛苦。”
“但是我一路過來看完整部活着才發現,他不是一個要抨擊誰的人,不是要抨擊什麼的作品,其實,他傳遞的就是對於活着這件事本身的熱愛。”
那是對生命最純粹最本質的熱愛。
沒有悲傷。
福貴到最後活下去,也沒有怨恨,他就這麼單純的活着。
很多人都說他一輩子都在失去。
但他這一輩子不也在不斷的擁有着。
父母無條件的愛。
家珍的愛。
子女的愛。
一個好女婿。
一個可憐的好外孫。
他的不幸源於生活,但並非源自生命本身,從生命本身的角度來看,他其實還是蠻幸運的啦。
這就是活着啊。
與其說拍完之後的感覺,李軒就感覺更樂觀。
更積極的感覺。
真奇妙啊。
福貴。
在殺青宴上。
大家的心情都有點憂鬱低落。
春生耿聖凱在酒桌上對李軒抱歉,對自己一開始的輕視感到抱歉。
李軒,這個年輕的‘偶像’,你是有真本事的。
無論是作爲沉浸派的‘輸入’能力。
還是‘輸出’能力,那種眼神表達,完全就是電影級的。
真的讓人就感覺有一種無力感。
無力的覺得,什麼是天才,這他媽就是天才。
以後,可能真的可以成爲‘明星’也說不定.
劉敏濤也看着李軒,徹底的折服了,有些感慨道:“我拍戲也不少年頭了,也從來沒有遇到過能讓我這樣子入戲的人.其實也很神奇啊,我拍完《活着》之後,感覺居然還很不錯。”
這個功勞,就絕對是李軒的。
‘感覺’不錯。
沒想到拍活着這部作品能有這樣的感覺。
能不抑鬱就算不錯了。
結果愣是弄出了陽光燦爛的感覺來,也屬實是讓人有些意外。
以至於精神病醫生都沒用上呢。
撓頭。
當大家都以爲自己會得精神問題的時候,沒有出精神問題,這本身就是一種意外。
李醫生高明!
李軒起身告辭離開了。
離開的時候。
大家就看不到福貴的一點影子。
沉浸派演員,在最後也像福貴一樣,將那一生桎梏落了個乾乾淨,白茫茫一片。
活着的人總得前進。
是吧。
[模擬完成]
[草根氣質:你能夠散發着屬於草根平凡人的氣場,不要覺得自己是平凡人,能夠上網點外賣的人,本身就已經戰勝了好多人,你們就不是真正的草根]
是啊,天天在網上叫着苦叫着痛的人,那都不是草根,還能發出聲音來,真正的草根,只會埋在黃土地裡,默默的.活着。
倔強的。
草根。
生存在這個世界之上。
此時此刻的李軒,就清點着自己的獎勵——草根氣質啊。
“有時候,能上網,能吃飽飯,能點外賣,就已經戰勝好多人啦.總有人是更苦的。”
離開《活着》的片場之後,坐車回到了北平,這一次的片酬不算特別多,但總歸是主角,二十萬還是到手了,用這筆錢,李軒就拿出十萬塊錢來,準備去給新買的房子做個裝修。
簡單的裝一裝,先把自己小窩裝點完畢。
“我願變成,童話裡,你愛的那個天使,張開雙手,變成翅膀守護你!”
此時,李軒的手機鈴聲響起,現在都是彩鈴時代了,不是《七里香》就是《童話》,都沒有別的選擇了。
“老舅啊。”
“到北平了沒?今晚出來吃個飯唄。”
“到了到了.”
“幫我買個專輯哈,周董新發的《11月的蕭邦》。”
“你還聽周董?”
“不是你挺喜歡的嗎,之前老是唱《夜曲》來着,我去聽了聽,發現挺不錯的,也挺喜歡他的了。”
老舅就在電話裡和自己聊着瑣碎事兒,細心的李軒發現,老舅的溫柔就在於,他總是會悄咪咪的去了解自己的愛好,也許是來增加和自己的共同話題,也許是想要更瞭解自己的‘孩子’。
李軒就會心一笑。
老舅啊.
李軒也不說別的了,幫老舅去買了一張《11月的蕭邦》的專輯,用了不到十塊錢也不知道是正版還是盜版的。
活着不僅僅是爲了活着,而是爲了生活。
福貴的幸福是因爲他有了愛自己的人,所以一直以來,他都有着對生活的希望和‘熱愛’。
生活啊.
此時,李軒也想了想,自己的日子,是否過的太緊繃了一些呢。
一直以來,拍戲的連轉不休,讓自己根本就停不下來,像機器一樣運行。
因爲自己就有着極爲準確的前進目標和進步目的。
大四之前,在失去北電學生的身份之前,用這身份和庇護去搞的越大越好,一路走來,總是有人會針對自己,包括自己以後如果要創建公司,自己搞圈子搞娛樂公司,會變得更像機械,更停不下來。
那些圈子裡的狼們,肯定不會放任自己的。
現在出了個唐人影視,唐人影視也是因爲賽道不一樣,有點‘僥倖’的逃過一劫,但自己這一波可不一樣,如果是以《恰同學少年》和《活埋》爲切入點的話,完全就是正經的商業化作品,正經的商業片子,那就是真正的對手了,那時候京圈資本也不會像現在一樣,用過家家似的,鬥氣似的方式要來壓自己,而是真正的要動軟硬刀子的。
也是真正的要真刀真槍的搏殺的。
李軒也並不是害怕,畢竟這是早就決定的事情,如果不自己站出來獨立的話,那就只能當一個傀儡,一個被提線行走的木偶.屬於被qj只能閉眼享受,和反手qj回去的區別。
拼死拼活的賺錢,三成還得看人家的臉色。
主角咖,號召力,自己獨立劇本獨立拍戲。
通過自編自導自演,走咖,升咖以張謀子爲野心的目標。
不僅僅是爲了自己的職業規劃,也爲了自己的身體,老實說,這一次風雲盛典獎項過後,李軒就有一點迷上了身體一年比一年更健碩,更健康的感覺了——之前就在宿舍裡和羅錦還有朱亞汶比過,他們兩個垃圾加起來都尿的沒自己遠。
我,能迎風。
並且,如果繼續拍戲的話,他應該能保證自己——每年都能迎風尿。
哇哦,這種感覺。
再加上自己對職業的規劃和清晰點,就能讓自己.
也不僅僅是因爲健康,而是真正的,作爲自己的職業夢想,想要站在最頂峰想的宏大一點的話,大概就是讓這個行業,變得更好一點點?起碼,我來當資本,肯定不會讓狗屎主宰娛樂圈啦。
不是說現在,而是‘未來’。
這樣的未來。
應該,能夠變得更好一些吧。
清晰,且機械化的邏輯運行。
並且還有些樂在其中。
只是就算樂在其中,偶爾也會有些.覺得單調吧。
偶爾停一下腳步,看看這個年代的‘風景’。
活着,生活。
福貴啊,你似乎又教給我了一個道理呢。
“月半彎,好浪漫,月光下的你顯得特別的好~~看。”
此時的陳昆,就錄製着歌曲,將這版本的《月半彎》上傳到網絡上,到一個名爲千千靜聽的網絡播放器上。
作爲影視歌三棲的人,作爲‘明星’,這似乎就是必要走的一環。
明星,不同於偶像,不同於演員。
明星代表着‘全能’,代表着在泛娛樂時代,掌握所有的泛娛樂技能。
所以才叫做‘明星’。
這一首《月半彎》,更是得到了今年的‘百度十大金曲之一’‘千千靜聽下載量第三名月榜單’。
對於這個成績,他感到是很高興的,第二名是專業歌手組合SHE的‘不想長大’。
至於周董的歌,他的歌反而就沒進入下載榜畢竟爲了追求音質,他的粉絲大多都去買專輯聽了,千千靜聽和百度金曲,更像是‘隨手聽’的範圍。
一個更‘正式’,一個更‘日常’。
周董最近估計也沒在忙新歌,聽說最近都在忙着一些漫改電影——嘿,歌手想演戲,演員想唱歌。
都爲了一個光芒萬丈的‘巨星’之名。
不過,此時,陳昆卻也還是有些沉重,似乎是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
而旁邊的經紀人董可研說道。
“你做的很好了.”
“嗯謝謝董姐的安慰啦,我沒有壓力,只是我在想,這千千靜聽金曲第一名的‘佚名’,他到底是何許人也。”
“這個唱《怒放的生命》的人,是何許人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