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

“馬哈木父子於四月初九在承天門外斬首示衆,彼時京城民衆無不歡欣鼓舞。至此以後,瓦剌部落煙消雲散。”

朱瞻基卻知道瓦剌部落雖然衰敗,但是大明真正的心腹大患是韃靼。不過這個時空,北明山銅礦的開發,已經把韃靼人給拴在了那裡,不會再成爲禍患。

朱瞻基點了點頭,中官毛巡又繼續稟報道:“四月初六,陛下下旨,將谷王朱橞及其二子皆廢爲庶人,其官屬多誅死,只有典薄張興因曾經事先告發,得以免罪。”

朱棣廢朱橞早有預兆,這次朱瞻基攜帶宗室出海,谷王府就沒有派出世子或者郡王隨行。

朱瞻基對這些事情並無多大興趣,問道:“兩家銀行如今發展如何?三月發生的貪污衛所軍費之事,可有了結?”

毛巡立即讓隨從找出了關於兩家銀行的資料彙總,回稟道:“銀行開業已經四月有餘,如今大明各軍衛已經習慣了讓士兵自己領取俸祿,只是盤剝之舉屢禁不絕,依舊有不少上官按月索求底層軍士俸祿。陛下如今讓兵部攜刑部官員,組成巡撫按察使團,分赴各地進行調查。”

這個時代,軍中將領貪污受賄成風,以往的各軍衛,吃空餉,盤剝底層士兵的俸祿,那都是正常事。

但是如今大明發展銀行將網點開到了全國各縣,所有大明官員,包括士兵的俸祿都通過銀行直接發放到士兵的手中。

這樣一來,吃空餉的事情幾乎是不可能的了,但是盤剝俸祿,想要杜絕還不可能。

這不僅僅是監管的問題,更因爲上官對下屬予取予求,甚至連下屬的命都控制在上官的手裡。

這樣的環境下,即使上官不盤剝,那些下屬也會將自己的俸祿奉上大半。

這種時代侷限帶來的腐敗,除非是將社會層次來個顛覆,否則根本無法根除。

但是,這種社會架構的改變,是不能輕易觸動的,不論怎麼說,都沒有自己造自己反的道理。

將銀行的事務彙報了一番,毛巡又開始彙報大明如今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這也是朱瞻基比較感興趣的一個方面。

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可不是後世世人才明白的。

從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商人就已經把道路暢通作爲發展商業的重要基礎。

朱棣雖然不是一個重視商業的皇帝,但是如今的大明商業幾乎被內監控制,他也不會跟自己的錢袋子過不去。

更重要的是,他是一個戰爭狂。在他的構想裡,大明的機動野戰部隊可以在短時間內就調動到全國的任何一個角落,是他一直夢寐以求的。

雖然是爲了戰爭,但是如今的大明已經把修建三縱三橫水泥路,當作是目前的基本國策。

雖然這三縱三橫的道路基本都是以京城應天府爲中心點,但是這種規劃更符合如今大明的實際情況。

因爲如今的大明,除了東南稍富裕,其他地區都依舊貧窮。特別是北方地區,當初打的十室九空,千里無人煙,經過幾十年的休養生息,依舊沒有能恢復過來。

在其他地區修路,是對資源的極大的浪費。以應天府爲中心點修建道路,不僅可以把京衛,京兵迅速調集到其他地方,更能讓京城的商業得到更大的資源支持。

朱棣現在就已經看出來了,當初朱瞻基告訴他,夾江工業區會比北明山銅礦給大明帶來更大的利益,他還不相信。

但是現在,夾江工業區只是發展了兩年多,卻已經帶動了整個天下的商業。

朱棣現在都有些不知道該怎麼來管理這個夾江工業區了,因爲這裡面有太多東西,他都沒有真正看明白。

而這裡又給他帶來了極大了利益,一個工業區,現在每年給他帶來的收益就要超過五百萬兩白銀的純收益,這已經超過了整個大明稅賦的四分之一。

不到一縣治地,能創造大明近三成的收益,要擱以前,朱棣是怎麼也不會相信的。

但是現在事實擺在面前,朱棣捨不得這個錢袋子,哪怕看不懂,也只能聽之任之,然後自己慢慢研究。

他現在唯一能搞明白的是,夾江工業區的發展,絕對不是複製幾家同樣的工廠就能模仿的。這是整個大明的技術,資源集中在一起,纔出現的奇蹟。

有大臣上書要把這個工業模式在其他地方展開,比如同樣有大江的武昌,洛陽,杭州等地。

但是朱棣卻沒有同意。因爲他還沒有看清楚這個工業區的本質,卻已經看到了這個工業區的可怕。

他絕對不會同意在京城之外,也出現如此大規模的工業集羣,這會給地方官員帶來數不清的資金和資源,也有了造反的本錢。

如今這樣的模式,其實是符合朱瞻基的計劃的。

夾江工業區現在能發展的如此之快,主要原因是吸整個大明的血,在供應這一個工業區。

在大明的科研和技術實力沒有真正發展起來之前,在這種模式很容易被模仿之前,他絕對不會大力擴張,導致技術外泄。

他現在看似重心都集中在夾江工業區,但是實際上,他最重視的還是下馬橋農莊的十個研究院。

只不過,這是個研究院除了醫學研究院嶄露頭角,其他的研究院更像是朱瞻基拿自己的私房錢養起來的私人愛好。

但是其他人不知道,朱瞻基對這些研究院有多麼重視。他寧願把金闊帶上,把孫林也帶上,卻不把負責下馬橋農莊的陳誠帶上,目的就是爲了讓陳誠幫他看管好這個家。

金闊雖然負責半個大明的商業,但是權力都繫於朱棣一念之間。

孫林雖然負責整個大明的內監監控網絡,但是如果朱瞻基不在家,這個監控網絡只會受到朱棣的忌諱。

銀行的底子已經組建起來了,只要朱棣不胡來,這個系統就能慢慢發展起來,逐漸控制整個大明的金融。

現在朱棣還看不明白這些,他只能看到銀行幫大明減少了許多精力,減少了許多額外的環節。

所以短期之內只會大力支持銀行的擴張,朱瞻基不擔心。

哪怕銀行現在就是搞的一塌糊塗,被朱棣取締。但是朱瞻基也能學到經驗,過幾年還能組建起這個架構。

只有研究院的人才和研究方向不能中斷,因爲整個基礎還沒有奠定起來,一點損失,都是巨大的。

而且一旦中斷,損失的不僅僅是時間,那些人才,整個研究方向和思路就全部損失掉了。

彙報完了大明最近幾個月的大小事務,毛巡才諂笑着說道:“殿下,陛下對殿下的漢化之策非常讚賞,在朝堂上不止一次誇獎殿下。如今爲了配合殿下之策,着令天下秀才移居海外,每一個秀才若自願移居海外,當以進士使之,授七品以下官職。”

朱瞻基大驚。“那豈不是天下讀書人恨我入骨?”

毛巡楞了一下才笑道:“怎會如此?大明各處窮酸秀才數不盡爾,他們在大明不過是芸芸衆生,這一輩子都不一定中舉。但是隻要肯移居海外,就能得授官職,如今各縣報名之人絡繹不絕,已超萬戶呢!”

朱瞻基仔細一想,也的確如此。能夠中舉的秀才,都是才華絕倫之輩。每三年才三百多人,一年平均只有一百多人。

而大明的讀書人有多少,最少也不會低於數十萬,這個比例是十分嚇人的。

而且大明的讀書人也不都是家境富裕之輩,許多讀書人也都是貧無立錐之地。在中舉無望的情況下,只能給別人充當師爺,賬房,甚至是在街頭替別人寫信爲生。

如今只要肯移居海外,就能得一筆安家費,還能當官,哪怕是當一縣教諭,也是清貴之職。

更何況,只要能通過朝廷的職官考覈,就能得授縣令一職,這可都是隻有進士才能擔任的官職。

如今的大明雖然不像唐朝一樣有明經、明法、明算、明書、史科、三傳、道舉這麼多項目的不同考覈,但是也有多項不同的職官考覈。

這裡面,當然是考明經,當進士最爲有前途。但是許多明經無望的秀才也會參加稅官,轉運官,以及一些技術工種的考覈。

一直到土木堡之後,文官徹底掌握了朝政,那個時候,一切都是他們說了算。

然後朝廷的職官考覈就徹底廢除,他們將大部分職官都削弱爲吏,只有主官由什麼都不懂,都不會,只會吟詩作對的廢物們擔任。

文官們失去了制約,一家獨大,做生意要聽他們的,打仗也要聽他們的。這種外行領導內行,也徹底讓東方古國進入了黑暗時代。

現在還沒有到那個時代,讀書人的地位雖然高一點,但是也沒有高到哪裡去。

所以這個時候,給他們一個能出頭的機會,他們還是很樂意的。

想通了這一點,朱瞻基也開心了起來。他這次帶了兩三千文人,大部分都是一些年輕人。

這些人對未來還充滿了希望和信心,所以不願意留在蠻夷之地。朱瞻基也只能用兩三年的時間來讓他們效力,然後優先提拔來引誘他們。

但是如果整個民間都興起了文人外遷任官的風氣,那麼以後的南洋地區,儒家大興並不是夢了。

有儒家到南洋跟綠教打擂臺,朱瞻基也不用擔心南洋各國全面綠化,甚至還有可能將他們的生存土壤全部消除。

毛巡的到來,不僅帶來了大明最近的消息,也給朱瞻基帶來了他又多了幾個孩子的消息,還有後宮嬪妃們給他寫來的信。

不過朱瞻基並不是一個在乎男女情愛的人,這些消息也只是讓他心情高興了一番。

“李亮……”

“奴婢在。”

“將我側後方那座小樓收拾出來,讓毛中官安頓。”

“金闊。”

“老奴在。”

“將我大明與南洋各國貿易貨物與毛中官交接,並將銀幣與金幣入庫。除金幣封存,銀幣全部在南洋各國兌換出去。”

南洋包括印度一帶,都是盛產黃金而少白銀。這裡的人們更認同白銀作爲貨幣,因爲一兩黃金就能兌換十兩白銀,對他們來說,這是賺了。

而對大明來說,以十比一的比例用黃金來兌換白銀看似虧本,因爲大明現在國內的黃金和白銀的兌換比例還是一比八。但是黃金產量低,白銀產量高,長期來看,是值得的。

何況,現在的兩邊貿易更多是以貨易貨,就是虧一點,無非是貿易的利潤少了百分之十多一點。但是相對百分之百,甚至是百分之兩百的利潤,虧一點也是划算的。

以後的石見銀山會有幾十億兩的白銀出產,這對大明來說是一本萬利。

只要南洋各國接受了以白銀作爲貿易貨幣,以後南洋的黃金就能源源不斷地流入大明。

“劉萬……”

“奴婢在。”

“喚大明銀行的代表見駕……”

金闊一馬當先帶着毛巡來到了爲他安排的小樓,面對毛巡,他並不需要刻意籠絡。

從級別上來說,他是十二監,四局八司中的神宮監大太監,在如今的內監各衙門裡面,已經是金字塔尖。

即便是從整個內監的權勢方面來說,金闊他雖然比不上鄭和,王彥,李謙這樣的老牌太監首領,但是因爲身爲朱瞻基的代表,他的權勢也不弱。

何況,現在他的手裡還控制着東南各市舶司,而且掌管諮情司這個權力極大的衙門的提督孫林還是他的下屬。

毛巡只是一箇中官,雖然這次代表朱棣前來,在他面前也還不夠看。

兩人來到了小樓,金闊率先坐在了木椅上,才請毛巡坐了下來。“殿下在南洋雷厲風行,必然會觸及一些人的利益,毛中官也不用只報喜不報憂,一些當着殿下不好開口的話,對我直說無妨。”

毛巡抱拳說道:“太監多慮了,陛下以前是沒有見到南洋的利益的,縱使各國在應天府花錢買了一些關係,也不敢挑撥陛下與殿下的爺孫關係。

不過殿下如此出風頭,那些文官們也的確有些擔憂,最近的朝會上,不少人或明或暗,都說了些殿下風頭太勁的酸話。

關鍵是太子殿下從北平回來,如今風頭正勁,一些人難免會做一些小動作。

如今這委派秀才到南洋爲官,就是這些文臣們所爲,這也是爲了想要從太孫殿下手裡搶權。”

金闊卻很清楚,朱瞻基不僅不怕文官們來南洋搶權,反而對這件事是持支持態度的。

文官們怕殿下在南洋一家獨大,但是殿下卻根本沒有把南洋各國放在眼裡。對文官們這樣的行爲,簡直是求之不得。

文官們想要用溫和手段來拉攏人心,卻不知道,這裡的宗教勢力纔是朱瞻基擔憂的,他們主動出頭,吸引綠教的敵意,對殿下來說是一件好事。

金闊當然不會把這些話直接說出來,而是又轉移了話題說道:“陛下年事已老,太子殿下龍體欠佳,太孫殿下才是我們這些人的希望。今次出海,殿下不在朝中,一些事還需要我們主動擔當起來。”

毛巡點頭應道:“太監勿憂,今次出海,下官亦得王太監託話,請殿下放心,這銀行和工業區,大家夥兒都會替殿下好好守着,不會讓人糟踐了。”

除了海軍,一個銀行,一個工業區,這是朱瞻基目前擺在明面上的勢力和基礎。

海軍的勢力太大,只有朱棣能影響到朱瞻基的基礎,但是這兩個地方,其他人可以下手的地方就多了。

毛巡口中的王太監,就是現在內監第一人的王彥,他是司禮監的大太監,不僅是所有太監的首領,也是毛巡的直接上司。

金闊當然知道王彥的勢力有多大,也知道除了王彥,其他的李謙,亦失哈等人,基本都是投靠了朱瞻基。

他點了點頭說道:“幫殿下守好家,是我們的本分。陛下要西征,他西征,肯定會把太子殿下也安排出京,殿下那時候就能掌管大權。所以,殿下不在的這段時間,你們也不要韜光養晦,讓他人以爲殿下不在就能爲所欲爲了。”

金闊這話就有些誅心了,哪怕朱棣再寵愛朱瞻基,哪怕朱瞻基現在的勢力再大,但是現在帝國的頭號繼承人還是太子朱高熾。

當然,這話也只能他來說,朱瞻基要是敢說,那就是不孝了。

毛巡卻一點也不介意,低聲笑道:“太監請放心,即便是在下,也是站在太孫殿下這裡的。對那些天天只會瞎嚷嚷的文官們,咱家……在下也是煩他們的緊。”

這個時候,外面傳來了轟隆一聲巨響,嚇的毛巡打了一個哆嗦。“這是發生何事?”

金闊還沒有來得及說話,緊接着又是一聲巨響,隨後一聲接一聲,連續傳來了九聲巨響。

這個時候,金闊笑道:“看來又是哪個國家的國主親臨了。這些都是殿下搞出的新玩意,說是用放空炮當儀式,歡迎國外使節。王子級別的來訪,就是七聲禮炮,國君級別的親臨,就是九聲禮炮。”

毛巡咋舌道:“幸虧這是殿下親自訓練出來的新軍,要是在以往,這樣亂放炮,那都要炸營了。”

金闊哈哈笑道:“自從開始放禮炮歡迎諸國使節,那些國家使節無不嚇的噤若寒蟬,畏我大明如虎。你要是有興趣,我們可以一起去看看……”

毛巡連忙說道:“求之不得……下官願意出海,也就是爲了多看看大明以外是什麼景緻。這裡什麼都好,就是他孃的太熱!”

金闊呵呵笑了起來,讓人安排馬匹,準備前往港口那邊去看看熱鬧。

從港口到中南山的頂端這裡,沿着原本的山石進行平整,在上面直接鋪了一層水泥,形成了一條寬闊的水泥路。

在水泥路的旁邊,從別處轉運過來泥土,鋪了一條大約四米寬的泥路,夯實之後專門供馬奔馳。

雖然現在的馬匹都已經釘了馬掌,但是水泥路對馬蹄子的傷害還是很大,所以最少在短期之內,這種專門供馬匹奔馳的土路還少不了。

他們來到港口的時候,港口區域一片繁忙,七八艘船已經靠在了碼頭邊,但是更多的船被帶到了其他的區域。

金闊並沒有帶着毛巡湊近去看熱鬧,他們位高權重,到了碼頭上,會影響那邊的工作。

兩人在新建的體育場那裡下了馬,把馬讓下屬牽着,兩個人沿着樓梯,登上了已經修建起一排排石凳的看臺。

下面的球場上,球員們和比賽的選手們都在訓練,顯得熱鬧無比,他們心無旁騖,碼頭上的熱鬧景象也沒有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兩人來到了半山腰處,這裡不僅可以清楚地看到下面體育場的情況,還能看清整個海灣。

下屬這個時候來告知他們,這是滿者伯夷的國主親臨了。

他們的國主和隨從的船隻被允許進了海灣,其他的士兵則只能在對面的大島停靠,那個大島,其實是後世的印尼巴淡島。

看着繁忙的海灣,金闊開口說道:“南洋雖然都是一個個小國,但是島嶼衆多,加起來不比大明小多少。而且這裡資源豐富,水稻一年三熟,有吃不完的糧食,而且各種金礦衆多,海里有吃不完的大魚。對我大明來說,這裡與我大明在許多地方可以互補,有了這裡,我們大明就永遠不會擔心再遇到天災人禍,百姓就流離失所。”

毛巡雖然不知道金闊爲什麼跟他說這些,但是知道他絕對不會無的放矢,他順着金闊的話說道:“太監,下官到了星城才知道,殿下竟然派了鄭太監去攻打一個部落,不怕因此引起其他部落脣亡齒寒之慮嗎?”

金闊搖了搖頭說道:“我大明以前是對這些小國和部落太好了,只施恩卻不求回報,也讓這些小國根本不知畏懼爲何物。想要讓這些小國乖乖聽話,必須恩威並濟。

這次攻打的明古魯部落原本就對舊港宣慰司陽奉陰違,他們勢力不大不小,對我大明的舊港又有直接威脅。所以拿他們來殺雞駭猴,實乃一舉數得。”

“我大明一定能贏?”

金闊知道毛巡身爲中官,大部分時候都是身爲皇帝特使傳旨,對如今的大明軍隊瞭解不深。

他自豪地說道:“如今我大明將士戰無不克,攻無不勝!”

感謝竹籤子,燈火見人家,山青盈,額吐你哦,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二十二章 公主出使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一七八章 最後的據點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一九四章 後院穩定第七章 呂宋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十一章 逆反第二章 勳爵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五十五章 利益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六十章 新生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五十一章 不能聲張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九章 拜師第十九章 厚賞第一零六章 見聞(八千字大章)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第一百章 生日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七十二章 相見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一二八章 西域使團第四十五章 微服私訪第二三三章 家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五十三章 風暴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一九四章 後院穩定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九十九章 初入第三十二章 墳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十二章 朝議 (下)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七章 蒙特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二00章 分功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一三六章 大善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九十六章 中秋第二一零章 活捉與貿易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九十三章 格物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十三章 震撼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一一六章 敵退(祝各位書友除夕快樂)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十一章 逆反第七十八章 新型炸藥第十三章 震撼第十三章 人心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六十七章 回京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五十八章 壓力單章求訂閱,求月票第三十一章 銀山第四十五章 打秋風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九十三章 格物第十三章 震撼第十二章 藉機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五十一章 後記1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十章 學與道第七十九章 認錯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三十六章 緣分第三十五章 理想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二十一章 聚合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槍
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二十二章 公主出使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一七八章 最後的據點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一九四章 後院穩定第七章 呂宋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十一章 逆反第二章 勳爵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五十五章 利益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六十章 新生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五十一章 不能聲張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九章 拜師第十九章 厚賞第一零六章 見聞(八千字大章)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第一百章 生日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七十二章 相見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一二八章 西域使團第四十五章 微服私訪第二三三章 家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五十三章 風暴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一九四章 後院穩定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九十九章 初入第三十二章 墳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十二章 朝議 (下)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七章 蒙特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二00章 分功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一三六章 大善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九十六章 中秋第二一零章 活捉與貿易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九十三章 格物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十三章 震撼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一一六章 敵退(祝各位書友除夕快樂)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十一章 逆反第七十八章 新型炸藥第十三章 震撼第十三章 人心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六十七章 回京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五十八章 壓力單章求訂閱,求月票第三十一章 銀山第四十五章 打秋風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九十三章 格物第十三章 震撼第十二章 藉機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五十一章 後記1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十章 學與道第七十九章 認錯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三十六章 緣分第三十五章 理想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二十一章 聚合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