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

馬車進了皇家別院的院子,剛下馬車,哈三就見到了有些意外的鄭和。他還有些得意,因爲他說了幾次想讓鄭和幫他引薦,鄭和都沒有答應。現在,他不用鄭和引薦也能見到太孫了。

不過面對鄭和,他還是很識相地先行見禮。“見過滇國公。”

鄭和看了看他,又看了看面無表情的馮小年,心裡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因爲朱瞻基傳喚人的話,根本不會讓馮小年出面。

他跟哈三回了一禮,才問馮小年道:“是殿下傳喚?”

馮小年畢恭畢敬地回禮說道:“殿下有話想要問問哈三主教。”

“我跟你們一起進去。”

別院中,朱瞻基的面前擺了三九二十七道小菜,正在吃午膳。

宮中飲食自有定例,雖然明朝的宮廷御膳不像滿清那樣奢侈,但是基本每頓也都有最少十八個菜,來到舊港,才改成二十七個菜。

這麼多才,朱瞻基一個人當然吃不完,一個菜吃一口,也要吃飽了。

但是爲了避免讓宮中人知道太孫的飲食愛好,每頓十八個菜,菜單都隨時更換還是必須的。

因爲如果讓其他人知道了他的飲食愛好,就容易下毒的多了。

上這麼多菜,主要是一種保護作用。

而這些菜也不會浪費,因爲他吃過以後,還會把菜賞給嬪妃,或者是內侍們吃。

沒有人會嫌棄這是剩菜,反而會把吃他剩菜當做一種榮幸。

聽到李亮彙報馮小年已經把人帶到,他放下了筷子。“把這些菜分下去吃了,不要浪費。”

李亮遞過來了一杯溫度剛好的清茶,朱瞻基涑了涑嘴,將茶水吐在了一個小太監捧着的痰盂裡面。

痰盂裡面有一些草木灰,將他吐出的水吸納乾淨。這些草木灰是必需品,包括朱瞻基吐一口痰,都會用草木灰掩蓋,也是爲了防止有人知道他的身體狀況。

朱瞻基來到了客廳,鄭和三人連忙行禮拜見。

鄭和是滇國公,只需要長揖行禮。而馮小年身爲武官,是抱拳單膝跪拜。至於哈三屬於是民,則需要大禮參拜。

朱瞻基擺了擺手,坐在了面向花園的龍椅上。“免禮,平身。哈三……”

“小民在。”他又拜了下去。

朱瞻基笑了笑說道:“你乃方外之人,不必多禮。賜坐”

李亮笑嘻嘻地請他在右手第二個位置坐下,自己坐在了第一個位置。而鄭和當然是坐在了左手的第一個位置。

等他們坐定,朱瞻基才又說道:“據孤所知,你是洪武十一年就隨穆罕默德阿訇從帖木兒國巴格達抵達大明,此後就一直生活在長安羊市大街清真寺。”

哈三抱拳道:“是,當時小民不過是個十六歲的年輕人,現在已經變成老朽。”

“洪武十一年,到如今已經三十八年。你在帖木兒國和大明都生活了不短時間,對兩地有何見解呢?”

這個問題早就被哈三考慮過,他之前就已經多次設想過見到朱瞻基該說什麼,而朱瞻基又會問他什麼問題。

所以他不假思索就說道:“帖木兒國土地貧瘠,與大明西北各處差不遠,跟大明的江南相比,遠有不如。因土地貧瘠,不適宜耕種,所以大多部落以遊牧爲生,只有少數河岸地區,才能種植糧食。但帖木兒國位於東西交界,全民經商,故商業氛圍濃郁。”

朱瞻基又問:“那你認爲是我大明強盛,還是帖木兒國更加強盛?”

“兩地各有千秋,大明以往略有不足,但自殿下勵志改革,如今的大明在做工方面,已經超過了各國。”

從秦漢時代發展起來的貿易,在幾千年的歲月中,其實一直控制在阿拉伯人的手裡。一直在大航海時代以前,阿拉伯人的確有資格歧視大明人。

因爲在古代貿易中佔據主要角色的茶葉,瓷器,鐵器,白糖,絲綢,香料等,幾乎絕大部分都是遠東出產的。

但是,控制了貿易渠道的卻是阿拉伯人。

雖然遠東屬於生產商,卻一直沒有真正掌握定價權,大頭利潤都被阿拉伯人賺走了。

大航海時代雖然拉開了這個龐大帝國被入侵的大幕,但是自十六世紀一直到十九時期中期,這三百多年的時間裡,大明才真正成爲了貿易順差國。

這幾百年間,大明將全世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白銀,百分之三十以上的黃金,都全部收入囊中。

從明初根本沒有多少白銀和銅板,到了後來變成了黃金白銀堆成山。

以至於全世界黃金和白銀的出產都跟不上貿易規模的擴大,被全部送到遠東還不夠。

最後逼得西方各國窮瘋了,不得不利用武力來進行鴉片貿易,最後發展到直接動手來搶奪。

如今大航海時代還沒有開啓,阿拉伯人還控制着東西方的貿易渠道。

所以雖然阿拉伯人現在並沒有一個強大的國家,甚至還被各族奴役,但是談起經濟這方面,他們仍然帶着一種驕傲。

朱瞻基淡然一笑,他這次要打通東西方的貿易渠道,並不想跟哈三這個小角色說。淡然笑問:“只是做工嗎?”

哈三沒有聽出朱瞻基話裡面的諷刺,反而來了興趣,說道:“殿下,大明短短几年之間,就發明了火槍,水車,軸承,水泥等物,這些都是大明的優勢。如今各國都沒有這些東西,大明應該早日將這些技術傳播開來,擴大生產,加工,這些東西肯定都會供不應求的。”

朱瞻基並沒有提火槍,只是問道:“擴大規模之後,讓外人學了去,我們不是做不了獨家生意了?”

“可是在他國學會之前,大明就會賺的盆滿鉢滿。”哈三楞了一下,連忙把話圓了過來,抱拳說道:“從長安到京城,到泉州,小民已經聯絡了不少族人,願意花錢購買專利,爲大明的貿易做出更大的貢獻。”

朱瞻基懶得聽他繼續在這裡做白日夢了,想讓大明公開技術,哪有這麼好的美事!

就像造紙術一樣,被他們學會了以後,現在歐洲的紙,大部分都是阿拉伯人供應的。

要是沒有紙,哪裡有他們的黃金時代!

而朱瞻基也看出來了,這個哈三就是一個差根線的傻缺,他把自己的定位一直都在大食人,而不是大明人。

他出生在巴格達,但是在巴格達只生活了最多十五年,因爲來大明,他都要走一年。而在大明反而生活了三十八年,到現在還把自己當外人。

這樣養不家的異族,即使沒有叛逆之心,要他也沒用。

他露出一絲冷笑道:“是你想賺更多銀子吧!賺了銀子,造了火槍,好反過來打大明?”

鄭和臉色一變,抱拳說道:“殿下……”

“滇國公禁言!”鄭和被嚴肅起來的朱瞻基嚇的不敢再說,臉上有些尷尬。

這個哈三上次與他一起下西洋,這次又跟上了,若是他真的犯事,他這個總兵官也有責任。

朱瞻基一下子站起身來,看也不看有些尷尬的鄭和一眼,幾步走到了還在發呆的哈三面前,居高臨下地說道:“來人,將哈三與其隨從押下去,分開審問,我倒要看看他想搞什麼陰謀詭計!”

馮小年他們早有準備,在外間綁起了哈三的兩個隨從,然後就衝了進來。

哈三這才反應過來,連忙跪了下來。“殿下,小民冤枉啊!”

朱瞻基冷笑道:“冤枉……好啊,孤倒想知道,你自抵達麻喇迦這大半個月的時日,與超過二十個阿訇私下會談,都談了些什麼!可不要告訴孤,你們只是討論經義啊!”

哈三一聽,登時有些崩潰了。他自認自己不會受人注意,做事並不嚴密。

朱瞻基只要把所有人抓起來,分開審訊,他做的事就根本瞞不下去。

“殿下恕罪,小民願意將功贖罪!”他慘嚎一聲,匍匐前行,想來抱朱瞻基的大腿。

但是根本不用朱瞻基動彈,馮小年和玄澄他們就衝了上來,將他壓在地板上,一團破布塞進了他的嘴裡。

“押下去。這些時日凡是與哈三有接觸的人,全部控制起來。孤要精確到他一分一秒與人接觸的過程!”

當哈三被押了下去,房間裡面很快又恢復了平靜。這個時候,朱瞻基才望向鄭和說道:“滇國公方纔想說什麼?”

鄭和仍然有些不敢相信地說道:“殿下,哈三此人應不會有反叛之心……”

“滇國公,話不要說的這麼早,孤許你參與審訊,但不可有干預行爲。孤不會冤枉一個好人,更不會放過一個敵人!”

鄭和立即抱拳說道:“臣絕不干涉審案,一定把這件事查個水落石出。只是盼殿下能從寬處置,畢竟艦隊也有上千大食人,他們都會在西洋有大用。”

朱瞻基不置可否地說道:“孤不會許諾,要看他到底幹了些什麼事!”

等鄭和離開,朱瞻基站在寬大的屋檐下,看着外面下起了陣雨,忍不住笑了起來。

他是真的高興,實在太高興了!

一直以來,他都在尋找一個對付南洋綠教的方案,但是卻很難下手。

大明有數十萬回民,南洋更是有無數綠教中人。對這些人,打不得,罵不得。就是想要控制南洋各國,他們肯定也會在背後搞鬼。

因爲他們絕對不會願意看到大明完全控制南洋,這種矛盾的對立是根深蒂固的。

對付南洋綠教,也會引發大明國內回民和大食人的反對,不對付他們,總覺得如鯁在喉。

現在,朱瞻基只希望哈三能成器一點,真的有狠氣來造反,並且牽連進來更多的人。

這樣,他要對付南洋的綠教,也就順理成章了!

他一直在想找個動手的理由,現在機會來了。

鄭和剛出大殿,就見到一隊諮情司的內侍,抱着一疊書籍和信件快步走向了孫林所在的小院。

他心中一動,開口問道:“可是查抄哈三住所的收穫?”

鄭和可以說是所有太監的偶像,從一屆太監做到總兵太監,海軍總監,滇國公,無人再出其左右。

領頭的長隨太監躬身稟道:“總監,正是如此。”

“有何收穫?”

“此乃大食文字所寫,下官正欲徵召通事譯解。”

鄭和嘆了口氣說道:“我與你們一起去。”

鄭和本身懂大食文字,雖然他不能影響查案,但是他通過這些信件,也能知道這哈三是否真的圖謀不軌。

進入諮情司的小院,孫林對鄭和也是禮遇有加,將自己的位置讓了出來給鄭和,讓他安心看這些信件。

只要他不毀壞這些信件,孫林不會制止他。同時,他也立即讓人與通政司聯絡,讓他們派來幾個知曉大食文字之人。

與此同時,馮小年他們將哈三主僕三人送入刑部,然後就按照諮情司提供的名單,將這些時日,所有與哈三有過接觸之人都“請到”了刑部的駐地。

這種抓捕雖然並不激烈,但是因爲抓的人太多,並且大多都是上層人物,所以還是引發了舊港當地許多人的恐慌。

在這個過程中,也不是沒有人反抗。但凡是有貴族反抗,就全家一起抓,有阿訇反抗,整個清真寺的人就全部抓捕。

這種雷厲風行,絲毫不顧忌影響的行動,讓所有舊港人都感受到了不安。

施進卿得到消息的時候還在午睡,被侍衛驚醒,一聽全城在大抓捕,立即嚇的一點睡意也沒有了。

太孫殿下現在在舊港,如果出了任何一點差池,恐怕就是大明大軍血洗舊港的結果。

“那哈三果真叛逆?”

“縱使沒有叛逆之心,怕是也乾淨不了。這幾日他一直遊走各清真寺,私見多位阿訇和部落首領。”

這個時候,施濟孫嚇的一下子跪了下來。“父王,孩兒也見過這哈三一次,他跟孩兒話里語義之間,都是對殿下的不滿,認爲殿下在南洋漢化,是與綠教爭奪民意。”

施進卿大怒,來到施濟孫的面前,就是狠狠的一巴掌。“混賬,既然有此事,爲何不與我說!”

施濟孫就是一個紈絝子弟,那裡想到此事會如此嚴重。他被父親的一巴掌打懵了,俯身叩首道:“他與賽義德主教一同見的孩兒,孩兒總要給賽義德主教一些面子。何況孩兒本就沒有搭理他的意思。”

“糊塗!做事可以見風使舵,但是心中該有主見,你如此糊塗,如何擔得大業!走,我們去拜見殿下……”

從王府出來,施進卿就發現大隊的羽林衛已經入城,在舊港各處巡街設卡。

雖然這些將士並無大刀長矛,也無明鎧亮甲,只有腰間有一橫刀。但是他們手中的火銃,讓所有知道火器厲害的人,都聞風喪膽。

他們的出現,給舊港增添了一分風雨欲來的凝重,也讓施進卿的心壓抑不已。

這件事他本來心懷坦蕩,但是一個蠢兒子卻讓這件事變的複雜起來。

他對這位殿下不熟,要是這位殿下是小肚雞腸之人,怕是也逃不了掛落。

來到皇家別院,他卻發現這裡的氣氛依舊平和。太孫殿下還有雅興跟幾位妃子在雨中舉着傘暢遊花園。

諸臣被帶進了大殿,內侍領着施進卿和施濟孫來到了花園之中。

朱瞻基見施進卿父子到來,讓馬欣和沈黛兒回了後院,在花園中的涼亭裡,接見了他們父子倆。

施進卿這個時候沒有任何傲氣了,一進涼亭,就雙膝跪拜。“罪臣施進卿拜見殿下。”

那施濟孫見自己的父親跪下,嚇的也連忙跟着跪下,不敢擡頭。

朱瞻基笑着扶着施進卿的胳膊說道:“愛卿不僅是我大明從三品的舊港宣慰使,更是新三佛齊國一國之君,快快請起。”

施進卿順勢站起身來,然後一腳踹在了自己兒子的肩膀上。這一腳沒有絲毫留力,讓施濟孫一個翻滾,滾落在涼亭外的草地上,沾了一身泥水。

施濟孫連叫都不敢叫一聲,翻爬起來,又重新跪伏在草地上。

朱瞻基笑道:“愛卿不必如此,孤知道武德將軍與此事並無瓜葛,只是識人不明而已。”

施進卿心底一鬆,聽了朱瞻基的話,他就知道殿下對他施家並無不滿。

這件事可大可小,既然殿下不計較,以後也不會再有人清算舊賬。

朱瞻基當然不會跟施濟孫計較,別說他沒有很深地參與進來,哪怕他是主謀,朱瞻基也會爲了大局,暫時放過他。

他需要的是南洋穩定,最少在朱棣西征之前,一定要穩定。

施進卿雖然有自立之心,但是能力還是有的,他現在要對付大食人,還需要施進卿來穩定大局。

要是把他們一鍋端了,那以後誰來控制大局!

施進卿看朱瞻基面色溫和,笑意盎然,問道:“殿下,這哈三果真有叛逆之心?”

“馮衝,你與宣慰使細細分說一番。”朱瞻基招了招手,在涼亭一邊伺候的馮衝就把手中的油紙傘交給了李亮,進了涼亭。

朱瞻基請了施進卿在涼亭裡坐下,自己也坐了下來。靠在欄杆上,拿了一塊用鹽水浸泡的菠蘿丁吃了起來。

馮衝是孫林的助手,對整個局勢非常瞭解,他把從一開始懷疑哈三,一直到今日動手的始末說了一遍,然後才介紹整個案情。

“哈三現在自知必死,哪怕刑訊逼供也閉口不言。但是他的兩個隨從卻不是硬骨頭,已經證實了哈三的確在背後圖謀不軌。他與大食人,還有信奉綠教之人勾結,並且暗中瞭解艦隊編制,想要潛入艦隊的火器補給船,鑿船盜槍,共舉大事。如今雖然整個案子還在調查階段,但是已經能確定此人的反叛之心。”

“殿下,哈三此人從大明前來,而三佛齊全境三百萬百姓,可都是誠心歡迎殿下。可是殿下現在如此雷厲風行,只會讓全民恐慌,人心背向。爲了區區一個哈三,實乃得不償失啊!”

施進卿身爲舊港之主,當然是希望國境穩定。所以現在還是希望朱瞻基能寬宏大量,不要把事情鬧的太大,也不要牽連進來太多人。

朱瞻基其實很快就意識到了自己的失策,現在被施進卿如此提醒,贊同地說道:“孤被哈三叛逆之心亂了心境,卻是沒有想到此節。詔……”

衆人隨即都稟身肅立,解禎期和解楨亮更是側耳傾聽,生怕漏掉了什麼。

朱瞻基沉吟了一下說道:“頒佈張貼安民詔令,揭示哈三反叛之舉。另着各部,不得有擾民之舉。”

朝廷的詔文都有固定格式,朱瞻基只需要把內容說出來,解縉他們這樣的大文人自然會把告示寫的花團錦簇。

隨着朱瞻基的一聲令下,禮部,羽林衛,包括施進卿也派出了本地的衙役,聯合起來,到城內各處張貼告示。

而這個時候的鄭和,卻忍不住感到一陣的後怕。

他沒有想到,這個哈三竟然有如此狼子野心,竟然想要與人聯合,盜取火槍,然後與大明作對。

更讓他難堪的是,因爲哈三與他有異於的信仰,他對此人優待有加,讓這哈三鑽了不少空子。

如今艦隊有上千回族和綠教人,他們都是朝廷徵召的下西洋的通事。而這些人裡面,也有不少與哈三關係密切。

一個主管,識人不明,任人唯親,這對他的名譽影響甚大。這幸虧是殿下明察秋毫,要不然,連他自己都有很大的嫌疑。

而通過刑部對越來越多的人的審訊,更多的細節被暴露出來,鄭和又忍不住開始擔憂了起來。

他擔憂的不是這些人能造反成功,也不是殿下對他懷疑,而是怕殿下大開殺戒。

如果真的要按照越來越長的名單殺人,牽連進來的大食人,還有麻喇迦與舊港的綠教中人足有數千。

他們還都是南洋地區的上層人物,如果將這些人全部殺了,整個南洋都會亂起來。

但是他自身的嫌疑都沒有洗清,這個時候,他也不知道該如何行事了。

勸,還是不勸,都會讓他心裡難過無比。

一邊是同族的人,一邊是大明和殿下,還有他的理想。

他有想過,如果大明統一各國,肯定會少不了殺戮。

他認爲這種陣痛是值得的。

但是當真的走到這一步的時候,他卻感到了難以紓解的痛苦!

感謝燈火見人家,渴不死的魚zz,竹籤子,百,額吐你哦的打賞,謝謝大家

第一九六章 無需再藏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十一章 逆反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第一九一章 時機成熟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三十章 總攻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五十八章 經濟控制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一九二章 萬事俱備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二十七章 驚喜第一五五章 一邊倒第七章 呂宋第五十章 交戰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三十五章 真相大白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二二七章 家法第二十七章 計劃書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一八一章 一觸即發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三十一章 銀山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一三六章 大善第十七章 備戰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易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一零七章 戰爭的紅利第一零七章 改進(新一週求推薦票)第二三四章 家宴第一四七章 移民規劃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二十九章 達芬奇的冒險(八千字大章)第二00章 分功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第五十一章 絕不後退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第五十章 交戰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一百章 北上第六十三章 出海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三章 皇宮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八十三章 滅口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六章 東洲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一四四章 重擔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一七三章 糧食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四章 悲與喜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二十二章 公主出使第二十四章 震撼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一七五章 傳聞第一六九章 態度第二十五章 階級論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七十五章 任務第八十七章 叔侄
第一九六章 無需再藏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十一章 逆反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第一九一章 時機成熟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三十章 總攻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五十八章 經濟控制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一九二章 萬事俱備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二十七章 驚喜第一五五章 一邊倒第七章 呂宋第五十章 交戰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三十五章 真相大白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二二七章 家法第二十七章 計劃書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一八一章 一觸即發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三十一章 銀山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一三六章 大善第十七章 備戰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易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一零七章 戰爭的紅利第一零七章 改進(新一週求推薦票)第二三四章 家宴第一四七章 移民規劃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二十九章 達芬奇的冒險(八千字大章)第二00章 分功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第五十一章 絕不後退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第五十章 交戰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一百章 北上第六十三章 出海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三章 皇宮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八十三章 滅口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六章 東洲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一四四章 重擔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一七三章 糧食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四章 悲與喜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二十二章 公主出使第二十四章 震撼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一七五章 傳聞第一六九章 態度第二十五章 階級論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七十五章 任務第八十七章 叔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