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四章 後院穩定

泡在溫暖的水中,朱瞻基雙目微閉,如同精鋼鑄就的身體輪廓就這樣暴露在綠竹和青梅的面前。

今年已經滿了十八歲的朱瞻基身體已經完全發育成熟,原本有些瘦削的身體,肌肉也逐漸隆起。

但是他的健壯不是健身房那裡面完全爲了體型的視覺衝擊而練就的那種肌肉隆起的健壯,而是一種輪廓分明,卻又線條優美,充滿柔韌的結實。

這個時候,朱瞻基渾身動也不動,只有他的胸膛以一種非常奇怪的頻率,在不停地起伏。

綠竹和青梅都不敢驚擾了朱瞻基,安靜地收拾着旁邊的毛巾和軟墊,準備一會兒給朱瞻基按摩。

她們不懂朱瞻基平日練的都是一些什麼,有時候學着朱瞻基想要擺出那種難度極高的動作,反而會把自己弄的渾身疼痛。

太孫妃告訴她們,太孫練的有道家吐納術,也有瑜伽,可是她們對這些都不懂。

她們只知道,只要本本分分地伺候好太孫殿下就好了。

從水池裡赤條條地出來,兩女連忙各自拿了一條毛巾,幫朱瞻基擦乾了身上的水珠,朱瞻基這才又隨意地扭動起了身子,擺出了幾個匪夷所思的動作。

要是以往,因爲追求身體的抗擊打能力,他的瑜伽呼吸術練到高深處,卻不敢將這些動作也都練到極致。

因爲瑜伽走的是輕盈,持久的路子,與搏鬥的爆發力和抗擊打能力是背道而馳的。

但是這一世從小開始練習道家的吐納術,一直到現在,他纔算是明白了道家的吐納術到底比瑜伽好在哪裡。

瑜伽的作用是調節和開發身體潛能,對於普通人來說這種作用是明顯的,有用的。因爲只要長期練習,人人都能感受到身體的變化。

但是道家吐納術卻遠比瑜伽要高深的多,因爲道家吐納術,幾乎是完全改變一個人的身體,進入另一個層次。

爲什麼道家吐納術一定要從小時候開始練習,長大以後,練習的作用就不明顯。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只有從小練習,才能在身體還沒有發育之前,就完全改變一個人的體質和內府,讓整個身體都能契合道家功夫的養生和發力。

這從本質上改變一個人的身體,相對於瑜伽的改善和挖掘潛力來說,要高出了一個層次。

朱瞻基這幅身體不如前世強壯,前世他能長到將近兩米高,兩百斤的體重,但是這一世,很難長到一米九。

不過即便如此,他已經比絕大多數人要高的多,站在人羣裡有一種鶴立雞羣的感覺。

關鍵是他能感受到現在自己聯繫的層次比前世要高,可是這個身體似乎依舊還沒有改善完畢,讓他有一種有力使不上的感覺。

雖然朱瞻基並沒有像普通人一樣活動自己的身體,但是他在調息的時候,就已經在身體內部讓自己的每塊肌肉得到了充分的鍛鍊,甚至包括內府。

趴在了頭部被挖了一個洞的軟墊上,他放鬆了全身的肌肉,讓綠竹和青梅兩女用力幫他按摩,緩解着身上肌肉的疲勞。

兩女對他的身體一點也不陌生,也不像最開始那麼害羞了,用力地按摩起來。

一番按摩之後,兩女又端來了一碗野山參燉的雞湯,朱瞻基足足喝了兩大碗,這才吩咐道:“幫孤穿衣,讓人擺駕,去劉昭訓那裡。”

綠竹這個時候大着膽子說道:“殿下,太孫妃這幾日胃口不太好,吃什麼吐什麼,盼着殿下能去看望一番。”

按照宮裡的規矩,凡是懷孕的嬪妃,自動就失去了侍寢的權力。

朱瞻基的嬪妃衆多,一日一個,想要輪上就要兩個月了。這些日子,除了白天偶爾能見到一些懷孕的嬪妃在花園裡曬太陽,朱瞻基會與他們說幾句,晚上倒是真的沒有去安慰過她們。

看綠竹忐忑的樣子,朱瞻基忍不住笑了起來,說道:“你爲主着想,忠心可嘉,孤不會責怪於你。你既然說了,我就去愛妃那裡坐一坐。”

只穿了一身內袍,朱瞻基披散着頭髮,在一幫內侍的簇擁下,來到了後殿。

此時剛吃完晚飯不久,孫嫺的後殿裡,她帶着一幫嬪妃宮女正在裁剪着小兒的襁褓和衣服。

到了晚間,爲了怕傷着眼睛,是不允許她們動針線的,所以她們一般都是白天繡花,縫製,晚上裁剪。

“殿下過來了,……怎地頭髮還沒有擦乾?”

“幹了,只是懶得梳頭,反正一會兒還要睡覺,明早再打理也是一樣。”

薛尚宮摸了摸他的頭髮,見果然是乾的,這纔沒有追究下去。笑道:“怕是殿下又心疼綠竹青梅,不忍她們勞累了吧!”

兩女一聽,都低着頭站在一邊,不敢接話。

她們是孫嫺專門安排的接替春夏秋冬四女伺候朱瞻基洗澡的,目的就是爲了固寵。

兩女也是姿色出衆之人,不過畢竟還是歸納到宮女系統的人。他們跟興慶宮的女官總管薛尚宮差了好幾個等級,就連太孫妃也對薛尚宮禮遇有加,她們哪敢跟薛尚宮爭辯。

孫嫺這個時候笑道:“宮裡誰人不知,殿下看似不解風情,卻最是憐香惜玉之人。”

這段充滿酸味的話還沒有說完,她又作乾嘔狀。不管是真是假,這個時候朱瞻基都必須要關懷一下。

他來到了孫嫺的身邊,抓住了她的小手問道:“愛妃怎麼了?可是有什麼不舒服?”

孫嫺的臉上充滿了滿足,輕聲說道:“不妨事的,只是這些時日有些噁心,孕吐比別人反應大一點,不妨事的。”

朱瞻基的心裡嘆了口氣,老婆多了,就是這點麻煩。許多時候在人前不得不作戲,可是作戲時間久了,就連真心也難以得見了。

不管是孫嫺也好,胡良娣也罷,她們對朱瞻基的感情自然是不摻假的。可是,她們除了獲得朱瞻基的愛,更主要的是在其他人面前樹立自己的形象,穩固自己的地位。

而朱瞻基還不能拆臺,必須維護他們的地位。

今日有其他嬪妃在場,孫嫺自然要作一番,朱瞻基還要順着往下演,表現出一副蜜裡調油的姿態,讓其他人不敢冒犯太孫妃的地位。

這不僅僅是維護孫嫺,也是維護宮裡的規矩。

陪着孫嫺閒聊了大約一刻鐘,噓寒問暖了一番,朱瞻基這才告辭離開。

薛尚宮一直將他送到了西苑的門口,才停下了腳步。“殿下,這次出征時日長久,安排哪幾位嬪妃,宮女前往伺候,你還要早作安排。”

大軍出征,哪怕是一般的主帥,也是不能攜帶家眷的,但是身爲皇族,這卻是理所應該的。

對於皇室繼承人來說,傳宗接代比打一個大勝仗更重要。

朱瞻基想了想說道:“那就安排劉承徽跟着一起去吧,她精通醫術,我要是有個頭疼腦熱的,也不需要驚動太醫。”

“呸,呸,小兒無忌,三清道祖在上,保佑太孫無病無災……”

一本正經地祈禱了一番,薛尚宮才又說道:“下次可不能如此沒有忌諱……我知道了,不過劉承徽地位太低,如今藍良娣無孕,讓她在你身邊伺候,也能自成方圓。”

朱瞻基出征,身邊太監,宮女,侍衛,將領,各自成一套體系。以往,所有人的交接點都是在朱瞻基的身上,或者是由李亮協調。

但是這次李亮犯了錯,受了懲罰,朱瞻基也想冷淡他一段時間,讓他不要膨脹起來。

聽了薛尚宮的安排,他點了點頭說道:“也好,只是藍良娣心思單純,她也不知道能不能應付下來。”

薛尚宮笑道:“藍良娣只是有些書呆子氣,經歷的事情少,她可一點也不傻。真要是傻,她能跟宮裡的大部分嬪妃都成爲姐妹?此人性格有大氣的一面,調教一番,倒也是能成爲你的得力助手。”

朱瞻基哈哈笑道:“可惜啊,你要是成爲了我的嬪妃,到我身邊服侍,這位置你再合適不過。”

“殿下又來笑話我這老婆子了……”薛尚宮福了一福,行禮說道:“老婆子這輩子就幫殿下看好家就好了,其他的事我可不想操心。”

一個三十歲的女人在這裡自稱老婆子,讓朱瞻基也忍不住想笑。在後世,不知道有多少女人三十多歲了依舊單身一人,還認爲自己沒有長大呢!

四月十六,司天監和禮部算出了出征的最好時間,就是四月十九的午後一刻。

日期算了出來,不管是宮裡還是朝廷,準備工作都緊鑼密鼓了起來。

黃福回到京城,甚至都沒有休息一天,就接管了整個大軍的後勤工作。

海軍出征比陸軍要簡單的多,不需要準備輜重隊,不需要民夫,不需要軍馬,自然也不需要準備馬料。

但是每個艦隊的後勤供應分配,仍然是一項繁瑣的工作。

雖然他經驗豐富,但是因爲接手的太晚,所以他並沒有喧賓奪主,搶了劉江的風頭。

反而把自己的位置擺的比較低,只充當了一個海軍,兵部,皇上,太孫之間的聯絡人角色。

這主要還是因爲他已經把自己視爲太孫的人,而且自己的兒子現在也頗受海軍都督劉江的重視,所以他沒有搶功勞的想法,只是在一邊拾遺補缺。

朱瞻基雖然一直想要跟這位名臣幹臣能接觸一下,但是爲了避免朱棣的忌諱,還是強忍着沒有跟他單獨見面。

兩個人只是在朝會上遠遠地見了一面,彼此留下的印象都不錯。

而就在京城全部動員了起來,爲太孫的出征做準備的時候,遠在湖北的楊章德,這才匆忙地坐上了返回京城的座船。

這次回家之旅,楊章德春風得意,也的確做到了衣錦還鄉。

他雖然被武當驅逐出山,但是他畢竟是在武當長大,也知道如今武當被朱棣列爲天下道教祖庭,不得不在乎一些影響。

所以他雖然被逐出門庭,卻沒有半點怨恨,對武當只有感激。他很清楚,沒有武當,就沒有他的今天。

所以回到武當之後,他不僅沒有以特使的身份作威作福,反而處處以武當弟子自居,位置擺的非常端正。

以俗家弟子論,他也是玄字一輩,道號玄德,以門庭論,他屬於是通微真人這一系。

回到武當,他就畢恭畢敬地攜帶妻子拜見了自己的師父。身爲特使,這次武當也不能將他驅逐出去,獲得了通微真人的接見後,師徒兩人也是感觸萬千。

楊章德敬獻了十罈好酒,又讓妻子李晴兒拜見了師父,雙方都沒有提他被驅逐出山之事。

得到了通微真人的接見,隨後再拜見其他師伯就變的順理成章起來。幾日下來,雖然送出去了不少禮物,但是武當上下,又重新接納了他。

對這一點,楊章德興奮無比。他指定自己出身低下,在朝中除了太孫支持,也無外援。

武當能重新接納他,就等於他又多了一方支持。

如今玄真雖然離開了太孫的身邊,給朱瞻基的幾個弟弟當教頭,但是依舊是武當的玄澄要接替他的位置。

玄澄與楊章德年歲相差不大,小時候也經常在一起玩耍練功,手上功夫不弱於楊章德。

而且這次太孫有意讓武當委派多人擔任自己的護衛,武當也一點折扣不打,選了二十出頭的善戰弟子三十六人,充當朱瞻基的親衛。

武當聖眷依舊,以後也能成爲楊章德他的外援之一。

金殿的落成,也是武當成爲天下道教祖庭的象徵,這次的齋醮儀式也舉行的非常隆重,天下道教名觀,無不派人前來賀禮。

但是楊章德表面雲淡風輕,心裡卻焦急不已。太孫殿下眼見就要出征,但是他還在千里之外。

好不容易等到四月十八北極紫薇大帝的壽誕結束,武當的齋醮儀式才全部結束,他就迫不及待地告辭,準備返京。

與他同行的除了玄澄,還有三十六名師侄,他們有俗家弟子,但是大部分都是清字輩的入門道士。

但是爲了巴結朱瞻基,他們也顧不上出家人的矜持了,一心想要跟這位帝國的繼承人建立更加密切的關係。

這些時日,最開心的就是李晴兒這個新年自了,她原本是爲了家族的命運,嫁給了草莽出身的楊章德。

可是沒有想到這個丈夫雖然看似兇惡,對她倒是體貼有加,就連這次來武當,也把她待在身邊,讓她見識頗多。

從小到大,她還是這樣第一次出遠門。因此,她現在對這個丈夫也更加滿意了,主動在旁邊幫着楊章德拾遺補缺,充當了他的軍師。

這又讓楊章德對這個妻子越發滿意,兩個人稱得上是如魚得水,蜜裡調油。

感謝額吐你哦,大隋章德公,超慫的毛球,燈火見人家,竹籤子的打賞,謝謝各位兄弟的支持

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七十一章 反轉第一三九章 處置第一三一章 劉青田後人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單章求訂閱,求月票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三十二章 墳第三十九章 德里蘇丹國第一四一章 緣由(紫軒煜塵盟主加更1)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五十九章 種子第八十章 父子第四十九章 大勢第三十章 選擇第四十八章 備戰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二一四章 班師回朝第五章 書呆子 (求推薦票)第六十一章 見面禮第三十一章 根第三十九章 趙王(求推,求收)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一六八章 燧發槍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一五零章 臨戰(求訂閱)第三十四章 出征第三十四章 出征第十九章 變化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五十七章 軟禁(Libra~汐牧羊人盟主加更)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十七章 文明與愚昧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二零七章 收穫(二合一大章節)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第一二八章 西域使團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設第四十五章 微服私訪第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九章 旅途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二00章 分功第二一零章 活捉與貿易第一章 迎接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二十二章 殺雞駭猴第八章 習武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十七章 備戰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第一八二章 備戰第一零五章 纏腳禁令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一八八章 階級利益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七章 呂宋第五十五章 希望第五章 天才第二十三章 發明帶來的欣喜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三十章 選擇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七十章 欽差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
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七十一章 反轉第一三九章 處置第一三一章 劉青田後人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單章求訂閱,求月票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三十二章 墳第三十九章 德里蘇丹國第一四一章 緣由(紫軒煜塵盟主加更1)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五十九章 種子第八十章 父子第四十九章 大勢第三十章 選擇第四十八章 備戰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二一四章 班師回朝第五章 書呆子 (求推薦票)第六十一章 見面禮第三十一章 根第三十九章 趙王(求推,求收)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一六八章 燧發槍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一五零章 臨戰(求訂閱)第三十四章 出征第三十四章 出征第十九章 變化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五十七章 軟禁(Libra~汐牧羊人盟主加更)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十七章 文明與愚昧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二零七章 收穫(二合一大章節)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第一二八章 西域使團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設第四十五章 微服私訪第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九章 旅途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二00章 分功第二一零章 活捉與貿易第一章 迎接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二十二章 殺雞駭猴第八章 習武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十七章 備戰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第一八二章 備戰第一零五章 纏腳禁令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一八八章 階級利益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七章 呂宋第五十五章 希望第五章 天才第二十三章 發明帶來的欣喜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三十章 選擇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七十章 欽差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