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張純:我要取代向太后成爲舊黨的新保護傘
…
“免禮平身。”
趙俁的聲音很平淡,沒有驚喜,甚至沒有驚訝。就好像,趙俁已經算定了,李清照一定會灰溜溜地滾回來一般。
趙俁如此態度,讓李清照不禁有些懷疑,李恪非他們那些人是不是分析錯了,趙俁根本就沒看上她?
被身邊的人說久了,李清照自己都以爲她是趙俁的白月光,就像很多因喜愛她詩詞而愛慕她的王公大臣子弟那樣。
來之前,李清照甚至都有,趙俁一看到她,就挪不動步或爲她神魂顛倒的心理準備。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坐。”
說完,趙俁就繼續喂麻曉嬌吃着荔枝幹,沒再看李清照一眼。
趙俁喂麻曉嬌的動作是既溫柔又體貼,而且趙俁還會去麻曉嬌的肚子上聽動靜,興高采烈地跟周圍的一大堆女人分享麻曉嬌腹中的孩子踢自己了。
李清照就是再不懂男女之情,也能看明白,趙俁對麻曉嬌纔是真愛。而她?就是一個自己送上門的……李清照看看周圍一個比一個漂亮、環肥燕瘦應有盡有的女人,默默地想,‘夜郎之輩?’
衆人一直等到了晚上,麻曉嬌依然沒有生產的跡象。
趙俁有早睡早起的習慣,所以,酉時一到,趙俁就從衆女中選了李琳侍寢,然後帶着李琳去她的宮中休息了。
選侍寢的人時,趙俁根本就沒有考慮李清照,似乎已經將坐在角落裡的李清照給忘了。
從小到大,不論在什麼地方,李清照都沒有被如此忽視過,不,是不論在哪,她都是夜空中最亮的那顆星。
‘君若無情愫,緣何戲我?’
李清照只覺一股難以言喻的羞憤涌上心頭,臉色一陣白一陣紅。
待趙俁和李琳的身影消失在視野中,周圍趙俁的妃嬪女官宮女開始三三兩兩地散去,她們中有些人還在交頭接耳地議論起來,偶爾還夾雜着幾聲低低的笑聲。
李清照感覺這些女人在笑她,是在拿她這個自不量力的外來者打趣。
李清照緊咬下脣,指甲幾乎嵌入掌心,她在心中暗暗發誓,絕不能就這樣被人看扁。
就在這時,張純走過來,說道:“你還未有住處,先去我那裡落腳,可好?”
事已至此,李清照除了跟自己的好友張純走,還能怎麼辦,難道再摸黑回家嗎?
跟張純走了一陣,李清照還在疑惑,不明白趙俁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
張純看出來了李清照的心思,笑着說:“官家日理萬機,豈會戲你?”
聽張純這麼說,李清照才反應過來,趙俁女人無數,又這麼忙,要是對她沒有意思,怎麼可能在她身上浪費時間?更不可能賞賜她金字牌了。
搞清楚趙俁應該是喜歡她的,李清照就更不解了,趙俁明明對她有意思,卻又爲什麼這麼晾着她?
張純給李清照解惑:“官家於你,確有喜愛之意,然你亦不過我等之一耳。後宮粉黛三千,獨得三千寵愛於一身,乃我等皆夢寐以求而不可得之事,豈會輕易落於你身?且帝王情思較常人自是更爲繁複,凡事皆需權衡利弊,顧慮重重,斷不能如尋常百姓之家,率性隨心以表心意也。”
李清照聽明白了,來之前她想多了,趙俁不可能放着自己那麼多女人不屑一顧,獨寵她一個。不過事情也沒有她後來想得那麼壞,她應該還是有獲得趙俁喜愛的機會的。
張純說:“你才貌雙全,官家又傾心於你,使你於宮闈之中佔得一席之地,定非難事。然你宜懷寬宏之量,戒驕戒躁,熟諳察言觀色,更要知曉如何於衆多妃嬪間脫穎而出,教官家記得你。不然,久而久之,你必泯滅於衆人之中。”
說到這裡,張純在心中補充了一句,‘你要想時刻被趙俁記在心上,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對趙俁有用,嬌嬌便是最好的例子。’
經過張純的提點,李清照有些悟了,但與此同時,她還有點擰巴,不知道她爲什麼要幹這種事?
見李清照如此不可造就,張純搖搖頭,直言不諱地說:“蘇轍派你來之前,沒跟你說清楚,你們元佑黨人如今形勢有多艱難,稍有不慎,便萬劫不復,你等家眷亦在劫難逃?”
李清照很詫異!她沒想到,張純對舊黨的形勢竟然如此瞭解。
張純微笑道:“以爲我只懂以色侍官家,不懂時政?”
李清照無言以對。事實上,她真是這麼想的,覺得張純也就是趙俁的衆多玩物之一,最多跟她一樣文采比較好,也就能教她點怎麼討好趙俁的心得,時政這種事,經常接觸搞政治的人的她都不太懂,張純又怎麼可能懂?
李清照天真率直,哪裡能藏得住事?在張純看來,她的想法,全都寫在了臉上。
張純搖搖頭,然後悠悠地說:“蘇轍的政治敏感度還不錯,反應也算及時,不然,你們元佑黨人這次確實要遭殃了……”
張純跟李清照說,蔡京已經向趙俁獻計設置“講儀司”了……
作爲在宋神宗時代便積極追隨王安石變法的新黨元老,蔡京很清楚,當年的王安石之所以可以在短期內統合朝局開展新法,靠的便是一個叫“制置三司條例司”的部門。
這個部門可以繞開原來由宰相和參政聯合主導的中書門下,而將負責變法的官員直接歸屬於一個人的領導之下,從而以最高的效率執行變法主持者的意志。
蔡京向趙俁提出,爲了更好地實施變法改革,希望也可以設置這麼一個部門來專門負責變法改革。
這個部門就是講儀司。
趙俁接手的趙宋王朝,財政困難不說,在宋哲宗時期已經收復的青唐地區,如今又出現了不穩的跡象。
偏偏在這個時候,舊黨大臣還建議趙俁放棄青唐和調整新法,走錯了路線。
這也就難怪趙俁近來會衝舊黨發怒了。
經過張純的講解,李清照才知道,舊黨最近的形勢爲什麼會這麼糟糕。
如今,蔡京提出“講儀司”這個建議,就是爲了幫趙宋王朝解決這些問題,幫趙俁收拾這個爛攤子。
所以,趙俁肯定會採納蔡京的建議。
而蔡京提出來的“講儀司”的名單共四十七人,代表核心的高層人員十四人。
首當其衝的便是蹇序辰和吳居厚。
這兩個人是舊黨的生平大敵。
前者,在趙煦親政以後,積極參與打擊元祐黨人,經常上疏建議編類司馬光等奸臣言行,舊黨人士一貶再貶,多出自他的手筆。不過,另一方面,他用法深刻嚴峻狠辣,能快速推行新法改革的所有政策。同時,在他統治下的民衆,主要是士紳階層,當然也有平民百姓,被剝削的很厲害。
後者,理財能力出衆,曾經在鹽鐵貿易方面精心籌劃,使朝廷收入大增,還鼓勵地方鑄錢增加財政收入。任京東路轉運使等職時,利用鹽鐵賦稅之利資助河東換馬、支援陝西軍餉等,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增強朝廷軍事實力,還疏浚運河,利於漕運和灌溉。但他的問題同樣是,手段狠辣,不顧百姓死活。
這兩個人就是標準的酷吏,絕對有能力,能成事,但他們治理下的民衆,可能就遭罪了。
這次,蔡京向趙俁舉薦了很多這樣的酷吏,其中不乏安惇這樣特別擅長搞黨爭的酷吏。
而除了這些酷吏以外,能進入“講儀司”的,要麼就是張康國、強浚明等蔡京的心腹,要麼便是張商英、鄭僅等能力出衆的新黨成員。 換而言之,蔡京搞出來的這個“講儀司”,凝聚力超強、權力強大、執行力無敵不說,還絕對有戰鬥力。
如果蔡京用“講儀司”報復政敵,那絕對會讓蔡京的政敵生不如死。
至於蔡京會不會對他的政敵手下留情,張純讓李清照去問問韓忠彥、蘇轍等人,在新黨失勢時,他們怎麼報復的蔡京、怎麼報復的新黨人士,就知道了。
李清照聽明白了,張純在向她,不,是在向她背後的舊黨示警,告訴他們,蔡京、蔡卞兩兄弟的反擊快到了。
李清照問張純:“你爲何要與我說這些?”
張純笑着說:“蘇轍、韓忠彥會告訴你答案。”
李清照不確定地問:“你是想讓我將此事告訴他們?”
張純不答反問:“不然我爲何要跟你說此事?”
李清照問:“現在便去?”
張純說:“你也可以等幾日,他等或已知曉此事,並已有解決之策,我多此一舉。”
李清照聽出來了,張純這是在說反話。
李清照向張純詢問了一下,她怎麼才能出宮,然後就趕緊回家報信去了。
李清照走後,張純看着李清照的背影,嘴角一翹。
舊黨現在的形勢岌岌可危,又失去了向太后這個最大的保護傘,正是急需靠山的時候。
而舊黨派到趙俁後宮中的這幾個女人,包括他們寄予厚望的李清照,根本就影響不了趙俁。
但她張純不一樣,她的話,趙俁不說全聽,但至少能聽進去一些,而且她身邊還有李琳、葉詩韻、麻曉嬌、袁傾城,除了袁傾城,她們每一個都是趙俁很寵信的皇妃,她們若是綁在一起,絕對可以頂替向太后,成爲舊黨的保護傘。
而只要她能夠統一李琳、葉詩韻、麻曉嬌、袁傾城,再加上李清照、晁敏、韓雨、李淳、趙麥等女,她們就會成爲後宮中的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甚至是可以跟鄭顯肅抗衡的後宮政治力量。
要是外面再有一支強大的政治勢力支持她。
那她就有望成爲第二個劉清菁。
不過,她要想成爲第二個劉清菁,還缺少一塊最重要的版圖——趙俁的寵信。
與趙俁相處了這麼久,張純已經確定了,趙俁可以寵信她,卻絕不會獨寵她。
不只是她,鄭顯肅也一樣。
如果她們侵害到了趙俁的利益,不論是她,還是鄭顯肅,趙俁都會毫不猶豫的拋棄。
如此一來,她以前那不切實際的太后夢、皇后夢、成爲武則天、成爲慈禧什麼的,只能先放一放。
現在,她應該務實一些,先退而求其次,說服趙俁,默認她成爲舊黨的新保護傘,讓她和舊党進行政治綁定。
這並不容易。
因爲趙俁不喜歡後宮干政。
好在,她知道,趙俁沒有徹底倒向新黨的意思,更沒有放開蔡京脖子上的拴狗繩的意思。
這也是她的意思,因爲只有這樣,趙宋王朝纔不會走回歷史上的老路,使得靖康之恥發生。
那現在的形勢就很明顯了,趙俁需要控制蔡京的力量,也需要平衡新黨的力量。
那麼,趙俁就一定會留着舊黨。
但與此同時,趙俁也要控制住這些經常搗亂和亂咬人的舊黨。
“要是我能幫趙俁控制住這些舊黨,我又完全受趙俁控制,還能不斷給趙俁點甜頭,未必不能讓趙俁鬆口,畢竟,政治從古至今一直都是妥協的藝術……”
……
李清照按照張純所說的找到了童貫,把金字牌給童貫看,想讓童貫安排人護送她回家,並主動說明她明天就會回來。
童貫知道,李清照現階段可以自由出入皇宮。
這既然是趙俁給李清照的特權,童貫肯定不會有異議,她二話沒說,就按照普通妃嬪出宮的規格,安排人送李清照回家。
見李清照又回來了,李恪非差點沒當場發飆。
李清照也看出來了她爹並不歡迎她回來,她趕緊把蔡京請求趙俁建立“講儀司”的事情跟李恪非說了。
李恪非知道“講儀司”的前身“制置三司條例司”有多可怕,他連夜去求見蘇軾和蘇轍,將此事彙報給了蘇軾和蘇轍。
蘇軾和蘇轍聽完,派人去將韓忠彥請來,說了蔡京想成立“講儀司”和趙俁肯定會答應此事。
韓忠彥聽完,認爲“講儀司”並不可怕,關鍵還是趙俁的態度,如果趙俁不想收拾舊黨,“講儀司”不過就是一個主持變法改革的執行部門,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但如果趙俁有收拾舊黨的意思,集合了蹇序辰、吳居厚、安惇等酷吏的“講儀司”,絕對能折騰死他們。
蘇軾和蘇轍也是這麼看的。
三人達成共識了之後,便研究起張純來。
張純知道蔡京想成立“講儀司”的事,對其中的細節知道的如此詳細,還能確定趙俁肯定會支持蔡京,這能量已經不是一般的大了。
而且,張純對他們的處境如此瞭解,還敢給他們報信,那就說明,張純有把握他們能渡過這關,或者是有把握幫他們渡過這關。
這就更厲害了。
韓忠彥、蘇軾、蘇轍都在想,‘這位張皇妃到底是何許人也?她又爲何要幫我們元佑黨人?’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