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儘管被趙俁捉到了東京汴梁城,可耶律延禧仍舊沒有放棄自救,他主動跟一衆遼國的皇室、宗室、大臣商量過後,制定出來了一個自救方案,即:
遼國願以親王、宰執、皇室女、宗室女各二人爲人質,並將耶律延禧隨身帶着的寶物、寶馬全都當成禮物送給趙俁,遼國願再送貴族女三百,民女、女樂各五百人入貢,遼國每年給趙宋王朝歲幣銀絹一百萬匹兩,遼國割讓燕地五州、平灤營三州以及居庸關、古北口、鬆亭關、榆關等地給趙宋王朝,兩朝今後以長城爲界和平共處;另外,耶律延禧願意將他的二女兒耶律骨欲也饋贈給趙俁。
值得一提的是,耶律延禧君臣只說了他們遼國願意給趙宋王朝什麼,一點都沒對趙宋王朝提出要求。
很顯然,耶律延禧君臣現在努力的方向就是,不顧一切,不惜代價,只要能說服趙俁放他們回遼國就行。
商量好了自救策略之後,耶律延禧立即派蕭奉先去跟趙宋王朝方面說出他們君臣的想法。
這天晚上,耶律延禧幾乎一夜未眠。他翻來覆去一直在想,不知趙俁是否會接納這個方案,是否會放他回遼國?
第二天一早,李處溫和王黼就來到了都亭驛。
耶律延禧以爲他提出來的條件打動了趙俁,所以,趙俁才迫不及待地派人來跟他敲定細節。
搞笑的是,都到了這個時候,耶律延禧竟然還在擺他大遼帝國皇帝的架子。他沒有親自見李處溫和王黼,而是派蕭奉先和耶律雅裡代他見李處溫和王黼,而且他還從大臣隨身攜帶的配飾中要了兩塊玉佩賞賜給了李處溫和王黼。
李處溫和王黼接過那兩塊象徵着大遼帝國昔日輝煌與尊貴,如今卻略顯寒酸的玉佩,面上不動聲色,心中卻不禁暗自嘲諷。他們深知,這不過是耶律延禧企圖維持其殘破帝王尊嚴的徒勞之舉罷了。
在都亭驛內,茶香嫋嫋,卻難以掩蓋空氣中瀰漫的緊張氛圍。
蕭奉先與耶律雅裡面色凝重,將耶律延禧君臣商量好的自救方案一五一十地轉述給李處溫和王黼。
王黼聽後,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笑意,心中暗道,‘遼人倒也識時務,只是這條件,未免提得太晚了。’
李處溫畢竟是遼國出身的大臣,從內心深處,他並不想看到,原來的君主跟個小丑似的。
關鍵,李處溫這次過來是帶着任務的。
所以,李處溫沉聲對蕭奉先和耶律雅裡說:“貴國皇帝骨氣凡弱,瞻視不正,不逮其祖,耽酒嗜音,禽色俱荒。斥逐忠良,任用羣小。遠近生靈,悉被苛政。拒諫飾非,窮奢極欲,盤於遊畋,紀綱廢弛,人情怨怒,必無力抗金,恐害我大宋,故請其禪位於晉王,集諸遼之兵糾合戮力,遂破女真而復京師……”
李處溫這話說得已經是相當明白了,那就是,耶律延禧非但不足以繼續引領遼國,反而因其昏庸無道,已將遼國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基於此,趙宋王朝非但不會因他的乞憐而網開一面,反而擔憂其若重返帝位,不僅會加速遼國的衰敗,更可能引狼入室,讓金人的鐵蹄順勢威脅到趙宋王朝的安寧。
因此,趙宋王朝提出一個前所未有的要求——耶律延禧必須主動禪位於其子耶律敖盧斡,以期新君能集合遼國殘餘之力,共同抵禦金人的侵襲。
李處溫此言一出,蕭奉先與耶律雅裡面面相覷,一時語塞。他們萬萬沒想到,趙俁竟會逼耶律延禧禪位。
這無疑是對他們大遼帝國君主權威的最大挑戰,也是對遼國國體的一次根本性動搖。
王黼輕輕抿了一口茶,目光銳利地掃視着二人,說道:“我家陛下念及兩國舊情,不願見遼國百年基業毀於一旦,更不願北方邊境戰火連綿,百姓流離失所,故費心費力促成此事。”
頓了頓,王黼又說:“晉王年輕有爲,賢名我大宋亦有耳聞,料想由他擔任遼國新主,必能引領遼國走出困境,重振雄風。而貴國皇帝,亦可安享餘生,不失爲明智之舉。”
李處溫補充說:“我大宋此舉,非爲凌辱,實爲救亡。望你等能深明大義,勸說貴國皇帝,以大局爲重,勿讓一己之私,斷送遼國萬千生靈的福祉及斷送大遼二百年國祚。”
都亭驛內,氣氛一時凝重到了極點。蕭奉先與耶律雅裡深知,這一提議雖看似苛刻,但實則給耶律延禧留了一條活路,同時也是遼國重生的唯一希望。
蕭奉先搞出來這麼多事的原因之一就是不想讓耶律敖盧斡當上遼國的皇太子。
不想,這回耶律敖盧斡竟然直接就當上了遼國的皇帝。
蕭奉先十分清楚,一旦耶律敖盧斡當上遼國的皇帝,絕對會清算他這個大奸臣,他不會有好下場的。
所以,蕭奉先連忙維護耶律延禧:“此事萬萬不可!陛下乃大遼正統,豈能輕易言禪?還望大宋皇帝陛下收回成命!”蕭奉先神色焦急,言辭懇切,試圖以遼國的傳統與皇權的神聖性來反駁這一前所未有的提議。
耶律雅裡亦是面露難色,他雖心知父親耶律延禧昏庸無道,但禪位之事關乎國家根本,一旦實施,不僅耶律延禧的權威掃地,整個遼國的政治格局也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其後果難以預料。
王黼淡淡地說:“貴國皇帝失德祀難延,從知興替皆人事,莫向虛空問昊天,我二人此來,乃是宣示爾等,而非與爾等商議,爾等只需將我家陛下之意轉達給貴國皇帝即可。但須謹記,時不我待,機不可失。女真已鐵騎壓境,遼國危在旦夕,新君即位,方能凝聚民心,共禦外侮。若執迷不悟,堅持昏庸之主,只怕遼國覆滅,即在眼前。”
李處溫亦正色道:“此乃爲你我兩國計,爲你我兩國百姓謀。貴國皇帝若能識大體,顧大局,禪位於賢能之子,不僅可保自身周全,亦可爲遼國留下一線生機。不然,未避免我大宋爲你大遼所累,我家陛下必立即御駕親征北上,先滅大遼國祚,再全力抗擊女真。”
見此,蕭奉先哪還能不明白,耶律延禧禪位已經勢在必行,這時再想保耶律延禧,已然不可能了,於是,他又說:“晉王自幼便顯決斷之姿,行事自有主張,已心志明定,難爲人所拘。而秦王恭儉仁恕,出於天性,至誠納諫,天德純粹,更適合爲我大遼新君。若由秦王繼承大統,必使你我兩國結爲秦晉之好,和平共處。”
蕭奉先這就差直說,耶律敖盧斡不好控制,耶律定好控制,你們也不希望立一個不好控制的新君吧,所以,爲了以後着想,還是立耶律定吧?
在到底立誰當遼國的新皇帝上,就連耶律延禧都沒有說話的資格,更別提蕭奉先了。
李處溫和王黼看都沒看蕭奉先一眼,而是一齊看向耶律雅裡。
耶律雅裡明白,李處溫和王黼的意思是:我們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我們只是來通知你們的,不是來跟你們商量的,你負責將此事轉告給其他人就可以了。
耶律雅裡緩緩開口,聲音中帶着一絲無奈:“我必將此事如實轉達給陛下。只是,此事關乎國本,非我等所能輕易決斷。望貴國皇帝陛下能給予一些時間,容我等細細商議。”王黼毫不客氣地說:“我大宋能等,你大遼卻等不了,因將耶律餘睹逼反,在耶律餘睹號召下,遼人爭相叛遼降金,今你大遼防線已岌岌可危,金軍隨時都有可能大舉南下,入侵你我兩國,我家陛下不日便要御駕北上,防禦女真南下,你們只有一日時間。”
言畢,李處溫和王黼就起身離開了。
就像李處溫和王黼之前所說的那樣,他們過來,就是通知耶律延禧君臣的,事情趙俁已經定下了,他們只剩下照辦而已。
此時,耶律延禧君臣還不知道,趙俁要廢掉耶律延禧,改立耶律敖盧斡當遼國的皇帝,他們正焦急地等着蕭奉先和耶律雅裡傳來好消息。
不久之後,蕭奉先和耶律雅裡悄悄回來。他們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去見耶律延禧。
蕭奉先已經看明白形勢了,遼國這回肯定得換皇帝了,而且新皇帝多半會是耶律敖盧斡,這已經不是他們能控制的了。
但與此同時,蕭奉先相信,趙俁絕不會好心幫遼國復國,他鐵定要當遼國的“太上皇”。
如果真是這樣,那趙俁和耶律敖盧斡就絕不可能是一心,那趙俁勢必會建立制衡耶律敖盧斡的政治勢力。
而這就是他蕭奉先的機會,只要他繼續跟耶律敖盧斡作對,表現出他的價值,趙俁多半也會用他。
真要是那樣,他蕭奉先還將是遼國的權臣,只不過,他的主子從耶律延禧變成趙俁而已。
想明白這些,蕭奉先對耶律雅裡說:“此事已勢在必行,你我當先與皇室、宗室、大臣商議,再稟報陛下,請陛下定奪。”
耶律雅裡雖然在歷史上成爲北遼的第三位皇帝,但實際上他跟耶律延禧一樣是個糊塗蛋,只當了五個月的皇帝,就幹了一大堆荒唐事,最後瘋狂打獵,活活把他自己給累死了。
這樣的耶律雅裡,在面對換皇帝這麼大的事時,顯然是慌得一批,根本就沒有主意,最終他只能聽蕭奉先的。
於是,在蕭奉先的主張下,他們先把遼國的皇室、宗室和大臣聚集起來,宣佈了趙俁的決定。
這一消息猶如晴天霹靂,震得遼國的皇室、宗室與大臣瞠目結舌。他們萬萬沒想到,趙宋王朝竟會提出如此苛刻卻又合情合理的要求。
一時間,議論聲四起,有人憤怒拍案,認爲這是趙俁對他們遼國的侮辱;有人則黯然神傷,覺得這是遼國衰敗的必然結果;還有人號絕欲死。
蕭奉先深知,此刻他必須穩住陣腳,向趙俁證明他的價值,所以他沉聲說道:“諸位,事已至此,我等須得冷靜應對,大宋皇帝陛下的決定雖苛刻,卻也是我大遼重生唯一機會,我等要以大局爲重,爲大遼未來着想,值此危亡之時,保存我大遼宗廟社稷,我等責無旁貸。”
這番話雖然有些違心,但蕭奉先知道,此刻的他必須扮演好這個角色,引導衆人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遼國的皇室、宗室與大臣最終達成共識:接受趙俁的命令,勸說耶律延禧禪位於耶律敖盧斡。他們深知,這是遼國走出困境的唯一希望,也是他們爲遼國未來所做出的無奈選擇。
做好了決定,在蕭奉先的率領下,一衆遼國的皇室、宗室與大臣來到耶律延禧的住處,伏地奏請耶律延禧,爲了遼國,禪位於耶律敖盧斡。
耶律延禧聞訊,驚愕之餘,臉色鐵青,彷彿一夜之間蒼老了十歲。他顫抖着手指,怒視着面前的衆人,尤其是他最信任的蕭奉先,聲音中帶着不甘與絕望:“爾等……爾等竟敢背叛朕!朕乃大遼皇帝,豈容爾等宵小之輩置喙!”
蕭奉先跪伏得更低,語氣中帶着一絲不易察覺的悲憫:“陛下,非是臣等背叛,實乃時勢所迫。大宋皇帝陛下之意已決,金兵壓境,我大遼已至生死存亡之際。陛下禪位給晉王一事,已關乎我大遼數百萬生靈安危,亦關乎我大遼宗廟社稷之存續。望陛下以大局爲重,忍一時之痛,換我大遼一線生機……”
其他遼國的皇室、宗室和大臣也都勸耶律延禧放棄皇位,包括耶律延禧的兩個兒子耶律雅裡和耶律定。
——一到東京汴梁城,耶律敖盧斡就被接進皇宮跟蕭瑟瑟、耶律餘里衍母女團聚去了,而耶律寧太小,根本參與不了這種事。
不久,一直充當趙俁幕僚的蕭乾和耶律大石也來到了都亭驛。他們也是來勸耶律延禧禪位給耶律敖盧斡的。
然而,儘管幾乎所有遼人都勸耶律延禧禪位給耶律敖盧斡,可耶律延禧仍就遲疑不決。他實在不想失去皇位。他清醒地知道,一旦他失去皇位,他就將失去一切,包括他的自由。
蕭奉先見此,將蕭乾和耶律大石找來,向他們說明情況,讓他們以武力逼迫耶律延禧禪位。
蕭乾和耶律大石早就看不慣耶律延禧了。而且,他們清楚,趙俁讓他們過來,就是爲了,耶律延禧如果不識時務,讓他們幫耶律延禧體面。最關鍵的是,趙俁這真的是在救遼國,而耶律延禧不禪位就是在害遼國。
所以,蕭乾和耶律大石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
蕭幹握着腰中的彎刀,對耶律延禧說:“陛下至大遼於此,不禪位,必成亡國之君,還望陛下莫要自私自利,給我大遼一線生機!”
耶律大石更是直言不諱地說:“昔太祖起,開疆萬里。歷世先帝,兢兢以守。傳至陛下,荒於嬉,怠於政。女真小患,縱之成燎原。兵臨城下,陛下不思抵抗,棄宗廟,拋百姓,一味潰逃。今國將破矣!城郭爲墟,黎民塗炭。陛下尚念帝位?愧否?對祖宗,對萬民,對將士枯骨,陛下何顏以對!若陛下尚有半分良知,當讓賢。留一線生機,尚可對先帝。不然,千古罵名,陛下必擔之!”
耶律延禧四下看看,不論是忠臣,還是奸臣,竟然都逼他退位讓賢,他真想問一問:“朕這皇帝當得真有這麼差嗎?”
可是,已經沒有人願意聽耶律延禧狡辯了,他們已經聯合在一起逼宮了。
耶律延禧涕淚橫流,不得已,只好同意禪位給耶律敖盧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