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20年前的真相-拓跋建輝的樂團
林天沒想到,姚瀚竟然會把這個問題問得如此直接。
看來,這大概率就是姚瀚今天叫自己過來的原因吧。
擔心自己不懂賽事的風向,在選曲上翻車?
所以特地來確認一下林天準備的作品。
那他人還怪好的嘞。
“.”
事實上,這個問題,在來之前,林天也不是沒有跟甘言雨聊過。
只不過,聊的不多。
兩個人都沒有很放在心上。
原因很簡單。
林天和甘言雨,從一開始就是奔着將古典音樂演奏到世界的夢想而踏上比賽的征途的。
怎麼會因爲比賽的風向就輕易改變自己呢?
而這其中的殘酷程度,林天也是領教過的。
曾經的星之杯上。
正是因爲不公平的評分機制,甘言雨的《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纔會在白曦面前敗下陣來。
這也是甘言雨唯一的一次大敗。
儘管已經有過一次經歷,林天也做好了心理準備。
但,姚瀚的再次提醒。
還是讓現在的林天感到了些許頭大。
或許,龍琴杯的情況,似乎比他想象的還要糟糕一點。
“林天老師,你知道現在國際音協的這個評分標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嗎?”
見林天遲遲不回答。
姚瀚也沒有着急,轉而說道。
“什麼時候開始的?”
林天記得,這件事甘言雨跟他說過。
大概就是21世紀開始,爲了推廣音樂比賽,讓更多的年輕人成爲受衆,官方曲目的偏向漸漸從古典音樂全面轉向了現代和流行音樂。
各大音樂賽事,也慢慢分爲了像以前一樣更注重藝術表達的表演賽,和更加抓人眼球、賦予演奏家極高含金量的競技大賽兩種比賽形式。
效果非常成功。
現在的音樂賽事,其熱度遠遠不是前世能夠比的。
在全世界範圍內,年輕人對音樂家的個人崇拜,對音樂賽事的追捧,達到了歷史之最。
這些,是林天所瞭解的。
再深入的,和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林天就不知道了。
“.”
“嗯,你說的大差不差,看來甘言雨老師從甘老那裡,對這段歷史還是瞭解得很深的嘛”
聽了林天的簡短闡述,姚瀚點了點頭。
“只不過,還有很多細節你沒有補充上。”
姚瀚笑了笑,
“其實,國際音協的這個計劃提出的來的時候,大概是30多年前,但真正開始完全推廣,也不過就20年前的事情。”
“當時,國際音樂協會爲了吸引更多年輕觀衆和贊助商,決定將比賽曲目從古典音樂轉向現代流行音樂。古典音樂的晦澀和嚴肅性被認爲不利於市場推廣,而現代音樂更易於傳播和商業化。”
“隨着科技發展,年輕一代的注意力被網絡視頻、流行文化等快速消費的內容佔據,古典音樂的複雜結構和長篇幅難以適應這種快節奏的審美需求。”
“協會引入新的評分標準,強調‘創新性’‘娛樂性’和“觀衆互動性”,古典音樂因‘缺乏新意’和‘與觀衆距離感’被扣分。”
聽到這裡,林天大概明白了一些。
難怪,國內的賽事規則,沒有那麼快與國際音協接軌。
純粹是因爲國內互聯網發展得慢。
相比國外,快餐文化到來的稍微晚了一些。
實話實說。
雖然這個賽制是這個世界纔有的。
但是,的確反映了很多現在音樂界的一些問題。
非常典型的就是。
現在,其實已經沒有多少人能夠聽得進去古典音樂了。
在這個所有人都被短視頻、爛梗給污染的快餐文化盛行的時代。
B站的長視頻在漸漸沒落,用心製作精緻內容的UP主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抖音擦邊主播越來越多。
老牌小說網站“七點”的流量越來越差,傳統網文看得人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主打噱頭和無腦爽文的番茄小說的迅速崛起。
導致七點都不得不開始打擊多少年都沒有管過的盜版,來儘量挽留平臺流量和作者。
但是,這樣的現象,難道就說明那些慢的、老土的東西,就不行了嗎?
也不是。
典型的例子就是:
相當多B站上的優質長視頻內容。
被人剪個幾分鐘的切片出來,配上個唐氏的快餐BGM,發佈到抖音裡面,往往比原作者還要火。
這說明,其實觀衆眼睛的不瞎,優質的內容,只要能看進去,大家是喜歡看的。
只不過,在每天被快餐文化的侵染下,慢節奏的東西實在沒有耐心看。
古典音樂也是一樣的。
許多優秀的作品,乍一聽晦澀難懂,無聊透頂。
是需要用心去品味的。
古典音樂的結構、和聲、旋律被認爲是人類藝術的巔峰,其複雜性和深度是現代音樂難以比擬的。
例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通過四個樂章展現了人類與命運的抗爭,這種情感深度是現代流行音樂難以承載的。
當完全沉浸其中,用心去品味。
所感受到的情感無比珍貴。
“那場賽制變化的潮流,來的真是轟轟烈烈啊。”
姚瀚嘆了一口氣,感慨道。
目光,彷彿回到了許多年以前。
那一年的姚瀚,只有十幾歲的年紀,卻已經彈奏了很多年的鋼琴。
並且,在哥哥姚星的影響下,始終關注着音樂界發生的動盪。
他親眼看到。
無數老一輩演奏家,在這場轟轟烈烈的時代潮流中,折戟其中。
很多人,倒下了,就再也沒有站起來。
恍惚中,姚瀚的目光,漸漸出現了一羣身影.
“在這樣的變更中,怎麼可能會沒有音樂家反抗呢?”
他看了一眼林天。
思索了數秒之後,還是開了口:
“20年前,天朝有這樣一羣古典音樂家,試圖通過演奏古典音樂來逆轉潮流,但最終還是淹沒在了流行文化的浪潮中。”
“.”
林天一愣,看向了姚瀚。
“他們失敗的原因,不僅是評委的偏見,更是整個社會審美趨勢的不可逆性。”
“跟整個時代對抗,是非常可笑的。”
“林天老師。”
姚瀚凝視着林天的眼睛。
他的目光中,有着說不出銳利,像是在確定、或是警告着是什麼。
——跟整個時代對抗,是非常可笑的。
這樣的話語。
似是在說着20年前的那羣古典音樂家。
同時,又是對林天的告誡。
“.”
姚瀚就差沒有明說了。
“變更曲目吧,林天老師。”
姚瀚說,
“20年過去了,現在世界音樂的格局已經穩定了下來。”
“那羣瘋子沒有完成的事情,你也不可能完成。”
“林天老師,我是真的很欣賞你,希望你能一直走到柯爾杯。”
說到這裡。
一向帶着輕佻態度的姚瀚,語氣也從未如此認真,
“你的作曲水平,在我心中,就是絕對的世界頂尖,創作現代音樂,對你來說也不難吧?《一步之遙》就是很好的例子。”
“如果你是因爲甘老的那個孫女,那個大提琴家,才選擇的堅持古典音樂,那麼我認爲,完全沒有必要”
“.”
“甘老.是20年前那羣人中的一個嗎?”
似乎是從話語中聽出了什麼,林天擡起頭,有些遲疑地問道。
姚瀚看着他,點了點頭。
原來如此
林天微微頷首,往後躺在椅子上。
聽到這裡。
此前的一切線索全都連起來了。
甘大爺,當年,就是姚瀚口中,那羣逆時代潮流而行的瘋子之一。
而那羣瘋子的大本營.
如果林天猜得沒錯的話,恐怕就是拓跋建輝的樂團了。
在拓跋建輝和甘華、以及一衆優秀的古典音樂家的影響下。
那個曾經在天朝紅極一時的傳奇樂團。
當世界國際音樂協會改制的風,席捲向全球,吹到天朝的時候。
他們,表現出了對古典音樂的堅持。
在賽制吹到天朝之後,他們仍然在世界各地堅持演出着古典音樂,並且努力培養着更多年輕一輩的古典音樂家。
在其他樂團、組織、還有各大音樂高校都開始擁抱新制度的時候。
拓跋建輝和甘華他們,不斷地創作和尋找出路,他們在世界各地演講、演出,試圖用自己的影響力,反抗這股時代的潮流。
而那位極具天賦的演奏家“姚星”。
或許就是,在那段時期中,拓跋建輝不惜一切代價也想培養起來的年輕一輩。
老一輩終將遠去。
在未來,數十年後,或許古典音樂已經徹底消失在了主流音樂圈裡。
起碼,還有年輕演奏家,能夠將這份傳承接下來。
只不過,姚星終究成了一顆炸雷。
冒着巨大的風險培養起來的“天才”,在一場演出中搞砸了一切。
伴隨着演奏會的搞砸,也讓拓跋建輝和甘華等人寄予厚望的未來,一併破碎。
最終的結局。
林天知道了。
什麼都沒有改變。
在時代的洪流中,一羣“才華橫溢的古典音樂家”,也不過是螳臂當車,一衝就碎。
最後,
又不知道出於何種原因,或者乾脆就是姚星的那場演奏會,讓所有人徹底死心。
樂團老一輩成員全部出走,成員各奔東西。
甘華,獨自一個人,踏上了柯爾杯的征程。
最後的最後,
在柯爾杯的總決賽上,被人暗算,輸掉比賽的甘華,永遠地扔下了自己的大提琴。
故事,到此完結。
林天沉默了很久。
回想至今爲止,跟甘言雨的相處,以及跟拓跋建輝的接觸。
甘言雨,可能就是甘華寄予厚望的下一代。
這位在演奏上有着前所未有的天賦的天才。
讓明明已經退出音樂界16年的甘華,重燃了希望,將所有的努力都傾注在了甘言雨的身上。
可偏偏,反而是從未離開過音樂界的拓跋建輝,卻接受不了這樣的事情。
這麼多年過去了,拓跋建輝早已經放下了當年的執念,安心做着大學教授,所帶的樂團,也早已經不是當年意氣風發的那一批人。
在看到甘言雨的演奏之後,拓跋建輝既憤怒,又不解。
他不能接受,過去這麼多年,甘華仍然沒有忘記當年的事情,甚至不惜讓自己的孫女以身入局,學習如此“危險”的演奏。
所以,在那場鸚琴杯的初賽上。
拓跋建輝纔會對甘言雨說出那番話。
那日對甘言雨的刻意針對。
實則,也是拓跋建輝對甘華的終言:
“我已經放下了,希望你也是。”
“就讓我們那一輩的執念,死在我們那一輩吧”
曾經的一幕幕,涌上腦海。
當年那羣瘋子們的下場,歷歷在目。
拓跋建輝會解決這一切.作爲,當初的老團長。
本來,
應該是這樣的。
只是,讓拓跋建輝萬萬沒想到的。
是“林天”這個不確定因素。
這個與甘言雨的演奏完美契合,擁有着極爲恐怖的創作能力的鋼琴家。
將舞臺,完全變成了兩人的表演秀。
能把古典音樂之魂完全釋放出來的大提琴手,還有輕而易舉就創作出百分百契合兩人的古典音樂的鋼琴家。
那一場舞臺,讓拓跋建輝看怔了。
恍惚之間,他心中的某個,已經停滯了很久的東西,再次燃起。
那一刻,在拓跋建輝的心中,出現的可能是這樣一句話。
——或許,他們可以?
所以,他在最終評分中,打下了“A+”的評分。
這一點,還是林天后面才知道的。
但這並不妨礙,拓跋建輝仍然是一個小心眼的臭老頭。
臨走之前,還要來林天面前裝模作樣一波,結果林天完全不給他面子,將他斥責了一通。
隨後,拓跋建輝灰溜溜地走了。
此後,雖然沒有再見過面,但拓跋建輝在背地裡,給予了林天和甘言雨不少幫助。
比如,咲邦國際鋼琴比賽,就是拓跋建輝推薦林天參加的。
所有的一切,都圓上了。
但是,這讓林天的心情,似乎更加複雜了。
真的有必要繼續堅持古典音樂嗎?
如果照着這個路線一直走下去,等待甘言雨的,很可能是遍體鱗傷。
這麼看來。
甘言雨不是成爲工具人了嗎?
成爲甘大爺用來實現當年未曾實現的執念的工具人。
比起古典音樂——
林天更在乎的,是甘言雨。
“.”
林天需要跟甘言雨聊聊。
他絕對不能接受,甘言雨爲了自己堅持的一切,弄得傷痕累累,最後也不過成爲上一輩那羣人的工具。
“謝謝你,姚瀚老師。”
林天站起身,
“這頓飯很好,以後我會給你請回來的.”
“誒誒,你先別走。”
姚瀚揮了揮手,攔住了林天,
“別急嘛,來都來了,你不想了解一下你的對手們嗎?”
“不用了。”
這個林天倒是不用擔心。
因爲有數據大師賀智宸的存在,比賽方面的情報,他一向可以掌握第一手的。
“不不不,一定有你不知道的。”
姚瀚神秘一笑。
看到姚瀚如此堅持的模樣,林天半信半疑地坐了下來。
還有什麼,是賀智宸不知道的?
“有一位選手,是你們這一次無論如何也要重視起來的,林天老師。”
“過幾天,他正式參加龍琴杯的消息,就會震驚整個圈子。”
“他是一位傳奇的流行音樂作曲家,名副其實的音樂怪物,雖然自己不唱歌,但作爲幕後製作人,一直都是業內頂尖,無數頂流歌手都唱過他寫的歌,”
“其實他的大提琴也拉了很多年了,但所有人沒想到,他今年,竟然會一轉職業大提琴家!”
“林天老師,你接下來的對手,可能是整個流行音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