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脈輪理論
(感謝書友“我爲龍”的月票支持!特此叩謝!)
艦隊回到了大夏的海外軍事基地阿克羅蒂裡島,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畢竟王啓年的身份在那裡。
在歡迎宴會上,小雙依然沒有出席,她還處在一種頓悟之中。緹娜和那些軍官太太們在說話,而王啓年則和牧師在交談,船長卻那些軍官談笑風生。
牧師何多歡說:“王先生,你的名字好奇怪,啓年.王,真像一個東方人的名字,你是第一次到東方?”
“是的,我是第一次,我是個死靈法師,聽說大夏對此很寬鬆?”王啓年很好奇的問。
“這倒是一句實話,我們奉敬后土大神,不像你們泰西的神系,你們泰西的神系,是一神教,所有不信仰創主的人,都是異端,而我們大夏卻是多神教,後主在上,你待你的民視爲你的子女,不論貴賤,不論種族,你都視若爲子,生命在此中流轉,只到他們的覺悟。”何多歡說着他信奉的神,不覺之間,經文都出來了。
王啓年待他說完,纔開了口:“后土是寬容的,她的神系中有些什麼神?”
“后土很寬容,她的從神有很多,特別是海神波色,傳說中他是一個外來神,原本出自泰西。”
“海神波色,那是西倫神系的海神,西倫神係爲創主所滅,想不到海神居然來到了東方。”王啓年更加好奇,他從生命女神阿芙娜那裡知道,后土大神,實際上也是西倫神系中的大地女神蓋婭,蓋婭不過是后土的分身。自己這次來,他們知道不知道事情的根源。
“不錯。是有這種說法,你這次來,主祭大人在一個月前。下達聖喻,說有一艘船東來。船名叫摩黛絲提號,其他細節我也不知道。”何多歡說到。
“你們神職人員是什麼劃分的?”王啓年又問到。
“從上到下,分爲大主祭,相當於你們的教皇,但大夏曆史上就神權和王權並重,並不像泰西那樣,神權凌駕皇權之上,神權只管世間的教化。並不干預世事;在下面分爲主祭,祭酒,祭酒相當於一個教區的負責人,再下面是牧師,然後是一些執事之類。”何多歡牧師說,這不是什麼機密。
王啓年明白了,問到:“大夏的皇族是一羣什麼樣的人?”
“大夏的皇族,以國爲姓,開始沒有姓,傳了六十七世。在此之前,還有數個朝代,因爲不敬神靈。國君昏庸無道,但當時民衆愚昧,後來神教起,國中形成了一種貴族共治的局面。”何多歡說到。
王啓年咂舌,一個朝代傳了六十七世,簡直無法想像。問到:“這六十七代之中,上下三千多年,有沒有昏庸的帝王?”
他對大夏的歷史並不瞭解,故此有此問。
“怎麼沒有。不過到今日,最起碼經過五次大的變化。帝王的權力不斷下降,相反。貴族集團的權力在不斷的上升,最初六代,幾乎大權獨攬,連神教都受他控制,在第七代時,遭遇了危機,皇室之中,出了一代聖人,他建立了貴族員老院,制衡皇權,同時,神權開始獨立。”何多歡牧師說。
朱澤江端着酒杯走了過來:“你們在談些什麼?”
這個宴會類似西式的自助餐,本來並非大夏特色,軍事基地長期在海外,自然學會了這種特色,從這裡可以看出,大夏並不保守。
王啓年笑到:“何牧師正跟我講大夏的歷史,剛跟我講了第一次變革。”
“噢,五次歷史變革,第一次是皇權分治,後來又經歷了法的建立、神權普及、科舉改革和魔法參政。”朱澤江不以爲然的說到,“這些歷史書上都有。”
“說來聽聽?”王啓年興趣大增,在朱澤江和何多歡的講述下,王啓年真正明白了大夏爲什麼歷經三千多年而生機勃勃,在第一次變革後,後來又有貴族提出法的概念,提出一切準則是法,沒有誰凌駕在法律之上,就連皇權,神權也不行,爲此,甚至出現的流血,但法的精神留了下來,這是第二次變革。
第三次變革是神權的普及,在此之前,神只能由貴族所祭祀,而平民無權關注神,在大祭司的推動下,以犧牲宗教的稅收而換取了所有人都能祭祀神靈,宗教從此失去地產以及大量的宗教稅收,卻將教化推廣下去,對此品價不一,但大多數人認爲,這是一種歷史性進步,宗教從此深入人心,卻失去影響國家經濟能力。
第四次變革是科舉改革,一舉打破了千年以來世家大族的地位,從此,就是奴隸也能科舉而獲得貴族身份,整個社會的人才開始流動起來,這次變革意義很深遠,從此之後,除了皇族,就不存在什麼千年世家,比之泰西洲貴族統治,更加人性化,社會各階層的人都有可能改變自己的地位。
第五次變革是魔法參政,魔法師很早之前就存在,但並未形成一股力量,隨着發展,特別是崑崙的興起,魔法師在二千年前,形成的魔法協會,以一支政治力量參與國事,最終在八百年前,真正影響國家決策。
王啓年聽罷,嘆息說:“整個大夏的歷史,就是一部權力不斷分化出去的歷史,果然是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要想一個政體清廉,只有受到壓制的權力,受到監督的權力。”
王啓年感慨之下,說出了這樣一段話,兩個人反而陷入沉思,朱澤江說:“精闢,想不到你是一個哲人,縱觀大夏之前的朝代,都是權力失去的約束,最終反而政權崩潰,絕對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果然是至理名言。”
何牧師也眼睛一亮,細細品味,說:“果然是至理名言,我會把這句話記下來,呈給大祭司,可以作爲警句而存在。”
王啓年心中卻大汗,想不到他隨意盜版了一句,他都不知道出處在哪裡,只是隨口一說,卻被別人視若珍寶。
他轉移了話題,說:“我是一個法師,聽說大夏魔法師多出自崑崙魔法學院,是不是這樣?”
何多歡笑了:“朱司令就出自崑崙魔法學院,不過,他更像一個劍士而不是魔法師。”
“難道朱司令是魔武雙.修?”王啓年不解地問到。
“你不瞭解東方的魔法,你們西方說是魔武雙.修,事實上,我們魔法中有一派,以劍爲器,一身魔法修爲只在劍上,形成獨具一格的劍術,這種人員專爲戰鬥而生存,別的魔法雖然涉及,不如劍道來得精深。”朱澤江說到。
“劍修?”王啓年詫異到,他沒有想到,在魔法的世界,居然還有劍修。
“劍修,是個不錯的名詞,有些人就以劍修命名這一類魔法習練者,實際上,自從一千年前東西方魔法合流,雙方對魔法劃分已經趨於一致,不過東方魔法還是有其特殊之處,最特殊的地方,在於它的脈輪說,它認爲人體是個小宇宙,身體之中,有無數脈輪,最重要的是三條,分別是左脈,中脈和右脈,三者從人的海底直貫頭頂,好像樹幹,勾通人體內的小天地,有多處脈結,構成縱橫交錯的人體內景,大地也一樣,有許多脈結,構成網狀結構,從而開發出獨特的魔法技藝,目前運用於通訊。”朱澤江說到。
王啓年心頭一震,回想起魔法地圖的定位標識,兩者是如此相似,便問到:“你們能進行遠程通信?”
“崑崙魔法學院的南方分院,開發出一種魔法技術,不過不太成熟,就是利用大地的脈結進行傳導信息,在大夏已經開始實施,如果完成之後,大夏就成爲一個整體,在我們基地,效果不太好,時常丟掉通信包,可能還要幾十年才能成熟。”何多歡說到,透露出他們的魔法成就,他們不以爲然,卻在王啓年耳中像一個炸雷一樣。
王啓年知道通訊技術是會從根本上改變世界的模樣,這是他前世的記憶。
“是如何實現的?”王啓年急切的問到。
“原理很簡單,早就提了出來,但實現技術上很難,用到魔法陣,還有一系列的知識,說句實在話,我也不清楚。”朱澤江笑到。
王啓年轉向何多歡,何多歡也笑了:“不要望我,雖然我會利用,卻也不知道它是如何實現的。”
王啓年船上雖然裝有魔法通訊裝置,那只是一種相互感應的裝置,距離只在直線數裡到數十里範圍內起作用,聽他們說,好像數千裡,甚至更遠的範圍內起作用,如果是這樣,那就太好了,這種技術一定要學到。
王啓年以前雖然看過脈輪理論,並沒有留意,而且在泰西洲,介紹時只說了人體之中有脈輪,並未深入介紹,泰西洲有泰西洲的理論,也就是元素學說,王啓年看了一下,發現它與前世的經絡理論比較接近,但詳細處卻沒有經絡理論好,便沒有再留意。
今天一聽,才知道自己太小看了這個世界的人,一個魔法理論,能支撐起東方的魔法實踐,根本不會那麼簡單,他下定決心,去崑崙魔法學院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