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歷史中短短的一句話,就是一個人的一生。
《我的小摩托:大美新疆,豈能說丟就丟,給左老敬上一杯[比心]。》
《問什麼:左宗棠一輩子就幹了一件改變歷史的事了[泣不成聲][泣不成聲][泣不成聲]。》
《理塘最真的丁真:大部分人一輩子什麼也做不了。》
《卡姿蘭大耳朵:還有胡雪巖,清朝第一富豪,用自己一半資產作爲抵押,多次借錢爲左宗棠提供戰士經濟支持!》
《遊客0504:後來他傾家蕩產了[泣不成聲],如果是我,我也願意[感謝]。》
《世外桃源:胡雪巖傾家蕩產,有李鴻章一半的功勞》
秦朝。
秦始皇看着天幕上的評論,這讓他想起了他的“仲父”呂不韋。
同樣是富豪,同樣投資政治。
只是相比胡雪巖,他玩的更加高明。
在他看來,胡雪巖和左宗棠合作,更多的只是左宗棠的“錢包”,雖然得到了便利,也承當了更大的風險。
而天幕上的左宗棠又要收復新疆的‘將軍’,那麼面對風險是相當的高。
如果左宗棠真的在收復的時候死亡,那麼他的命運可想而知。
就算像天幕上說的沒有死亡,那麼也要面對着敵對派的攻擊。
甚至爲了支持他財產被全部徵用,也是很正常的。
而他的‘仲父’呂不韋,更多利用的是人情關係,而不只是金錢關係。
然後等他登基大統,便享受“皇親國戚“的便利。
如果不是他呂不韋做的太過分,竟然想一直把持政權,把他當傀儡.
他也不會對呂不韋怎麼樣,還會尊稱一聲“仲父”
然而呂不韋竟然做了更加過分的事,也動了他秦始皇的逆鱗,簡直不知道死活。
哼!就算這樣,自己看着以前的人情還是放了他一條生路。
只是找個由頭,把他放逐到巴蜀。
沒想到是他在去巴蜀的路上,竟然飲鴆自盡。
想到呂不韋,秦始皇就想到他主持編纂《呂氏春秋》。
這部書共包含八覽、六論、十二紀,內容也匯合了先秦諸子各派學說,簡直是他要創建的學宮的需要的書。
明朝。
朱元璋看着評論,心裡直冷笑。
商人愛國,在他看來就是一個笑話。
當年他攻打蘇州城的時候,如果不是沈萬三資助張士誠,怎麼可能打了八個月纔打下來?
後來,這人看着風向不對,爲了活命,就託人找關係。
知道自己要築南京城,就趕緊說要掏三分之一的費用,並且請求出資犒賞三軍。
這三軍豈是隨便一個人說犒賞就犒賞的,那這三軍以後還是不是我的三軍?哼!不知死活。
如果不是皇后求情,他沈萬三早就不知道死哪裡了,還會只是被髮配雲南。
只是他的族人還是不夠安生,看來得找個時間敲打敲打他們。
同時朱元璋想起他和太子商議的‘下西洋’,是不是應該找他們‘資助’一點。
清朝。
李鴻章看着天幕上的評論,很是惱恨。
如果不是這個胡雪巖的資助,他左宗棠怎麼可能去收復新疆。
雖然天幕上說收復成功,可是萬一呢?
而且就算收復成功,那些洋鬼子會輕易放過?只怕到時候還得簽訂一個賣國求榮的合約。
而這其中耗費的銀兩,如果用在組建海軍,那大清海邊還會怕那些洋鬼子輕易攻打嗎?
就算收復了新疆,要那個不毛之地有什麼用?
還不如好好提高國家海洋防禦能力,以防那些鬼子能夠輕易攻打大清。
《愛的抱抱:要不是左宗棠先生,我現在估計都加不起汽油,我們的大油田其實都在新疆。》
《憨豬:對,靠進口會被人拿捏的死死的。》
《唐藝昕:左宗棠收新疆,林則徐禁毒[暗中觀察],大清最後一點國運都傾注在他倆身上了[暗中觀察]。》
《幅圖:謝謝左公,不然我現在還在給巴依老爺放羊呢[流淚]。》
《曉星:還是想感嘆一句,當李鴻章看到美國高樓大廈的時候該是什麼心情呀。》
《甜甜0:擡棺出征,銘記左公!》
《小趙的螞蟻:他是過去談判的,從朝廷出發到談判桌上,一直都讓隨從帶着一口棺材,隨時準備赴死。》
《都是:馬革裹屍,是一名軍人最好的歸宿,關鍵是他那個時候,都六十多了。》
《超愛小新懶大王:歷史中短短几句話,就是一個人的一生。》
李鴻章看到上面的評論的時候皺了皺眉,他很是不理解。
怎麼這後世之人說的都是他左宗棠的好話,而不是他李鴻章的?
難道他和八國簽訂條約的時候,費力的周旋不是功勞、苦勞?
還有什麼叫我看到美國的高樓大廈是什麼感受?
他的感受就像山溝的娃,突然來到了大都市。
他在那一刻懷疑,大清怎麼拯救?我們怎麼抵抗這些洋鬼子?
這巨大的差距,差點讓他喪失了所有的信心,覺得這大清已經沒辦法再抵抗。
他那個時候,也對自己過去做的一切都產生了懷疑,可是他知道,懷疑並沒有什麼用。
既然我們落後那麼多,只有努力的去追趕,才能讓我們的子孫像這些洋鬼子一樣。
左宗棠的軍隊還在繼續行軍,天幕的文字對他們並沒有影響。
雖然剛看到天幕說他們收復新疆成功,他們也微微的高興。
可是他們知道,現在還不是高興的時候,等他們真的收復新疆了,纔是高興的時候。
也許這當中無數人會死亡,可是他們既然跟隨左宗棠收復新疆,他們就沒有再考慮過這個問題。
不是他們高尚,把生死置之身外。
而是他們明白,顧慮這麼多,已經沒有用,現在更應該做的是在作戰的時候保存自己的性命。
左宗棠看着天幕上對他的評價,以及天幕上說到新疆的重要性,他更加的知道了新疆的重要性。
新疆不只是國家的邊疆,更是後世重要的資源地。
至於看到自己被後人銘記,他沒想過這個問題。
他已經60多歲的高齡,就算活着也沒有幾年。
就像後世所說:“馬革裹屍,是一名軍人最好的歸宿。”
他不怕死亡,也不怕不被後人銘記,他怕他愧對祖宗,沒臉去面對他們。
求各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