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天下第一明鏡

第11章 天下第一明鏡

“孫兒李節拜壽!”李節來到李善長的面前躬身行禮道。

廳中的大部分賓客都對李節沒什麼印象,不過少部分知道內情的人這時卻饒有興趣的打量着他,比如那位常青樹湯和,甚至連太子朱標都擡頭看了他一眼。

“嗯。”李善長看到李節眉頭微皺,不過也沒有說什麼,更沒有問李節的病情。

“孫兒的壽禮名爲天下第一明鏡,祝祖父日月昌明、松鶴長春!”李節雙手將一個扁平的盒子送到李善長的面前道。

李節的話音剛落,早就看李節不順眼的李禮立刻一臉不屑的道:“一面鏡子也敢稱天下第一?”

其實不光是李禮,其它的賓客聽到李節說出什麼“天下第一明鏡”時,也一個個露出錯愕的神色,這口氣可實在太大了。

“有眼色!”李節卻是暗自爲李禮的上路喝彩,他之所以起“天下第一”這種名字,要的就是這個效果,現在李禮主動跳出來,效果只會更佳。

“小小年紀不知天高地厚,天下第一這四個字豈是隨便亂叫的?”李善長這時也臉色一沉斥責道,畢竟有這麼多的賓客,李節當衆吹牛也是丟他的面子。

“祖父息怒,這面鏡子是否當得起這個名字,您一看便知!”只見李節淡定的一笑,說完就把手中的扁平盒子打開,鏡子就鑲嵌在盒子蓋上,所以當蓋子打開時,前面的人一眼就能看到鏡子中的影像。

李善長就在李節的正前面,一眼就看到了鏡子中自己的影像,這讓他也驚訝的輕咦一聲,隨後竟然伸手把鏡子接了過來仔細打量。

不光是李善長,附近幾個靠近李善長的賓客也都看到了鏡子中的影像,這時也全都瞪大眼睛,其中湯和更是伸長脖子湊到李善長旁邊打量,只見鏡子中的自己毫髮畢現,平常用的銅鏡與之一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他活了六十多年,還是第一次如此清晰的看到自己的模樣。

“這鏡子……好像不是銅做的吧?”湯和在震驚過後,很快就發現了鏡子的材質有問題,於是也好奇的向李節問道。

“湯爺爺好眼力,這鏡子名叫玻璃鏡,乃是我用玻璃,加上自己的秘法制作而成,比之銅鏡清晰百倍,全天下也只有這一塊!”李節笑着解釋道,這段時間他把自己關在家裡,爲的就是製作這面玻璃鏡。

其實玻璃這東西在大明並不罕見,甚至對於富貴人家來說並不算什麼,因爲許多阿拉伯商人從陸路和海路來到大明,同時也帶來了中亞和西亞的特產,其中玻璃製品就是最常見的商品之一,李節制作鏡子用的玻璃也是託劉義找來的。

不過玻璃製品雖然不稀奇,但玻璃鏡子卻還是獨一份,歐洲的制鏡中心威尼斯,現在還只能製作金屬鏡,直到幾百年後,才用錫紙加水銀製作出了玻璃鏡,李節的穿越則是讓這種鏡子早出現了幾百年。

“說破了天也不過是面鏡子而已!”旁邊有人再次陰陽怪氣的道,不用問也知道,肯定是那個看李節父子不順眼的李禮。

不過李禮的話也不無道理,玻璃鏡雖然稀奇,但李善長爲相幾十年,什麼樣的珍寶都見過,區區一面玻璃鏡,還不至於讓李善長改變對李節的成見。

李節對此早有準備,只見他再次一笑道:“唐太宗有云:夫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祖父同樣也是我大明的一面鏡子!”

李節的話一出口,立刻引得不少人高聲喝彩,畢竟他的解釋實在太妙了,竟然把李善長比做名臣魏徵,雖然嚴格來說,李善長應該是權臣而不是諍臣,不過身爲讀書人最注重名聲,魏徵的名聲可是比長孫無忌強多了。

李善長聽到李節將他比作魏徵,果然也露出了幾分笑容,隨後這纔有些欣慰的道:“不錯不錯,這份壽禮你倒是有心了!”

李善長爲人嚴厲,對兒孫也是如此,剛纔李祺送上那幅價值連城的玉石屏風,也纔得到他的一句誇獎,現在能對李節說出一句誇獎的話,已經十分的難得,不少李家的兒孫都對李節露出嫉妒的表情,其中以李禮最爲明顯。

李善長大爲高興,誇獎過李節後,竟然還把這面玻璃鏡交給身邊的賓客傳閱,讓他們也見識一下什麼叫天下第一明鏡,其中太子朱標賞玩過鏡子後,當即也向李善長拱手道:“一面鏡子,竟然也能如此的獨具匠心,恭喜李公有一個好孫兒啊!”

連太子都開口了,其它的賓客也紛紛出言誇讚,有些是誇鏡子的,有些則是誇李節的,這讓李善長也倍感有面子,臉上的笑容也更盛了。

有些精明的賓客這時也在暗自打量着李節,不出意外的話,今日的壽宴之後,李節肯定會得到李善長的喜愛,甚至因此而揚名京城,有家世和名聲的支持,這個年輕人的前途簡直不可限量!

最爲高興的還要數李祝,他剛纔送了顏真卿的字,也沒有換來父親的誇獎,現在李節只憑一面鏡子卻做到了,而且還得到太子和賓客們的誇獎,這可是他做夢都沒想到的。

不過坐在李祝身邊的劉秀卻是暗自皺眉,如果李節只是單純的送一份特別的壽禮,肯定不會叮囑他不要插手,所以這小子肯定要搞事!

劉秀猜的不錯,面對所有人的誇讚之時,只見李節卻再次躬身行禮道:“祖父,孫兒還有幾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講!”李善長正在興頭上,當然也不會駁了李節的面子。

只見李節深吸了口氣,隨後目光堅定的開口道:“祖父跟隨陛下操勞一生,現在我大明國力強盛、四海生平,祖父卻已是古稀之年,身體大不如以前,京城雖然熱鬧,但並不適合養老,濠州老家那邊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孫兒不才,願陪同祖父歸鄉隱居、侍奉左右,共享天倫之樂!”

李節說上面這些話時表情鄭重,雖然他很不喜歡李善長,但爲了全家的性命,最簡單、最可行的辦法就是讓李善長自己醒悟,早早的離開京城這個是非之地,從而打消掉朱元璋的猜疑,保下李氏滿門的性命。

所以現在就看李善長的選擇了,李善長能夠聽從他的建議當然最好,如果不聽的話,那李節也算是仁至義盡,日後只顧全自己與父母一家的性命,至於其它人,只能聽天由命了。

求推薦收藏

(本章完)

第199章 橫死者不入祖墳第788章 削藩(上)第476章 扛不住的朱標第18章 無家一身輕第619章 修鐵路去吧第72章 老朱認錯(求推薦收藏)第299章 招募女真人第678章 決戰(上)第752章 沙哈魯的消息第11章 天下第一明鏡第567章 替死鬼第231章 起死回生第528章 一個圈套第223章 雄姿英發的朱棣第585章 找什麼東西第751章 黃金與白銀第339章 交待後事第646章 逃亡(上)第363章 銀行疑案(上)第314章 滅門慘案第285章 朱允熥的異常第487章 長歪的愛情觀第69章 沒孃的孩子第577章 李節的信第677章 虛實第107章 公主要出宮第834章 篡改歷史第16章 朱元璋(求推薦收藏)第585章 找什麼東西第638章 參觀第329章 災民吳三七第810章 朱棣的安排(下)第292章 放心大膽的去做吧第648章 逃亡(下)第578章 吏部侍郎孫會第219章 心理陰影第61章 巧妙的方式第13章 世人都曉神仙好第178章 海運搞起來第483章 相親(下)第241章 羅貫中來了第445章 吃力不討好的差事第36章 大將軍藍玉第604章 膽大包天第314章 滅門慘案第526章 妃嬪殉葬?第579章 交易第631章 新事物第58章 再差能差的過我?第723章 燕王發媳婦?第154章 朱棣出兵第528章 一個圈套第800章 周王府的破事第137章 打着燈籠找自己第810章 朱棣的安排(下)第726章 堅強的兀魯伯第377章 風暴(上)第845章 大結局(上)第813章 效仿呂不韋第318章 好一張伶牙俐齒第715章 十萬火急第459章 安南之變(中)第244章 書中不知歲月第483章 相親(下)第809章 朱棣的安排(上)第526章 妃嬪殉葬?第711章 戰敗條約第213章 姐夫的“關心”第354章 一點小手段第7章 送命的第88章 天威之下第542章 打一仗就好了第189章 重啓馮勝第34章 太子家事第700章 準備第779章 隱情第167章 回程第706章 市舶總司第555章 又見解縉第635章 朱棣與蒸汽船第707章 朱氏三兄弟第795章 周王朱橚第68章 老朱打人啦!第734章 新途島見聞(下)第556章 湯和的信第277章 朱家子孫怎能不行?第556章 湯和的信第94章 沐講大師第788章 削藩(上)第58章 再差能差的過我?第373章 兄弟間的爭鬥第148章 未戰先怯第403章 蒸汽機第514章 藍玉回京第794章 皇帝的請柬第93章 倭寇來襲第600章 彈劾第279章 活字印刷第814章 馬六甲第213章 姐夫的“關心”
第199章 橫死者不入祖墳第788章 削藩(上)第476章 扛不住的朱標第18章 無家一身輕第619章 修鐵路去吧第72章 老朱認錯(求推薦收藏)第299章 招募女真人第678章 決戰(上)第752章 沙哈魯的消息第11章 天下第一明鏡第567章 替死鬼第231章 起死回生第528章 一個圈套第223章 雄姿英發的朱棣第585章 找什麼東西第751章 黃金與白銀第339章 交待後事第646章 逃亡(上)第363章 銀行疑案(上)第314章 滅門慘案第285章 朱允熥的異常第487章 長歪的愛情觀第69章 沒孃的孩子第577章 李節的信第677章 虛實第107章 公主要出宮第834章 篡改歷史第16章 朱元璋(求推薦收藏)第585章 找什麼東西第638章 參觀第329章 災民吳三七第810章 朱棣的安排(下)第292章 放心大膽的去做吧第648章 逃亡(下)第578章 吏部侍郎孫會第219章 心理陰影第61章 巧妙的方式第13章 世人都曉神仙好第178章 海運搞起來第483章 相親(下)第241章 羅貫中來了第445章 吃力不討好的差事第36章 大將軍藍玉第604章 膽大包天第314章 滅門慘案第526章 妃嬪殉葬?第579章 交易第631章 新事物第58章 再差能差的過我?第723章 燕王發媳婦?第154章 朱棣出兵第528章 一個圈套第800章 周王府的破事第137章 打着燈籠找自己第810章 朱棣的安排(下)第726章 堅強的兀魯伯第377章 風暴(上)第845章 大結局(上)第813章 效仿呂不韋第318章 好一張伶牙俐齒第715章 十萬火急第459章 安南之變(中)第244章 書中不知歲月第483章 相親(下)第809章 朱棣的安排(上)第526章 妃嬪殉葬?第711章 戰敗條約第213章 姐夫的“關心”第354章 一點小手段第7章 送命的第88章 天威之下第542章 打一仗就好了第189章 重啓馮勝第34章 太子家事第700章 準備第779章 隱情第167章 回程第706章 市舶總司第555章 又見解縉第635章 朱棣與蒸汽船第707章 朱氏三兄弟第795章 周王朱橚第68章 老朱打人啦!第734章 新途島見聞(下)第556章 湯和的信第277章 朱家子孫怎能不行?第556章 湯和的信第94章 沐講大師第788章 削藩(上)第58章 再差能差的過我?第373章 兄弟間的爭鬥第148章 未戰先怯第403章 蒸汽機第514章 藍玉回京第794章 皇帝的請柬第93章 倭寇來襲第600章 彈劾第279章 活字印刷第814章 馬六甲第213章 姐夫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