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魯王死了

第90章 魯王死了

李節站在船頭,手扶欄杆看着腳下翻滾的江水,腦子中自然而然的浮現出三國演義開篇的那首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李節年少時最喜歡看三國,對這首詞的體會不深,不過在見到朱元璋、李善長、湯和等這些只存在於史書中的人物,卻讓他對這首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三國並非真的只是在講三國,歷史上的權謀爭鬥、英雄風流幾乎全都在這本書中。

李節忽然又想到,羅貫中現在好像還活着,三國演義應該也完本了,另外水滸傳也在他手裡,不過很可惜的是,在羅貫中生前這兩本書並沒有正式刊行,據說三國演義直到嘉靖年間才第一次刊行,如果李節能找到他,倒是可以讓這兩本書早點面世。

想到自己有見到羅貫中的機會,李節也不由得有些振奮,但隨即他又長嘆一聲,想到了自己那位祖父李善長,做爲大明開國第一功臣,他的確是實至名歸,但隨着年老體邁,他卻被權勢衝暈了頭腦,當斷不斷深陷其中,哪怕李節幾次提醒,對方依然沒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本來李節都已經不打算再理會李善長的事了,可是架不住父親的請求,最終還是心軟,寫了“目不識丁”這四個字送給李善長,所謂的“丁”,正是指李善長的外甥丁斌。

歷史上李善長之所以被牽扯進胡惟庸案,就是因爲這個丁斌,剛開始只是丁斌被抓,李善長仗着自己年老功高,幾次上書請求朱元璋放過自己的外甥。

估計李善長還以爲和十年前一樣,朱元璋會看在他的面子上,像放過他弟弟李存義一樣放過丁斌,要知道李存義與胡惟庸是兒女親家,兩家來往密切,甚至有證據表明,李存義應該參與了胡惟庸案,但就算是這樣,朱元璋也沒有殺李存義,而是將他們父子安置在崇明。

然而李善長卻忘了,現在早已經不是十年前,朱元璋對他的耐心也早就消磨光了,所以非但沒有放了丁斌,反而讓人嚴加審問,結果丁斌先是供出李存義父子,這也導致李存義父子再次被抓。

更讓人沒想到的是,李存義在被抓後,竟然把李善長攀扯進來,說當初胡惟庸派他說服李善長參加謀反,也正是李存義的供詞,才導致李善長被賜死,全家滿門抄斬!

“如果李善長不去管丁斌的話,那麼他的命運會不會有所不同呢?”李節這時低聲自語道。

對於這個問題,李節自己也沒有答案,不過他的看法還是比較悲觀,因爲李善長被殺的根本原因,是他擋住了朱元璋的路,所以就算沒有丁斌,也可能還有甲斌、乙斌、丙斌。

不過如果李善長不去管丁斌,也許可以將他問罪的時間延後,如果李善長能在這段時間幡然醒悟的話,甚至可能會想到拯救李氏滿門的辦法,畢竟李善長不是李節,他能動用的能量,以及運用的手段可比李節強太多了。

想到上面這些,李節也再次長嘆一聲,他花費了將近半年時間,每日殫精竭慮,幾乎拼上性命才勉強保住自己一家人的性命,這已經是李節的極限了。

對於李善長那邊,李節實在是愛莫能助,除非他能提前十年穿越,然後一點點佈局,纔有可能將李善長一家從泥潭中拉出來,然而上天只給了他半年時間,所以他現在能做的,也只是幫李善長再拖延一點時間。

“小子,愣在那幹嘛呢,快來陪我喝酒!”正在李節沉思之時,忽然只聽身後的船艙中有人高聲叫道。

李節聞言調整了一下心情,隨即這才笑呵呵的轉過身,看到船艙中滿面紅光的湯和時,也是笑着上前道:“湯爺爺您今天似乎心情不錯啊,難道是因爲離開京城的原因?”

“想知道?”湯和向他眨了眨眼,隨即拍了拍身邊的椅子道,“你要是能把我灌醉了,我就告訴你!”

“湯爺爺您這可就難爲我了,誰不知道您是海量?”李節邁步走進船艙坐下,臉上卻露出爲難的表情道。

今天湯和的表現也十分奇怪,早上天還沒亮呢,他就派人把李節拉上馬車,甚至都不讓李祝夫婦二人送李節,直接就拉着李節出城來到長江邊的碼頭,坐上船火急火燎的離開了京城。

“少廢話,今天我高興,咱們不醉不歸!”湯和說着伸手從桌子下面提出一罈約有十斤的美酒,拍開封口就給兩人各倒了一碗。

李節看到湯和竟然用碗喝酒,臉都快綠了,他本來就不喜歡喝酒,酒量也很淺,估計這一碗沒喝完他就直接躺地上了。

不過讓李節意外的是,湯和並沒有逼着他喝酒,而是自己端起碗一飲而盡,至於李節喝多喝少都無所謂,哪怕陪着他抿上一口溼溼嘴巴也行。

在這種情況下,李節的一碗酒才喝了一小半,湯和卻已經喝上七八碗,整個人也有了六七分的醉意。

“小子,想不想知道我爲什麼這麼急着拉你離京,又爲什麼這麼高興?”湯和再次把一碗酒喝完,隨即把酒碗重重的端在桌子上道。

“當然想!”李節說着也再次給湯和倒了碗酒。

“嘿嘿……”這次湯和並沒有急着喝酒,而是醉醺醺的一笑,隨即打了個酒嗝這才道,“告訴你也無妨,剛接到的消息,魯王死了!”

“什麼!”李節聞言也嚇了一跳,魯王朱檀也就是朱元璋的第十子,母親是郭寧妃,曾經在馬皇后去世後暫時管理後宮,郭寧妃的兩個兄弟郭英、郭興,與湯和一樣都是淮西二十四將之一,兩人也都因戰功封侯。

朱檀是郭寧妃唯一的兒子,背後又有兩個強力的舅舅,所以朱元璋對他也頗爲寵愛,朱檀僅僅出生兩個月就被封爲藩王,封地還是孔孟故里的魯地,可以說除了朱標等嫡子外,就數朱檀的待遇最高。

看到李節震驚的樣子,湯和卻是輕笑一聲道:“有什麼好驚訝的,朱檀這個混帳早就該死了!”

“等一下,我記得魯王好像是您的女婿吧?”李節忽然想到一件事,當即再次震驚的問道,湯和的女兒好像就嫁給了魯王朱檀,可是現在聽湯和的話,似乎他巴不得這個女婿早點死?

“女婿?”湯和端着酒碗的手卻忽然抖了一下,隨即猛然把酒碗一摔,滿臉猙獰的怒吼道,“老子的女兒都沒了,還有什麼狗屁女婿!”

李節也嚇了一跳,緊接着就見湯和的孫子湯晟從外面跑了進來,當即上前扶住他勸道:“祖父息怒,姑姑的事都已經過去了,您萬不可因此事氣壞了身子!”

也許是孫子的勸說有了作用,湯和也終於緩緩的坐了下來,只不過這時的他老眼通紅,兩滴濁淚也滾落下來,整個人似乎一下子老了許多。

“湯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李節這時滿腦子疑問,於是低聲向湯晟問道。

只見湯晟這時也是長嘆一聲,隨後這才把事情的原委講了一遍,原來湯和嫁給朱檀的那個女兒已經死了,而且還是被朱元璋賜死的。

說起朱檀這個人,李節倒是知道一些,這個人最有名的就是迷信方士,服食金丹,本來他自己作死也沒什麼,哪怕把元素週期表都給吃全了也沒問題。

可偏偏朱檀走了邪路,他聽信術士的話,竟然用男童的下體練藥,爲此惹得山東一帶民怨沸騰,朱元璋知道後,恨不得親手宰了這個兒子,但畢竟是親兒子,他也下不去手,於是就把兒媳婦湯氏給殺了,理由是她沒有盡到勸誡丈夫的責任。

當然朱檀也沒好過,朱元璋將他處以髡刑,也就是將全身的毛髮剃光,正所謂身發體膚,受之父母,朱元璋剃光兒子的毛髮,幾乎就相當於不認這個兒子了。

“李兄,我姑姑死的太冤了,她一向膽小,魯王他要胡作非爲,哪是我姑姑能勸得住的?”湯晟說到最後也哭着開口道,他只比那位姑姑小几歲,小時候他就經常跟着姑姑身後跑,卻沒想到遭此橫禍。

李節聽完也嘆了口氣,以前他就感覺湯和對朱元璋的態度有些奇怪,似乎是四分畏懼、四分尊敬,另外還有兩分怨氣,之前他不知道這兩分怨氣從何而來,現在總算是知道了。

不過這也讓李節心中冽然,連湯和這樣的功臣之女,都被朱元璋說殺就殺了,如果那天他不和朱元璋講明條件,恐怕他爹孃也危險了,假設朱元璋真的趁他不在,直接殺了他的爹孃,恐怕李節也會和湯和一樣,一點辦法也沒有。

“對了,魯王是怎麼死的?”李節再次開口問道。

“還能是怎麼死的,當然是吃丹藥吃死的!”湯和這時也恢復了冷靜,當即冷哼一聲道,對於這個女婿,他早就恨之入骨,如果不是他,自己的女兒又怎麼會死?

“原來如此,魯王這一死,陛下定然心中悲痛,說不定會把怒火發泄到朝堂上,那些被牽扯進胡惟庸案的官員恐怕就要倒黴了!”李節說到最後也是心中一沉,這下又不知道要有多少人頭落地了?

(本章完)

第59章 目的不純第639章 槍管第2章 公主好“尚”嗎?第577章 李節的信第269章 上元夜(下)第363章 銀行疑案(上)第268章 上元夜(上)第297章 舊病復發的馮勝第213章 姐夫的“關心”第587章 大肆抓捕第624章 首航(中)第319章 奇怪的女屍第164章 朱棣發威第694章 慶功的叔侄第678章 決戰(上)第185章 武學第648章 逃亡(下)第231章 起死回生第648章 逃亡(下)第628章 朱棣的信第308章 白銀與寶鈔第229章 回京第414章 醫科(下)第563章 又死一個第265章 “石頭”中的鐵牌第198章 回家第702章 探望(上)第833章 出海的變化第724章 工匠營的改變第435章 美洲的生意第821章 太子出京(上)第672章 帖木兒的決心第230章 有所爲有所不爲第620章 巡視鐵路第828章 大洋洲(上)第671章 開春第765章 經濟殖民第146章 舟山島上的漁民(上)第774章 迎接朱棣第446章 壽宴上的小插曲第224章 居庸關第467章 有刺客第166章 明船之災第796章 諸王進京第77章 哭泣的工匠第698章 路上的交談第812章 朱柏也走了第132章 空手套白狼第807章 制定計劃第650章 統兵的人選第328章 城北不對勁第150章 出征第691章 逃脫第207章 秦王朱樉第604章 膽大包天第596章 句容縣衙(上)第600章 彈劾第197章 太子出巡(下)第541章 朱樉的家書第775章 挖人第15章 陛下就是天理第543章 功高震主第514章 藍玉回京第837章 親王逃亡記(上)第278章 周掌櫃第144章 調戲朱玉寧第619章 修鐵路去吧第549章 規勸藍玉(中)第86章 你在和朕講條件?第774章 迎接朱棣第246章 寫而優則仕第836章 朱橚與朱權逃回來了第163章 蔣瓛的堅持第357章 我替姐夫去吧第148章 未戰先怯第817章 太傅第296章 女子不得干政第235章 我不能說第585章 找什麼東西第831章 大明的改革第689章 援軍到了第702章 探望(上)第279章 活字印刷第362章 這牆有點奇怪第173章 一堂課第523章 尋找朱允炆(下)第738章 每個人都有秘密第121章 相對和絕對第760章 背後的王爺第772章 德安縣城(下)第393章 老朱取名第282章 婚前綜合症第529章 陽謀第581章 證據第5章 不想玩也得玩第212章 悲慘的秦王妃第331章 法不責衆第462章 投筆從戎第342章 無聊的朱棣第351章 恐怖的花錢速度
第59章 目的不純第639章 槍管第2章 公主好“尚”嗎?第577章 李節的信第269章 上元夜(下)第363章 銀行疑案(上)第268章 上元夜(上)第297章 舊病復發的馮勝第213章 姐夫的“關心”第587章 大肆抓捕第624章 首航(中)第319章 奇怪的女屍第164章 朱棣發威第694章 慶功的叔侄第678章 決戰(上)第185章 武學第648章 逃亡(下)第231章 起死回生第648章 逃亡(下)第628章 朱棣的信第308章 白銀與寶鈔第229章 回京第414章 醫科(下)第563章 又死一個第265章 “石頭”中的鐵牌第198章 回家第702章 探望(上)第833章 出海的變化第724章 工匠營的改變第435章 美洲的生意第821章 太子出京(上)第672章 帖木兒的決心第230章 有所爲有所不爲第620章 巡視鐵路第828章 大洋洲(上)第671章 開春第765章 經濟殖民第146章 舟山島上的漁民(上)第774章 迎接朱棣第446章 壽宴上的小插曲第224章 居庸關第467章 有刺客第166章 明船之災第796章 諸王進京第77章 哭泣的工匠第698章 路上的交談第812章 朱柏也走了第132章 空手套白狼第807章 制定計劃第650章 統兵的人選第328章 城北不對勁第150章 出征第691章 逃脫第207章 秦王朱樉第604章 膽大包天第596章 句容縣衙(上)第600章 彈劾第197章 太子出巡(下)第541章 朱樉的家書第775章 挖人第15章 陛下就是天理第543章 功高震主第514章 藍玉回京第837章 親王逃亡記(上)第278章 周掌櫃第144章 調戲朱玉寧第619章 修鐵路去吧第549章 規勸藍玉(中)第86章 你在和朕講條件?第774章 迎接朱棣第246章 寫而優則仕第836章 朱橚與朱權逃回來了第163章 蔣瓛的堅持第357章 我替姐夫去吧第148章 未戰先怯第817章 太傅第296章 女子不得干政第235章 我不能說第585章 找什麼東西第831章 大明的改革第689章 援軍到了第702章 探望(上)第279章 活字印刷第362章 這牆有點奇怪第173章 一堂課第523章 尋找朱允炆(下)第738章 每個人都有秘密第121章 相對和絕對第760章 背後的王爺第772章 德安縣城(下)第393章 老朱取名第282章 婚前綜合症第529章 陽謀第581章 證據第5章 不想玩也得玩第212章 悲慘的秦王妃第331章 法不責衆第462章 投筆從戎第342章 無聊的朱棣第351章 恐怖的花錢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