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節

就在我準備再下去的時候,下面順着繩子又爬上來了一個泳裝美女:潘朵自己上來了。

“下面有個似乎是黃金做的盒子,但是陷在泥裡太結實了我搬不動,就把繩子拴在上面了。徐安琪下去觀察了。”潘朵狠狠吸了幾口氣說到。

大家總算鬆了口氣,但那盒子不知道是下面部分太大還是這裡使不上力氣,兩個大漢怎麼拉都拉不上來,既然沒事,我讓潘朵休息一下,我再次順着繩子下去看徐安琪的情況。

潛到7-8米,前面突然出現一團水裡的黑霧,黑霧中還有什麼東西若隱若現的嚇了我一跳,進了才發現一條白白的人影在霧裡在水裡上下翻飛,還帶着盞燈,徐安琪在搞什麼呢?

潛近了我才發現原來是徐安琪用那把匕首在挖那個盒子邊上的泥土想把它掏起來,我也趕緊上去幫忙,乘這個機會自己觀察了一下這個盒子。

這個盒子應該是黃金或者黃銅的,並不算大,大概30釐米x20釐米的樣子,上面用各種紋飾做裝飾,有福祿壽一類的東西,看起來是個裝什麼寶貝的盒子,四邊沒有一個字,也看不出來是什麼年代的東西。

不過盒子倒是很重,而且似乎沉在這裡有些年頭了,被下面水草的根系纏的滿滿當當的,徐安琪用匕首一一割開以後,王亮和曹一平才把這東西拉上來。

這個盒子看來是由黃金製作的,上面是一個奇怪的圖案,因爲已經給磨損了不少所以看不出東西來,正面刻的是福祿壽三仙,其他三面都是一些精緻的圖案,從畫面上來看,似乎是一些征戰的圖形,可以看到很多小兵排兵佈陣,甚至還有水面交戰,雙方用船相互交戰的情形。

可問題是我把這盒子翻來覆去的看了半天,卻沒有找到任何能夠打開的地方,難道這東西是一整坨黃金?可是拿在手上雖然很重,但是如果是全實心的那份量也絕對不只那麼點,而且搖動起來裡面也發出了似乎有什麼東西在“珂珂”作響的聲音,顯然這中間是有什麼東西的。

徐安琪也在邊上觀察了一下後,摸着這東西的底座說到:“應該是內外嵌套型的盒子,關閉後用燙金法融化了底部的黃金使下面和底座融爲一體了,完全封閉了內部的空間,要打開的話只能慢慢用匕首鑿開下面的底座黃金才行。

黃金的硬度只有羅氏硬度的2-3(鋼鐵一般爲30多)具有很高的延展性,甚至能錘成金箔,這個辦法倒也可行。

不過那麼多黃金用刀子鑿確實有點肉痛,不過自從進了這個考古系,我看的比鬼還多的大概就是黃金了,顯現八面山下面那個黃泉,我立即決定打開這個盒子看看再說。

這種力氣活被曹一平當仁不讓的接了過去,武警教官拿起匕首在下面幾劃拉就把黃金割開了,曹一平他們的匕首硬度都在40度以上(再硬就比較脆了)這種活再好做不過了。

沒費幾下力氣,底座就給曹一平鑿開了。隨着“坷垃”一聲,整個底座掉了出來。

果然是個內外嵌套的盒子,內部居然也是黃金的,我把盒子蓋子去出來以後,裡面的東西映入了眼簾。

裡面有四件東西,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本線裝古書,我拿起來一看,居然是本《明大誥》。

《明大誥》這本書很多人估計不太熟悉,因爲從明成祖朱棣以後這本書就沒有再版了。其內容簡而言之就是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同志爲了搞普法教育弄出來的一本教材,讓百姓們,特別是官員們懂法。可能朱元璋還有點英美案例教學方式的傾向,在其中詳細的描述了很多具體案例,特別是詳細描述了對犯人的懲罰方式,其恐怖程度不亞於最驚悚的恐怖小說,因爲裡面說的都是真事。

從這本書來看這是《明大誥》最初版本,只有74條,沒有收集後面的大誥再編和三遍,也沒有大誥武臣的內容(大誥、大誥再編、大誥三編、大誥武臣四篇合起來纔是完整的大誥)

然後是一個看起來黑不溜秋的石制小雕像,拿起來一看是個老虎的樣子,而且只有一半。這東西到很好理解:虎符,一個調兵用的虎符在軍營裡有它的另外一半,拼合起來沒有問題就可以調動軍隊,這在影視劇裡也很常見,可是爲什麼會出現在這裡?

第三個是一塊很薄的金板,上面用墨描繪了一些彎彎曲曲的線條,不知道畫的什麼,金板的左下角有一個類似鋼印的痕跡,看起來是個奇怪的符號。

第四個是一個小口袋,摸起來十分柔軟,外表是很細的真絲綢編織的,裡面的東西摸起來軟軟的。打開以後發現裡面是一口袋細細的白色粉末。

我有點驚訝,這居然是個骨灰盒?

中國直到現在還有人不願意火葬,歷史上出現火葬基本也只有一種可能:戰爭或者瘟疫一下死了太多人,纔會出現集體火葬的情況(類似嘉寧遇到的情況),所以骨灰盒這種東西中國歷史上都是沒有的,棺材倒是式樣很多。

從別的地方看,這個人應該是個武將,不過從這個石制的,看起來有點簡陋的兵符來看,這個人應該不是什麼很高級別的武將,可是爲什麼級別不高卻能用全金制的骨灰盒下葬,結果還甩到了那麼奇怪的地方。

再拾起那面金板,這纔看出來這上面其實畫的是個卦象,下面是一行小字:十六東四甲北西坤。

這是個再明顯不過的卦象術語,仔細回想了一下爺爺教我的東西,我立刻明白了這是什麼。

這東西應該是一個人爲了祈求未來的某件事情,而將某個人的骨灰(多半是自己的親人或者先人)葬在了這個“掌心佛手”的地方。

再仔細看下面那個好像鋼印似地東西,仔細辨認了一下,發現是個篆體的“基”字。

基?

腦子閃電般的一反應,立刻把前因後果想到了。

對張居正這個人,歷史曾經有個說法:說朱元璋在生前知道大明王朝在200年後會遇到大困難,所以預先做了安排,讓張居正在兩百年後出現救明朝於水火之中,這種說法當然是荒誕的,但是效果卻是實實在在的,張居正改革確實是挽回了大明王朝的頹勢讓當時萬曆年間產生了中興之相。

而且張居正的老家雖然在荊州,但是其祖先,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張關保卻是朱元璋的老鄉安徽鳳陽人。

難道歷史真的是這樣?

這本《明大誥》是最初版本,也就是洪武十八年的產品,就是說這裡所有的東西都應該是洪武年間的東西,而這個“基”,再加上上面的卦象和這個價值連城的黃金盒子,這就只能代表一個人。

劉基,劉伯溫!

第62節第107節第20節第117節第107節第40節第258節第6節第37節第20節第43節第207節第225節第141節第110節第81節第140節第213節第239節第197節第132節第80節第95節第2節第21節第97節第185節第78節第55節第243節第67節第46節第83節第223節第148節第251節第23節第29節第115節第72節第126節第147節第98節第47節第141節第267節第251節第18節第252節第182節第221節第198節第120節第60節第65節第64節第47節第97節第277節第124節第47節第9節第188節第220節第258節第1節第34節第90節第245節第126節第101節第147節第164節第231節第22節第246節第197節第244節第118節第260節第45節第102節第264節第268節第228節第138節第69節第167節第114節第243節第90節第78節第61節第61節第103節第199節第267節第216節第283節第117節
第62節第107節第20節第117節第107節第40節第258節第6節第37節第20節第43節第207節第225節第141節第110節第81節第140節第213節第239節第197節第132節第80節第95節第2節第21節第97節第185節第78節第55節第243節第67節第46節第83節第223節第148節第251節第23節第29節第115節第72節第126節第147節第98節第47節第141節第267節第251節第18節第252節第182節第221節第198節第120節第60節第65節第64節第47節第97節第277節第124節第47節第9節第188節第220節第258節第1節第34節第90節第245節第126節第101節第147節第164節第231節第22節第246節第197節第244節第118節第260節第45節第102節第264節第268節第228節第138節第69節第167節第114節第243節第90節第78節第61節第61節第103節第199節第267節第216節第283節第117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