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廷推風波

冬至節的第二天,循例推恩外戚宗室中有德行者。

先是,皇城使、秀州刺史、內侍押班趙世長爲昭宣使。

這一位啊,是越懿王(前文有錯,趙德昭的燕王是元符所封,此時還是越王)的四世孫。

越懿王,就是太祖次子,那個在高粱河之役後,被太宗訓斥後自殺的可憐人。

可能是因爲做了虧心事,也可能是因爲輿論原因。

總之,真廟開始每年朝廷推恩,越懿王系雷打不動都能撈到一個名額。

今年中獎的就是這個趙世長了。

此君是趙守約之子,趙守約上面是趙唯吉,趙唯吉再往上就是趙德昭了。

所以,這位輩分算是趙煦的堂伯祖。

賞完越懿王,就輪到了真正的宗室自己人。

本來,有司是想要給揚王顥、荊王覠繼續加封。

但揚王顥‘因臥疾’,所以由荊王覠‘代爲辭謝’。

這位趙煦的四叔堅決辭讓了朝廷加恩,只請求給親賢宅增聘教授,以授諸子學問。

兩宮自是從之,命有司挑選有才學之士,爲親賢宅教授。

然後就是外戚們抽獎了。

首先是,太皇太后的族兄莊宅使、知保州高遵治,以久歷外任,勤勉有加的名義,升橫班,爲引進副使,命有司除遙郡,回京候闕。

接着就是高公繪、向宗良這一對難兄難弟,分別獲獎。

其中高公繪以皇城使、光州團練使,出任京西兵馬都總管,向宗良以皇城使、秀州刺史出任京東都路兵馬鈐轄。

傻子都知道,這兩個人不會去上任。

因爲,京西、京東的正任武職,不可能給外戚。

所以,這叫寄資,意思是寄託一個資質。

有了這個資質,他們也就具備了出任對應地方實權官職的資格。

也就是與一路兵馬都總管/鈐轄相對應的官職。

宗室、外戚排排坐,分果果。

元老大臣,自也如此。

太師文彥博之子,文貽慶自合門通事舍人,轉遷文思副使。

宣徽使、彰德軍節度使張方平之子張恕,以父修《元祐詞典》有功,恩蔭爲承事郎。

致仕元老,保寧軍節度使馮京孫馮傳正,以恩蔭爲宣德郎。

另外就是,一直在京的孫固的病,已經養的差不多了。

所以,經文彥博舉薦,孫固以觀文殿學士、正議大夫出知河南府,正式接過了馮京回京後空出來的位子。

同時,大名府的韓維,開始鬧騰着要致仕。

趙煦不得不派出使者前去慰勉,並賜給茶酒。

賜給茶酒,在大宋的潛臺詞就是——您啊,還不能致仕,還得爲國家發光發熱才行。

沒辦法!

大名府這地方,是黃河要衝,戰略高地。

每次黃河發大水,基本上大名府堤壩就得受一次考驗!

懂治水,能配合,同時還能壓得服下面官吏的老臣太少了。

左右不過是韓絳、韓維、馮京等聊聊數人。

在韓絳拜相後,韓維就是這些人裡最靠譜的。

你要換其他和韓維地位差不多的老臣,讓他們去治水,去巡視堤壩,檢查河道。

恐怕人家屁股一撅,嘴巴里就甩出一句:此豈國朝善待儒臣之制?

這等工匠之事,胥吏之責,憑什麼叫老夫上?

這不是侮辱人嗎?

像當年王拱辰在大名府,什麼時候見他去上過堤壩,看過河道?

人家天天帶着一幫友人,到處飲酒作樂,寫詩唱和,鍼砭時政,罵一罵在朝的宰執,還組了一個叫五老會的局,真真是瀟灑至極!

至於庶政?

統統丟給下面的人!

甚至連簽押都不肯!

擺明了就是不管事,出了問題也別找他。

正是因此,元豐八年冬天的洪災,大名府堤壩纔會出現那麼多險情!

這都是王拱辰辦的好事哇!

韓維就不一樣了,人家是能吏!

辦事情非常利索!

自其上任大名府以來,只要有空,就會上堤壩上轉一轉,看一看。

同時,他還足夠年輕。

今年不到七十歲的他,還是有着足夠的精力來處理各種事情,並且鎮壓各種魑魅魍魎。

唯一的問題是韓維功利性太強了。

總想着回朝進兩府,拜任宰執,圓他的宰相夢。

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韓絳在位,韓維、韓縝兄弟就不可能回朝。

即使韓絳將來致仕,爲防權臣,韓維、韓縝三五年內,也不可能有拜任宰執的機會。

這叫:事爲之防,曲爲之制。

也是大宋祖制,乃是與大小相制、異論相攪配合使用的一個制度。

簡單的來說,就是防內,甚於防外。

對趙官家們來說,外部威脅,只是芥蘚之疾。

內部的武臣、外戚、權臣謀亂,纔是國家大患!

正是因此趙煦派人去慰勉,並賜茶酒的時候,再次打了皇考牌:公,皇考潛邸之臣朕之心腹倚靠也,今河北水患難消,舍公之外,朕能倚靠誰人?請公爲國犧牲,朕必不負公!

同時還畫了大餅:朕已意合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爲一書。

而——公正合該統領此書局。

這就是許諾,將來成立元祐大典書局時,讓韓維來統領這個書局了。

頓時,韓維熱淚盈眶,當即收回了請求致仕的奏疏。

並且表示,願意在大名府爲先帝,爲陛下,站好最後一班崗。

潛臺詞其實就是——我只做完這一任啊!

而元豐新制,文臣州郡一任,被統一固定爲三十六個月。

韓維是元豐八年八月,出判的大名府。

換而言之,他最多隻做到元祐三年的八月。

這就頭疼了!

但沒辦法!

只能是將就着!

至少,韓維還肯幹活,而不是撂挑子。

好不容易安撫好韓維,大宋的新一次廷推,就再次開始了。

十一月甲戌(20),兩宮正式下詔,命都堂吏部房,循故事上報符合執政標準之大臣名單。

都堂方面,自是早有準備。

旋即報上了一份多達十人的名單。

“蘇頌、傅堯俞、範純仁、呂大防、許將、曾布、蔡京、鄧綰……”趙煦看着名單,忽然眼睛一眯:“呂惠卿……”

“誰將呂惠卿的名字放進來了?”

“回稟大家,聽說是太皇太后的意思……”馮景低着頭彙報着。

“太皇太后?”趙煦愕然。

太皇太后不是最討厭王安石和新黨的嗎?

而呂惠卿,可是新法的護法善神!

當年在汴京城一度是人厭鬼棄,連王安石的愛子王雱都和他鬧翻了。

韓絳更是至今談呂惠卿之名而色變!

太皇太后怎會將他的名字放進執政廷推的名單裡?

趙煦有些想不通了。

馮景低着頭,道:“回稟大家,臣也不知爲何……”

“只聽說,本來都堂名單上只有八人……”

“但兩宮慈聖,各自內降旨意點了一人,湊成了十人……”

趙煦頓時奇怪了:“母后點了誰?”

他看向名單:“該不會是鄧綰吧?”

鄧綰鄧文約,如今天下士大夫嘴裡的士大夫之恥!

至於原因?

怪他自己嘍!

當年誰叫他自己得意忘形,公開喊出了:笑罵由汝,好官我自爲之!

這話是不錯!

但公開喊出來,就是他鄧綰的不對了。

於是,被清流圍剿至今!

哪怕這一次的宋夏戰爭,鄧綰主持的永興軍路,表現特別優異,特別是在支前方面,根據彙報,累計徵募民夫、青壯以五十萬日(僱工制下,自然是按日結算),向諸路轉輸糧草十餘萬石,布帛錢糧甲械不可計算!

但並沒有卵用。

輿論物議,還是將之視作佞臣。

要不是趙煦護着,此刻,鄧綰早就被貶去湖州,然後憂憤死於當地。

然後就會有其子鄧洵武,因父仇而恨毒舊黨。

在紹聖時代,對舊黨的所有人展開瘋狂報復與打擊。

馮景低頭道:“娘娘言,永興軍鄧綰,先帝曾以爲能,屢用知諸路,可堪良臣也。”

趙煦聽着,撇撇嘴,根本不信這鬼話!

於是問道:“母后點鄧綰,是在慶壽宮前,還是慶壽宮後?”

馮景想了想,答道:“慶壽宮之後……”

“哦!”趙煦明白了。

大小相制,異論相攪啊!

這鄧綰當年在朝中,是呂惠卿和章惇的死敵!

如今,章惇勢大,慶壽宮又不知爲何,要任用呂惠卿。

向太后難免擔憂,自然就會想要提拔一個同時能和章惇、呂惠卿唱對臺戲的人。

而鄧綰,無疑是最佳人選!

因爲當年呂惠卿出知,就是鄧綰搞的鬼!

因鄧綰故,呂惠卿在地方州郡,徘徊了這麼多年。

兩個人的仇,已經是深到一定程度了。

以呂惠卿這說法馬留記仇的性子,他是不可能也不會原諒鄧綰的。

至於章惇?

當年,呂惠卿出知後,鄧綰扣章惇帽子,導致章惇被迫出知湖州。

這兩人的這個樑子,同樣到現在都沒有解開呢!

同時……

趙煦仔細看了看名單,發現這鄧綰和名單上的其他人不是曾經有仇,就是立場上有仇。

所以……

“誰向母后推薦的?這麼精準?”

向太后一直深居深宮,去那裡知道,這些朝臣之間的恩怨情仇。

這肯定是有人出主意了。

不過,趙煦低着頭,審視着名單,心道:“若依廷推規矩,呂惠卿也好,鄧綰也罷,都是沒有半點機會的!”

爲什麼?

因爲票啊!

在京待制以上文臣,誰肯把票投給這兩個人?

他們不怕自絕於天下嗎?

所以,呂惠卿、鄧綰一票都拿不到!

前者是因爲大家都怕他!

而後者,則是大家都鄙夷他!

事實,也是如此。

兩天後,紫宸殿上,第一次廷推票選。

在左相韓絳主持下,票選結果很快出爐。

太皇太后提名的呂惠卿,向太后提名的鄧綰,是一票也沒有拿到,全部吞蛋。

而得票數最多,排名第一的是蘇頌。

蘇頌一共拿到十五票!

其次就是傅堯俞、範純仁、呂大防。

趙煦身邊的蔡京,勉勉強強,混了三票。

廷推結束,宰執上報結果。

向太后只是神色微微一凝,太皇太后的臉色,卻已經拉了下去。

“好哇!”她緊緊攥着手。

“果然如此!”

“這呂惠卿,真是孤臣!”

這一次她點呂惠卿,其實並非是想任用呂惠卿。

畢竟,呂惠卿是王安石的門徒。

她純粹只是想試一試,看看這朝廷上下的態度。

結果,卻完全印證了太皇太后的猜想。

呂惠卿,真的是孤臣!

真的沒有任何人支持他!

這下子,這位太皇太后就不爽了。

她也就難免猜疑起來。

實在是都堂上下,做的事情讓太皇太后不得不猜疑!

她親自點的人,一票也沒有拿到!

這不僅僅意味着所有人都在排擠、打壓呂惠卿。

同時也意味着,沒有人肯給她面子!

而後者,無疑比前者,更讓太皇太后心寒。

這也激起了她的鬥志!

於是,下朝後,她就忍不住,對趙煦道:“官家,今日可看到了……”

“都堂上下,所有人都在非議、攻訐河東呂惠卿!”

“老身雖是婦人,但祖宗的教誨,不敢忘啦!”

可能是怕趙煦不懂,她特意點醒:“官家,事爲之防,曲爲之制,此太祖、太宗所以定天下,安四海的緣故!”

“切記,切記,不可忘記啊!”

趙煦沒有搞清楚情況,便試探着道:“太母聖明,皇考在時,也教過孫臣這個道理。”

“皇考言:長江水清清,黃河水濁濁,都灌溉兩岸千里,黃河氾濫就要治黃河,長江氾濫也要治長江。”

“不能因長江水清而偏縱,也不能因黃河水濁而不用。”

“此祖宗治天下的至理!”

太皇太后頓時道:“先帝所言甚是!”

“這正是祖宗‘事爲之防,曲爲之制’的真理!”

“此番,都堂上下內外,都串聯在一起了!”

“絕不能讓這樣的情況繼續存在!”太皇太后臉色鐵青着說道。

今天,她深感權威受損。

卻根本不知,能讓她將呂惠卿的名字放到廷推上,已經是都堂上下的最大讓步了!

誰叫,那呂惠卿在多數人眼中是瘋子,是屠夫,是不可理喻之人!

這一點,不分新黨、舊黨,是多數人公認的事情。

就如同,鄧綰在天下人眼中等於奸佞小人,反覆無常。

第854章 雙贏第971章 趙煦:只能依靠子孫後代的智慧470.第446章 戰後(2)352.第334章 黑化的舔狗儂智高339.第322章 呂公著:現在也就只能指望王介第820章 爭寵第1027章 獵人通常以獵物的身份出現第503章 斷尾求生315.第299章 各有稻粱謀第767章 朕不願傷太母之聖德第820章 爭寵94.乙未日加封、推恩名單第580章 你怎麼穿老劉家的衣服?327.第311章 工具人司馬光(1) 【中秋快樂第1034章 騰籠換鳥與耶律洪基的憂慮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第759章 文彥博的誓言第947章 祭天(2)464.第440章 南方有孤忠?不!南方皆忠臣第513章 城管祖師爺(2)224.第213章 黃履請郡271.第257章 前奏 (111jza萌主加更)427.第404章 交趾:難道是呂惠卿南下?240.第228章 難得硬氣的太皇太后第520章 遼國想嫁公主?第851章 君恩如山第573章 外交(1)98.第95章 文彥博回京 (求追定,求月票啊!426.第403章 提議增加宰執第730章 遼軍再入日本(1)第838章 影帝曾布第710章 棉布風潮(2)第731章 遼軍再入日本(2)第634章 龍丘居士傳染鏈第30章 趙煦:我還只是一個孩子啊94.乙未日加封、推恩名單第684章 王安石的請求第8章 故園投足總陽春第713章 宰相分雞(2)198.第188章 賞要快第983章 元祐革新(1)第672章 耶律洪基:日本可還有銀礦?495.第469章 轉移視線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276.第262章 章惇求對447.第424章 開戰112.第108章 熙河將星493.第467章 大宋中興離不開好漢!384.第364章 問題的根源406.第385章 大宋養士百二十年,仗義死節就第1034章 騰籠換鳥與耶律洪基的憂慮246.第234章 黃河秋汛第811章 面試(2)498.第472章 視察第747章 東海艨艟節度353.第335章 交趾君臣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249.第237章 重賞之威!298.第283章 名曰呂惠卿的陰影188.第179章 經筵之地342.第325章 預算第907章 暴富的趙煦第511章 只有胡及受傷的世界第656章 越次394.第374章 白酒風雲第889章 一忠遮百惡第840章 風暴(1)162.第153章 向太后:吾必殺汝!第753章 章惇要守制了第906章 汴京城出了個新太陽(2)429.第406章 熱鬧的靖安坊224.第213章 黃履請郡第550章 逆練神功第598章 西北狼煙(3)第6章 兒科聖手78.第77章 失眠的章惇第557章 西南忠孝之家第842章 風暴(3)第715章 紡織浪潮(2)第802章 先天科學聖體第862章 高麗藥丸?249.第237章 重賞之威!第541章 格物風潮(1)第520章 遼國想嫁公主?231.第219章 遼使的算計第644章 視察第530章 難道他是天生的帝王?第3章 兩宮231.第219章 遼使的算計416.第394章 進擊的高遵惠第551章 你們讓朕很爲難吶!246.第234章 黃河秋汛343.第326章 章子厚夜遊瓦子第26章 曾布第516章 王大槍的奇妙之旅第503章 斷尾求生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第831章 部署第948章 敕封媽祖
第854章 雙贏第971章 趙煦:只能依靠子孫後代的智慧470.第446章 戰後(2)352.第334章 黑化的舔狗儂智高339.第322章 呂公著:現在也就只能指望王介第820章 爭寵第1027章 獵人通常以獵物的身份出現第503章 斷尾求生315.第299章 各有稻粱謀第767章 朕不願傷太母之聖德第820章 爭寵94.乙未日加封、推恩名單第580章 你怎麼穿老劉家的衣服?327.第311章 工具人司馬光(1) 【中秋快樂第1034章 騰籠換鳥與耶律洪基的憂慮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第759章 文彥博的誓言第947章 祭天(2)464.第440章 南方有孤忠?不!南方皆忠臣第513章 城管祖師爺(2)224.第213章 黃履請郡271.第257章 前奏 (111jza萌主加更)427.第404章 交趾:難道是呂惠卿南下?240.第228章 難得硬氣的太皇太后第520章 遼國想嫁公主?第851章 君恩如山第573章 外交(1)98.第95章 文彥博回京 (求追定,求月票啊!426.第403章 提議增加宰執第730章 遼軍再入日本(1)第838章 影帝曾布第710章 棉布風潮(2)第731章 遼軍再入日本(2)第634章 龍丘居士傳染鏈第30章 趙煦:我還只是一個孩子啊94.乙未日加封、推恩名單第684章 王安石的請求第8章 故園投足總陽春第713章 宰相分雞(2)198.第188章 賞要快第983章 元祐革新(1)第672章 耶律洪基:日本可還有銀礦?495.第469章 轉移視線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276.第262章 章惇求對447.第424章 開戰112.第108章 熙河將星493.第467章 大宋中興離不開好漢!384.第364章 問題的根源406.第385章 大宋養士百二十年,仗義死節就第1034章 騰籠換鳥與耶律洪基的憂慮246.第234章 黃河秋汛第811章 面試(2)498.第472章 視察第747章 東海艨艟節度353.第335章 交趾君臣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249.第237章 重賞之威!298.第283章 名曰呂惠卿的陰影188.第179章 經筵之地342.第325章 預算第907章 暴富的趙煦第511章 只有胡及受傷的世界第656章 越次394.第374章 白酒風雲第889章 一忠遮百惡第840章 風暴(1)162.第153章 向太后:吾必殺汝!第753章 章惇要守制了第906章 汴京城出了個新太陽(2)429.第406章 熱鬧的靖安坊224.第213章 黃履請郡第550章 逆練神功第598章 西北狼煙(3)第6章 兒科聖手78.第77章 失眠的章惇第557章 西南忠孝之家第842章 風暴(3)第715章 紡織浪潮(2)第802章 先天科學聖體第862章 高麗藥丸?249.第237章 重賞之威!第541章 格物風潮(1)第520章 遼國想嫁公主?231.第219章 遼使的算計第644章 視察第530章 難道他是天生的帝王?第3章 兩宮231.第219章 遼使的算計416.第394章 進擊的高遵惠第551章 你們讓朕很爲難吶!246.第234章 黃河秋汛343.第326章 章子厚夜遊瓦子第26章 曾布第516章 王大槍的奇妙之旅第503章 斷尾求生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第831章 部署第948章 敕封媽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