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除拜(1)【國慶快樂】

跟着向太后,到了慶壽宮,問了安後。

太皇太后就道:“老身今日請太后和官家來慶壽宮,卻是要與太后、官家,議一議這都堂闕員與中司人選。”

趙煦點點頭。

向太后則問道:“未知娘娘,可有人選?”

太皇太后猶豫了一下,道:“老身常居宮中,對於外廷大臣瞭解,不是很清楚。”

這其實是在挽尊。

太皇太后倒是想選用一兩個符合她心意的人。

但問題是,幾乎所有符合都堂宰執與中司資格的人,現在都是在拼命疏遠着她。

像呂惠卿,太皇太后只是派人試探了一下。

就被嚇得魂飛魄散,立刻公開表態,無意留朝,願爲國戍邊。

雖然他對外的說辭是——吾受先帝託付,守國家邊塞!今,主上年幼,四夷難免不安,願爲邊臣,拱衛社稷。

呂惠卿都是這個樣子。

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

大名府的韓維,派回京城探路的小兒子韓宗厚,只要碰到高家的人,立刻就會犯病。

一會目眩了,一會又頭痛欲裂。

就跟被人下了巫蠱一樣,總是發作的很巧。

偏生卻指摘不得,因爲,韓宗厚確實有舊疾。

先帝時,還求過太醫院的太醫診脈,吃了好幾年藥。

蔡確的兒子蔡懋,乾脆就天天醉臥瓦肆,流連在勾欄裡。

派人去接觸,蔡懋不是已經喝醉了,就是在喝醉的路上,完全無法溝通。

而揚州曾布,是太皇太后的舊人,其妻魏氏更是常常被太皇太后詔入宮中說話,甚得寵幸、喜愛。

可問題是,曾布的弟弟曾肇在年前剛剛拉了一坨大的。

太皇太后就算想用曾布,也得好好考慮考慮。

何況,曾布那邊的反應極爲冷淡。

在這種情況下,太皇太后自然只能挽尊了。

向太后聽着,道:“新婦與娘娘一般,也是深居宮中,對於外廷大臣,並無甚瞭解……”

“賢與不賢,一時難以分明。”

說着,她就拉着趙煦的手,道:“倒是六哥,在集英殿上,與諸位先生常常相處,想必是知道如今國家,都有些什麼樣的賢臣吧?”

趙煦頓時有些感動。

向太后這是在找一切機會,讓他掌權!

太皇太后在聽了向太后的話後,猶豫片刻,也頷首支持道:“太后說的是!”

“官家是天子,也該拜一次宰相,叫天下四夷知曉,我大宋有聖主,能識人用人了!”

她支持的理由,卻是考慮到了,元祐元年以來,都堂已經通過廷推的方式,選了兩次執政了。

這已經動搖到了皇權的根基!

太皇太后雖然經常意氣用事,對政治也不夠敏感。

但,事涉皇權根本,她還是分得清輕重的。

索性,現在沒有人肯向她靠攏,她便乾脆做個順水人情。

當然,這也和趙煦今天讓她開心了,念頭通達了有關。

不然,她即使會同意,大概率也不會這麼快答允。

趙煦迎着兩宮的神情,想了想,答道:“太母、母后,臣在集英殿,只是讀書,先生們也很少與臣談及國朝重臣……”

這話必須說。

因爲,集英殿經筵官們,是隻負責教育的。

若趙煦嘴巴一張一閉,拿着他們的話來當證據。

那麼御史臺的烏鴉們,立刻就會跳起來,抓着經筵官們就是一頓混合雙打。

你們算什麼東西?

也敢在御前,品評天下大臣?

“不過,臣閒暇時,喜歡命崇文院與吏部,遞呈諸路大臣、先朝宰執的告身、履歷文字……”

“故此,對諸位可堪拜授宰執的大臣們,還算是稍有了解。”

“以臣觀之,如今國朝諸路守臣,能拜宰相者,不過五人而已!”

“前右相、福建觀察使、提舉泉州市舶司、潤國公蔡相公……”趙煦首先點蔡確的名:“相公是皇考所任的輔臣,也是有功社稷的功臣。”

“相公今已出判福建一年有餘,政績斐然,福建各地走馬承受,都說——自相公判福建以來,福建各州,工商興旺,四方商船匯聚……”

“如此,蔡相公當可堪宰相!”

“只是……”趙煦話鋒一轉:“相公在福建,諸事尚未功成,若貿然換將,臣恐有當年張晉州治安豐之憾……”

張晉州,就是仁廟時的名臣張旨。

其在世時,官階並不高——官終光祿卿權判西京御史臺。

因爲他最後一個實差是以直龍圖閣知晉州,故此世稱張晉州。

其官階,大抵就和在洛陽地窖裡寫資治通鑑時的司馬光相差無幾。

但他卻是仁廟時代,大宋消防隊裡,最有政績的一人。

從南到北,從民政到軍事,從水利到打灰。

他所到之處,皆務實事,而且都做出了讓人驚歎的政績。

安豐塘工程,就是他的起家工程。

明道年間,張旨爲淮南西路壽州安豐縣令。

而安豐塘,就是安豐縣,乃至於整個淮南西路最重要的水利設施!

正是張旨當年治下,其古稱芍陂,相傳爲春秋時楚國名臣叔孫敖所建。

張旨到了安豐後,很快就發現了——這春秋時的古老工程,好像藥丸啊!

這也正常。

上一次,大規模維護、修葺安豐塘,還得追溯到隋代的名臣陳規。

距離大宋,已有差不多五百年時光了。

到了仁廟時代,這座古老的水利設施,早已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隱患,已經失去了其調節水力,灌溉農田的能力,反而成爲了一個洪澇時節的隱患!

於是,當時還年輕力壯的張旨,決意重修安豐塘。

他一面去本地豪強、富戶家化緣,籌措財帛、物資。

家在壽州的呂家,也被他薅了一次羊毛。

另一面,他還動員了安豐軍民數萬人,更從上司那邊,拿到了給力的支持。

只能說,張旨的嘴皮子,確實厲害!

就這樣,張旨將已經五百年沒有大規模翻修的安豐塘,重修了一次。

疏浚河道數十里,設立水門數十座,新修堤壩三十餘里,還重新將已經淤塞的湖泊的淤泥給清了一遍。

安豐塘,重新復活,煥發出新的生機。

但,張旨在安豐縣,只做了一任。

所以,他留了個尾巴——安豐塘有個水源叫漢泉。

而他離任時,漢泉流向安豐塘的河道,並沒有疏浚完成。

張旨本來想着,我都幹完了百分之七十的工程了。

這剩下百分之三十的尾巴,繼任者隨便乾乾,應該就能完成了吧?

但事實證明他想多了。

從明道到元豐,數十年中,安豐縣令換了二十來茬,硬是沒有人肯幫他把這個尾巴給收拾好。

直到元豐時代,楊汲出任淮南西路提點常平公事,才發現了這個問題。

然後楊汲用了一年時間,將漢泉疏浚完成,引水向南,灌溉附近一萬頃土地。

也正是因爲有着安豐塘的蓄水調節功能存在,所以去年的淮南大旱,壽州地方,纔沒有受到太大影響,而壽州也因此,成爲了一塊海綿,在朝廷大規模賑災前,接收了十幾萬災民。

此事,在去年淮南大災後,被汴京義報翻了出來,大加鞭笞。

隨之士林震怒,張旨之後,楊汲之前的歷任安豐縣令、提點淮南西路常平公事,都被拉出來批判。

這主要是因爲,汴京義報的報道里,提及的給張旨這位先朝名臣收拾尾巴的人是被君子正人天天批判的‘佞幸小人’楊汲。

這就讓君子們臉上掛不住了,而新黨則紛紛開大嘲諷,甚至騎臉輸出,譬如說鄧潤甫就用筆名‘聖求’,投稿汴京義報,寫了一篇《楊公重修安豐塘》的文章,其在文章中冷嘲熱諷,還特意隱晦的點名——安豐縣在壽州啊,而壽州是某位宰相的桑梓!

但這位宰相明公家族,卻在數十年裡,無視了安豐塘的隱患。

最後,還是俺們新黨大臣,勇於任事,忠於國家,忠於官家!

所以,歸根結底,用人就該用俺新黨!

因爲,俺們新黨就是會做實事!

不像某些自詡聖人門徒,國家清流,天下名士的人物。

這就讓君子們破了大防。

偏他們還沒有辦法反駁——因爲事實就擺在那裡,無法否認!

破防的君子們,需要一個發泄的地方。

他們便按圖索驥,將還活着的,在朝中爲官,擔任過安豐縣令或者曾任提點淮南西路常平公事的人,都拉了出來,人均扣了一頂‘昏聵’、‘尸位素餐’的帽子。

狠狠的發泄了一波心中的鬱悶!

御史臺的烏鴉,旋即跟進,呼應輿論,上書彈劾。

所有被點名的人,忽然就天降災禍,統統被都堂處罰。

不是被加磨勘,就是被勒停了,最起碼也被罰了銅。

只能說,時代的一粒沙,落在個體身上,就是一座大山。

而經歷了這一場輿論風波後,汴京義報上,連續一個月,出現了大量新舊兩黨士大夫的評論文章。

這些人在汴京新報上,討論來,討論去,最後新黨、舊黨,居然在這個問題上趨於一致了——他們強烈建議並要求,以後朝廷用人,應該儘可能讓人把事情做完再走。

免得再留類似‘張晉州治安豐’的遺憾。

士林輿論,就這樣神奇的達成了一致。

而士林輿論達成一致後,自然就變成了國家共識。

於是,今年正月,朝廷循例降下給地方監司的官牒裡,就開始強調,要求各路監司,做好轄區州郡官員離任前的審查工作。

並要求各路監司上報本轄區州郡正在進行的工程。

吏部也開始強調,在任官員,手中若有工程沒有完成的。

應當在離任前,上報吏部,由吏部上報都堂審覈,以定奪其去留。

因爲這一場輿論風波,兩宮自然都知道,趙煦所指。

於是,也都下意識的點頭道:“確實!”

“蔡相公最好在福建,將諸事手尾收拾清楚!”

本來,蔡確今年就應該卸任的。

也正是因爲‘市舶司諸事’手尾沒有做完,所以,都堂方面也一直在用這個藉口,將蔡確的辭任書一再駁回。

蔡相公啊!

福建離不開相公啊!

相公,您也不希望,泉州市舶司留下遺憾,被父老戳脊梁骨吧?

蔡確人都麻了。

這纔有蔡懋回京,疏通關係的事情。

他在福建,日子雖然逍遙快活。

但總感覺少了點什麼。

思來想去,蔡確感覺可能是太久沒有和人鬥了。

所以,他是迫不及待想要回朝,與呂公著、李常師徒掰掰手腕的。

“蔡相公既需留任福建……符合拜授都堂宰執條件的人,也就剩下大名府韓五相公、揚州曾學士、河南府孫學士、杭州韓六相公,以及亳州的蒲學士、陝西的範龍圖、章龍圖、熙河的趙學士了……”

去年的一場宋夏戰爭,不止讓一大批武臣飛昇、大使臣、遙郡,甚至位列橫班。

也讓一大批文臣,藉此跨過了礙止法規定的天花板,飛昇朝官、待制,甚至得以封妻廕子,追贈三代父祖。

就連鄧綰這個本來都已經是條死魚的傢伙,都能靠着給前線輸送軍資補給有功,而從龍圖閣直學士,飛昇龍圖閣學士。

小龍變大龍!

而受益最大的,自然是趙卨、範純粹、章楶這三人了。

趙卨自天章閣待制,進拜天章閣學士,加封隴右郡開國伯,食邑一千兩百戶,食實封兩百戶,其本官從朝散大夫(從六品),連升三級,爲中散大夫(從五品)。

範純粹則以龍圖閣直學士,進龍圖閣學士,也是小龍變大龍。

其本官,自朝奉大夫(正七品)爲朝散大夫(從六品)。

這還是,範純粹用了軍功,換了給其生母的誥命後的結果。

不然的話,他肯定能撈到一個開國伯甚至是開國候的爵位。

而章楶這個在元豐八年,還在成都府當轉運副使的文臣,更是一飛沖天。

自直集賢院,一步到位,成爲了龍圖閣待制,本官變成了從六品的朝散大夫。

這就是戰爭勝利後的紅利。

無論文武,全體飛昇!

就連大頭兵,也都拿到了無比豐厚的賞賜。

一年就頂別人十年、二十年辛苦!

也就難怪,從去年開始,無論都堂還是御史臺,都是瞪大了眼睛,盯緊了陝西、熙河、河東方向。

就怕沿邊各路的將帥們,被戰爭的紅利衝昏了頭腦,主動去找西賊開戰。

這種事情,太普遍,太常見了。

別說漢唐了,哪怕是在大宋,這樣的事情,也是層出不窮。

開邊,挑釁。

爲一己之利,而破壞國家大策的人,如同過江之鯽,數不勝數!

209.第199章 遼使入京142.最後一天,求月票!219.第208章 又打了一個窩第514章 賈種民:汴京城能自己長金子了!(新春快樂)425.第402章 學區房第6章 兒科聖手第902章 宋遼交易(2)第917章 朕爲天下,何惜做一番賀六渾?!第668章 宗澤的夢幻之日(1)第653章 一笑泯恩仇262.第248章 新役法(1)第975章 金明池第963章 冊封大理375.第355章 陛下,請聽臣解釋!第705章 口袋罪244.第232章 樑太后:假意悔過,日後再犯 (第674章 趙煦對章惇的信任第31章 首議立儲,王珪失分(求追讀,月票336.第319章 開戰!開戰!(4)第58章 少年天子,小試牛刀第725章 武侯遺稿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第763章 暴利的紡織業第36章 命運之日(3)第510章 聖質深邃254.第241章 威權立矣!333.第316章 開戰!開戰!第982章 贖回歸義軍節度使印綬第677章 以舊換新第643章 樑乙逋的政變152.第143章 呂公著入京第707章 毫不掩飾對趙佶的惡意第851章 君恩如山第881章 中古的五星天皇?!490.第464章 重商主義的萌芽之地第37章 間幕:兄弟第576章 交趾的命運428.第405章 章惇的政治誘降攻勢第651章 蘇軾回京第584章 逼捐(1)第591章 郭貴的請求第23章 趙煦:攻仵李憲,就是打我第558章 要相信後人的智慧156.第147章 趙煦:烏鴉們,起來幹活了!第516章 王大槍的奇妙之旅382.第362章 奇兵突起第811章 面試(2)296.第281章 潤物細無聲264.第250章 章惇發現了曾布的秘密第614章 黃毛之心378.第358章 寶津樓會議(2)第870章 遼使入京第946章 祭天(1)113.第109章 想卡位塞人的曹家390.第370章 有錢一起賺第922章 鐵錢與鉅艦第981章 太宗皇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第819章 無用之人,死!180.第171章 呂公著的上書440.第417章 茶葉傾銷事件第765章 呂惠卿的見聞(2)211.第201章 趙煦巧學成王174.第165章 章惇:難道真有人能生而知之?第10章 天子第1023章 死得好啊!第510章 聖質深邃第1024章 反應496.第470章 唯恐天下不亂的趙煦399.第379章 原木立信155.第146章 憋屈的司馬光第697章 借殼上市444.第421章 愛乾乾,不幹滾第810章 面試(1)304.第289章 宋遼友誼,蒸蒸日上!( 電飯煲第525章 文彥博:叫汝多管閒事255.第242章 王安石:看戲就已經很好了第932章 扶持買辦(4)153.第144章 呂公著:君不見唐代牛李黨爭乎第659章 蘇轍:完了,我家要不乾淨了。第1022章 苦一苦士人,罪名他們背247.第235章 囑託第7章 向皇后的手段第601章 第五百九十七 開戰(1)第833章 輿論第3章 兩宮413.第392章 童貫的野望481.感冒了272.第258章 流血的興慶府第794章 老臣眼中的趙煦。第1022章 苦一苦士人,罪名他們背267.第253章 張茂則之死(1)483.第457章 太皇太后終於死心了第819章 無用之人,死!第756章 除拜(2)86.第85章 趙煦上上輩子的夢魘記憶第689章 虛空造牌467.第443章 決戰(1)第596章 西北狼煙(1)第494章 安惇:我太想進步了第30章 趙煦:我還只是一個孩子啊
209.第199章 遼使入京142.最後一天,求月票!219.第208章 又打了一個窩第514章 賈種民:汴京城能自己長金子了!(新春快樂)425.第402章 學區房第6章 兒科聖手第902章 宋遼交易(2)第917章 朕爲天下,何惜做一番賀六渾?!第668章 宗澤的夢幻之日(1)第653章 一笑泯恩仇262.第248章 新役法(1)第975章 金明池第963章 冊封大理375.第355章 陛下,請聽臣解釋!第705章 口袋罪244.第232章 樑太后:假意悔過,日後再犯 (第674章 趙煦對章惇的信任第31章 首議立儲,王珪失分(求追讀,月票336.第319章 開戰!開戰!(4)第58章 少年天子,小試牛刀第725章 武侯遺稿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第763章 暴利的紡織業第36章 命運之日(3)第510章 聖質深邃254.第241章 威權立矣!333.第316章 開戰!開戰!第982章 贖回歸義軍節度使印綬第677章 以舊換新第643章 樑乙逋的政變152.第143章 呂公著入京第707章 毫不掩飾對趙佶的惡意第851章 君恩如山第881章 中古的五星天皇?!490.第464章 重商主義的萌芽之地第37章 間幕:兄弟第576章 交趾的命運428.第405章 章惇的政治誘降攻勢第651章 蘇軾回京第584章 逼捐(1)第591章 郭貴的請求第23章 趙煦:攻仵李憲,就是打我第558章 要相信後人的智慧156.第147章 趙煦:烏鴉們,起來幹活了!第516章 王大槍的奇妙之旅382.第362章 奇兵突起第811章 面試(2)296.第281章 潤物細無聲264.第250章 章惇發現了曾布的秘密第614章 黃毛之心378.第358章 寶津樓會議(2)第870章 遼使入京第946章 祭天(1)113.第109章 想卡位塞人的曹家390.第370章 有錢一起賺第922章 鐵錢與鉅艦第981章 太宗皇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第819章 無用之人,死!180.第171章 呂公著的上書440.第417章 茶葉傾銷事件第765章 呂惠卿的見聞(2)211.第201章 趙煦巧學成王174.第165章 章惇:難道真有人能生而知之?第10章 天子第1023章 死得好啊!第510章 聖質深邃第1024章 反應496.第470章 唯恐天下不亂的趙煦399.第379章 原木立信155.第146章 憋屈的司馬光第697章 借殼上市444.第421章 愛乾乾,不幹滾第810章 面試(1)304.第289章 宋遼友誼,蒸蒸日上!( 電飯煲第525章 文彥博:叫汝多管閒事255.第242章 王安石:看戲就已經很好了第932章 扶持買辦(4)153.第144章 呂公著:君不見唐代牛李黨爭乎第659章 蘇轍:完了,我家要不乾淨了。第1022章 苦一苦士人,罪名他們背247.第235章 囑託第7章 向皇后的手段第601章 第五百九十七 開戰(1)第833章 輿論第3章 兩宮413.第392章 童貫的野望481.感冒了272.第258章 流血的興慶府第794章 老臣眼中的趙煦。第1022章 苦一苦士人,罪名他們背267.第253章 張茂則之死(1)483.第457章 太皇太后終於死心了第819章 無用之人,死!第756章 除拜(2)86.第85章 趙煦上上輩子的夢魘記憶第689章 虛空造牌467.第443章 決戰(1)第596章 西北狼煙(1)第494章 安惇:我太想進步了第30章 趙煦:我還只是一個孩子啊